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讀書筆記 / 正文

論語讀書筆記二百字

2023-02-09 讀書筆記

論語讀書筆記二百字【篇14】

論語是中華文明階梯的重要典籍,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生。于丹曾說過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論語記錄的孔子的點點滴滴,它為人們構架了一道完美的道德殿堂,我們需要這樣一位灰色孔子。

當品讀“學而第一”時,我似乎能感受到先賢的治學之道。時光飛逝兩千年,我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學子,接受現代化的教育,細想之下,古今之間的治學之道有同有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自己不是生下來就了解很多事,只不過是對古代文化、對古人所經歷的事非常感興趣,而且能夠孜孜不倦,一直認真學習。在當代,我們更應努力學習,像孔子一般,好的學習是指導行為改變的學習。“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一個人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那也只能是一具軀殼;一個人如果只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一臺急速運轉的工具,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最終只會讓自己精神崩潰。所以應該一邊學習,以便提出疑問,并用自己的所學去解決,把有限的知識放大到極限的學習方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如今初中生活讓我有些喘不過起來,甚至有些迷茫,不知該如何下手,當捧著《論語》事,心中泛起陣陣波瀾,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活力,使我在學習的道路中奮起直追,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如獲至寶。“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我認為這對于考試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有剛。”但如果對知識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那么也終歸徒然。莊子的《逍遙游》中說道“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局勢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斯已矣。”顧名思義,當滿世界的人都在夸你時,你不會因為這種鼓舞而多往前走一步;而當全社會都在指責、非難你、說你做錯的時候,你的內心并不泄氣,依舊會堅持你認定的想法。所謂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的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能量,讀論語讓我們成長,品孔子讓我們感悟人生。

古時,人們可以黃燈白卷,從小就苦讀圣賢書,筆耕不輟。他們學習的第一課是—怎樣做人。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儒家的仁和禮,道家的清和靜,墨家的節儉和和平;黃香溫席的孝,孔融讓梨的悌,尾生抱柱的信,都是古人學習的必修課。只有通過了這關,才有繼續學習的基礎。有子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無學,吾必謂之學矣。”可見,學做人對古人治學有極大重要性。然后,讀諸子,通經略,破萬卷書,行萬里路,下筆如有神,出口成文章。古時有“士大夫三日不讀書,便覺說話無味”之說。文學修養是古人學習進修之法。作文寫賦,是全社會普遍之事,一致有“橋頭窗口門扉處處處貼對聯”之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

論語讓我在書之海洋中自由遨游,使我有了無比快樂、充實的感受,在論語的光芒下,我學到了許多關于學習的方法、道德的修養、交友的樂趣,我不斷地成長。在論語的伴隨下,我會踏上自己那成功的舞臺,與論語共吟,其樂無限也!

論語讀后感8

于丹在《論語》心靈之道中推介了好多個小故事,用來說明心靈的強大力量。濃縮于丹心靈之道的主題就是,心靈中至為美好的一面是積極的心態、自信和勇敢。當然,似乎有人以為這是在勵志,因為在世界知名的勵志學家,如卡耐基和拿破侖希爾還有安東尼·羅賓斯的書中,充滿對這三種力量的喚醒和訓練。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以約失之者鮮矣。”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首先肯定的是,作為一篇勵志的小散文,這個演說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師摘自論語中的原話,構成了演說的論點,這些論點我們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但是,與論點比起來,我倒是覺得文中的三個小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勵志的主題更加接近一些。批評于丹老師假借論語之名行其它主題的演說和出書甚至出名之實,這樣的話,一向對于美好的事物都持支持態度的我說說不出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呵呵。

話說回來,于丹老師還是一個富含哲理意味、平和而通達的智者。上篇文章也說過,各人讀歷史各取所需,下面摘一些于丹老師此篇中較為美麗的文字。

一個有風骨的驕傲,在外在一定不是張揚的,這就是所謂“泰而不驕”。——于丹老師

“我曾經看到過鈴木大拙在他的書中記載了一個日本江戶時期的故事。當時有一個著名的茶師,他跟隨著主人去京城里辦事。碰上了一個浪人挑釁身著武士服防身的茶師比劍。這茶師只好老老實實地說我就是個茶師,我不懂武功。這個浪人就得寸進尺,說你既不是一個武士,你穿著武士的衣服,你就有辱尊嚴,那我就更應該跟你比,你就更應該死在我的劍下了。茶師一想,就說你容我幾小時時間,今天下午我跟你還約在這個池塘邊見。那個浪人想想就答應了,說那你一定來。

這個茶師就走了,他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館,求大武師教給他一種作為武士最體面的死法。武館的主人當時就驚詫了,他說來我這兒所有的人都是為了求生,你是第一個求死的,你是為什么?

他說我是個茶匠,我就只會泡茶,但是我今天遇到了這么個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決斗了,我想死得有尊嚴一點。

武館的主人說,你是這么著名的一個茶師,那好吧,你再為我泡一遍茶。

茶師想了想,很傷感,說這可能是我在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所以他就做得很用心,他很從容地看著山泉水在小爐上燒開,很從容地把茶葉放在里面,洗茶、濾茶、然后一點一點地把茶倒出來,捧給這個武館的主人。

這主人就這么一直看著他這個過程,看完了以后他喝了一口茶,他說:這是我一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但是在這個時刻,我可以告訴你,你已經不必死了。

茶師說:哦?你要教給我什么嗎?

他說:我不教你,你只記住,你用泡茶的心去面對那個浪人,我就告訴你這一句。

這茶師就回去了。回去他看見那個浪人已經在那等他了。浪人很囂張,當時就拔出劍來,說:你回來了,那我們來開始比武吧。

茶師就老在想著那句話,說我心泡茶的心面對他。所以他就不著急,他笑笑地看定了對方,然后從容地把自己頭上的帽子取下來,端端正正放在旁邊,然后解開身上寬松的外衣,一點一點疊好,壓在帽子下。他還笑笑地看著對方,拿出綁帶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緊,再拿出綁帶把褲腿也扎緊,他從頭到腳,一點一點地在裝束自己,一直氣定神閑。對面這個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因為不知道他武功有多深,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給嚇得內心心虛起來。

等到這個茶師全都裝束停當,最后一個舉動就是拔出他的劍來,欻,就揮向了半空,然后棒喝一聲,停在了那里。因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該怎么用了。

他停在那以后,這個浪人噗通就給他跪下了,說我求你饒命,你是我這一輩子見過最有武功的人。”

畫外音:

這個小故事再次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的人,我們往往感到無力應付,其實只要我們自己有一顆從容鎮靜的內心,有一種心靈的勇敢,我們就可以變得堅強,就可以表現出勇敢,所以毫無武功的茶師憑借內心的定力能夠戰勝囂張的日本浪人。

潮生結束語:這是一個崇尚張揚餞行淺薄的年代,深刻和深刻有關的東西被打上“不合時宜”的烙印。但與千百年前相比,我們何其有幸的是,這也是崇尚個性復蘇,崇尚自信乃天賦人權的年代,這個年代的心靈的力量主要來自于自信,來自于對自我的認知、遵循和發揚。所以,注定帶有濃烈的張揚的意味。不從容,不鎮靜,但篤定,而堅信。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