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讀後感 / 正文

暑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022-12-20 讀後感

  看蘇菲的世界,走進哲學的國度,以下是祝福網為大家搜集整理的暑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歡迎閱讀!

  暑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一)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如果我問這幾個問題,你一定覺得好笑。但殊不知,這一本書,不正闡述這幾個問題嗎?蘇菲是上校筆下虛擬的人物,而上校不正是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虛擬的人物嗎?

  這么說,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另一個更高級的人安排的,可是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人安排,那么第一個人的生活又是誰的安排呢?是有人互相安排?或又是怎樣?這不禁讓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們永無止境的思考下去。我們真的生活在別人的筆下嗎?或許是,或許不是。但至少我這么認為:不管你怎么想,你的生活還是會繼續下去,和往日一樣,那么相信與否,就顯得不那么重要。

  關于本書的第二個哲學問題,就是永恒之鄉。真的有嗎?哪里是怎樣的呢?好奇就魚貫而出。倘若有,那么永恒之鄉里又有些什么樣的人?他們為什么會到永恒之鄉呢?他們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我想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對于這個,我持有跟上述同樣的觀點。相信與否,生活會一樣繼續下去,不會也變化,即使你也在相對于另外一個地方的永恒之鄉。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留給了我無限的思考。

  暑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二)

  馬兒為什么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爸爸媽媽拿著一張圖片或是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爸媽對我說,那是馬兒,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么?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

  對此,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師的秘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著,想探究魔術師的秘密。我們比哲人們缺少的只是一顆好奇心,一顆智慧的頭腦。

  哲學家們不停的爬著,同時也不停的唿喚著沉睡的人們,他的唿喚只能喚醒少數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于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于精神。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塬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深深吸引著我。

  暑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叁)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人們總是渴望遙不可及的事物,我也不例外,在追求心靈和物質相結合的同時不禁問自己,“物質世界是真實的嗎”。人是有“靈”的嗎,我們的感官認知乃是自天主而來嗎?我不是一個宗教信徒,可我也慢慢開始考慮這些問題,如果這一切不是源于天主那又是源于何處呢?心靈世界是我們的整個世界嗎?那我們從小所學的唯物主義不就是與之相背,我困惑了,就像在沼澤中掙扎的人,努力想逃出卻越陷越深。為了不被淹沒,我只好停止了思考,腦袋里翻滾的巖漿似乎也平靜下來。一輪明月升上了夜空,對于一個等待救贖的人來說,那圣潔的光輝就是最好的洗禮。瞬間,我轉頭發現“靈”與“物”只不過是兩個隔街爭吵的婦人,她們所站的立場和所堅持的觀點不一樣而已。探索理論的本源,你可以發現,從它所基于的那個方面來看,派生出來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那是因為它的基礎。正如“好”與“壞”,只有在區分何為“好”何為“壞”才能判斷是“好”是“壞”。

  有些懷疑蘇菲對她所學的東西真的都理解了嗎?也許她只是作者著書的一個引線,穿連起了整個哲學史,但我更愿意她同我一樣是個帶有探知欲望的孩子,至少她在書中是這樣的。突然想起達利所常用的抽屜,孩子眼里所向往的抽屜和她最終打開的是否一樣呢?看到結果是否會很失望,只有打開抽屜才能得知。那她的心中應該就有一個理想的存在。

  柏拉圖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生稟賦而來,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靈魂之中。有一種擔憂,近似乎于兒童天真的擔憂,我的靈魂有一天是不是會離開我去選擇別人,也許在我們所生存的空間里到處都飄蕩著需要寄宿的靈魂,他們在等待一個合適的身體出現。回頭想想,我的靈魂經歷過什么以后才選擇了我呢?她是不是選擇一個人重復著同樣的輪回呢?可能我有些誤解了,但我無法走出這樣的一個怪圈,可能是我還想趴在窗臺和外面的“靈魂先生”說聲“嗨,你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墻,他們身后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墻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于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后,一個人掙脫了枷鎖,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并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于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稱,除了墻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墻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型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我們所看到的東西總是局限的,就像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一樣,只看到了墻上的影子。

  那些哲學史,有了從自然觀到人本主義的思考,哲學研究了這些問題,但并沒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哲學也給不出這些答案,因為哲學本身已經否定了自己能給出答案。但這看似矛盾的說法是否就讓哲學沒有意義呢?不,哲學的意義其實就出現在這些矛盾的思維中。或許就像書中開頭說的,我們不去關注那些哲學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們怎么思考的。因為哲學家對上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確實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中采用的方法卻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說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朝向人類有利的方向的發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了解自己。就像書中說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上述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著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

  暑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四)

  在某個書店中,我在一個書架發現了《蘇菲的世界》,莫非這和《再見,蘇菲斯》有聯系么?好像很神秘的樣子……好,就買這本書了。

  我突然發現我在自己找麻煩,這么煩的一本書,我為什么會買?但是,隨著閱讀,我似乎發現這本書有一個特點——麻煩是肯定,但是不知為什么,我特別入迷,我甚至從中午十二點一直看午夜十二點。雖然沒侑汲取多少知識,這里的知識太豐富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光是人名就讓我頭昏眼花的,但是在這本書中所涉及的方面還是有限的,比如書中很少談及中國哲學(如果要談及中國哲學史估計說叁天叁夜也說不完)。

  我很喜歡希臘神話,我認為希臘的神離我很近,因為祂們擁侑普通人所擁有的特性。而中國的神話我來說太遙遠了有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

  《蘇菲》一書中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我看了人類是如何進步的,侑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哲學就是關于智慧的學習,這對我來說可是一個新的名詞,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學科,就是講道理的,和科學歷史等等沒什么關系,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但是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學習。

  喬斯坦賈德是一茖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比如書中有幾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的童話人物,像小紅帽,愛麗絲之類的,很可愛的想象。還有他的授課方式——寫信,對話(至于那影碟,我們看不見,只有蘇菲知道這是什么感覺)與其祂哲學書相比之下特別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至于《蘇菲》一書究竟寫的是什么?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學史,也可以是科學的發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秘類小說……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讀者。之后作者化身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為蘇菲(讀者)解答。那哲學是什么?什么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了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除此之外,作者很侑才華,祂用了一茖很大膽的寫法,如果寫得不好很侑可能會讓人渾濁不清。祂在書中的謎團是一環扣一環的先是陌生人的來信,再是一個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這樣神神秘秘的,開始還好,疑團是可以解開的,但是越后面,我便越是一頭霧水。什么會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撿錢,撿明信片諸如此類,只在電影中可以看的情節,讓我更加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懸疑劇。直至《柏客來》這一節,才開始揭秘。原來蘇菲是一位書中書的人物,這是不是為了提高讀者興趣而故意這樣寫的呢?不是,他的構思是這樣的席德是真實存在的任務,而蘇菲是像小紅帽一樣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見小紅帽,愛麗絲,亞當夏娃……蘇菲是虛構的,她自己很能明白這一點,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學影響了蘇菲的世界,而蘇菲也影響了席德,兩個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許作者想說明蘇菲不僅僅是一茖小說人物,也是一名活人們心目中的人。祂賦予蘇菲和艾伯特靈魂,使祂們在“現實”中當一名像幽靈一樣的人物。但這點與他之前所寫的沒有鬼神存在的哲學相反。但實際上這一點不矛盾,因為這些都是艾勃特編出來的。以這么有特色的方法來寫小說不是很可愛么?

  做一回小說推銷員,《蘇菲》一書與愛情小說一點關系也沒祂侑可以讓人大開眼界,可以是人發現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讓人對哲學有一定初步的認識,也許會激勵人成為一名哲學家。

  暑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五)

  閱讀前幾章,以為本書的主角就是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覺得詭異,到蘇菲十五歲生日的那場哲學宴會上,我才漸漸意識到,本書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親,而蘇菲和艾伯特只是本書作者筆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筆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創造出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作為給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筆下,蘇菲和艾伯特也漸漸感受到了這個創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脫離了少校的控制,獲得了成功。這種被創造者逃離被安排的命運的構思,讓我感覺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維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這樣評價本書的:“《蘇菲的世界》的小說部分,蘇菲的主體自覺過程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它喚醒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

  這是一本關于哲學的書,帶領我們走過了幾千年來的哲學的發展史。從最初的自然派哲學家,到理性主義,到古典派哲學家,到繁榮蓬勃的希臘文化,印歐文化、閃族文化,黑暗的中世紀時期文化,再到豁然開朗的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以及現代的笛卡爾,經驗主義,浪漫主義,唯物主義,存在主義。豐富的內容帶我們走過滄桑,讓我們得到一種哲學的洗禮與升華。畢竟,從古至今如此多的哲人有著如此多的理論,而隨著歷史的發展他們對于世界、生命本質的認識也在不斷地進步與創新著。而受過現代教育的我們看著哲學的發展歷程,看著古代哲學家們一些關于世界的荒謬的解釋,或者看著一些哲學家們的全新的認識世界的角度,看著這些突如其來、迎面涌來的思想,自己原有的一些觀念的確是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自己也對這個世界開始了一些全新的思考。

  在我的理解里,哲學就是關心、探索我們這個世界。這其實是我們每個活在這世上的人都應該去思考的。而我們逐漸建立自己的人生觀、生命觀的過程,也可以是看做對于哲學的思考。比如在書的開頭作者就提出了兩個哲學性的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類問題也反映了哲學家們的任務,也就是去思考、去探索關于生命、世界等本質的問題的答案。從古至今,已經有許許多多的哲學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然而還沒有出現能夠說服全人類的一種理論,因此也需要無數的后繼者給出自己的答案。而相反于觀念里的高深莫測,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研究哲學。也許我們并不能人人都成為哲學家,但是我們都可以成為哲學的思考者,去尋找自己的生存的意義。

  其實每一位、每一種在各個時代叱詫風云的哲學思想和哲學家都是由“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世上是否有上帝和靈魂?”等等看似無法解答的問題展開的。如何解答這些問題呢?,書中提供了一些線索:“只需用自己的常識”“要站在兔毛的頂端”“用兒童的眼光來探究世界,也就是不要被世事所麻痹,仔細地觀察周邊的世界,有勇氣發表自己的思想。那我們如何不能結合自己在書中所學與生活中所見所聞來創造 “自己的哲學呢”?

  雖然人們對歷史上各種哲學流派褒貶不一,但那些哲學家確實應當受人尊敬,他們是如此勇敢而執著地探尋著真理與實踐的奧秘。哲學的世界亦夢亦幻,它像一個個不可思議的神話卻又源于我們身邊一切普通的事物。

  然而我們現在可以清楚地知道風霜雨雪的成因,我們還知道蘋果為什么會落到地上,火箭為什么能飛上月球。這一切,都要感謝那些沒有丟棄好奇心、或再次點燃好奇心的人。這些人仿佛不認識這個世界,不相信這個世界,不承認這個世界。他們懷疑,他們思考,他們改造。于是有了孔孟的仁義,老莊的逍遙;于是有了柏拉圖的理想國,哥白尼的日心說;于是有了浪漫主義的反諷,于是有了經驗主義的體驗;于是有了笛卡爾的二元論,于是有了馬克思的資本論。自古以來多少先人嘗試了無數方法想爬到兔毛頂端,又有多少今人依然作著不懈努力。而我們,這些習慣了安逸,習慣了一位接受事實的人們,難道不該為自己的麻木和怠惰感到羞愧嗎?難道不該幡然醒悟,奮起直追嗎?

  知識可以積累,技藝可以傳承,但人生的經歷,理性的感悟卻只能從零開始慢慢體會。上地對待古今的哲學家是公平的,都給了他們一生的時間去獨立思考。這也許就是哲學發展了幾千年卻依然連最初的問題也沒有答案的原因吧。所以我們不必懷著對哲學敬而遠之的態度,只要好奇,只要思考,就離真理更近了一步。哲學家們知道的并不比我們多,但他們好奇的東西比我們多,他們思考的東西比我們多,所以他們看穿了事物的表面而抓住了其內在聯系。這好奇的能力,這思考的能力,上帝也曾給了我們啊。

  “也許我們也是星塵”結尾時的比喻一位沒有帶著隱隱的神秘感,我們在這宇宙間只是曇花一現般的一瞬星光而宇宙仍在不停的運轉著,輪回著。它會如何呢?這我們我從知曉,世界如此之大,還有無數個秘團我不曾揭開,還有無數個空間我不曾體驗。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不停地探索著。放飛哲思,傾聽它們振翅翱翔的聲音……

  暑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六)

  帶著“我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的疑問,蘇菲開始了一段超越時空的旅行。在歷史的長河中,她與蘇格拉底、笛卡爾、康德等眾多大師相遇,聆聽他們關於人、關於世界的思考。同時,蘇菲也開始對自己的存在產生懷疑,直至她發現她只是少校手中的傀儡,只是按照少校給她設定的路線行走時,蘇菲最后毅然決定逃離少校的掌控,向自由、永恒的地方奔去……

  一年前,我曾經翻閱過這本書,其帶給我滿滿的驚喜與感動。一年后,當我在課堂上看其電影,重溫故事之余,也再次思考其中的種種。

   “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予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并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Chapter2 一開始我很激動《蘇菲的世界》給我展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個有生命力的、充滿未知的世界。但后來再想想,世界并沒有變,只是我蘇醒了!

  哲學來自于人們對人類、宇宙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例如兒童——小時候我很喜歡玩公仔,會和她們對話。當然大人對這不以為意,他們知道科學家知道公仔不是生物,不能和小孩對話。但他們又怎麼會那麼肯定小孩聽不到公仔對他說的話呢?逐漸地,小孩長大了,好奇心逐漸減少了,也習慣了“世界就是這樣”。

  當然,這里并非指人應該永遠像兒童一樣以保存好奇心,這里只是強調好奇心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即使習慣的世界已經把你洗刷夠多了,你仍可以相信你有恢復好奇心的能力。

  曾經我和一個同學聊天,他覺得國中生那些不好好讀書、搞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是很難理解的。我問他:“國中的時候是否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他說:“因為要考一個好高中啊”

  我問:“那你想過為什麼要考一個好高中呢?”

  他說:“我也不知道”

  我問:“那為什麼你不去想呢?”

  他說:“想這些很累,不想想”

  跟著一條社會認可的道路走是最安全的,很多人也按照社會期待走完一生,就像那個深入兔子毛皮的生物。不能否認他人選擇這條生命道路,只要那是他“選擇”的——實際上很多時候他并沒有選擇,也沒有思考,就像動物一樣按照既定的生命程序活著,忘記了他實則為人。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活”。哲學家是一群勇敢的,他們敢爬出舒適柔軟的兔毛皮,他們承認自己的無知,審視自己的生活。他們緊握自己的好奇心,不讓其隨年月流失,發出對生命的贊嘆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

  世界沒有變,只是我蘇醒了!我愿意恢復你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的能力,愿意審視自己的生活,追求智慧和真正的幸福。

  暑假《蘇菲的世界》讀后感(七)

  我是誰?這個問題貫穿在整個故事中,你曾經思考過嗎?

  我存在嗎?

  如果我存在,會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肉體的、意識的、抑或其他的呢?

  如果我存在,我的存在是有限的,還是永恒的?

  如果我存在,我的存在是被注定的,還是我可以選擇的?

  如果我存在,我的存在之於我有什麼意義?

  蘇菲和艾伯特只是席德讀到的一個故事。

  而席德和她父親只是我們讀到的一個故事。

  少校操控著蘇菲和艾伯特,賈德操控著席德和少校。在讀故事的我們,是自由的,抑或也在受著某種操控?

  當蘇菲驚然發現她和艾伯特都只是少校小說的人物,按照少校的旨意行走時,蘇菲決定要逃離少校的掌控。最后,蘇菲和艾伯特都逃離了。經歷了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后,他們到達一個自由、永恒的世界,這不正是從古到今的哲學家們追求的嗎?——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

  我們也擁有自由嗎?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嗎?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好世界可能嗎?

  薩特說存在先於本質。所謂本質是指組成某些事物的東西,也就是說某些事物的本性。但薩特認為人并沒有天生的“本性”,因此人必須創造自我。同時他認為生命應該有意義,這是一個命令,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

  對於存在的定義會有很多爭論,但薩特的觀點無疑會帶給我們啟發。人是有自由的,人可以創造自我。雖然這種自由有時會受到一定限制,但任何時候人都不會是完全喪失自由。正如薩特曾在監獄里說過“我沒有逃跑的自由,但是我有想逃跑的自由”——雖然身體自由被剝奪了,但還是可以擁有精神的自由。

  存在和自由可以創造自己,也許人們還會追問人生的意義,這點薩特沒有給出存在的具體意義,他認為意義是要由我們自己來創造。

  曾經我問一個人,你覺得什么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

  他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我說,那你覺得你現在過的生活有意義嗎?

  他說,沒有,因為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

  我說,如果即使你不知道你喜歡做什么,但你在尋找你喜歡做什么,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

  他說,有。

  弗蘭克爾曾說過,“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指望。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人生的意義,在於追尋的過程,所謂“意義”,是“活”出來的。

  蘇菲的世界,她喚醒了即將沉睡于兔子的皮毛的人,帶著好奇心,發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