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讀後感 / 正文

愛的教育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

2022-12-20 讀後感

  讀書幫助我們成長。當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會有對于它的專屬心得體會,讀后感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我們如何去寫一篇作品讀后感呢?祝福網小編陸續為大家整理了愛的教育讀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1】

  這個暑假,我仔細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為9到13歲青少年創作的一部日記體小說。里面記錄了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一學年的成長歷程,在父母、老師以及同學們的關愛中,從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有點不聽話的安利柯變成了正直善良的少年。

  《愛的教育》中沒有皇家貴族,只有那些品德端正,正直善良的人。哪怕是一個普通的泥瓦匠,雖然他們地位卑微,但他們給予了安利柯愛的教育。

  安利柯的家人、朋友、同學以及老師都會在小事情中讓安利柯感受到愛,也讓每一個讀《愛的教育》的小讀者受益無窮。書中28日那天,父親給安利柯的信中說道:你是這支浩浩蕩蕩大軍中的一個小兵,你要鼓起勇氣,奮起直追。你的書本就是你的武器,你的班級就是一支小分隊,你的學校就是你的戰場,勝利就是人類的文明。

  是啊,我們擁有一個光榮的稱號學生,我們是小兵,知識就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只有學好知識,才能在學校這個戰場上所向披靡,才能成為社會的卓越人才,才能推動人類的文明!

  書中安利柯的好朋友很多,他的朋友都有著優秀的品質:木材商人的兒子柯列帝非常地謙讓,泥瓦匠的兒子安冬尼奧性格幽默、真誠;小商人卡洛斐知錯就改;鐵匠的兒子波列科西非常孝順!火車司機的兒子卡羅內的寬宏大量讓我驚嘆:當弗朗蒂和其他三個孩子嘲笑克洛西,克洛西因受到凌辱,生氣地扔出了一個墨水瓶而不小心打到老師時,卡羅內稱是自己扔的,而不想讓可憐的克洛西受到老師的批評,還在老師耳邊偷偷請求原諒那四個孩子。這樣寬宏大量的品質是多么的可貴啊!

  我很喜歡《愛的教育》這本書,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曾說過: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愛的教育》在譯文中的翻譯是心。只要你的心中有愛,人間處處都是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2】

  《愛的教育》是一本感動人心的書,里面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其中《小抄寫員》是我最百讀不厭的故事。

  《小抄寫員》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家庭,孩子又多,父親白天工作,晚上還要抄文件。小敘利奧眼看著爸爸早生白發,就想幫爸爸抄寫文件,多賺點錢。可又因為爸爸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來偷偷的幫爸爸抄。就這樣,家里的情況改善了許多,而小敘利奧卻因為半夜起來抄文件而導致長時間缺乏睡眠而導致上課無法認真聽講,回家也無精打采的。他的父親看了,非常生氣,還屢屢責罵他。小敘利奧雖然很委屈,但還是幫爸爸把工作做下去。直到有一天,他的父親發現了這個秘密,才知道自己錯怪兒子了,愧疚萬分。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感動于小敘利奧的堅強。他雖然出身貧苦,但他不但努力學習,而且還默默為家庭分憂,即使是受到了責罵也默默地忍著,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強。而我,平時父母讓我洗洗碗,做些家務活,我都推三推四,這個故事不但感動我,還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這本書也讓我得知愛是無價的,更是可貴的。它在告訴我,讓我學會珍惜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十分感人的書,那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是著名小說家亞米契斯所著作。文中從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角度來了解他的班級、老師、同學、家長,以及周圍的社會環境,把師生之愛,對祖國的愛都寫了出來,里面很多小故事也讓人淚目。

  文章以日記形式來寫,到了月末便有一個每月故事,文中滿滿的是對祖國的熱愛。每當讀到這里,我的眼淚就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文中的英雄為了國家,有的沒了雙眼,有的沒了雙手,有的甚至永遠停在這一秒

  文中有一些個性鮮明的人物,有善良的卡隆,有聰明卻不驕傲的德羅西,有好學的斯代地描寫十分具體,然后我想想自己,十分慚愧!

  我成績還行,但經常不想學習,老想著用我聰明的腦袋應付考試。雖然我大多每次都能考到不錯的成績,但隨著年級的上升,我發現我應付不來了,考得理想的成績次數變少了許多,但我并不在意,心想:沒事,我那么聰明,怕什么呢?便繼續吊兒郎當地學習,到五年級了,語文科基本上很少能上90分以上,每次拿試卷給媽媽簽名,她都說我:不是不會,就是不認真,粗心!到了這一學期第一次測試,分數下來了,我便知道打了個警鐘,語文91。5,這無疑是個差勁的成績,班主任特意說了一下班上一個平時成績平平的同學,這學期學習態度端正了,特別認真,這次考得語文單科第一名呢。經過這一次測試,我必須要加倍努力學習了,改掉懶散的學習態度,下次考得好成績。

  《愛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個道理,世界上是沒有不勞而獲這種好事的!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4】

  世上有一部永遠也寫不完的書,那邊是愛。愛是偉大的,愛是純潔的,愛是無私的。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來寫了他見過或發生過的充滿愛的事。文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動不已。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外地掙錢,開始還與家人保持著聯絡,但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從此,寄去的信再也得不到回答,于是,馬可爾決定去找媽媽。他在路上歷經千辛萬苦,經歷了酸甜苦辣,經過好心人的幫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終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意外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讀到這里,我被馬可爾那種不怕艱難險阻,勇敢走下去的精神所深深感動。

  其實,生活中這種親情有許多,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是總能給人帶來感動。我還讀過這么一篇文章:一個小女孩因橫闖馬路而被車軋斷了腿,在她第一次手術時,她的母親陪了她一天一夜。后來,她再次住院,醫生說她腿上的那塊骨頭很難再長好,除非從親人的身上去一塊胯骨。那個女孩的母親立刻說取她的。后來,由于骨質不符,手術沒有成功,但母愛深深的融在了她的心中。

  有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呀,讓我們在得到愛的同時,不斷創造愛,讓愛滿人間!

  讓我們乘上愛的小舟,走完我們有愛的人生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5】

  離開教室時,同學們都互相擁抱告別。

  手中的書,已讀到了最后一句,卻遲遲不肯合上,小小抿一口杯中的水,感受頗深。

  這本書名為《愛的教育》,作者為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這本書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科的眼光,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最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從四年級十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七月份。整篇小說就在最平實的文字之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但卻感人至深。這部小說中的善與惡,美與丑,都是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來看待,都是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還記得,書中有那么一句話,令我記憶特別深刻: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

  看到這時,腦海里突然浮現出母親那慈祥的臉龐,還有,那雙布滿老繭的手。

  一個冬天的早晨,正在夢鄉的我卻被一陣鍋碗瓢盆的聲音吵醒了,伴隨著聲音的,是一縷早晨的香味,我眨了眨眼睛,卻還是不愿從暖和的被窩里出來。

  女兒,起床了,不然早餐就涼了。這時,媽媽輕輕敲了敲房門,細聲說道。我看了看鬧鐘,六點十分,這么早啊,還沒睡夠呢。心里抱怨著,不情不愿地從床上起來。

  洗漱過后,坐到餐桌前,吃著微涼了的雞蛋面,心里卻抱怨著還沒睡夠,卻沒想到,媽媽比我起的還早。

  現在回想起那件事,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那份被忽略的愛,如今還是一樣默默地付出。這世間或許有許多的愛,都是如此,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在《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作很多東西,可愛是寬廣無邊的。我常常會想愛是什么?,也常常會像身邊的人詢問,然而,他們的答案并不一致:

  朋友說,愛就是當你孤立無助時,支撐你站起來,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老師說,愛就是用自己的一生,教育出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看著他們飛向更遠的一片天空。

  父母說,愛就是看著你們一天天長高,然后有一天,能看著你們成家立業,這就足夠了。

  當時的我,還很困惑,為什么同一個問題,答案卻完全不一樣。而現在,我明白了,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寬容,最偉大,最動人的字眼。因為愛,他們會包容你的一切;因為愛,他們會給你數不清的關懷;因為愛,他們會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你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因為----愛。

  社會上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愛,小到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老師對學生的一句鼓勵,生病時父母的悉心照顧,甚至萍水相逢的一個微笑大到捐贈器官,骨髓,捐助希望工程

  愛,成為了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鎖鏈,正是因為有了這條鎖鏈,把我們都栓在一條鏈上,才有了雷鋒一生的無私奉獻,才有了病人之病,憂人之憂的博愛之心。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如此豐富多彩。

  有時候,遭遇一點點挫折,就會怨天尤人,埋怨這個埋怨那個。其實,靜下心來好好想想,細想生活中那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就會發現,這個世上并不是只有壞事,相反,有那么多人愛我,關心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一份又一份愛降臨到你身上的時候,請不要忘記那些更需要愛和關懷的人們,請你也盡一點綿薄之力,把下一份愛,傳遞給那些更需要愛的人!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6】

  教育恐怕是最難的事情了,魯迅早在80年前說中國少有合格的父母,到今天依然讓人覺得沒有過時,因此對于大部分的中國人而言,教育子女的關鍵是父母要具備教育的資格,老師要具備教育的資格,可是不幸的是并沒有多少人愿意承認這一點,于是在"問題父母"、"問題教師"的教育之下,社會上批量生產"問題少年",面對這樣的形勢,許多人在焦急中束手無策。

  在《愛的教育》之《譯者序言》里,譯者夏先生把辦學校比做挖池塘。他說,我國辦學校以來,老在制度上方法上變來變去,好像把池塘,有人說方的好,有人說圓的好,不斷地改來改去,而池塘要成為池塘必須有水,這個關鍵問題反而沒有人注意。他認為辦好學校的關鍵是必須有感情,必須有愛;而當時的學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愛,因此都成了沒有水的池塘,任憑是方的還是圓的,總免不了空虛之感。夏先生給這部小說的評價很高,說作者寫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學校、家庭、社會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小說原名《心》,夏先生覺得這個書名不醒豁,不能表明內容,先想改成《感情教育》,最后決定用《愛的教育》。

  看了《愛的教育》后感受頗深,首先我們要理解什么是愛的教育,“用正確的愛去滋潤、培養青少年的成長,教會他們在生活中學會愛,學會做人。成為一個具有愛的能力的健全人格的人。”這是一句極一般的解釋。更有許多人說:對現在的獨生子女們來說,愛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這種教育又有多少實際效用呢?在這里,人們忽略了一個關鍵的詞,那就是“正確的愛”。

  一說到愛,人們的腦海里出現的,總是那種要啥有啥、樣樣遷就的溺愛;管頭管腳、包辦控制的占有式的愛;或以滿足物資需要為主要內容的物化的愛。

  其實愛既需要慈,同樣需要嚴,它是嚴慈統一的愛。如果對孩子不講原則,沒有嚴格要求,只能培養自私、任性、依賴、驕橫的人。長大后不能適應社會,也沒有能力服務社會。這個不是正確的愛。

  愛也絕不能把活生生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占有物那樣去控制。不尊重孩子的個性、天賦、意愿,剝奪了他的自由思想和實際能力,這將使孩子不會自己走路,永遠都不會成為真正獨立的人。這不是正確的愛。

  同樣,愛不是物資的代名詞,人們可以通過物資贈與去表達自己的一份愛,但華服、美食、新車、豪宅絕不能與愛劃上等號。愛更多的是情感的東西,精神的東西。在日常的生中,愛給人一種被肯定、被重視、被關注、被接納的感覺。使人感到溫暖、快樂、振奮和上進。愛包含四個要素:

  1、愛是關心。心中裝著他人和集體,時刻敏感到他人的困難和需要,拿出實際行動,主動去幫助別人。如敬業中學韓老師班的一位好學生,一次考砸了,黯然地在操場徘徊,不知如何向對他期望值很高的父母交代。韓老師有意借倒垃圾,走近他身旁,輕輕地說了一句:“所有困難都要靠自己去面對的。”這句話竟成了這位學生日后的座佑銘,上高中后,他在一張賀卡中寫到:“那個籃球場上的傍晚,是您為一個迷路的孩子找回了回家的方向。”愛,有時并不要化很多時間,只要你時刻敏感到他的需要,就能及時為他的心靈作向導。

  2、愛是尊重。尊重孩子的獨立存在,尊重他的獨立個性、情感、和特殊的成長規律,平等與之相處,不以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二期”課改強調以孩子發展為本,使“教師在學會傾聽、解讀中理解欣賞孩子”“教師在學會支持、引導中創設讓幼兒互動的環境” ;“二期”課改給孩子們帶來了“更多的信任”,“活動空間”;“二期”課改中重視了隱性課程對孩子發揮的作用,等等。

  3、愛是理解。教師要理解孩子的需要,過去教師是幼兒園活動設計者、組織者,而今教師們將幼兒園活動設計部分空間讓給了孩子,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師從中擷取幼兒興趣所致、幼兒發展所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題生成新的課程。

  4、愛是責任。以孩子的成長、幸福,社會的進步,國家的興旺為己任。對集體的事業有一種承諾感、義務感。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如“三八”節發給每位幼兒五元錢,讓他們進入超市為媽媽挑選禮物,雖然只有五元,但是包含了孩子對媽媽的愛,他們首先要了解媽媽喜歡什么,然后要了解五元可以買哪些東西,最后把買好的禮物要保管至媽媽的到來,這些就是任務,這就是愛的教育。

  我們強調愛的教育,其真正的目的是讓幼兒學會付出。處以“獨”的生活環境,使獨生子女們容易產生自我中心。他們只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冷暖,自己的饑飽;卻不知別人的需要、冷暖、和饑飽。他們只知父母是萬能的依靠;卻不知父母也是血肉之軀,也有痛苦和悲傷。只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卻不知別人的感受,不知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傷害別人。

  因此,我們的任務是讓獨生子女們從自我中心的圈子里跳出來。懂得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巳外,還有別人存在。除了自己的需要,重視自已的感受外,同樣要滿足別人的需要,別人的感情和感受。

  愛其實又分為兩個方面,它是愛和被愛的和諧統一。當我們說到愛的時候,大多人想到的是被愛。尤其是孩子們,總是等待大人來關愛、呵護自己。甚至一些年齡超過18歲的大學生,還是習慣于向父母伸手,向學校和社會伸手。貧困生接受了社會的贊助,不知感激,不思圖報,還以為是理所當然。

  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讓他們認識和體驗:不但接受愛是人的需要,而且付出愛也是人的需要。如果只有被愛而不會主動愛就不是一個完全的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的途徑是從被愛中學會愛。愛是一種情感,情感是不能用說教,用命令和收買來獲得的。只能象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只能用愛去交換愛,用信任去交換信任。”我們提出用愛去培養愛,在幼兒園里經常會碰見,幼兒們看到一位在樓梯上跌倒的小伙伴,開始大家只是大叫“XX摔交了”,沒有一人過去攙扶,安慰他。老師走過去,把他輕輕扶起來,仔細察看膝蓋上小小的破皮,拿出紅藥水擦一擦,用手輕輕揉一揉,并關心地問:“還痛不痛?”“不要怕,就會好的。”以后,每當有孩子跌倒時,孩子們都會擁上去,攙扶他,問候他,拿紅藥水了。這就是愛的教育。

  要別人愛你,首先學會愛別人,從小在愛的雨露滋潤下,長大才能成為有愛心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也一定是得到愛的人。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7】

  我讀過很多本書,其中有一本書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它就是《愛的教育》。

  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受到這本書中的每個章節、每句話、甚至每個字都滲透著一種特殊的力量這是愛的力量。作者通過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把愛描寫得非常形象:有《愛國少年》一文中主人公對祖國深沉的愛;有《弱者》一文中同學們的互助互愛;有《看望病重的老師》一文中學生對老師的愛一個個生動又感人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其實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愛,愛無處不在。

  以前,我覺得父母批評我、責罵我只是為了發泄心中的怒氣。可是,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我逐漸地認識到父母這樣做,其實是愛護我、關心我的。如果父母不愛我,不關心我,他們完全可以不管我,不理我。常言道: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正是用他們平凡的舉動書寫著偉大的愛。

  老師有時候也會很嚴厲地批評我,我總是覺得很不服氣。為什么天天都要說我呢?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實際上老師和父母的初衷都一樣,她也是想要關心我、幫助我,才會指出我學習上的不足和缺點。只有這樣子,我的學習才會有不斷的進步。

  這本書還教會我如何去關愛別人。不要總是認為幫助別人很費時間、很費力氣,實際上那只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人人愛我,我愛人人,向雷鋒叔叔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熱心幫助他人吧!

  讀完《愛的教育》,我對愛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了。

愛的教育讀后感【篇8】

  《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愛,細細品讀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是無處不在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愛,只要我們用心體會。

  愛是幫助。我們學校六年級有一個姐姐不幸患了白血病,她的父母既要為她的病情擔憂,又要籌措巨額的醫藥費。這時我們全校師生伸出了援助之手,校長帶領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募捐,老師和高年級的同學們還把這個姐姐患病的信息放在各種信息平臺上,讓他們的親戚朋友和素不相識的人也給予這個姐姐不同的幫助。這就強烈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別人急需幫助時,對別人來說,這也許是最溫暖,最感動的愛。

  愛是關心。在學校里老師們每天在課堂上耐心地為我們講解著一道道難題,課后為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細心輔導,認真批改我們的作業,那是對我們學習的關心。在上學的路上,在廚房的鍋上,在陽臺的洗衣機上家人忙碌的身影背后,藏著的都是為我們默默付出的愛。

  愛是愛護。一次和小伙伴去博物館,在擁擠的公交車上,上來了一位老婆婆,車的顛簸差點讓她摔倒在地。一個年輕人站了起來,扶這位老婆婆坐在他的座位上,而他自己拉著扶手,站在座位旁。這不正是愛護老人的舉動嗎?

  愛是謙讓。記得一次大雨剛過,泥濘的路上積水很多,我走在上學的路上,迎面開來了一輛小轎車,我遠遠看見車開過的地方兩邊飛濺起大大的水花。馬路窄,沒地方躲閃,我想我必濕透無疑了。誰知,車準備到我跟前的時候卻緩緩停下了,司機是個中年叔叔,從車窗伸出手來,做了一個讓我先走的手勢。我點點頭,報以微微一笑,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愉快地上學去了。這就是人人謙讓一小步,交通方便一大步。

  愛是真誠的,愛是溫暖的,愛是甜蜜的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愛的教育讀后感   愛的教育讀后感范文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