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 工作計劃大全 / 正文

教學計劃書的模板通用

2022-12-23 工作計劃大全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又是一學期到了,現在要靜下心寫教學計劃了,教學計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老師授課才能游刃有余。一篇教學計劃要怎么把它寫好呢?經過收集,欄目小編整理了教學計劃書的模板,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計劃書的模板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是一個新組成的班級,男生21,女生17,共38人。由于剛接手才一星期,對于班中的學習情況比較陌生,發現大部分女生學習態度認真,上課專心,作業認真,但個別男生學習態度極不端正,作業拖拉、字跡潦草。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課文28篇,其中精讀課文14篇,略讀課文14篇;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共32篇。課文從精讀、略讀到選讀,按三個層次編排,體現了逐步放手培養閱讀能力的設計思路。教材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我愛閱讀,月是故鄉明,學習說明性文章,生活的啟示,遨游漢字王國,父母之愛,不忘國恥、振興中華,走近毛澤東。其中第一單元、第五單元還安排有不同呈現形式的綜合性學習內容,使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每組教材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導語。2、課例。3、積累、運用安排在一組課文或讀寫例話之后,每個“積累運用”大致包括以下三項內容:詞語盤點,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

  2、學習目標

  (1)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2)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認識200個生字,其中150個能讀準子音,認清字形,了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并能正確書寫。

  (3)能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意思,特別是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學過用詞造句的方法,把對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4)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領會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能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了解主要內容,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資料,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鼓勵探究形閱讀,本學期課外閱讀不少于20萬字。

  (5)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討論問題能講清自己的意思。

  (2)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可,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并能簡要轉述,說話要有禮貌。

  (6)寫作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內容比較具體,有一定條理、有真情實感的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學寫讀后感和縮寫課文,練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作文。

  (7)實踐活動

  (1)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學習是非善惡。

  (2)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3)策劃簡單的社會活動,對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習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意思,特別是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領會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能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了解主要內容,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資料,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本學期課外閱讀不少于20萬字。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能簡要轉述別人的話。

  (4)寫作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寫出內容比較具體,有一定條理、有真情實感的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練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習作。

  (5)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策劃簡單的社會活動,對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習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

教學計劃書的模板 篇2

  《少年閏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目標 :

  1、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找出閏土與“我”所說的4個小故事;

  2、學會“閏”字,并感受第1小節,的語言美;

  3、能試背第1節。

  重點(難點):以讀為主,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了解閏土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

  課時板書:

  少年閏土

  雪地捕鳥

  海邊拾貝

  瓜地刺猹――――→印象 景: 美 (靜)

  少年: 機智 勇敢 (動)

  猹: 機靈

  海邊看魚

  教學過程 :

  一、直接導入 ,激發興趣。

  1、介紹朋友: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個新朋友,他叫閏土。板書:閏土

  2、打招呼:與朋友初次見面,誰能與閏土打個招呼?指名說

  (過渡:看來同學們都人會打招呼,想不想趕快了解我們的這位朋友?)

  二、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并理清課文事件。

  1、自由讀課文(初讀)

  2、指名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適時板書:“少年”)

  (過渡:看來,我們對閏土的了解的……,問一下,閏土與我們以及文中的“我” 都談了哪些事情?)

  3、快速讀課文:(1)用序號標出相應的事情。

  (2)小組交流→小組反饋→歸納板書:

  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海邊看魚

  (過渡:文中的“我”對哪件事印象最深刻?)

  4、瀏覽課文,找出理由并與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范讀:(配樂)(注意:大家要閉上眼睛,把耳朵調到最佳狀態,一邊聽,一邊在腦中想像,你都看到了什么,甚至還 會聽到什么?)

  2、指名交流:看到什么了?

  3、欣賞插圖,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朗讀指導。也可分男女生讀 。并板書:

  景 美景: 美

  少年:機智 勇敢

  猹: 機靈

  4、試背這一自然段

  點明動靜寫法 板書:動 靜

  四、簡介作者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與閏土初次見面,對這位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下一節我們再與他繼續好好的交流。

  六、作業

  1、仿寫第一自然段的動靜寫法,根據《鋤禾》的投影一圖,寫一段話。

  2、背誦第一自然段。

  3、課外查找有關魯迅的作品,感興趣的可先一睹為快,也可相互交流。

  (以上2、3兩題任選一題做)

  設計理念:

  一、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看法之后,讓他們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進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注重以讀為主。本節課采用較多形式的讀,其最終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讀的能力,更是希望通過讀,使學生在讀中促理解,促感受,讓學生真正地與教材作者相互交流。

  三、注重知識積累。讀一篇文章能讀懂是目的之一,但重要的是要把知識進行積累達到運用,因此,教學第一自然段,讓學生在讀→背→仿寫。就是在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學會對知識的積累,從而達到運用。

  四、注重課內外的知識的延伸。在課堂上學習一篇課文只是一篇。老師找的資料也不是包羅萬象,更重要的是要促動學生自己的興趣。這節課最后的網址,實際就是一種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他要的東西,也是對課外的學習能力的一種培養。還有像一開始的打招呼也是一種形式。

  總之,這節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指教。

  附作者的簡介:

  魯迅 (1881--1936)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浙江紹興人。選入小學課本的作品有:

  1、《少年閏土》節選《故鄉》;

  2、《在仙臺》節選《藤野先生》;

  3、《經顏黎明的信》。

  主要作品簡介:

  1、《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2、小說:《藥》、《孔乙已》、《祝福》、《傷逝》、《阿Q正傳》。

  3、雜文:《三閑集》、《且介亭雜文》。

  課后感 20xx.12.26

  今天,教完了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是不錯的,最起碼我沒有過多的怯場,教態也比較的自然。

  現在想想,這節課我的設計應該來說是比較適合上第一課時,我的設計分以下幾個環節:直接導入 、初讀課文、細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簡介作者、小結、布置作業 。上完課后,我覺得自己在教學生朗讀上的水平還不夠,這應該是以后我努力的方向之一。

  其二、我在聽完其他老師上的課后,自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應該是我今后學習的:

  1、 在上課時,我的語速應適當地慢一點。

  2、 在激發學生的情感方面應該注意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巾山小學的翁海涌老師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他在激發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人民的冷漠這一點上,他不是直接講,而是說“學到這里,我不僅為小女孩而感到鳴不平,有不平就要鳴,誰知道我為什么而不平?”翁老師這樣一說,學生紛紛舉手說:“小女孩的爸爸對她這樣不好,還要打她,我為她鳴不平”、“這個小男孩不該拿走她的最后一只拖鞋,我為小女孩而不平”、“街上的的人竟沒有一個人買火柴.......”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理解了課文。我想對學生的情感的激發,應該是建立在學生對課文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而翁老師在學生找出相應的句子后,又進行朗讀的指導,在不知不覺中上學生理解了課文,這是多么的不容易。

  3、 一定要多學習理論知識,理論知識是支撐我上課的設計框架,所以我一定要多學習。還有也要有機會多聽一些好課才行。這樣才能更好的充實自己。

  總之,在教學的這條道路上,我應該不斷的深入學習、探索和研究,并加強和其他老師的溝通和交流。

教學計劃書的模板 篇3

  【教學目的和要求】

  l 體驗與發現:在小組合作、面具表演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集體協作能力,體驗面具帶來的樂趣,獲得成就感。

  l 實踐與創造:掌握制作技法,用各種紙材制作紙面具,發揮想象,運用其他媒材適當點綴,在制作中提高運用色彩搭配的能力以及動手制作的能力。

  欣賞與評價:通過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面具的有關資料,多角度了解、認識面具藝術,正確對待面具在宗教儀式、圖騰信仰中的作用,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面具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

  面具的創意設計、紙面具的變化處理。

  【教學設計理念】

  此課程設計的總體脈絡如下:

  l 由欣賞面具導入學習,簡介面具的歷史與文化,使學生對面具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l 欣賞各類面具的圖片,深入了解面具藝術,并用問答形式分析其各自的特點;

  l 通過游戲,理解面具是如何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解決面具設計問題;

  l 思考面具的制作方法、材料、步驟,解決面具制作問題;

  l 教師示范制作過程,與學生合作完成一個面具;

  l 明確作業要求,學生分組實踐操作;

  l 請學生戴上優秀的作品在班級表演,評出優秀表演獎等,體會面具創作帶來的快樂;

  l 課后可編排出情景劇戴著面具表演,也可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等途徑了解面具藝術。

  【教學程序和內容】

  一、組織教學(注意檢查學生的學習工具)

  二、導入新課

  教學過程:

  播放儺戲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

  1、剛才他們表演的叫什么?

  2、他們為什么要戴面具呢?

  面具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

  3、片子中的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三、講授新課:

  教學過程:

  活動一:欣賞與感受

  1、文字介紹:面具的起源和發展

  2、圖片觀看:不同類型的面具

  動物假面

  儺面具

  藏面具

  戲曲面具

  歐洲面具

  非洲面具

  現代面具

  學生自制面具

  活動二:小游戲——連連看

  將面具圖片與幾個性格說明相配對

  慈祥寬厚

  詼諧幽默

  儒雅智慧

  猛威武

  天真可愛

  活動三:討論加強理解

  l 學生分組討論:面具通過什么表現了性格特征?

  l 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教師引導得出結論:色彩和造型的夸張、變形→角色性格→烘托氣氛、表達情感

  活動四:面具的表情設計

教學計劃書的模板 篇4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和生活,七年級的新生已經逐漸適應了初中的生活與學習,在班級內也形成了自身的交往范圍。本屆學生相較于前屆學生具有一個特點:第一,情緒與行為較為穩定。第二,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網絡。第三,更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等等。第四,人際交往更容易受他人影響,出現問題。

  七年級的上學期為學生適應、融入初中生角色的關鍵時期,其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順利轉型,學習態度的穩定,如何在課余時間展開休閑等等心理發展問題都將在這一學期予以解決。針對以上情況,本學期安排的心理健康輔導課內容將包括青春期性教育學習心理輔導,網絡輔導,人際交往輔導。另外結合上級精神及學校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設計。

  在人一生的發展過程中,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思想已經開始有了質的發展,逐漸向成人靠攏,這就使得教師在教育方式的選擇上要多費一些工夫。在這期間,學生們不免要有許多的動蕩,從積極的角度,正所謂“不破不立”,沒有對過去的揚棄,也就沒有新事物的誕生,何況一個活生生的要從娃娃轉變成成年的人呢?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生理上的變化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已經在成長、在變化,慢慢地會涉及其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個人自身來說,個體成長最為明顯的標志之一就是其成人自我意識的確立,使個人非但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還要能意識到自身與外界的各種關系,以及這種關系的價值與意義。另外,青春期到來的同時也將學習的壓力與變化帶給每一位青春期的學生。因此他們的學習都將在這個時期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是每個人所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是一個需要人幫助的極具挑戰性的過程。除了學習心理輔導,青春期心理輔導做為重點輔導。

  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心理輔導,形成一定的學習意識,穩定學習動機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與技能。意識到青春期情感的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通過休閑輔導,使其具備良好的休閑消費心理,養成良好的休閑習慣。通過人際交往輔導,使學生對人際交往形成一定的意識。

教學計劃書的模板 篇5

  一、 學情分析:

  現在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都受過系統的幼兒教育,有強烈的求知欲,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這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本冊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一)、關于“數與代數”的學習內容的編寫和安排

  1、對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安排

  (1)、第一單元:數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

  (2)、第二單元:比較.會比較并用數學符號表示10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通過多種具體活動的比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會"比"的方法,并學會有條理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3)、第七單元: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以上幾單元都是通過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呈現學習內容,讓孩子們結合生活情境認識數的意義.

  2、關于"加減法"的學習內容,在教學中應注意下面問題.

  (1)、把解決問題和學習“加減法”結合起來.數的分解與合成不再是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在實際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出發,讓他們自己提出數學問題,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化”的過程與學生認識和發展過程是統一的

  (2)、加法和減法的安排有分有合.

  在我們看來,加減混合安排的意圖,便于理解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讓孩子們在實際學習中不斷體會,從而運用.有時,同一個情境可以提出加減兩方面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對加減法關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3)、鼓勵算法策略的多樣化.在傳統教學中,“算法單一”“答案唯一”禁錮了學生的創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樣化有利于一題多解,有利于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尊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4)、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體現數學的價值.在教學中,要讓孩子們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并培養學生主動地嘗試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和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關于"空間與圖形"學習內容的選擇與安排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

  第五單元:分類。分類能力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

  (三)、怎樣把握“分類”的教學要求

  經歷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

  1、在日常生活的分類活動中,體會分類的必要性,以及分類活動的結果與分類標準有關.

  2、在"整理房間"時,給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書包”時,由學生自主選擇標準,體驗活動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四)、有關實踐活動的要求

  在實踐活動中,要讓學生充分自主,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1、經歷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主觀性知識);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 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 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征,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征。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鐘表”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五、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教具學具:

  圖畫卡片,數字卡片,口算練習卡,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數的組成練習卡,計數器,鐘面,方木塊,小棒,數位表等。

教學計劃書的模板 篇6

  一、教材分析

  磁現象和磁場是新教材中磁場章節的第一節課,從整個章節的知識安排來看,本節是此章的知識預備階段,是本章后期學習的基礎,是讓學生建立學習磁知識興趣的第一課,也是 讓學生建立電磁相互聯系這一觀點很重要的一節課,為以后學習電磁感應等知識提供鋪墊。整節課主要側重要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磁現象的了解如我國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場和其他天體的磁場(太陽、月亮等),故本節課首先應通過學生自己總結生活中與磁有關的現象。電流磁效應現象和磁場對通電導線作用的教育是學生樹立起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系觀點的重要教學點,是學生在以后學習物理、研究物理問題中應有的一種思想和觀點。

  二、學情分析

  磁場的基本知識在初中學習中已經有所接觸,學生在生活中對磁現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礎。但磁之間的相互作用畢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學生可能知道電與磁的聯系,但沒有用一種普遍聯系的觀點去看電與磁的關系,也沒有一種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實驗現象和理論的聯系。學生對磁場在現實 生活中的應用是比較感興趣的,故通過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能了解地磁場、太陽的磁場和自然界的一些現象的聯系,滿足學生渴望獲取新知識的需求。

  三、教學設計思路

  兩端式的核心還是要讓學生活動起來,讓學生交流溝通起來。教師做好調動和引導工作,提供合作自學的資源,指導學生如何按照知識線索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真正的主人。最終做到——學生自己能說出來的;自己能學會的;自己能做的;自己思考的,教師不要輕易給出結論。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形成最鮮活的、最有生命力的課堂。兩端式教學,不只是知識的教授,要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成功地喜悅,激發熱情,激發求知欲最終獲得知識。

  本節課教學設計上,突出“自主、善導、合作”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親身體驗磁場研究的過程,將結論教學變成過程教學,知識的得出要有學生的參與。學習的重點在如何表述和理解不同磁場的磁感線。

  本節課分為二個部分,分別為磁場概念的建立和磁場的形象描述。基于教學內容的特點和要求,教學方法如下。課題引入部分,通過游戲“旋轉飛碟”具體情景和問題引入磁場的存在;學生匯報課前整理的有關磁現象的資料。再播放老師做的失敗的“旋轉飛碟”視頻,引發學生探究磁場性質及空間分布的熱情和需求。第一部分是自學部分,學生根據初中已有的知識和預習網上查找的資料自學,依據教師給出三個問題認識磁場、檢測磁場、知道如何確定磁場的方向。第二部分是合作學習匯報部分,先通過類比磁感線和電場線,利用知識的遷移知道磁感線的作用;自主實驗探究和小組間的交流自我思考、自由表達、自己構建不同場的磁感線,總結出安培定則;再將線圈周圍的磁感線轉化為平面圖。課堂小結部分,請同學們思考“還想了解哪些問題”希望引起學生對電流和磁鐵磁場的不同與聯系的思考,以及地磁場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問題離開課堂。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自己總結生活 中與磁有關的現象,了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磁現象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2)通過實驗了解磁與磁、磁與電的相互作用,掌握電流磁效應現象。使學生具有普遍聯系事物的能力,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通過直觀的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熟悉了解地磁場和其他天體的磁場及與之有關的自然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工作,收集課外的各種磁有關的現象和應用。

  (2)、在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本節 課采用類似 科學研究的方式,還原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強調學生自主參與。

  (3)、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分析、比較、歸納,采用老師與學生雙向交流感知現象下的物理規律的普遍聯系。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要讓學生知道奧斯特的偉大在于 揭示電和磁的聯系,打開了科學中一個黑暗領域的大門。也讓學生懂得看似簡單的物理現象在它發現的最初過程中是如何的艱難。?

  (2)、通過趣味實驗的演示與參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創新欲。

  (3)、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的應用中體會科學知識的價值。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磁場的分布及判斷電流磁場的方向。

  教學難點:掌握磁場的分布及判斷電流磁場的方向。

  六、教學流程

  學生展示:磁現象及其應用

  小組活動5:畫出磁感線的平面圖

  創設情境:視頻“旋轉飛碟”

  小組活動4:討論安培定則

  小組活動3:合作實驗,畫出磁感線

  小組活動2:討論磁場的形象描述磁感線的理解

  小組活動1:自學交流,建立磁場的概念

  小結,并初試如何成功旋轉飛碟

  七、新課教學

  課堂小結

  1、 類比電場線,磁感線有哪些特點?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還想了解哪些問題?

  八、板書設計

  磁鐵

  電流

  產生

  磁場

  磁感線

  描述

教學計劃書的模板 篇7

  一、學情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處:由于原因限制,有一部分教學班級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在教學中要主要 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 32 課。

  第一單元 工具和機械本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單元 形狀和結構 本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第三單元 能量 。本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第四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 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制作生物分布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域的生物種類。

  三、教學目標:

  (一) 科學概念

  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 “ 橋梁 ” ,體驗科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二)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大膽利用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物和現象進行有根據的推測,作出假設性解釋。比如推測小電動機轉動原因,煤的成因,根據動植物的形態特征推測它們生活的環境等。

  2、指導學生認真收集數據,意識到要尊重數據,用嚴謹的態度得出結論,如研究杠桿尺的實驗,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實驗。

  3、本冊中的很多內容適于動手操作,材料簡單易得,要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保證學生能真正地動起手來進行探究學習,這更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參與。

  4、建立能量概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在學生三年學習的積累上進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們原有的知識,并幫助他們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學概念。

  五、教學措施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后進生的指導:

  在差生轉化方面,把握這部分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還是要狠下工夫監督學生去完成課堂作業與課后作業,課后做到個別輔導,并參與實驗室一起整理,盡量減少差生的數量。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與班主任多做交流,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任務。

  優秀生學生培養:

  1、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纂寫科學小論文。

  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3、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發明活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教學計劃書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