祝福網

首頁 > 百科 > 原因大全 / 正文

為什么大多數時候,讓你處在過于舒服的狀態是危險的?

2022-12-28 原因大全

當你進入某個情境時,盡可能減少其他因素對你的干擾,降低你認知負荷和注意力負擔,讓你無需去反復思考,得以全身心投入這種情境之中。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讓你舒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原因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文/Lachel

  上周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

  我平時刷知乎,都是默認選擇「關注」頁,看我關注的用戶。但這次,我試著調成了「推薦」頁,看算法給我推薦的內容。

  然后,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自己在那幾天里,刷知乎的時間。

  結果很有意思:盡管我有意識地控制時間,盡管算法推薦的內容質量不如我關注的用戶,但前者所消耗的時間,仍然要比后者多。

  原因是什么呢?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我關注的用戶不多,所以很容易刷到末尾 —— 亦即發現:「啊,這個內容,我之前是看過的」。

  理論上來說,哪怕我刷到了末尾,我也可以去看看別的東西 —— 比如同一個問題下其他回答、相關問題,等等 —— 但這個進入意識的念頭,就會給我一個信號:已經刷了很久了,該去做點別的事情了。

  作家 Adam Alter 把它叫做「停止信號」。你也可以理解為,它是一種「心理邊界」,會提醒你「該停下了」。

  不要小看這個東西,很多時候,它的影響是超乎想象的。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本來只是想查個資料,但一發不可收拾,一個個鏈接點擊過去,一個個頁面不斷跳轉,醒悟過來時,已經花費了大量時間。但究竟都看了什么內容?卻說不出來。

  這就是互聯網所帶來的「時間黑洞」。原因就是因為,它屏蔽了給你的「停止信號」。

  再往后,Pinterest 發明了瀑布流,社交網站發明了信息流,連跳轉鏈接也省去了:你只需要往下滑動,新的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送到你面前。

  信息流的模式,進一步降低了獲取信息的阻力。除非像文章最開頭一樣,刷到「上一次開始的地方」,否則人們很少能觸碰到「邊界」。

  而算法的崛起,又將這種模式推到了極致:通過你的行為,算法可以找到對你最具吸引力的內容,省去人工推薦的成本和時間線的不可控性,源源不斷地分發內容。

  更有趣的是:你的每一個行為,都在為算法貢獻素材,成為它的養分。它會依據你的行為壯大自己,完善自己,更好地掌握你的喜好。

  2015 年,劍橋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做過一項實驗。他們邀請參與者A的一系列親朋好友,回答一份針對A的測試問卷,來測試他們對A的了解程度。與此同時,他們根據A在社交網絡上的行為數據,讓算法同步來回答問題。

  結果是什么呢?只需要10個「喜歡」,算法就會超過你的同事。而一旦有了300個「喜歡」,算法對你的了解,就可以超過你的伴侶。

  甚至,在一些情況下,算法比參與者更了解他們自己 —— 在一些對未來行為和決策的預測中,算法的準確性比本人更高。

  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在主動吸取信息,還是在被算法飼養?

  回答可能會令人憂慮。

  這種對于邊界的模糊和淡化,在心理學上,就叫做「沉浸感」。

  具體來說,就是當你進入某個情境時,盡可能減少其他因素對你的干擾,降低你認知負荷和注意力負擔,讓你無需去反復思考,得以全身心投入這種情境之中。

  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讓你舒服。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