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讀後感 / 正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

2022-12-20 讀後感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曾經感動千千萬萬的人,它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這部作品銷售已達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祝福網為您編輯整理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歡迎閱讀。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一)

  維克多·弗蘭克爾和他的“意義療法”很少在國內的心理治療教科書里出現,也不被收費不菲的心理培訓行業所親睞。“生命的意義是什么?”——這句話更像一個哲學問題而非一種治療方法,而且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個頗為頭疼的問題,很難想象當代中國有人愿意為被問到這個問題而付費。

  弗蘭克爾也曾向自己的來訪者解釋過“意義療法”。來訪者問:“你能否用一句話告訴我意義療法的含義?至少告訴我心理分析跟意義療法的區別?”弗蘭克爾說:“好的,但首先你能否用一句話告訴我心理分析的精髓是什么?”對方答道:“在心理分析的過程中,患者需要躺在診察臺上,告訴你那些有時難以啟齒的事情。”弗蘭克爾說:“在意義療法中,患者需要筆直地坐著,傾聽那些有時很不中聽的事情。”

  同意義療法一樣,我目前找到的弗蘭克爾唯一的中文譯作——《活出生命的意義》也不是一本讓人愉悅的書。這本小冊子像個精神自傳,一個本來就對意義問題十分感興趣的心理學家,被歷史扔進納粹集中營。他活了下來,傳奇的卻不是他肉體的幸存,而是他對人性“高度”的關注——比之精神分析對“深度”的關注。

  二十世紀是個充斥著噩夢的世紀,納粹集中營又是其中最可怕的噩夢之一。如果說電影、圖片、歷史資料是讓我們一瞥那個噩夢的殘片,那么弗蘭克爾則用他的書寫,帶讀者重新經歷了一遍那個噩夢。他對眾所周知的集中營慘狀著墨不多,卻把里面各色囚徒——包括他自己——內心世界的真相呈現出來。身份、地位、自由、快樂、休息、獨處、尊嚴、親人,乃至最基本的生存物資…www.bestzhufu.com…在這一切都被剝奪殆盡的環境中,弗蘭克爾仍試圖找尋生命的意義——也許不是“找尋”,長期饑餓、超負荷工作的他多半沒有力氣在食物和閑暇之外去“找尋”什么,他只是仍然對生命的意義保持敏感,對存在的每個當下保持敏感,從而,在幸運地從噩夢中醒來后,能以一種真實、深切、誠懇的態度,講述噩夢(作為生命的一部分)對他的意義。

  這種意義無法成為一個簡單的答案。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克制而有力,溫柔而強烈,出現在他人微薄的善意中,在瞬間所見的自然美景中,在幾分鐘獨處的閑暇中,在死神一次次的擦肩而過中,在人性被逼到墻角時呈現出的卑瑣或光輝中。它讓痛苦得以被忍受,讓希望得以被維持。

  也許是因為這樣的體驗,弗蘭克爾反對把追求幸福作為心理工作的訴求,反對把人性還原成趨利避害的本能。對于一個曾多年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還被強制勞動的心理學家而言,維也納會客廳里的柔軟沙發不能滿足他。也許在他看來,生命的救贖在于它的高度,以及這種高度所能承擔的愛和責任。

  在被送進集中營之前,他曾有機會獲得美國簽證平安離開奧地利。正當他猶豫著是否要拋下父母自求多福時,他注意到家里的一塊大理石。這是父親在被納粹焚燒的維也納最大猶太教會遺址上發現的,因為上面刻著十誡的部分內容,父親把它帶回家中。他問父親是哪一條,父親指著那些希伯來文解釋說:“榮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將能得到延續。”這一瞬間,仿佛得到神啟,弗蘭克爾放棄了美國簽證。

  讀到這一節,想到精英階層紛紛忙著“棄船”的當代中國,不僅掩卷。弗蘭克爾說要在美國西海岸樹一尊“責任女神像”,以平衡東海岸的“自由女神像”。我們求自由而不得,又被眾多虛假、粗暴的所謂“責任”綁縛,眼見越來越多的虐待甚至性侵幼童,更不知道這片土地上的生命如何能得到延續。

  新年伊始,自然的節律從不因歷史走入死角而停下腳步。掰開光禿的樹枝仍能看到孕育的綠芽,這便是希望和愛永恒存在的明證。一個心理工作者的責任,也許就是幫助保全并恢復最基本的人性——自己的,他人的。在此基礎上,自由地選擇、并去實踐某種高度——或者深度。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二)

  作者弗蘭克博士,是一位精神醫學家。弗蘭克在現代存在分析上創見了“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是指協助患者從生活中領悟自己生命的意義,借以改變其人生觀,進而面對現實,積極樂觀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義。他經常問遭逢巨痛的病人“你為什么不自殺?”,病人給出的答案為他提供了治療的線索。弗蘭克利用這些纖弱的細絲,為這些生活在絕望中的編織出了意義和責任。

  我相信一句話,每個人都是一本書,你想了解那個人,就必須得慢慢地品讀。或許別人能吸引我們,那可能就是他經歷的事讓我們震驚,無論是悲傷還是歡喜的。就像弗蘭克一樣,他的經歷或許會讓我們肅然起敬。他曾是集中營里的囚犯,漫長的牢獄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別無余物。他的雙親、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里就是被送入煤氣間。一家人全都死了,僅剩下他和妹妹。像這樣一個失去一切、飽受饑寒凌虐,隨時都有死亡之虞的人,怎么會覺得人生還值得活下去呢?一位曾經親身經歷過這種慘絕人寰遭遇的精神醫學家,他的話必然值得我們洗耳恭聽。他這種人,必然能夠以睿智和悲憫的眼光來盱衡人類的處境。

  意義治療的理論,其基礎是一種生命的哲學,它有三個互相連鎖的基本信念:

  意志的自由(thefreedomofwill),追求意義的意志(hewilltomeaning),生命的意義(themeaningof)。

  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個人生命在具體時間的具體意義。

  上述三個基本假設構成了意義治療的理論基礎,三者缺一不可。意志的自由是意義的意志的一個心理學的前提,沒有意志的自由,人就不可能對生活進行態度上的選擇,只能被動的接受需要的支配;而求意義的意志則是生命意義的動力,人們對意義的追求和傾向,使人無論在何種生活環境下都要探究生命的意義。

  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有四個要點:人性觀、自由、責任、自我超越

  他由人類行為經驗的現象分析中指出生命的意義是會改變的,但永遠不失其為意義,并歸納出發現生命意義的三種途徑。他認為一般人可以藉由實現以下三種價值來獲得生命的意義:創造的價值(creativevalues)、經驗的價值(experientialvalues)、態度的價值(attitudinalvalues)。

  在我前面看的弗洛伊德《自我與本我》的那本書中,我也有去了解弗洛伊德,雖然了解到的只是皮毛,但是對于弗洛伊德與弗蘭克博士之間的相似的地方還是讓我很驚訝的。兩位大師最關切的便是精神官能癥的性質及治療。但是出發點卻不一樣,弗洛伊德是根據矛盾與潛意識動機的焦慮中找出失調的癥結,弗蘭克則是把精神官能癥區分為幾類,兩位大師對于現代醫學界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個題外話,對于兩位大師的經歷也有許多的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曾經遭受納粹的毒害,家人都死于納粹的毒害。對于猶太人,希特勒是極度的鎮壓,相信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他的行為達到哪一種令人發指的程度。但是我也不得不更加尊敬與佩服兩位大師了,面對如此大的災難與痛苦,依然投身于醫學的國度,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兩位大師在如此巨大的痛苦面前都沒有退縮,他們成為名人不是偶然,生活中也需要這樣有堅強意志的人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即便成不了他們那樣偉大的事業,我們至少應該在平凡的崗位上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生命不僅在于事業,還有家人、朋友,與自然為伴,心便可安靜地思索,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急著嘆息,活出意義就是最大的成功。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三)

  維克多.弗蘭克爾,一個從納粹集中營里經歷九死一生幸存下來的著名心理學家,一個為了父親放棄美國簽證而冒著被送集中營風險留守下來的兒子,一個因為對事業的追求、妻子的愛而在巨大磨難中堅持下來的丈夫,他對于生命意義的思考,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納粹集中營隨時可能死亡的威脅,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折磨,似乎讓大部分人都會找不到繼續生活下去的意義和勇氣。弗蘭克爾也經歷了這樣的思考:生命的意義在哪里,我為何還要堅持?

  他自己思考并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和意義的三種方式,并據此創立了“意義療法”,幫助很多心理有問題的人重塑了人生。

  1. 創造或者從事某項能體現人生價值的工作。

  自己喜歡并能體現價值的創造性的工作,能極大的提升個人的生存的意義感。人會變得充實而且幸福。在納粹集中營中,重新編寫自己遺失的心理學著作的手稿,是他能夠堅持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它讓弗蘭克的堅持變得更有意義!

  2. 全身心的體驗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體驗世界的真、善、美,體驗愛和被愛。

  藝術、宗教、文化、親情等等各種方式都可以讓人體驗到美,體驗到愛。有了女兒之后,我才深刻地感受到,能夠真正的不求回報的愛一個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積極的態度。

  面對苦難,永不放棄,戰勝自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苦難讓你的靈魂得到凈化,堅持讓你的人格得到升華!能夠直面苦難,以戰勝苦難為驕傲,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一樣,具有鋼鐵般的意志,憑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戰勝任何挫折,這種人是多么令人尊敬!如果我們能夠戰勝自我,變成這樣的人,那是多么幸福和有意義的事情?

  集中營里,絕大部分的人是死于精神奔潰,喪失斗志,真正堅強的人,才能生存下來!

  看完這本書,我必須承認,人得有一點精神上的追求,否則,人生就容易陷入弗蘭克所說的“存在(意義)之虛無”導致的精神空虛,抑郁,暴力,吸毒,自殺等等消極傾向都是因為精神空虛和無意義感導致的。人一旦找到了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會感到幸福,而且還會具備應對磨難的能力。人是否強大,是否幸福,完全在于你的精神,在于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并且知行合一。

  不過,人的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并沒有可以普適于任何人的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靈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在本書的最后,弗蘭克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的生命的意義,作為一個心理學家:“我的生命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這其實是一個很崇高的信仰,同時體現了第一和第二兩種實現人生意義的方式。同時,他在集中營的經歷也體現了第三種方式。

  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義,我想,我的生命意義,在于做中國的巴菲特和釋迦牟尼,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人實現財務自由和生命自由。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獨立思考和自由選擇的能力。可是如果我們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大自然偶然的產物,我們只是宇宙海洋中偶爾飄起的一個浪花,一切不由我們自由選擇,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我相信靈魂的存在,所以我相信可以通過探索,找到生命自由,靈魂永生的途徑。幫助他人實現生命的自由,就算不能成功,就算最后發現是徒勞,那是否也比活得渾渾噩噩要幸福?探索的過程本身就已是快樂,又何必糾結于有沒有結果?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四)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弗蘭克爾說,是追求生命的意義。

  人能夠自由嗎?

  弗蘭克爾說,人能夠達到內心的自由。

  苦難痛苦對人意味什么?

  弗蘭克爾說,讓人發現生命的意義。

  所以,弗蘭克爾的心理療法叫意義療法。他相信人之存在,需要有一個意義。我以為,因為人無法創造自己的生命,會終其一生去尋找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活著的理由,以求能給自己安全感——有了活著的理由,我就能好好活。弗蘭克爾認為,不同的時期,生命的意義是不同的。是的,活著是一個過程,變化多端。我們會追求很多意義,也得到很多意義。

  對于那些,我們不愿不想不要的人生呢?那些讓我們痛苦的部分呢?那些我們覺得不好,覺得虛度了的部分呢?那些讓我們眼里心里流淚的部分呢?弗蘭克爾引用圣經的話:上帝會保留你的眼淚。不要軟弱,但要允許自己流淚。這是那個創造人類生命的人所給予我們的禮物。我們痛苦、不快、膽怯、乃至犯錯,是我們在追求人生意義的旅程中一定會遇到的風景,接受它們,寬恕自己。這樣,才能有力量面對以后的路,好好地走以后的路。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五)

  在書中,作者主要有這么幾五觀點:

  1、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2、到頭來,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于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這些使命因人因時而異,生命的意義亦然。因此,我們不可能以概括的方式來解釋生命的意義,而這類的問題也絕無法用泛論來解答。生命并不是模棱兩可的玩意兒,而是非常真切具體的東西,正如人生的使命也分成真切具體一樣。這些使命構成了人的命運,每個人的命運都獨一無二各有不同,無法同別人互作比較。同樣的境遇不會重復,每個境遇需要當事人給予不同的反應。置身在某種情境當中,人有時必須以行動來塑造自己的命運,有時候則最好趁機深思熟慮,借以領悟人生的道理,又有時候,光是接受命運,承擔個人的十字架即足矣盡矣。

  3、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間孤單而獨特的一個人。沒有人能替他受苦或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機運就在于他賴以承受痛苦的態度。

  4、人存在的意義是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每一個人都被生命追問,而他只有以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

  5、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為目標而浮現于人們的追求面前,只不過表現為目標既達的某種附屬現象。

  這些觀點和我前些日子里看的畢淑敏的書里的有些論點頗為相似。

  現在的我正在逐步感受自己可以選擇的自由。有個故事這樣說“有人問牧師:我選擇信仰上帝,站在正義的一邊,會有什么獎勵呢?牧師回答他:選擇站在光明一邊的人,光明本身就是上帝給予他的獎勵,而選擇站在黑暗一邊的人,黑暗就是上帝給他的懲罰。” 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樣擺著的,面對它,自己所持有的態度或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當然,這并不是指不顧事實地盲目樂觀,而是理性面對現實快樂生活的一種方式。這也并不是一種盲目地悲觀,似乎我們能做的只剩下這些態度。

  對于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似乎一直總是徘徊在我的腦海里。本書的作者弗蘭克用他自己的切身經驗,告訴我們要活出意義來。他用自己在集中營里非人一般的生活中尋找到的人生意義并且支撐著他活下來的例子,告訴人們,無論境遇如何,人總是能夠活出意義來。看到他這樣的例子,我內心對于未知的恐懼似乎也少了一些。從小到大都被大人們告知要未雨綢繆,而長大了才發現自己過于的焦慮和擔憂。那種焦慮和擔憂,來自于自身的不足,來自于信息爆炸的社會里的各種傳言,也來自己的心態。現在,我漸漸知道,一些事情,比如痛苦和失敗,我們并不是一定要避開它。要相信,當真的沒法避免時,我們一樣可以找到它的意義。而那時候的我們,也一定會有個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強大的自己,來面對和克服那些使我們焦慮和恐懼的事情。而經過這樣的選擇和努力,我們,會收獲更大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六)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曾在奧辛維斯集中營經歷過苦難的心里學家。也正是這段集中營中的苦難,成就了他之后的集中營心里學。

  他沒有描述集中營中慘絕人寰的狀態,沒有對生命的踐踏做太多的渲染。看過他的真實經歷,我居然沒有感受到我以為我會感受到的恐怖。相反,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被厚厚的殼保護著的人。我想這層殼可能就是他從小思考的人生和心理吧。1/28的生存概率,每一次選擇都有可能走向不對同的紙條。我相信他一定是受命運眷顧的。他說有些決定需要努力,有些決定還是順其自然的好。也正如他說的,過去存在是一種存在,更是一種確定了的存在。他現在活著,就有了關于如何做決定的那番看法,并認為他是正確的。

  即便是被關進集中營的人依然有生活的意義。他們看到假象中的幸福未來,他們想著某個等待他們回家的人,他們希望繼續他們的事業。這些信念支撐著他們要忍受現在痛苦。他支持人們賦予痛苦意義,雖然根本無法改變痛苦本身,但這對于積極的面對痛苦承受痛苦是有好處的。比如,有一個犯人就希望因為自己承受了痛苦而讓所愛的人免去痛苦。那么,他所受的痛苦是有意義的,他甘心去承受。

  關于生命的意義,無法給出一個抽象的解答。就像一盤棋,脫離了正在下棋的狀態和跟你下棋的人就無法給出最佳的應對方法。生命的意義是在特定環境下,特定時間內被定義的。因此,生命的意義是不斷變化的。它具體到完成當前的某項使命,亦即是說生命在于用于承擔需要我們承擔的責任,包括痛苦。

  尋找生命的意義有三個途徑:1.建立一項事業;2.體驗某種情景體驗某個人(愛);3.承受痛苦。

  關于痛苦,作者也明指出。我們應當承受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痛苦,而承受那些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則是自虐。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七)

  看了弗蘭克的《活出意義來》,盡管還沒有看完,但仍讓我覺得一個人在極端惡劣情況下堅持生命的意義是多么偉大,同時人的潛能也真的是無限的。

  在人變得一無所有,很多人的欲望與動物相同,而有著豐富精神世界的人,卻一樣能活出生命的意義來。他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還會堅持生命的意義,會在面對死亡時選擇照顧那些病人,還會為了朋友而放棄逃跑的機會,也就是說,他能為了他心目中生命的意義而放棄生的希望,最主要的是,這些決定都不是在瞬間決定的。我們對于瞬間的決定可以理解為一種沖動,但經過仔細考慮而做出的穩定決定,不能不讓人佩服。

  一個生活優越的人,在瞬間變得身無長物,穿著單薄的衣服面對嚴寒,做著繁重的勞動,而食物匱乏,還要時不時忍受屈辱和毒打、面對各種死亡現象。人變得越來越冷漠,可是人還是本能的尋找著生的出路。也同時認同,人沒有適應不了的環境。并且在如此環境下,仍有偉大的生命能保持著心靈的自由。

  作者寫書的目的不是為了介紹集中營的生活,而是要讓人們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心的自由,是的,心自由了,人就會無比堅強,突然想看看老子的著作,不知道是不是有相通之處。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活出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