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 / 正文

復活讀書心得(精選35篇)

2024-05-05 讀書心得

復活讀書心得 篇11

《復活》是托爾斯泰經典的代表作之一。我在初中的時候就讀過這部小說。當時由于書中反應出了大量的黑暗面,給我的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一度暫停了閱讀,到了高中才又重新把這本巨著讀完。復活帶給我的不是像《罪與罰》那般的壓抑,那是一種思辨式的痛苦,更多的是心靈的震撼和感動。因為在《復活》中,托爾斯泰不僅對非正義的社會現象進行了無情批判,他還探尋造成社會罪惡背后深層的人性與倫理學原因,即引導我們去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關系與人性所發揮的作用。

這本書的構思起源于托爾斯泰的一位法官朋友柯尼給他講述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妓女因為被指控偷竊一個醉酒的嫖客100盧布被判處了4個月的監禁。就在法庭上,一個年輕的陪審團成員發現這個妓女是他親戚收養的曾經被他誘奸過的女孩。他良心發現,到法院懇求檢柯尼,告訴他自己想與這個妓女結婚以贖罪。柯尼非常同情這個年輕人,但勸他不要走這一步。年輕人很執著,不肯放棄自己的想法。但沒想到是婚禮前不久,那妓女竟得傷寒去世了。這名男子也不知去向了。

復活這本書耗費了托爾斯泰大量的心血,歷時20--年才于他71歲高齡之時完成了這部恢宏的巨作。說這部小說是托爾斯泰一生創作和思想的總結的話,一點兒也不為過。

他為了更好的寫這部小說特地參觀了莫斯科和外省的許多監獄,去法庭旁聽審判,接觸法官、獄吏、囚犯、律師等各種人物,深入農村調查農民生活,還查閱了大量檔案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托爾斯泰對本書的創作充滿了激情,在前六年里,他先后寫出了三份草稿。可是后來他覺得寫不下去,而對已經寫出的草稿又感到極其不滿,他十分苦惱。柯尼講的故事經過托爾斯泰的“變形”,結局成為男女主人公捐棄前嫌,終成眷屬,雖被流放西伯利亞,但男的著書立說,教育孩子,女的讀書進修,幫助丈夫,依然兩口子過著安寧的生活。然而托爾斯泰覺得這樣描寫男女主人公的命運純屬個人的愿望不能反映現實。托爾斯泰目睹億萬人民的苦難,當時步入了老年的他世界觀發生很大的變化,站到了廣大人民的陣線上,因此覺得光寫兩個人的個人命運是遠遠不夠的,他要深刻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國,真實反映被壓迫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的命運。因此,以懺悔貴族這一男主人公作為主線的寫法必須改變,而應該以平民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生活遭遇作為主線,并通過這條主線來描繪出人民的苦難。

其實托爾斯泰到定稿時也沒有放棄男女主人公最終在一起的想法。這種想法一開始就在托爾斯泰的頭腦里生了根,他希望兩個不幸的主人公最終能獲得幸福。但這樣的幸福是脫離現實的,托爾斯泰心里產生了懷疑,最后他得出結論:男主人公既不可能使女主人公在精神上復活,而精神上復活了的女主人公也不可能跟他結婚,共同生活。這才是真實的生活。托爾斯泰明確這一點時,離最初動筆已有九年了。由此可見,托爾斯泰對待創作是何等嚴肅認真,精益求精,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把“自己的一塊肉放進墨水缸里”。

全書的依據了現實的素材定了基本的情節。在一步步展開情節的過程中,作者以深刻的文筆揭露了法庭,監獄和政府機關的黑暗,揭露了官吏的昏庸,殘暴的行徑。在審判卡秋莎的法庭上本該是嚴肅的,但一群執法者卻各懷心思。一名法官因和妻子吵架心情不佳。另一名叫瑪特維伊的法官擔心的是自己的疾病。副檢察官還沒從酒宴中清醒過來就開始宣讀對卡秋莎的審判。法庭的庭長為了能準時趕去和一個姑娘幽會想要審判早點結束。在整個的審訊過程中,法官們滿腦子都是自己私事,對案件完全不上心。也正因為這些官府的昏庸的執法者的隨隨便便將一位被誣陷的少女卡秋莎判了刑。在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上述的過程中,又進一步的暴露了沙皇政府機構從上自下都以腐敗不堪。國務大臣是貪婪成性的吸血鬼,樞密官是鎮壓波蘭人民起義的儈子手,掌管煩人的將軍殘忍無比,副省長以鞭打犯人為樂,獄吏也常折磨犯人。反映了當時俄羅斯的統治階級已經無藥可救了。

男主角聶赫留朵夫為解救瑪絲洛娃不得不奔走于高高在上主宰平民百姓命運的大官之間,遇到的都是些假仁假義的偽君子,沒有一個有良心的人。奔走于城市與鄉村間的聶赫留朵夫看到的是法律的不公正和社會的底層人民是如何受到迫害的。整個社會已經沒有什么真理可言了。在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上述的過程中暴露了沙皇政府機構從上自下都以腐敗不堪。國務大臣是貪婪成性的吸血鬼,樞密官是鎮壓波蘭人民起義的儈子手,掌管煩人的將軍殘忍無比,副省長以鞭打犯人為樂,獄吏也常折磨犯人。反映了當時俄羅斯的統治階級已經無藥可救了。

在法庭上聶赫留朵夫完成的僅僅是良心的覺醒,而在為卡秋莎奔走的過程,聶赫留朵夫才是真正在當時那個紛雜的社會中找到了他的道德的標準。他愛過,悔恨過,反思過,他下定了決心,在良心的的作用下,他復活了。在這過程中,我覺得聶赫留朵夫追求的不僅是卡秋莎,在這條精神復活,尋求從生的道路上,不斷地積極改變自己。那夜,聶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讀福音書,那是以前的他不會看也看不懂的教訓。現在從中他看懂了圣經的教訓,并發現了一些能讓他覺悟,喜悅的東西。他不僅僅實現了自己的復活,同時聶赫留朵夫的一系列行為也感動了卡秋莎,使卡秋莎也覺悟了,醒悟了過來。最后男女主人公都實現了精神上的復活。

這種復活同時也代表了托爾斯泰的復活,托爾斯泰在寫《復活》的時候已經拋棄了貴族階級的傳統觀念,用宗法農民的眼光來重新審視當時種.種不公的社會現象,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蕪破敗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揭示了沙皇專制和官方教會是完全建筑在對人民的壓迫和欺騙之上的。他們虐待人,折磨人,審判人,懲辦人,殺害人。無辜的人民遭殃,他們無動于衷,一心要清除他們心目中的危險分子。他們不但不會寬恕他們認為有罪的人,而且不惜冤枉大量無辜的人。事實上,他們寧可懲罰千百個沒有危險的人,也要除掉一個他們心目中的危險分子。這是一種多么殘酷的統治方式!

身為貴族的托爾斯泰在資本主義勢力的沖擊下, 看到了國家機器—暴力的加強,社會道德的淪落和農村的破敗后,用作品以清醒的現實主義撕下了一切假面具,批判了整個官僚機構及各級官吏的丑惡嘴臉, 揭露了官方教會的虛偽和欺騙性,表達了農民的抗議和革命要求。從而深刻地反映出世紀初這一時期俄國社會復雜的社會矛盾, 他是“ 俄國千百萬農民在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快到來的時候的思想和情緒的表達者”。它撕去了當時貴族資產階級的一切虛假面具, 情地批判了俄國社會的虛偽本質。盧那察爾斯基也指出, 這不僅是托爾斯泰個人探索的結果,也是從赫爾岑到民粹派走過的道路, 而托爾斯泰在這方面更是特別富于典型性。因為他客觀上反映了俄國農民資產階級革命的特性。對于托爾斯泰的思想,列寧這樣剖析到“托爾斯泰富于獨創性的全部觀點, 恰恰表現了俄國革命是農民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他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俄國革命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暮年的托爾斯泰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我已歸結到一個偉大的思想, 在實現這思想上,我感到可以把我整個的生涯奉獻給它。這思想, 是創立一種新宗教, 基督的宗教, 但其教義與神秘愚昧是經過澄清的,用極明白的意識來行動, 以便把宗教來結合人類。”由信仰而達至理想,這不僅是對小說名為“復活”的點睛之筆,亦是其全部思想的制高點。這正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托爾斯泰獨特的宗教哲學,即認為是宗教導致道德。這或許也是晚年托爾斯泰的無奈,只能從宗教里獲取慰藉。但這無法影響這部作品的偉大。

《復活》揭露了資本主義在俄國迅猛發展,政府的腐敗,世風日下給農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深刻的剖析了時代和人性,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弘揚人性,歌頌人性都是時代的主旋律。聯想到當今社會,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精神卻徘徊不定。人性者更顯可貴,也更為我們所重視和提倡。書中聶赫留朵夫一次又一次戰勝人性的弱點,喚醒起精神的人,就是在讓人性復活。而所謂精神之人就是有良知、有正義感的有人性的人。

我覺得擁有人性是作為一個人最低的底線,最基本的原則。也只有做到了這點,才能“行得正,坐得直”,才能有自己的主見,謙虛的心和自我審閱、檢討的勇氣。假如我們每個人在行事之前都捫心自問自己的良心,那世上許多錯誤和不幸都不會發生了。人人能做到這點的話,那么我們的社會離“復活”也不遠了。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