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讀後感 / 正文

《城南舊事》讀后感范文

2022-12-20 讀後感

  下面是祝福網為大家提供的城南舊事讀后感:隨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歌聲,我仿佛走進了二十世紀的一位小女孩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條胡同,仿佛又走進了她用心滋潤和孕育著的那段“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讀后感400字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到了一本好書,使我感慨萬千,讀過后蕩氣回腸。這本書的名字就是——城南舊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兒時在故鄉北京經歷過的記憶猶新的事情。

  文章里字字句句透著京味,讓人在覺得有趣的同時又充滿新奇;在文章的最后,又用了那么一個感嘆式的結尾,讓人在回味中又略帶憂傷,在憂傷中又為主人公的成長而感到興奮與激動,在品味之余,又多了一點恍惚。一本書讀下來,既讓人在跌宕的情節中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又讓人覺得心中五味陳雜。真像是一位廚師,讓人枯燥的文字中感到文字的佳肴也是那么的可口。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領悟到了一些道理。

  成長的價值不是在于結果如何,而是在于過程是否有意義。如果成長的過程是殘缺的,無意義的,那么,即使結果再完美,再稱心如意,成長也是一個無意義浪費時光的舉措而已。沒有意義,沒有感慨,沒有收獲,沒有坎坷,這樣的成長不叫成長,而是單純的消磨時光,浪費時光。不配叫做成長。

  反之,如果過程是有意義的,即使結果并不那么稱心如意,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成長的收獲,一次成長的蛻變,一次成長的磨練。

  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我感到受益匪淺。我既明白了成長價值的所在,又欣賞到了一篇好文章,又使我長大了許多。

  城南舊事讀后感600字

  隨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歌聲,我仿佛走進了二十世紀的一位小女孩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條胡同,仿佛又走進了她用心滋潤和孕育著的那段“城南舊事”。

  幾十年前,六歲的小女孩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胡同中,他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他從不在自己心靈的世界中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結識了第一個朋友:“瘋女人”秀珍,秀珍的女兒小桂子被家人遺棄,生死未卜,在英子的幫助下,認出小伙伴妞兒就是秀珍離散六年的女兒小桂子,但在她們回家途中慘死在火車輪下,母女倆慘痛的經歷在后來英子人生中成為了無法忘卻而又時常浮現在腦海中的噩夢。

  而后,英子喬遷到新簾子胡同,她認識到了一個以偷盜為工作的年輕人,他為供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竊,英子覺得她很善良,命運本不該如此,動蕩歲月的背景下,這位年輕人在英子充滿童稚的眼中,既偉大,又渺小,而且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他被英子無意揭發,并因此行竊中被抓,從此,在英子的生活中又失去了一位好友。我看到的是那時的英子眼中閃爍的淚光,看不到的是英子不及后悔的心靈。

  還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她就是英子的奶媽——宋媽。英子一直對宋媽丟下自己的家庭,來照顧別人的做法深感不解。世事難料,在英子九歲那年,宋媽得知兒子去世,女兒被丈夫賣掉,父親因肺病去世,悲痛欲絕。然后便隨丈夫回家,留給英子的是長久的孤獨,留給宋媽的是無盡的落寞。曾經的依依不舍,曾經的朝夕相伴,在離別時都悄然隨風逝去,往日的悲歡離合,往日的陰晴冷暖,在失去時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不久,英子的慈父也因染病在身而終埋地下。這是她第一次經歷生離死別,畢竟骨肉相連,血脈相通。這給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憶,父親的音容猶在,暮然回首卻只有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黃土,雨淚紛紛;一方石碑,紅葉翩翩。

  童年往事在英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無法重來的童年,無法倒流的時光,無法改變的歲月。纏繞往復的悲劇輪回解釋了黑暗的社會與美好祝愿之間的強烈反差。《城南舊事》這本書以小英子的經歷為背景,這就給故事蒙上了一層天真童稚的色彩,即使是悲劇,也會使心中漾起一絲溫暖,盡管小英子的童年歷盡艱辛,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遇事難遂人意,人生終難完美。一生中的缺憾會有很多,英子的童年也許有天真,也有疑惑。可這畢竟是她生命中不可取代的一段時光。這本書揭示了英子眼中的世事變遷,也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看完這本書后掩卷沉思,英子的童年不該如此,她對生活的思索從未停止,也曾經不諳事理,對大人世界充滿疑惑。但仔細回想,英子的童年經歷卻并不意外,城南舊事只是窮苦人民生活的一個縮影。童年的沉重經歷是她情感深處醞釀過的一壇陳年老酒,往事辛辣而干澀,但仔細回味,就能體會到它的香醇,回味到它其中流露的人間真情。

  城南舊事讀后感800字

  當我在斑駁的鐵箱子里拿起這本書時,心中有種別樣的感覺。書已經有些潮,我把它晾在太陽下。我看著書的封面——這是比較老的封面了,封面上寫著書的題目——《城南舊事》。這是小學寒假的閱讀作業,父母給我買下。小學寒假讀完,寫了讀后感,就把它放在那個鐵箱子里了。從此書就被遺忘。如今找到,像是撿起童年,我說不出事酸澀還是什么,只覺得記憶突然被勾了起來。忍不住,我又讀了一遍《城南舊事》。

  我的童年里有它的影子。讀到文章的那個英子眼中的老北京,想到很多。我仿佛處在那個沒有變化的的街道,我卻不再是從前。從前的觀點是“童年已經被考試占領”,現在的觀點是,說著這句話的時候,就是童年。

  第一次讀《城南舊事》我看到了英子的童年,她的故事,第二次讀我看到了老北京,那個曾經的地方。林海音筆下的老北京的味道帶有一些孩子的目光,非常樸素。《城南舊事》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心動魄的情感波折,但一樣可以讓人沉浸在書中的那個世界。《惠安館》中的“瘋女人”秀貞被其他人躲避著,但是英子接近她。這就是孩子,孩子沒有想到其他東西,只要想看,就去看。孩子的眼睛是純潔的,帶著顏色看別人,他們從來沒有。英子和秀貞對話,不怕她,和她玩,我想也就只有孩子有一個童真的心可以接受了,英子一直在擁抱著這個女人。童年,就是擁有一顆有童年的心。可以不用理解,但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溫暖。

  英子的童年里出現了很多人,但是隨著她的長大那些人都離開了。英子長大了。當我翻閱著這本書時,感到英子的悲傷。他們去哪了?其實,童年去哪兒了?童年是跟著駱駝的駝鈴走了,童年是跟著英子逐漸穿不上的衣服走了,童年是跟著那個滿身是傷的妞兒走了。

  童年在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走了。

  第二次看完這本書,我無法再把它放在鐵柜子里。摸著它不光滑的書頁,我把它立在我的書桌邊。讀完它,我想到了很多,包括我已離開的童年。

  時間的沙漏在不知不覺中多了起來,躺在沙漏下的是我拿不回來,卻永存與我記憶中的東西。

  我依舊想用從前寫的讀后感結尾:我仿佛聽到了,來自英子童年的,回蕩在老北京街道的笑聲,以及冬日里那一陣悠悠的駝鈴聲……

  城南舊事讀后感1000字

  偶然間在一本書上看到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這樣一句話: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張愛玲與上海的關系不難理解,十里洋場,一城故事;然而提到北京,我更多的想到的卻是老舍。《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都反映了老北京的風貌與那個年代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于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翻開書架上塵封已久《城南舊事》,去探尋林海音心中的那個老北京,走進那一片斜陽古道,城南落花。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凈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書中配有照片,圖文并茂,讓人更深切的感受到“舊”這個字的深刻含義:古城的殘片,大柯的幾根垂落枝條,瓦隆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涂蓋的字號,還有屋頂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墻上的冬雪……簡簡單單的意象,一個一個的片段,像是一扇古舊的銅門,輕叩,推開,便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另一種生活。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后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啊!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讀著《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的世界里,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駱駝隊、惠安館、胡同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伙伴妞兒、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但是他們都是在歲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夢,頓然破碎。可以說,童年時的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是一個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出色。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那樣得純凈淡泊,彌舊溫馨。

  她的童年之所以出色,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凈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而世俗上的快樂,不過是金錢和名譽。

  可以說,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艷。

  我們要分珍惜美好的童年。現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將離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駿而神圣的嗎?

  當我合上書,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感覺都是那么細致動人,我一定會珍惜屬于自己的童年時光,讓世間的愛暖暖的延續。

  城南舊事讀后感1200字

  最早接觸《城南舊事》是從初中教材中的《爸爸的花落了》,文中的那份傷感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后來又讀了《冬陽童年駱駝隊》,再次感受了文字背后童年的那份天真,感受老北京特殊的韻味。這幾天,終于有機會拜讀整部作品。

  《城南舊事》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以英子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待記錄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著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英子對她非常同情,幫秀貞找到離散六年的女兒。秀貞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后來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警察局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里鉆;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看到爸爸與蘭姨娘不太正常的交往,以她孩子特有的狡黠保衛媽媽,保衛家庭;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文中沒有任何矯揉造作的用孩子的天真,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城南舊事》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其中的很多細節讓我也似乎回到了童年,那賣雜貨的小販,那對老師教的文字不太明白的背誦,那曾經的村里的“瘋子”,還有那過早凋謝的爸爸的花……文章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涌現。

  故事中滿含著懷舊的基調,流淌著傷感的情愫,書中的一切又都像我們不易覺察的緩緩的歲月,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看《城南舊事》,使我的心頭漾起一絲絲溫暖,一陣陣傷感,告別童年,告別生活中曾經的那些朋友。

  城南舊事讀后感1500字

  北京城的小胡同里,還會有一個長辮子姑娘,看著那洋槐樹出神嗎?躲在草垛子里的那個大哥哥,還會陪著小英子去看海嗎?蘭姨娘跟那個“四眼狗”走后,又會發生什么事呢?爸爸種的花兒落了,小英子又會怎樣呢?噢,駱駝隊來了又走了,小英子也漸漸長大了……

  隨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歌聲,我又捧起了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深深地沉醉于小英子的童年生活中。

  這本書是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從秀貞、妞兒慘死在火車輪下;躲在草垛子中的大哥被捕;蘭姨娘和德先叔離開,到宋媽回老家,以及爸爸生病去世……使小英子逐漸長大。這其中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城南舊事》就像是一幅幅懷舊的黑白照片一次又一次展現在我的眼前:東陽下的駱駝隊,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垛子里的厚嘴唇小偷,漂亮愛笑的蘭姨娘,井邊的小伙伴妞兒,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父親。他們都和小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為她記憶里深刻的人物。但是,這些人都最終還是在童年匆匆的腳步聲中離英子而去了,消失了。正是在這離別之愁中,英子慢慢地長大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

  當我合上《城南舊事》的最后一頁,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我深深體會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感覺我都不會忘記。現在,我已經小學六年級了,即將告別我快樂無憂的童年,也即將離開我朝夕相處六年的同學和老師們,這是一種這樣的心情?俗話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許許多多的悲傷、快樂、離別、相逢……每個人都會離開學校,離開父母,離開朋友,甚至離開世界。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英子的童年十分精彩、戲劇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刻在心里,通過那枝慧筆深深地留到我的心里,每個人的心里。讓每位讀者知道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樣的真實、純樸,那樣的純凈淡泊,彌舊溫馨。

  我不禁自問:那我是不是也該在即將離別母校跟小學同學分別前做些什么呢?對!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學們相處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學校里,我只要一有空就會幸福地欣賞著同學們的每一個喜怒哀樂;回到家里,我自編了一首小詩,來懷念六年來的小學生活。有個同學建立了班級qq群,這樣,大家在群里就可以互相聊天,就像天天在一起。也許若干年后,緣分讓我們在街上擦肩而過;也許永遠也不會再見,那么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時光了。

  《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們拉回了過去,回憶童年。花兒謝了會再開,一曲終了還可以再從頭,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城南舊事讀后感2000字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

  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林海音

  無意間聽到“送別”這首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眼前不由浮現出“城南舊事”這部電影,也讓我產生了再次閱讀這部名著的沖動。

  伴隨著緩緩的旋律,悠揚的笛聲,在淡淡的離愁,濃濃的相思中讓我們一起走進《城南舊事》的書香世界;一起感受老北京四合院的人情事故;一起體會小英子的悲歡離合……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小英子看到和發生在她身上的幾個故事。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城南舊事》這部作品由六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及《冬陽童年駱駝隊》,書中滿含著懷舊的基調,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在這本書中,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臺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這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伙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疴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在作者溫暖的回憶中,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讀者,讀來刻骨銘心

  書中英子的形象鮮活飽滿,讀后在我記憶中揮之不去。英子對瘋子母女的親近與同情幫助;英子對有隱情而落難的小偷不同尋常的理解;英子竭力撮合德先叔和蘭姨娘;英子眼中那失去一雙小兒女、命運悲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英子對早逝父親悲痛的回憶;英子對復雜污穢世界的觀察……英子的聰慧早熟、;英子的人小鬼大……都讓我心疼心酸和心折。

  文章中有些細節寫得特別好,比如英子站在靜靜吃草的駱駝前,仔細地看著駱駝嘴巴的運動,認真地學者它們動著嘴唇,磨著牙齒。也許,可愛的英子只是因為有趣和驚奇而學著一起動起嘴巴,但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又散發出一股甜甜的、令人回味的稚氣。我們以前也是這樣啊!記得以前去醫院的時候,看著護士拿著針管給病人注射時,我自己看著,也慢慢用手指在自己手臂上點著、劃著,回家后就開始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打針的游戲。這不就是我們共同的童年嗎?還有小英子的內心矛盾描寫“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這不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想法嗎?渴望長大,又害怕長大。簡單的幾句話就讓我們感受到了英子的童趣和可愛,也讓我們產生同感,重溫了一下匆匆流逝的童年……

  最后一章《冬陽童年駱駝隊》我覺得名字起得特別好,充滿了詩情畫意,勾畫出了作者記憶深處的童年印象,讓我感受到了那份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情和眷念。文中的“冬陽”給人一種感傷與溫暖交織在一起的情緒,為什么感傷呢?因為童年一去不反返了!就像“駱駝隊”的鈴鐺聲,漸行漸遠……英子因駱駝隊一年又一年的往返而感慨童年的一去不復返。“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緩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這樣輕松的筆調,承載著生命的沉重,表達了作者對北京和在北京度過的童年時光的深深的懷念之情。看到這里,童年也重臨于我的心頭,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舊事,那飄逸在童年角落讓人回味無窮的點點滴滴,或喜或悲,隨著時光的流逝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那些溫暖純真的記憶,永遠刻在我的心底,令人追憶一生。

  《城南舊事》一書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驚天動地,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海音先生以兒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描繪一個老北京的模樣,訴說她對城南舊事的情意繾綣。所以在讀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雜念,心緒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動著我的,只是這文字之間蕩漾的一種淡泊與純凈,尤其是那字里行間沒有任何的追逐名利,滿是人間煙火,使人讀來感到溫馨,寧靜。半個世紀的別離,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零落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讀完《城南舊事》,我的心頭縈繞著的是淡淡的哀愁與濃濃的溫情,每一個故事的人物在最后都離小英子而去,“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但小英子對他們的真摯感情又讓人感動,不能忘懷。這些發生在老北京的故事雖然已經沉默了很久很久,但依舊像一壇老酒,散發出淡淡清香。

  合上書,房間里飄蕩著一種淡淡的哀愁和溫暖,讓我又想起了這首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城南舊事讀后感3000字

  偶然間在一本書上看到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這樣一句話: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張愛玲與上海的關系不難理解,十里洋場,一城故事;然而提到北京,我更多的想到的卻是老舍。《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都反映了老北京的風貌與那個年代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于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翻開書架上塵封已久《城南舊事》,去探尋林海音心中的那個老北京,走進那一片斜陽古道,城南落花。

  走進《城南舊事》,便深深地感受到這一個“舊”字的含義。古城的殘片,大樹的幾根垂落枝條,瓦隆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涂蓋的字號,半扇院門的的插閂,還有屋頂上的花盆以及飄落在皇城墻上的冬雪……簡簡單單的意象,一個一個的片段,像是一扇古舊的銅門,輕叩,推開,便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另一種生活。

  《城南舊事》由《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小故事組成,在這些故事中,作者以孩童純真的視角記錄著她自己的童年,記錄著兒時自己眼中的“瘋女”秀貞、小伙伴妞兒、小偷、蘭姨娘、宋媽、爸爸、媽媽以及她與他們之間的故事。

  《惠安館傳奇》是其中最長的一個故事,篇幅幾乎占到全書的一半。英子隨宋媽打水時在井邊遇到了梳一根細細辮子的妞兒,與她成為了親密無間的小伙伴,兩個人常常一起看小雞,踢銅錢。她偶爾給英子講逼著自己學唱戲的父親,虐待自己的母親,并許下要離開家去找親生父母的愿望。英子對她十分同情。惠安館門前總站著的蓬劉海紅裙子的姑娘也令英子很好奇,她就是人們口中的“瘋女”秀貞。

  一個午后英子悄悄溜到惠安館,秀貞的可愛與親切讓英子忍不住想要與她親近,和她一起玩兒。漸漸地英子知道了秀貞的故事,她與大學生思康相戀又不得不分開,他們的孩子被她的父母抱走扔掉……英子覺得她可憐,要幫答應她找到女兒小桂子,并把自己鐘愛的鉆石表送給小桂子。故事繼續展開,英子知道了妞兒就是秀貞日思夜想的小桂子,于是一個下雨的傍晚,英子帶著妞兒去找秀貞,并把一個金鐲子送給她們,幫助她們去找遠在南方的思康。

  《我們看海去》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英子用她平實而安靜的文字,為我們講述了她與一個小偷之間的真摯情誼。英子送走妞兒和秀貞后大病一場,病好后父母帶著英子搬到了一個新的胡同。新家附近有一座空房子,空房子對面有一片空地,長滿了一人高的荒草。英子草地里幫同學找球時與一個小偷偶遇,他有著厚厚的嘴唇。英子起初有些害怕,但想起會看相的李伯伯曾經告訴她“嘴唇厚墩墩的人為人忠厚老實”時,便覺得他很善良。

  那個人常夸英子聰明、伶俐、厚道,并鼓勵她好好讀書,一來二去,他們成為了朋友。那個人喜歡給英子講自己的故事,講自己的不肖,講自己成績優異的弟弟,語氣里有著些許的無奈。他的弟弟與英子在同一個學校讀書,每次提到弟弟時,他都十分自豪,他要盡哥哥的責任,要供弟弟飄洋過海去念書。

  英子有個愿望是去看海,那個人也有這個愿望,于是他們立下了“我們看海去”的約定。那個人常常對英子說“我也是好人” 、“記住,我可不是壞人啊”,后來還將自己珍藏的一串佛珠送給了英子。年幼的英子不懂什么是賊,也不懂那個人為什么這樣說。直到他因偷盜被抓,英子依然相信他不是壞人,不愿按媽媽說的那樣把他當做壞人。“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我們去看海》這首小詩常常被英子和小偷吟誦,貫穿于故事始末,簡單的文字,卻為我們勾勒出一副純美的畫面。藍色的大海上,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照著海面,照著他們的約定,照著英子的童年。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后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干凈的文字,純真的感情,讀《城南舊事》,內心總有滿滿的溫暖。然而這種溫暖背后,又有著一分淡淡的無奈與憂傷。會館門前的“瘋女”秀貞、遍體鞭痕的小伙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疴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

  喜歡《城南舊事》,實在不是沒有道理的。最初吸引我的,便是它那童稚、細膩、溫馨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復雜的修辭,簡簡單單的語言,卻將人深深地吸引。《惠安館傳奇》中有這樣的話:“太陽從大玻璃窗透進來,照到大白紙糊的墻上,照到三屜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來了。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陽光里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宋媽過來撣窗臺,撣桌子,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里的塵埃加多了,飛舞得更熱鬧了。……窗外很明亮,干禿的樹枝上落著幾只不怕冷的小鳥,我在想,什么時候那樹上才能長滿葉子呢?這是我們在北京過的第一個冬天。”孩童般的語言,不華麗,卻會為我們營造出很強的畫面感,質樸純真。讀著這樣的文字,就仿佛看到了英子的小床,看到了曬到小床上的陽光,看到了陽光中飛舞的小小的灰塵,看到了坐在窗前發呆的英子。這文字就如同冬日的陽光,平凡卻溫暖,讓人留戀。讀《城南舊事》,就如同與一位多年未見得老友對談,那樣自然,那樣舒服。

  除了那童稚、細膩、溫馨的文字,更令我動容的是英子那一顆善良,純潔的心。《惠安館傳奇》的文末講述英子在搬家途中的所見所聞時有這樣一段文字:“我重新坐正,只好看趕馬車的人狠心地抽打他的馬。皮鞭子下去,那馬身上會起一條條的青色的傷痕嗎?像我在西廂房里,撩起一個人的袖子,看見她胳膊上的那樣的傷痕嗎?早晨的太陽,照到西廂房里,照到她那不太干凈的臉上,那又濕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流過淚坑淌到嘴邊了!我不要看那趕車人的皮鞭子!我閉上眼,用手蒙住了臉,只聽那得得的馬蹄聲。”車夫趕馬,在常人眼中普普通通的一個細節,卻讓英子如此難過,仿佛皮鞭子不是打在馬的身上,而是打在英子身上,她不由得閉上眼睛,蒙住臉,不忍相視。其實又何止是對馬兒呢?無論是“瘋女”秀貞,她的伙伴妞兒,小偷,還是與她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她們都是不完美的,然而英子總可以帶著一顆充滿愛的與他們相處,并與他們成為朋友。

  從《城南舊事》中,亦可以看到老北京的風貌。“這是條死胡同,做買賣的從湯匙的把兒進來,繞著湯匙底兒走一圈,就還得從原路出去。這時剃頭挑子過來了,那兩片鐵夾子“喚頭”彈得嗡嗡地響,也沒人出來剃頭。打糖鑼的也來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棗面兒,有印花人兒,有山楂片,還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歡的”英子是這樣描述新家的胡同的。“胡同”,“剃頭挑子”“糖鑼”“印花人兒”……從這些獨具京味兒的物件中,可以看到一個漸漸遠去的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的生活,也明白余光中先生為什么說“北京是林海音的” 了。

  如果說散文是一杯茶,小說是一杯咖啡,那么《城南舊事》就是一杯溫潤的牛奶,在那些陽光燦爛的午后細細品讀,心頭會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她是那樣的精致,并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一滴水可以折射一個紛繁的世界,一扇窗可以通向一顆溫暖的心。而《城南舊事》就是一扇門,走進它,便可以走進一片落花與斜陽,走進英子的童年,并在她的童年中回憶我們自己的童年。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城南舊事讀后感   讀城南舊事有感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