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範文 > 述職報告 / 正文

村干部工作述職報告怎么寫11篇

2024-03-30 述職報告

村干部工作述職報告怎么寫 篇8

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村干部隊伍結構不太優。在這次支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中,由于農村黨員干部年齡老化,不能繼續留任村干部,一些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年輕黨員忙于個人賺錢致富,不愿擔任村干部,致使少數地方村干部新老交替有青黃不接的現象,村干部隊伍結構方面有搭配不優的問題。

(二)年輕村干部素質不太強。少數村干部特別是年輕村干部,對新時期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特點認識不多,很少從政治上觀察農村形勢,關注農業現狀,考慮農民問題;有的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缺乏明辨能力;有的群眾觀點淡薄,對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較重,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

(三)中年村干部功底不夠深。調查表明,年紀大一點的村干部閱歷較豐富,實踐經驗較多;年青一點的村干部相對而言文化程度較高,而夾于二者中間的中年村干部大都存在著忽視理論學習的現象,缺少學習的內在動力,認為學不學與搞好工作關系不大。由于不重視理論學習,理論功底淺,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習不多,領悟不透,貫徹不力。

(四)老年村干部開拓意識不太強。少數年齡偏大的村干部受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問題。有的安于現狀,進取意識不夠強;有的憑經驗辦事,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往往小富即安;有的在困難面前缺乏勇氣,時常不思進取;有的缺乏對事物本質及其特殊性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識不強,習慣于用老辦法、土政策管理村務。

(五)少數村干部工作作風不太實。主要表現在:一是工作方法不夠好,以自我為中心,搞“一言堂”;二是實干精神不夠強,雖有工作熱情,但落蔸功夫不足,不能“一桿子插到底”;三是自我要求不夠嚴,處事待人不能“一碗水端平”,讓群眾信服,甚至以權謀私,損害群眾利益;四是政治立場不夠穩,明辨是非能力不強,有的甚至參與地方宗派活動和封建迷信活動。

一、當前村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各級黨的領導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村干部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村干部的政策觀念有了較大提高,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明顯增強。村干部的發展意識不斷強化,帶領農民致富的本領逐步增強,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村干部隊伍的工作作風有了新的轉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改善。從總體上說,村干部隊伍基本上能承擔起組織和領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任,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有些村干部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開拓進取意識不強。有些村干部領導班子成員年齡偏大,學歷偏低,思想不夠解放。主要是思想觀念跟不上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調整步伐,只能機械地抓落實;謀劃發展缺少科學性,思想狹隘,存在短期行為;開展工作缺乏創造性,“上面讓干啥就干啥,上面讓咋干就咋干”,能動性、創造性不夠。有些村干部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小農意識。

2、少數村干部缺乏團結意識,經常搞“內耗”。少數村支部軟弱渙散,凝聚力、吸引力、戰斗力不強。少數村干部心思沒有用在團結協調帶領村民致富上,而是用在搞家族、宗派、小團體利益上。有些村兩委之間工作不協調,尤其是村書記和主任之間矛盾時有發生,表現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務不能按時完成,群眾反映的問題久拖不決,領導班子整體功能不強。

3、部分村干部的整體素質不高,工作能力不強。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對黨在農村的政策學習不夠、領會不深,宣傳貫徹不到位,導致一些群眾不理解、不支持;駕馭市場經濟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不強,“好事搶著干、難事推著干、纏手事躲著干、得罪人的事頂著不干”;科技素質不高,在推廣應用新技術、搞產業結構調整上指導不上去,組織和服務農業產業化的能力較差,不少村干部遭遇“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的難題;既沒有發展集體經濟本領,又缺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辦法,村級集體積累薄弱,農民增收緩慢,難以適應飛速發展的農村改革形勢需要。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作風不實,弄虛作假、違法亂紀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村干部在農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

4、有的村干部宗旨意識不強,辦事不夠公開。有的村干部不能牢固樹立全心全意地為農民服務的觀點,不是把村務公開當成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進程、促進農村和諧發展、融洽干群關系的必要舉措來加以落實,而是把其作為一種應付形式,被動性地、甚至不情愿地操作,因而出現了不公開、半公開、假公開等問題。

5、一些村干部工作動力不足,心態不好。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村干部擔負的職責相當繁重,黨和國家的許多任務都有賴于其去落實。村委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本來就不是一級政府的延伸,不具備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權責分離,村級組織履行職責,完成任務的難度越來越大。有的村干部無法面對任務重、工作難、報酬低的現實,心態不好的現象較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職“曇花一現”,一有門路,就丟下“烏沙帽”走人,給村級管理及工作的落實帶來很大的影響。

6、村干部隊伍來源缺乏,存在著后繼乏人的現象。隨著農村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的流動日趨活躍,大批農村有文化的青年轉向城市、城鎮,在城市、城鎮安家落戶,選拔年輕干部的余地越來越小。另外,在廣大農村,大量的優秀人才通過考取大中專院校輸送出去,回到農村的幾乎為零。由于青年特別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響了農村干部、黨員隊伍的“輸送新鮮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現村干部難培養、難選拔,隊伍建設后繼乏人的現象。少數村的村干部換來換去還是老面孔,村干部隊伍缺少活力和戰斗力。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筆者認為:

主觀原因:一是有些村干部對學習不夠重視,缺少科學理論武裝。也有些村干部理論學習與實際相脫離,既存在照搬照抄的教條主義,也存在輕視理論的經驗主義;二是少數村干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有所淡薄,自律意識不強;三是一些村干部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本領不高;四是部分村干部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抓經濟工作上,全面抓的意識不強。

客觀原因:一是村級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大、難度大,使少數年輕的村干部有知難而退的思想;二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村干部的工資待遇不是很高,部分工作能力強的村干部容易“跳槽”;三是政策法規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無所適從。

1、村級經濟發展后勁不足。一是對增加村組集體經濟辦法不多,思路不廣。絕大部分村組主要依靠少量的土地承包費度日,除此之外,很難再有其他的增收渠道。二是農村稅費改革雖然減輕了農民負擔,但也使村級收入銳減,現在只能靠上級轉移支付和爭取項目建設資金。三是人才、資金、信息匱乏。調研發現,農村許多有頭腦、有技術、有本事、有門路的年輕人不愿在村里干事,千方百計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級經濟發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發展資金方面,由于金融機構對村級貸款控制過嚴,使村里很難得到必需的資金;一些村干部對外接觸少,走不出去,請不進來,信息渠道不暢,加上群眾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關心,很少提出發展村級經濟的好建議,即使村里想發展也缺門路、無項目。

2、村組財務管理水平還不很高。表現在村組干部對財務政策還吃得不透,貫徹的不到位;鄉村對村組財務管理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村級財務監督工作還落的不實。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鄉鎮不重視,總認為村組財務沒有啥管的,一年到頭,村組收入就那么一點承包地款,管不管無所謂。另一個原因就是村組干部自身管理不嚴,帳務不清,形成一本“糊涂帳”。

3、村級債務嚴重影響了村級經濟的發展。負債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設、通水通電、修建學校等公益事業形成的,也有為完成上級任務,貸款墊付“三提五統”、農業稅、特產稅等形成的歷史債務,還有一些村在近兩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設中,形成了新的債務。沉重的債務負擔,使這些村疲于應付,根本沒有精力謀發展、搞建設。

4、村組干部工資待遇低。農村工作,任務重,事情雜,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全靠村干部落實,村干部由“半脫產”,變成全脫產,而村干部一般都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和當家人,月收入150元左右的工資對于家庭來說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且嚴重影響著家庭之間的正常關系。尤其是辛辛苦苦干了幾十年,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村上,因年齡大而離職后的村干部待遇更低,有些甚至落不實。

5、村組干部的綜合素質還不高。表現在思想觀念陳舊。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發展集體經濟辦法不多;有的村干部安于現狀,只守攤,不創業,怕擔責任,怕冒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村干部雖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強,但主要精力用在個人致富上,對集體發展考慮得很少,主動做工作少,只滿足于完成上級任務,致使村集體無收入。

雖然職位低,但他們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和政府路線、方針、政策的最終貫徹者和執行者,他們的工作和環境如何,不僅關系到上級各項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而且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們是黨在農村的旗幟,是群眾的領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現狀

1、投入工作與兼顧家庭的問題。村干部一頭挑起工作的重擔,另一頭它得承擔家庭的重負。村里無論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來解決處理,許多情況下,他們面臨著工作與家庭勞動,無私奉獻與家庭經濟損失的兩難選擇,他們選擇了前者,就不得不放棄后者。

2、高付出與低待遇的問題,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雜性、艱巨性以及農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點,決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種高付出的勞動。與此不相稱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經濟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鄉鎮就發給一張什么“優秀”獎狀之類的,最多就是到區、市參加個表彰大會,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幾年退下來的老村干部,逢年過節卻沒有上級領導來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涼”。

3、較真工作與遭受反對攻擊的的問題。村級工作不像上級那樣進行宏觀指導或者發號施令,督促檢查就行,而是些具體的,實際的直接的工作,必須較真去落實,否則,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務,而且對不起黨和廣大群眾的信任。一些啃硬骨頭的工作,如計生工作、綜治工作必須來硬的,必須較真。這樣就必須會因觸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報復。雖然現在是法制社會,諸如毀壞村干部的莊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對村干部實施暴力的現象不再時常發生,但惡語中傷,故意誹謗,讓村干部很難正常開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輩子的事,幾年或十幾年后退下來,還得在村上生活,這些讓村干部感到有后顧之憂。

4、群眾求富心理與村干部領導能力的問題。隨著群眾求富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們對村干部工作多年卻“山河依舊”,群眾還幾乎處于原地踏步的現狀十分不滿。他們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對村干部諷刺、挖苦、謾罵。其實,村干部們怎么不想為群眾多辦些實事,怎么不想改變山村的面貌呢?一來村干部手長衣袖短,二來部分村干部愛思想觀念、知識水平、開拓創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們面對群眾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無奈。

5、興辦公益事業與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這也是讓村干部們感到最頭疼的事。諸如群眾強烈要求閃辦水利、路等公益帶來,一方面,由于村集體經濟的薄弱,甚至空白,許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現如今是經濟時代,年輕力壯、有知識、技術的人都外出務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殘,誰愿意來為興辦公益事業盡義務勞動呢?必須發展集體經濟,有錢才能好辦事。

二、目前基層干部主要存在的問題

1、思想言行脫離群眾,干部之間明顯存在“兩個距離”一是感情距離,部分村干部黨性觀念淡薄、宗旨意識淡薄,一身老爺習氣,無群眾感情,工作作風浮躁,工作方法簡單,遇事缺乏周全考慮,遇急就用“蠻辦法”,結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上訪問題等矛盾時,把群眾視為刁民、無賴,作為水火不容的對立面來對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把基層工作當提拔的中轉站,在工作中蒙瞞上級,糊弄群眾,隱瞞實情,一味應付了事。二是認識距離,部分干部只對上級負責,不對群眾負責,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上,干部和群眾的出發和共同點越來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繞著上級下達的責任指標,而群眾并不認可,群眾關心的事,現實中存在的焦點,熱點問題,有干部認為是“小事”,不屑一顧,有干部熱心立項目,出政績,群眾關心的是村里電視信號不清,道路不暢,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對干部們喊破嗓子也解決不了,一肚子怨氣,有的人甚至說:干部讓往東,咱們偏向西。

2、對新形勢認識把握不夠,存在“三個不適”,一是對當前變化的農村情況不適應,思維工作方法明顯滯后,隨著時代的民展,社會各個層面都發生了變化,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也作了很大調整,同時人的意識出現多元化,農民的素質不斷提高,而許多基層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簡單處理復雜問題,缺乏創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辦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覺得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甚至流露出怨群眾難管的情緒;二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用市場的方法引導群眾民展經濟不適應。群眾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務,許多干部不知道怎么辦,自身不具備帶領群眾依靠科技發展經濟,增加收收的能力,沒有帶領群眾致富的門路,不受群眾歡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識淡薄,對群眾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識不適應,隨著各項法律的宣傳普及,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權利的農民越來越多,一些干部對這種新情況不適應,認為現在“刁民”增多,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到群眾的對立面上和群眾的沖突屢有發生。

3、自身素質不高,缺乏“四種精神”。一是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學技術不懂,農業結構調整不敢,帶頭創業無方,富裕農民無路,抱定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放,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落后,缺乏與時俱進思想和創新意識,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束縛了農村經濟和農民邁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調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習慣坐在辦公室聽匯報,看材料,即使深入農村也心在外,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地轉轉看看,對群眾所反映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要么淡然視之,漠然處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腦袋,一副大包大攬的樣子,最后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不僅傷害了群眾感情,也有損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學習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學習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業務知識不會,整天不讀書,不看報,不學文件,學習了也不深入執行起來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對策,打擦邊球鉆政策子繞過國家政策辦事。四是缺乏長期發展精神。因體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許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為,只看當前,比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少遠見卓識,缺乏長遠規劃,加上法制觀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決問題或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埋下隱患,留下包袱,為下任工作開展帶來陰礙和困難。

三、村級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當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聯系政府和群眾的紐帶,是每個村干部應該考慮的問題,大家認為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況。如人口、耕地、群眾的思想狀態,熱點、難點問題等。只有切實做到情況消底子明,才利于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2、掌握好業務知識。作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況,更要根據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專業知識,懂得有關政策法規,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與群眾的關系。村干部與群眾之間,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同時又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只有經常性關心群眾,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才能與他們建立起血與肉的關系。才能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處理好與上級主管部門的關系村級組織是最基層的組織,對上涉及多個主管部門,要處理好與各個主管部門的關系,按期保質完成上級部門交辦的各項任務;三是處理好與其他村干部間的關系。各村四職干部雖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職,但大多數時候需團結協作,因此要求村干部應虛心學習,互相幫助,從而達到共同完成上級黨委政府交辦的任務。我村干部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如下:

(一),公款吃喝

比如,前三年中在縣委舉辦的兩次農村村支書、主任的培訓時,我親眼目睹這些“父母官”是怎樣大肆公款吃喝的。桌面上真是豐盛但卻充滿著我父老鄉親的血汗味!這哪里是培訓?不信你看:培訓期間,每個干部都配了一套生活用具,床上用的、手里拿的、嘴里用的,真可謂應有盡有啊!吃飯的地方是專用的,不準外人進入!培訓的次數不少,但農民的腰包卻不見鼓起來,惟一的變化就是那些原本肚子挺大的“父母官”的肚子更加挺了!

(二)思想僵化,惟命是從

平時根本見不著鄉干部,但到收提留時卻見他們往村里跑了一趟又一趟。這些鄉干部只把完成上級分給的任務為職責,基本上不把怎樣發展農村經濟,使鄉親們口袋鼓起來作為自己的職責。上級讓他們干什末他們就干什末,從不獨立思考問題,不根據本村的實際干一些讓鄉親們富起來的實事。對此,鄧小平同志有深刻的論述:“思想一僵化,不從實際出發的本本主義也就嚴重起來。書上沒有的,文件上沒有的,領導人沒有講過的,就不敢多說一句話,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轉。把對上級負責和對人民負責對立起來。”

(三)缺乏市場意識,盲目決策

這里有一個典型的事例:前幾年,大隊村支書在全行政村推廣種植蘋果樹。本來這項措施是可以富民的,但后來家家戶戶都種上了,結果,問題來了。一樹種上了,沒人來管理,更沒有技術員來指導。也就是說,他們完成了推廣任務,就不過問了;二這些果樹樹種品質極差,早被市場淘汰了。幾年下來,結果,農民沒有從這些蘋果樹上取得一點回報,反而倒貼進去很多錢,最后,只好痛心的把蘋果樹全部砍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身就是一種愚民政策、形象工程,其中的奧妙也只有那些官們最清楚。

(四)干群關系不順暢

有的人家非常窮,交不起公糧或提留,這些村干部不是想辦法幫助他們致富,相反他們無視法??的存在,私闖民宅,到農民家中拉東西。今年暑假我村就發生了兩起這樣的事件。其中有一戶主人不在家的情況下拉的。這樣做,干群關系憑什末不緊張!

當然,公款吃喝、思想僵化、惟命是從、盲目決策等問題,還有當農民勒緊腰帶生活時,而那些干部卻住在高屋大房里享受,等這些問題,無不是干群關系緊張的重要因素。

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加強農村干部工作作風建設,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村干部工作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當前,村干部隊伍總體上是好的,他們處在帶領群眾奔小康的第一線,困難多、壓力大、條件艱苦,十分辛苦,表現出了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和農民群眾的愿望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村干部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亟待改進,做好新形勢下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的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筆者認為現階段,村干部工作作風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1、政策水平較低。現在農民意見最大,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就是政策不落實,一些村干部執行政策不力,不是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給群眾,而是有意打折扣,搞土政策,甚至歪曲黨的政策,損害群眾利益。如少數村干部無視中央政策,在農村土地開發過程中變相買賣集體土地,有的村干部在征地時聽取農民意見不夠,導致干群關系緊張,個別干部甚至截留和挪用被征地農民補償費,侵占集體土地所得資金。

2、法制觀念不強。少數村干部在征地拆遷、計劃生育、社會治安、山林土地糾紛,民族宗教事務、村民集資籌勞等工作中濫用職權,不依法行政,損害群眾利益,并由此引發一些群體性事件。

3、工作作風不民主。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甚至搞強迫命令,辦事不公,刁難群眾,使有困難群眾辦起事來更加艱難,傷害群眾的感情,有的熱衷于搞形式主義和花架子,有的甚至弄虛作假、虛報浮夸,欺下瞞上。

4、廉潔自律不夠。個別村干部以權謀私,與民爭利,違法亂紀。有的吃拿卡要,勒索群眾;有的借修路、建房之機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有的收入不記帳,虛假冒領,私分集體資金;有的吃喝嫖賭,將權力商品化,為己謀私,滿足個人享受。

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理想信念淡化。少數農村黨員干部忽視政治學習,不讀書、不看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和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不堅定,甚至產生了動搖和懷疑。

2、群眾觀念、法制觀念淡薄。不依法辦事,缺乏黨性原則。

3、村務公開透明度低。財務管理混亂,村務公開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政府要求而采取的被動行為。

4、缺乏有效監督機制。村黨支部民主生活不正常,鄉鎮黨委、政府等部門監督乏力,調查處理解決不力。對村干部的違紀違法情況,鄉鎮或上級部門深入調查不夠,致使一些村干部有恃無恐,執法執紀部門以罰代法。

以上問題雖然發生在極少數干部身上,但嚴重影響了農村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影響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如任其蔓延下去,勢必影響到農村政權的鞏固。

三、治理對策

1、強化宗旨意識,加強對農村黨員干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立足教育,著眼防范。一是要加強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信念教育,使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持農村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二是要加強權力觀和政績觀的教育,使農村黨員干部切實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三是要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使我們的干部認識到群眾利益無小事,不斷增強群眾觀念,關心群眾疾苦,勤勤懇懇地為群眾辦實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做到愛民、為民、富民、安民。四是要加強法律法規教育,要組織農村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憲法等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辦事。五是要加強黨紀條規和廉潔自律教育,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表現出來的是干部作風問題,但許多是違反黨的紀律問題,要抓好《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罰條例》的學習貫徹,強化宗旨意識,進一步加強農村干部的思想作風建設。

2、增強政策觀念,提高農村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黨的政策是黨的生命,保證黨的農村政策的貫徹落實,是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村基層干部的重要職責。黨對農村的領導,主要是方針、政策的領導,農村基層干部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具體執行者,他們的政策水平往往決定一個地方的工作水平。要在學好政策的基礎上,卓有成效地向農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使政策為農民群眾所掌握,要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把農民團結在黨的周圍;要善于用政策推動工作,把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只有廣大農村基層干部的政策觀念增強了,政策水平提高了,黨的農村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3、發揚實事求是是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基層干部工作作風建設。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農村工作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對農村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要加強村干部工作作風建設,堅持求真務實工作作風,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提高農村干部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

4、加強法制建設,嚴格規范村干部依法行政行為。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干部的一切權力都由法律規定的,要根據職權法定,權責統一的要求,以法律為依據,嚴格規范村干部的依法行政行為,要完善村務公開制度,要實行財務公開,實施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村必須設立專職會計、出納,各自履行職責,并相互制約,防止村干部個人搞自收自支,杜絕白條、虛報、重報。凡村里重大舉措必須經村集體討論,徹底改變個人說了算的現象。要對離任的村主要干部在任期間經濟運行情況實施審計,從而規范干部行為。

5、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一支能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農村干部隊伍。帶領農民發展經濟,是農村基層干部最重要的責任,“三個代表”中首要的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沒有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就會失去凝聚農民群眾的物質基礎。因此,我們必須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來抓,建設一支能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新型農村干部隊伍。要建立選拔任用機制,切實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要嚴肅執紀,對于哪些以權謀私、索拿卡要、違法亂紀、貪污受賄等嚴重損害群眾利益,肆意欺壓群眾,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的干部要堅決查處,清除出農村干部隊伍,以保持農村干部隊伍的純潔性;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執政能力和水平,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面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的新變化、新要求,特別是中央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靈臺縣農村干部能力建設上的一些不適應的問題日漸凸顯,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是理解政策能力差。由于農村干部文化偏低,年齡偏大,理解、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能力差,政策理論水平低,對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領會不全、一知半解,很難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更難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貫徹執行。

二是發展經濟能力弱。不少農村干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不高,加快發展的觀念不強、思路不清、創新不夠,在帶領農民找市場、闖市場、發展農村經濟上沒點子、缺主意、少辦法,很難找到真正適合村情發展的致富路,多數停留在維持現狀的層面上。

三是工作方法簡單。一是部分農村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以法教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沿用老辦法,依靠老經驗,不能有效組織、引導群眾,沒有凝聚力、向心力。二是部分農村干部民主管理意識不強,“家長”作風嚴重,工作方法簡單老套,還沒有完全從行政命令轉變到引導、教育、服務群眾上來。三是部分農村干部法制觀念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強,對有關政策法律一知半解,不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調解糾紛,化解矛盾,遇到問題簡單處理,有的甚至冷硬橫推,造成工作被動,不能有效地維護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四是思想觀念落后。一些農村干部由于文化低、交通不便,長期固守一地,見識少、視野窄,信息不靈,導致農村干部思想保守,觀念陳舊,開拓進取精神不強,市場經濟意識淡漠,滿足現狀,固步自封,很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

維護黨的團結,關鍵是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團結。近年來,隨著“三講”和“三個代表”等學習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影響團結的一些因素逐步得到解決。但也要看到,在少數地方和部門的領導班子中,一些不團結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主要表現是:

1.黨性原則不強,有自由主義傾向。有的領導干部有意見當面不說,背后說,會上不說,會后說;有的把在會上的不同意見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甚至擴散出去;有的對正常的干部使用、對某些問題的正常處理等,亂傳播、亂猜測、亂聯系,弄得滿城風雨;有的視同志為對手,專盯別人的缺點毛病,不僅私下四處張揚,而且在換屆、推薦、考核、提拔等關鍵時刻屢屢“出手”,甚至誣告陷害。

2.協調配合不好,工作各吹各打。有的領導班子分工變成分家,分權變成鉗制,工作中只強調分管工作的重要,在該管還是不該管的問題上爭執不休;有的領導在班子中以我劃圈,搞親疏冷熱,成員之間互不信任,只注重工作上交換意見,忽視思想感情的溝通交流,有的甚至拉攏一部分人,排斥、打擊、壓制另一部分人,爭權奪利;極個別地方,班子矛盾公開化,置工作于不顧,班子成員之間對著干,只要你支持的我就反對,只要你反對的我就支持。

3.團結意識淡薄,名利思想抬頭。有的領導干部為達到個人目的,對班子里的同志表面上關心尊重,背地里猜忌設防,對別人的成績懷疑嫉妒,對別人的缺點失誤夸大拔高;有的耍手腕,熱衷于爭人事權、審批權、資金使用權,爭上級領導面前露臉、電視上露像、廣播上有聲、報紙上有名;有的在重大問題上,不通氣協商,干部使用憑個人好惡定取舍,經費開支以關系深淺來考慮,處理問題視情緒好壞作決策,即使與班子成員協商問題,也只聽少數人意見,置多數同志的意見于不顧;有的只為自己的仕途著想,會上表態頭頭是道,慷慨激昂練“唱功”,會后有雷無雨,不下真功夫;有的遇到成績爭著上,遇到困難、過錯繞著讓,往往功勞留給自己,把過錯和困難留給別人。

保持一團和氣,搞無原則的“團結”。有的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只“栽花”,不“栽刺”,對自己只講過去的問題,不講現在的問題,只講一般問題,不講要害問題;對班子成員中存在的錯誤傾向,有錯不糾,有短不揭,遷就照顧,互相遮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形成團結上的虛假一致;有的甚至把班子里的同志關系庸俗化,生活上稱兄道弟,名利上互相說情,使用上互相抬舉,評先和評優上“輪流坐莊”。

2.領導班子不團結有哪些總體表現

班子成員不團結存在比較嚴重的磨擦和內耗,是一些領導班子比較常見的現象,危害很大,亟待克服。究其原因,除少數是由原則性分歧引起的外,多數屬于一些班子成員不注意個人修養,不善于協調人際關系所致。主要有以下幾種不良表現:

1.看不起別人。認為自己素質高、能力強、政績突出,自己唱主角最合適,其他成員只適合做配角;或者認為不要別人的配合,工作照樣干得好,別的成員只不過是個擺設;甚至把別人看作是自己工作中的絆腳石。這樣一來,既覺得心理不平衡,又不愿與其他成員溝通,很自然就把自己的情緒向群眾中傳播,結果造成不良影響,危害團結。

2.不能正確對待存在的問題。如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自己有直接關系,就推諉、扯皮,不愿承擔責任;如果問題與自己沒有直接關系,則把自己看作是局外人,甚至幸災樂禍,至于克服缺點、糾正問題則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結果,不但老的問題解決不了,還會產生新的問題,不團結的因素越積越多。

3.不能與人為善。有的領導者把挑剔別人的刺兒當作一種快樂,對別人的成績、優點視而不見,甚至把別人的優點看成缺點,成績看作問題;對別人的問題和缺點更是有意夸大,無限上綱。一旦發現了別人的問題和缺點就認為“又抓到了某某一大把柄,這一下有他好看的”,搞得班子成員人人自危。

4.口風不緊。班子成員商量工作、通報情況、交流思想以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難免要涉及到具體的人和事,有些比較敏感的情況應控制在班子內部,甚至需要控制在談話雙方之間,不宜擴大范圍。但有的領導者把握不好,經常泄密,引起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結果弄得相互之間不敢多說話,不敢交流思想,非說不可的話也只說三分。這樣一來,相互之間就沒有信任、沒有感情,必然就影響了團結。

5.不能正確對待批評。一旦受到批評就認為別人是在找自己的碴兒,接受批評就等于承認了自己有問題,就沒面子。也因為怕別人找自己的碴兒,更不敢批評別人。所以出現了“自我批評談感情,批評別人提希望”的現象,甚至把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有問題得不到及時糾正,有矛盾得不到化解,表面上看起來是你好我好一團和氣,實際上是同床異夢,貌合神離。

6.把競爭對手當敵人。有的領導者把班子其他成員當作自己升遷的對手,充滿敵意,認為其他成員的問題、缺點越多就越能顯示出自己的完美,甚至認為“只有大量殺傷敵人,才能有效保護自己”,只有把別人搞倒,才能達到自己順利升遷的目的,所以千方百計設圈套、挖陷阱,拆別人的臺。個別人甚至發展到誣告誹謗。買兇殺人的地步,最終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

要解決上述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加強黨性修養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改造,把自己的思想統一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擺正自己在班子中和群眾中的位置。另外,還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六要”:

(1)要充分認識到集體作用的重要性。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領導制度,個人能力再強,一旦離開了集體就會無處施展,甚至一事無成。互相補臺事半功倍,互相拆臺則事倍功半;心術不正,算計別人,最終受損失的不僅是黨的事業,還有自己的前途,倒霉的必定是自己。

(2)要正確對待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也是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標志之一。沒有批評和積極的思想斗爭,就不會有真正的長久的團結。同志之間善意的批評不同于資本主義制度中政黨之間的互相攻訐,何況我們黨還有一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如果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可以當面解釋,或者向上級申訴。所以,沒有必要害怕批評。當然,批評要容易被批評者所接受,要獲得好的效果,必須注意采用合適的方式方法。

(3)要正確對待挫折。任何人都免不了要與挫折打交道。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工作出現問題和困難時,就會老覺得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認為別人撿了便宜甚至將自己的無名火無端發泄到班子其他成員身上,影響了團結。

(4)要尋找共同點。對一個領導班子來說,維護班子團結,促進事業發展是班子成員們的共同點。找到了共同點,就有共同語言,就有了團結的基礎。人們往往因為相互之間的差異產生矛盾,因為忽視共同點而把矛盾無限擴大。所以,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能始終把共同點放在首位,即便出現了意見分歧和矛盾沖突,只要加強溝通協調,問題也會逐步得到解決。

(5)要正確對待矛盾。對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矛盾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即堅持“五不要”:不要把工作的矛盾看成是個人之間的矛盾,不要把個人之間的矛盾帶到工作之中,不要把與自己有矛盾的人看成是壞人,不要把滿意的事看成是壞事,更不要認為別人的矛盾對自己有好處就煽風點火、推波助瀾。

(6)要保護自己而不傷害別人。這一條是處理同志之間的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根本區別。絕不能用“只有大量殺傷敵人,才能有效保存自己”的原則來處理同志之間的矛盾。要做到不傷害別人,首先要心胸寬廣。心胸寬廣是相對于斤斤計較而言的,斤斤計較必然導致疑神疑鬼,對別人產生誤會。心胸寬廣不僅令人欽佩,而且還可以減少與別人的矛盾。其次要掌握科學的方法藝術。掌握方法藝術并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而是指善于運用語言藝術,該講原則的時候就不能含糊,需要靈活的時候就要避免生硬。只要掌握了協調關系的方法藝術,就會減少別人對自己的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村干部工作述職報告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