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故事 > 歷史故事 / 正文

關于安史之亂的歷史故事5篇

2023-01-04 歷史故事

  (三)祿山被殺—— 不久,安祿山被長子安慶緒所殺。郭子儀得回紇之助,收復長安和洛陽。

  (四)思明叛變—— 史思明降唐,受封為范陽節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將之消滅,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稱帝—— 郭子儀、李光弼進擊安慶緒,包圍鄴郡,史思明帶兵援助安慶緒,合并其兵,回范陽,稱大燕皇帝。

  (六)平定亂事—— 史思明與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養子史朝義所殺。李光弼再借回紇兵,大破史朝義。史朝義部下田承嗣、李懷仙降唐,史明義被殺,安史之亂遂告平定。

  編輯本段根源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唐玄宗開元時期,社會經濟雖然達到空前繁榮,出現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時由于封建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莊田,恣行兼并,莫懼章程”,以至“黎?失業,戶口雕零,忍棄?榆,轉徙他土”。均田制破壞,均田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從開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宮中專為貴妃院織錦刺繡的工匠就達七百人,楊貴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錢就上百萬。楊氏兄弟姐妹五家,“甲第洞開,僭擬官掖。車馬仆御,照耀京邑,遞相夸尚。每構一堂,費千萬計”。統治階級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奸佞人物李林甫,出入宰相達十九年之久。他在職期間排斥異已,培植黨羽,“公卿不由其門而進,必被罪徙;附離者,雖小人且為引重”。繼他上臺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他公行賄賂,妒賢忌能,驕縱跋扈,不可一世。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此外,西北派軍閥哥舒翰與東北派軍閥安祿山之間,也素有裂隙。內外交錯,使唐玄宗后期統治階級內部君與臣、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

  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亂爆發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隋唐以來,河北北部幽州一帶雜居著許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敗突厥以后,又遷徙許多突厥人在這一帶居住。他們的習尚與漢人不同,互相歧視,安祿山正是利用這點拉攏當時的少數民族上層,作為反唐的親信。史稱安祿山于天寶十三載(754年)亂前,一次提升奚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將軍和中郎將。在他的收買下,當地少數民族竟把安祿山和史思明視為“二圣”。

  中央和地方軍閥勢力之間的矛盾,則是促成安史之亂最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壞,從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這些召募來的職業軍人受地方軍閥的收買籠絡,和將領形成一種特殊的盤根錯節、牢不可分的關系。加之,開元以后,在邊防普遍設立節度使制度,他們的權力越來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天寶元年(742年),邊軍不斷增加,達到四十九萬人,占全國總兵數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北邊境,僅安祿山所掌范陽等三鎮即達十五萬人。而中央軍則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太差,平時毫無作戰準備,打起仗來,不堪一擊。地方軍閥的日益強大,與中央政權矛盾日深,到天寶末年,終于爆發成為安史之亂。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