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讀後感 / 正文

罪與罰的讀后感受1000字匯編

2022-12-20 讀後感

  通常我們會被要求寫一些與工作相關的文書,動筆之前一般會搜集相關范文,經常按照范文來寫,我們的文檔也會變得規范,那我們要去哪里找最新的范文呢?祝福網編輯特別為你收集的“罪與罰的讀后感受”,供你參考和使用,請收藏和分享。

罪與罰的讀后感受 篇1

  《罪與罰》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極其窮困的大學生,因痛恨當鋪老板娘的盤剝,憤而行兇——殺了老板娘,卻自以為是伸張正義。但以后的日子里,他飽受殺人的恐懼,良心的譴責。最后,他醒悟了。在家人、朋友的幫助下,投案自首。

  其實那位大學生有正義感是好事,可我認為他用了一種最極端的方式去伸張正義,結果事得其反。變成了殺人兇手。有時候,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想清楚這些事該怎么做,事情才能做得更好,更完美。而那位大學生正是因為太恨老板娘,頭腦發熱,才殺人行兇的。

  但主人公畢竟是受過教育,有良知的一個人。他在殺人后十分不安,就怕自己被抓。這時,我想他已經明白,自己即使逃脫了,也會不安地度過一生。于是,大學生首先把殺人的事實告訴了自己的愛人、親人、朋友。并最后告訴了警官。這也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第二個道理:在你犯錯后,一定要勇于去承擔責任,而并不是去逃避。因為這樣,你的一生都會充滿恐懼。

  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大腦思考后才能做事。哪怕做錯了,也要敢于承認事實。這也就是《罪與罰》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罪與罰的讀后感受 篇2

  第一次讀陀翁的書,然而對他的名卻是如雷貫耳,一直心怯不敢輕易打開,讀了長長的兩百四十多頁的序后,還是雪藏了幾個月,再次讀序,看正文。開篇的序寫得非常具體,譯者簡述了西方文學史的發展;陀翁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的生平,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個人思想轉變的過程。在了解了這些情況后再讀書就好像找到了小說在整體框架下的一個發展基本點。

  《罪與罰》,關于內容和作者的創作精神,看到有些書友書評寫得很棒,自嘆不如,就不復述。對于小說的整體感覺,添加幾個看法,說不定會對還沒讀此書的朋友增加點興趣:

  一,這是一本心理大戰書,看到聰明人之間的唇槍舌戰、斗智斗勇,實在很過癮。

  二,這是一本懸疑推理書,故事情節緊湊,邏輯縝密,看似無意的情節設計往往會令讀者意外到吃驚。

  三,這還是一部多幕長篇戲劇式悲劇。陀翁把地點集中在彼得堡的幾個場景點,故事主線明朗,中心人物集中,圍繞兩個人物而展開故事情節: 羅佳和他的妹妹杜尼婭。

  陀翁的書,放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緩一緩,第二本繼續。

罪與罰的讀后感受 篇3

  黑夜已深。

  窗外交錯的樹影如同鬼魅一般,搖曳不定。

  開燈,昏黃的燈光照映在翻開的書頁上。書頁上行行的鉛字在我的眼中漸漸

  模糊了。我開始尋找腦海中些許殘存的記憶碎片。

  一個孤獨的靈魂在黑暗的深淵里拼命掙扎,但在黑色的迷霧中,他無法尋到出口的方向……我一點一點走近陀思委耶夫斯基的«罪與罰» ,走進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世界。

  這兒的彼得堡只有灰藍的天空,一派暗無天日的景象。干草廣場上聚集著眼

  睛被打得發青的女人,污濁的河水中掙扎著自盡的女工,喧鬧的街頭橫躺著被馬

  車軋得渾身鮮血的小官員……發瘋的女人帶著孩子沿街乞討,老馬被主人抽打得哀哀慘叫,最后斷了氣。在拐角的別墅里還有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正瞪大貪婪、兇狠的雙眼,渴望榨干窮人的最后一滴血汗……

  拉斯科爾尼科夫生活在這種社會背景中,他為了擺脫痛苦與折磨,追求光明

  與美好而踏入了一個可怕的夢魘。

  在那昏暗的月夜, 那孤獨的黑影, 進入了老太婆的家里。在清冷的月光下, 他用那雙干凈、顫抖的手舉起了一把晃著寒光的利斧,向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的腦后狠狠地掄去。那時,他也許不僅是對老太婆,更是對社會無邊的黑暗砍去。他渴望能撕破黑暗與痛苦的幕布,使人們能看到光明與希望的展臺!

  可當黑影看到倒下的老太婆汩汩流出的鮮血,看到被紅色液體浸染的尸體,

  看到自己被血跡濺到的褲腳時,他行兇成功的驕傲消失怠盡,只剩下滿心的懊悔、驚恐和手足無措。

  他意識到自己干了一件最卑鄙、惡毒的事——奪走了一條鮮活的生命,把自

  己推向了犯罪的深淵。他的手再也無力握住那沉重的斧,只得任斧落下,發出刺

  耳的悶響……

  拉斯科爾尼科夫本為著追求美好,本為著自我的救贖,但現在卻被自己所折磨,一步一步走向毀滅。靈魂深處的孤獨和罪惡感壓迫著他,正義和良知無情鞭打著他,他覺得自己就像兒時見過的那匹垂死的馬,承受了所有的奴役,還要遭受孤獨與痛苦的嘲笑。他脆弱的精神崩潰了,他陷入了一種神經質的、敏感的病態中。但即使這樣,當他看到悲慘的馬美梅拉多夫一家時,他仍傾盡全力地幫助他們,只因本性的仁愛和善良。

  讀到這兒,我為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糊涂與無知而流淚,為他的善良與博愛而

  感動,為社會的丑惡與骯臟而憤怒。因為黑暗而動蕩的社會扭曲了他本性的美好,

  使他變成一個集中了理性與非理性的,罪惡與善良的,性格孤僻、陰暗而暴躁的,

  卻又渴望與人傾訴,向往光明、平靜生活的矛盾人格者。他在對立的世界中掙扎

  徘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力量。但這矛盾者在心中愛和信念的感召下,終于自

  首贖罪,重獲新生。看到這兒,我含淚地笑了。

  我領悟到,人類以肉體犯罪,受到上帝最嚴厲的懲罰的卻是他的心靈。孤獨、痛苦和惶恐時刻包圍著他,折磨著他,甚至將其吞沒。這種心靈的拷打是人救贖的必然,而人類靈魂深處善與愛的激起才最終使人獲得新生。

  是的,正是人類自身的信念、希望以及仁愛與善良的存在,才讓我們的存在變得合理,使人成為不可磨滅、征服抑或是戰勝的生物,因為肉體永遠不可能超越人性和理性的閃光點……

  合上書,我停止了我的隨想。

  天隱約破曉,

罪與罰的讀后感受 篇4

  當看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與罰》后,心中不時感到震撼與感動。在《罪與罰》中,男主角拉斯科納夫以其聰明絕頂、卻與世隔絕的頭腦,建構出一個學說:超凡偉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為他需要建構新制度,這種建構勢必帶來毀壞;也因此,偉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僅建構這個學說,并且身體力行。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成為拿破侖,但是他跟當年的拿破侖一樣,因身世貧困沒有機會,拿破侖努力爭取機會,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需要機會。因此他殺了早讓人議論紛紛的刻薄老婦,搶其錢財。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被迫還殺了另一個無辜、受苦、可憐的老婦。拉斯科納夫內心深處的理想抱負絕非自私自利,反倒是博愛的。但是,為達到理想而有的手段,卻導致一場轟動社會的謀殺案。所有的檢調人員,全從牟利角度解釋這謀殺案,直到一個也酷愛研究思想的檢察官出現,他立即將調查方向轉向,透過拉斯科納夫的論文,找到行兇的動機。

  拉斯科納夫自承他相信“偉人的福音”,當他說出這觀點時,連他的朋友都覺得太激進,因為當時社會上普遍的信念是“社會福音”,也就是只要社會制度完善,人都將安居樂業不再犯罪。想想我們不也正是處在這樣的信念下的嗎?杜斯托也夫斯基透過《罪與罰》中的對話,先知卓見的提出他的質疑:罪惡真的只是社會問題引發的嗎?還是在人性深處尚有其他邪惡,是導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會體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號相關?拉斯科納夫顯然不相信改善社會制度之路,他認為這世界就是需要偉人,偉人配擁有權力,偉人也夠資格在破而立的過程中犯罪。這些問題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呢?而這本書另一個讓我引發深思的地方是,社會中的弱者,精神中有無私奉獻與愛的人卻在引導著救贖之路。日記

  《罪與罰》中,這個人物就是梭娜。有幾段拉斯科納夫與梭娜的對話精彩萬分:男主角拉斯科納夫再有痛苦,都絕不泄漏一絲一豪情感,但是他卻在最緊要關頭,找到梭娜坦承是他犯案,梭娜盡管為自己的好友之死哀傷不已,卻溫柔的凝視拉斯科納夫,然后圍抱他的頸項,緊抱住他。

  拉斯科納夫問梭娜:“你為何不罵我,卻擁抱我呢?”梭娜命中拉斯科納夫內心深處要害的回答:“因為全世界沒有比你更不快樂的人了!”而這時,拉斯科納夫心一軟,兩顆眼淚蘊藏在他的眼眶中,就要掉下了。當拉斯科納夫問她這一生的苦難,上帝的回答是什么?梭娜僅只是念完新約圣 經中拉撒路死里復活的故事。

  就在念圣 經的這一刻,貧困的房間幽暗的燭光照著兇殺犯與。梭娜以其弱者之愛,不自覺的引領拉斯科納夫走向救贖之路。拉斯科納夫問梭娜:“你不會離我而去嗎?”梭娜回答:“不會,無論你到何處,我都隨著你。。。。,”甚至她也在非理性的情感中,知道拉斯科納夫需要她的接納與愛,她遺憾的說:“為何你不早來,我為何不早些遇到你呢?”男主角剖心相告后,問梭娜:“你覺得我卑賤么?”梭娜說:“不,你只是在受苦。”最后,拉斯科納夫向梭娜要十字架,梭娜給了他,并說:“我們一同受苦難,也一同掛十字架阿!”就是在杜斯托也夫斯基小說中,一再出現的,是“主動選擇悲憫苦難、選擇與他人一齊受苦”,這是十字架精神,而十字架精神永遠呈現著吊詭:“在軟弱的地方顯現其剛強。”而一個能看見所謂的強者內心深處的痛苦的人,往往自身也負荷著巨大的苦難。

  在邪惡世代中辨識良善!

罪與罰的讀后感受 篇5

  讀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至今仍時時感受到其震撼與感動,男主角拉斯科納夫聰明的頭腦,獨特的思維讓我十分驚異,他構建的學說:超凡偉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為他需要建構新制度,這種建構勢必帶來毀壞;也因此,偉人的犯罪是合理的。這給我固守公正法律與所謂堅持平等的思想帶來的沖擊可想而知。

  他一直想把自己的構想付諸于實踐,他想要成為拿破侖,但是貧困窮苦的生活給他帶來了更多的痛苦與絕望,他在現實的壓迫下殺過刻薄的老夫人,奪取其錢財,但是在他以為自己在做著正確有益的事情的時候,他沒有想到他還被迫殺害一個善良無辜的老太太。當時他內心的掙扎與悔恨幾乎將他湮滅。因為他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殘忍獨裁者,他內心的博愛可以帶給所有人他所能想到的最多的溫暖與光明,如果拉斯科納夫沒有一顆堅強的心,那么命運會帶來更多的困苦與坎坷,你越是躊躇不前,它越是會增添阻擋你前進的阻礙。或許說拉斯科納夫唯一的不幸便是他在一個平凡的環境里長了一幅不甘平庸的頭腦與思想,他因為人民的困苦而焦慮憂愁,他想要改變這一切黑暗可怕的現實,所以有了一場轟動社會的謀殺案,但是當一切朝著他不能控制的方向發展時,他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個如此平凡的人,沒有超人的力量,沒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權力,他沒有像拿破侖一樣輕松地跨過一些自以為小的坎坷,繼續著理想之路。他被現實牽制在原地,他殺死的不是惡毒的老夫人,而是他自己。他對這個社會感到絕望孤獨,他開始自我封閉,想要擺脫這所謂的正直的世界,“他好像用剪刀把他與一切人一切事物都剪斷了”然而現實是只要他還生存在這里,就不可能絕對地脫離人群,就像是命運冥冥之中的安排,有人讓你寒冷疼痛躲避一切,也有人讓你溫暖開心敞開心扉,索尼婭是他透徹清醒的誘因,真正解救他的是他自己懺悔,他突然明白自己一直堅持的美好的理想的信念并不像他想象之中那么美好,那些信念所開的鮮艷的花朵下面是虛偽與不甘的憤懣在做養分,而不是美好的未來的憧憬,他慢慢揭開一直伏在他眼前的面紗,清晰認真地看待這個世界,他在悔恨與眼淚中獲得新生,他看到了一直圍繞著他自己的信仰與真情,他從反抗坎坷壓抑的命運變為慢慢心平氣和的接受,但是這名譽卻沒有像他想象那般陰暗寒冷,因為他懂得了現實的命運是教會你學會感受愛和信仰,他開始終于正視自己的坎坷與挫折,微笑安然地向前走去。

  給我感受最深,最讓我覺得可怕的是這本書露骨尖銳的語言揭開了我們這個世界一切人類想要掩蓋的骯臟腐爛血肉的皮膚,我開始思考著面對血淋淋的現實。“獵珍貴的野獸……開采金礦……這都是冒險。但是他們倒有辦法,找到了一個豐富的礦井!他們可以取之不盡!他們已經得到了好處!他們都習慣了。他們開頭哭泣,后來就習慣了。人是卑鄙的東西,什么都會習慣的!”在這句話里我看到了曾經人類的貪婪和利益與生命的掙扎,當習慣了哭泣絕望之后,慢慢就會開始忘記疼痛享受那些血與淚滋養的果實。這句話是作者是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內心的獨白,拉斯科納夫的一生也是作者的寫照,他在善于惡中掙扎,不滿現實,自大又卑微,向往著圣潔的靈魂卻也在忍受著污穢,貧乏困苦卻一直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最終終于看的清命運的本質,在信仰與愛里重生。

  我們都會經歷苦難,不同的是我們的選擇,是忍辱負重浴火重生,還是執迷不悔化為灰燼,希望信仰與愛如期而至救贖我們!

罪與罰的讀后感受 篇6

  細細的紅線

  多年前看過一部講述太平洋戰爭的影片--“細細的紅線”。片中很少能感覺到打仗引起的興奮,反而滿是那種草木皆兵的焦慮和迷茫。該片名來自于原著小說中的一句諺語,“理智與瘋狂之間,只隔著一根細細的紅線”。

  讀陀翁的這部《罪與罰》,也有同樣的感覺,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處在這種恍惚與絕望之中,不停地自問:“我做了什么?我這是怎么了?這個社會怎么了?”,仿佛是特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同樣的,在小說中我也看到了細細的紅線,而且是兩條,一條是生存線,另一條則是道德線。

  拉斯科爾尼科夫就是受制于那條生存線。當時俄羅斯農奴制度剛剛崩潰,資本主義大潮洶涌而來,整個社會處于既笑貧又笑娼的狀態。富人可以予取予奪,封建農奴制度的基本生存權也不再有保障。主人公不幸暫時觸及了這條生存的紅線。瘋狂終于壓倒理智,他鋌而走險,殺了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他始終認為這是劫富濟貧的正義之舉,殺一個對社會無益之人,使他自己得以完成學業,再去幫助更多的人。即使又殺了老太婆無辜的妹妹,也屬于不得已而為之。

  另一個人物斯維德里蓋洛夫則正相反,貪婪、縱欲無度。因為婚姻得到大筆財富,卻可因貪欲毒死妻子,毫無心理負擔。他觸及的是那條道德的紅線。對他來說,14歲的少女和五歲的幼女同樣誘惑,受害者的投河自盡或者心理創傷只會在夢中提醒他。心血來潮的時候他也會去幫助一些窮人,但你最好祈禱別成為他的獵物或者障礙。

  這兩個人的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認為自己是“非凡之人”,有權除去任何攔路的“平凡之人”,就像歷史上的愷撒和拿破侖一樣。再進一步,也許就是希特勒了。而犯了“罪”之后,他倆又都發現無法承受良心上的“罰”,最終一自殺一自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又都不過是“平凡之人”。

  一件普通的命案牽扯出一堆的社會問題。根據凱特勒的理論,再健康的社會,也一定會有百分之幾的窮人、罪犯。當生存線觸底,那百分之幾就難免鋌而走險。道德高一些的話,就是替天行道。道德再高一些的話,就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而當道德線觸底,那就無關生存了,這樣的例子現實世界中俯拾皆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也許就是看國家如何吊住那百分之幾的生存線,以及社會如何吊住那百分之幾的道德線。

  陀翁在書中一直在思辯解決之道,最終卻只能寄希望于宗教和良心。被迫賣身養家的索尼婭,像降臨的圣女一樣,完成了對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救贖。這實際上也說明了這個社會問題無法解決,因為不可能有百分之幾的圣女來完成所有人的救贖。行到今日,我們的社會也還是遠非完美,我們仍在上下而求索中。

  自覺已經不需要喝雞湯長身體,也過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倒似正逢其時。開卷就是思想的交流,直接看到的是閃著火花的腦子,而不是燦著蓮花的舌頭。而且相比那些步他后塵的意識流、表現主義、存在主義作品,讀起來既不乏味,也不晦澀。這也許和他煉獄一般的經歷有關,也許和他欠的賭債有關,他已經沒有興趣和時間玩兒文字游戲了。

  準備去讀他的另一些長篇,不過每篇之間大概都得休息一陣子,恢復下腦力。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罪與罰讀后感   罪與罰讀后感范文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