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讀後感 / 正文

矛盾論讀后感4500字

2024-06-03 讀後感

斗爭哲學產生于延安時代,我們不知道是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影響了艾思奇和陳伯達,還是艾思奇和陳伯達的哲學思想左右了毛澤東,總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來到延安后,與延安的哲學家一起創立了了斗爭哲學,《矛盾論》就是斗爭哲學產生的標志。從《矛盾論》中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到,毛澤東并非是要建立一種自己的哲學,而是在于闡述馬列主義的哲學。將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的理論原則說成是唯物辯證法,是強加給馬克思和列寧的。從《矛盾論》引述的列寧的話就可以看出斗爭哲學的基本原則首先是來自于對列寧的誤解。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決不是列寧的意見。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人們是怎樣誤解列寧的。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曾引用了列寧的一句話,以證明斗爭性的絕對性和無條件性。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里說:

“對立面的統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條件的、一時的、暫存的相對的。互相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轉引自《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第173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寧的這句話就成了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基本原則的理論根據。令人不解的是,毛澤東《矛盾論》里引述列寧上述話的同時見,還引用了列寧的另外一句話,這句話卻有著與上述的說法有著極為相反的意見:

“為什么人的頭腦不應該把這些對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看作活生生的、有條件的、活動的、互相轉化的東西。”列寧《哲學筆記》第116——117頁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版

列寧在這里明顯地表達出“對立面”是“有條件”的意思,與上面的引述將對立面的斗爭說成是無條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讀者如果稍微仔細認真一點,就不難看出列寧的上述兩段話表達的是兩種不同的意見:第一句話列寧說的是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列寧的第而句話說的是對立面是有條件的。如果我們將對立面的斗爭和對立面看成是同一個意思,我們就會看到列寧兩種矛盾的說法;如果我們看到對立面的斗爭和對立面表達的是兩個問題,我們也就不會懷疑列寧自相矛盾了。《矛盾論》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引用了列寧兩句具有相反的意思的話,但卻沒有發現這里的矛盾。毛澤東是第一個這樣引用列寧話的人,從1937《矛盾論》發表到今天,幾乎斗爭哲學家們都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里,模仿《矛盾論》的做法同時抄用列寧的這兩段話,令人奇怪的是竟沒有一個人看到或指出這兩句話的矛盾。

既然列寧說矛盾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的,那么列寧自然的成了這種斗爭哲學的發明人,因為斗爭哲學家們除了引用列寧的話外,并沒有做更多的考察以證明同一性的相對性有條件性和斗爭性的絕對性無條件性。如果列寧能重生的話,一定也會說這即給了他過多的榮譽也給了他過多的毀譽。如果哲學家們稍微仔細一點的話,不難看出列寧的這兩句話中的有無條件性指得是兩種情況:

列寧在第一句話中說的是: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的。

列寧在第二句話中說的是:對立面是有條件的。

如果囫圇吞棗地引用和理解上述的兩種說法,很容易造成誤解和混淆,將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誤解成同一個含東西。

現在我們關鍵是要搞清楚:對立面的統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個東西,對立面和對立面的斗爭的區別何在,然后才能說誰是絕對的誰是相對的,誰是有條件的誰是無條件的。

常識就告訴我們:同一性是指事物自身的同一,是事物本身的差別所共同具有的東西,即事物的共性,共性的東西是一般的、抽象的或絕對的和無規定性的東西,所以他的存在是無條件的,它僅僅是事物存在的一個方面;而對立面的同一即包含了同一性也包含了對立性,這時的同一性已經不是抽象的無差別的同一,而是相對于具體差別而存在的同一,如地球(同一性)包含南北極(差別)的對立統一,又如生命(同一)包含了生死(差別)的對立統一,所以辯證法認為對立統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那么本來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同一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對立統一,為什么在斗爭哲學家那里卻忽然演變成了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呢?這里關鍵是要搞清楚對立面的統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個東西,如果能夠將對立面的統一和同一性區別開來,知道同一性僅是對立統一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是對立面),就可以知道列寧所說的相對的、有條件的東西是指對立面的統一,而不是同一性本身,將有條件的相對的對立面的統一說成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顯然是由于對對立面的統一和同一性兩個概念的混淆而而形成的對列寧的誤解造成的。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矛盾論讀后感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