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高考 / 正文

2023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試題和答案

2022-12-21 高考

  為了不讓小伙伴們久等,小編第一時間把浙江省的地理試卷和答案帶給大家。在分數揭曉之前,祝福網小編快馬加鞭給大家整理的這個“2023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試題和答案”,希望能夠幫助考生們更好的估分。

  浙江省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

  地理

  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近年來,全球冰川消融日益嚴重。我國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成員跟隨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無人機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攝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面小題。

  1. 下列四幅照片,屬于此次拍攝的是( )

image.png

  2. 在用無人機研究冰川消融的過程中,可以( )

  A. 利用GPS模擬冰川移動 B. 利用RS監測冰川面積變化

  C. 運用GIS測定冰面溫度 D. 運用VR獲取冰川厚度信息

  【答案】1. B2. B

  【解析】

  【1題詳解】

  據材料,圖中拍攝 是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觀察4幅圖片可知,①是新月形沙丘地貌,②是寬廣的谷地,谷中可見大小不一的石塊,可推斷為冰川槽谷, ③是石林地貌 ④是雅丹地貌。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題詳解】

  模擬冰川移動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GPS不具備這個功能,A錯誤;RS可通過對地表各類地物和現象進行遠距離的感知和識別,因此通過對不同時期的冰川監測可分析出冰川面積變化 ,B正確;冰面溫度受大氣成分和太陽輻射等因素的影響,可通過紅外線測定,GIS不能實現對冰面溫度的測定,C錯誤;VR即虛擬現實技術,是運用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不能獲取冰川厚度信息,D錯誤。故選B。

  【點睛】“3S”技術手段的選取

  (1)“點”與“面”判斷GPS

  在“3S”技術中選取適當手段時,要看其工作對象是“點”還是“面”,如果是“點”則選用“GPS”,如果是“面”則選用RS或GIS。

  (2)“想”與“看”區分RS、GIS

  GIS是地圖的延伸,主要功能是進行空間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對“事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預測、評估、需要計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選GIS。RS是人的視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選用RS。

  下圖為世界局部區域洋流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第3、4題圖

  3. 洋流( )

  A. ①②均是暖流 B. ①②均是寒流

  C. 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 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4. 受圖示洋流影響( )

  A. 甲海域存在大型漁場 B. 乙群島出現荒漠景觀

  C. 丙沿岸冬季降溫明顯 D. 丁海域地熱資源豐富

  【答案】3. D4. B

  【解析】

  【3題詳解】

  根據經緯網和海陸位置信息可知,該海域為北大西洋東部,①洋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為暖流,②洋流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為寒流,D正確,ABC錯誤。故選D。

  【4題詳解】

  讀圖可知,甲海域不是寒暖流交匯處,也不存在大規模上升流,因此不存在大型漁場,A錯誤;乙群島沿岸有寒流經過,對沿岸氣候有降溫降濕的作用,因此會出現荒漠景觀,B正確;丙地沿岸有暖流經過,有增溫作用,冬季降溫不會明顯,C錯誤;地熱資源一般分布在板塊交界處,丁海域位于板塊內部,地熱資源不豐富,D錯誤。故選B。

  【點睛】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海洋污染的影響:加快了污染物的稀釋和凈化的速度,但擴大了污染范圍。

  2.對航海的影響:順水,可以節約燃料,加快速度,節約時間。但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海霧,給船只出行帶來威脅。

  3.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對陸地有增加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寒流對陸地有降低溫度和濕度的影響。

  4.大型漁場的形成: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為魚類提供餌料,有利于魚類大量繁殖;同時兩種洋流交匯,形成“魚障”,也使得魚群在此集中,進而形成較大的漁場。

  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5. 圖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圖中甲處( )

  A. 巖層受擠壓形成向斜構造 B. 受斷層影響下陷形成谷地

  C. 因巖漿活動地表出露噴出巖 D. 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變質巖

  【答案】5. B6. A

  【解析】

  【5題詳解】

  據所學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積巖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結合示意圖,①為沉積物不是巖石,因此不可能形成化石,A錯誤;②是砂巖,屬于沉積巖的一種,可能找到化石,B正確;③為大理巖,是石灰巖在高溫高壓下受變質作用形成的變質巖,不會有化石,C錯誤;④是花崗巖,地下巖漿侵入巖石縫隙冷卻凝固形成,不會有化石,D錯誤。故選B。

  【6題詳解】

  據圖可知,甲處巖層向下凹陷,是巖石受到擠壓變形成為向斜構造,A正確;甲處南部有斷層,甲位于斷層上升區域形成階地,B錯誤;甲處地下巖石分別為礫巖、砂巖、石灰巖,都是外力沉積作用形成,巖漿噴出地表形成巖漿巖,C錯誤;甲處先受到外力沉積作用,后來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巖石類型是沉積巖,不是變質巖,D錯誤。故選A。

  【點睛】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積巖”中。生物死亡之后的遺體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后來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由于遺體是被沉積物掩埋,所以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積巖中。

  下圖為2023年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來源分布圖,圖中線條寬度與流入人口占比相關,線條越寬占比越高。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7. 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來源于我國四大地區中的( )

  A. 東部地區 B. 中部地區 C. 西部地區 D. 東北地區

  8. 甲省人口流入長三角城市群主要考慮( )

  ①工資水平②空間距離③土地價格④環境質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7 B8. A

  【解析】

  【7題詳解】

  根據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來源分布圖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屬于中部地區,另外還有河南、江西省也屬于中部地區,因此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來源于我國中部地區,B正確;東部地區僅有江蘇省有流入,但占比較低,A錯誤;西部地區有四川省流入,且人口占比較低,C錯誤;圖中沒有顯示東北地區有人口流入,D錯誤。故選B。

  【8題詳解】

  甲省是江西省,經濟相對落后,人口流入長三角城市群,是為了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更高的工資水平,①正確;江西省臨近長三角地區,空間距離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長三角城市群,②正確;當前經濟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土地價格和環境質量對人口流動的影響較小,③④錯誤。綜合起來,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中部地區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人工濕地是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的處理技術。下圖為某人工濕地處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圖。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9. 與污水處理廠相比,該人工濕地系統可以( )

  A. 降低污水處理成本 B. 減少土地占用面積

  C. 不受季節變化影響 D. 加快污水處理速度

  10. 在濕地保護生態修復中,較為合理的途徑是( )

  A. 引進外來物種,擴大灘涂種植 B. 河道種植蘆葦,修復水生植物

  C. 增加水域面積,擴大養殖規模 D. 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灘

  【答案】9. A10. B

  【解析】

  【9題詳解】

  據材料可知,該人工濕地系統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和處理,相對污水處理廠,不需要建設廠房設施和使用藥物,污水處理成本較低,A正確;圖中人工濕地系統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沒有減少土地占用面積,B錯誤;濕地系統的微生物、植物生長有明顯的季節性,其污水處理能力也有季節差異,C錯誤;據材料可知,人工濕地系統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凈化,速度較慢,D錯誤。故選A。

  【10題詳解】

  引進外來物種,擴大灘涂種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敵而迅速繁殖,搶奪其他生物生長空間,進而導致生態失衡或其他物種滅絕,A錯誤;河道種植蘆葦,修復水生植物,可促進濕地生態環境保護,B正確;擴大養殖規模,可能導致水污染加劇,C錯誤;清除全部河灘,河床裸露,侵蝕加劇,進而破壞生態環境,D錯誤。故選B。

  【點睛】污水處理廠是將生活污水、工業污水進行處理凈化的場所。廢水處理的一般目標是去除懸浮物和改善耗氧性(即穩定有機物),有時還進行消毒和進一步的處理。工業廢水的處理側重于油類、懸浮物、重金屬和妨礙城市污水廠運行的或高殘留的有機物的去除或轉化,以及pH值的調整。

  下圖為世界局部圖。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第11、12題圖

  11. 圖中海溝的成因是( )

  A. 歐亞板塊張裂 B. 美洲板塊抬升

  C. 太平洋板塊張裂 D. 太平洋板塊俯沖

  12. 與海溝相伴的宏觀地形有( )

  ①海嶺②裂谷③山脈④島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1. D12. C

  【解析】

  【11題詳解】

  據圖可知,圖中北部為美洲板塊,南部為太平洋板塊,阿留申海溝位于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受碰撞擠壓,太平洋板塊位置較低,俯沖插入美洲板塊底部,太平洋板塊一側擠壓下沉,形成海溝,故D正確;美洲板塊一側受抬升形成島弧或海岸山脈,B錯誤;海溝區域不臨歐亞板塊,且歐亞板塊屬大陸板塊,張裂應形成裂谷,A錯誤;太平洋板塊張裂在海底形成海嶺,C錯誤。故選D。

  【12題詳解】

  據所學可知,生長邊界受張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嶺,在陸地上張裂形成裂谷,二者不與海溝相伴,①②錯誤;據上題分析可知,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在消亡邊界擠壓碰撞,大洋板塊一側下沉形成海溝,大陸板塊一側受抬升,形成島弧或海岸山脈,島弧或海岸山脈與海溝相伴,③④正確。綜合起來,ABD錯誤,C正確,故選C。

  【點睛】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巖石圈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六大板塊構成,大板塊又可以劃分為若干小板塊,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兩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發生,板塊內部相對穩定。

  將養殖場廢棄物和農田秸稈等處理生成甲烷,并通過內燃發電機組進行發電,是生物質天然氣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發電還為農田提供優質肥料。下圖為該項目實施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13. 影響該項目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

  A. 原料 B. 交通 C. 市場 D. 勞動力

  14. 處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農田,會( )

  A. 減少土壤有機碳含量 B. 減弱土壤通氣性

  C. 改變土壤養分循環狀況 D. 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答案】13. A14. C

  【解析】

  【13題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項目主要依靠養殖場廢棄物以及農田秸稈等為原料,產出電力和肥料等,原料的運輸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應該靠近原料產地,A選項正確;交通、市場、勞動力對其布局影響較小,BCD選項錯誤,所以選A。

  【14題詳解】

  根據材料和圖示信息可知,處理后的沼渣、沼液是農田的優質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氣性,改變土壤的養分循環狀況,C選項正確;ABD選項錯誤。所以選C。

  【點睛】產業區位決策一般性的關鍵因素包括交通運輸、勞動力、原材料、市場、產業用地、公用設施、政府的態度、稅制結構、氣候和社會團體。此外,國際區位因素包括國家的政治局勢、全球競爭和生存、政府監管和經濟因素等。

  下圖為世界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15. 圖示①②③④自然帶分布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是( )

  A. 垂直分異規律 B. 地方性分異規律

  C. 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D. 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

  16. 圖中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分布深入內陸,其影響因素是( )

  A. 緯度洋流 B. 地形洋流

  C. 緯度大氣環流 D. 地形大氣環流

  【答案】15. C16. D

  【解析】

  【15題詳解】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帶是由于緯度差異導致的熱量條件差異主導的地域分域規律,體現的是緯度地帶分異規律,C選項正確,沒有體現垂直分異規律、地方性分異規律、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ABD選項錯誤。所以選C。

  【16題詳解】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為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相對平坦。根據圖示緯度位置可知,該地受西風帶控制,由于該地地勢相對平坦,海拔較低,西風帶來的暖濕氣流可以深入內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的植被類型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所以其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和大氣環流,D選項正確;深入內陸的分布區距離海洋較遠,受洋流影響較小,AB選項錯誤;緯度位置主要影響植被的類型,不會導致同一植被如落葉闊葉林深入內陸,C選項錯誤,所以選D。

  【點睛】緯度地帶性是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沿緯度方向變化和更替,具有沿緯線呈帶狀分布的特征。它主要表現為氣候、土壤、生物及其環境從赤道向極地的有規律變化。

  我國某都市西南軌道交通市郊線(從街道1到街道7)周邊用地開發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業用地為主。下圖為該軌道交通運行初期和運行五年后沿線街道人口規模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17. 該軌道交通市郊線輻射的街道中( )

  A. 核心區沿線街道的人口增長速度放緩 B. 邊緣區沿線街道人口分布差異性增大

  C. 邊緣區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線沿線集聚 D. 接近市郊線終點的區域人口規模擴大

  18. 該軌道交通市郊線開通對邊緣區整體的影響是( )

  A. 就業空間集中現象減弱 B. 行政服務功能變化顯著

  C. 購物空間集中現象增強 D. 居住用地空間更加集中

  【答案】17. C18. A

  【解析】

  【17題詳解】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運行五年后核心區人口規模遠大于運行初期人口規模,核心區沿線街道的人口增長速度加快,A選項錯誤;運行五年后邊緣區沿線人口分布差異小于運行初期,B選項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邊緣區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業用地為主,隨著市郊線的建成,市郊線沿線地區交通通達度提高,邊緣區人口向市郊線沿線集聚,C選項正確;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接近市郊線終點的區域人口規模減小,D選項錯誤。所以選C。

  【18題詳解】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市郊線運行五年后,邊緣區市郊線沿線地區人口規模空間差異減小,就業的空間集中現象減弱,A選項正確;沒有體現行政服務功能的相關信息,B選項錯誤;邊緣區市郊線沿線地區人口規模空間差異減小,購物空間集中現象減弱,C現象錯誤;邊緣區人口的空間部分差異減小,導致居住地空間分布更加分散,D選項錯誤,所以選A。

  【點睛】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是人類改造、利用自然,與自然界發生聯系和相互作用的產物,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強烈制約,氣候適宜、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往往成為人口密集地區。盡管自然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口的分布或多或少打上自然因素的烙印,但是,自然界只是為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提供了可能性,社會生產方式才是實現這種可能性的決定性因素。

  我國某中學生在學校附近通過天文觀測,繪制出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之間夾角α的年變化曲線,下圖為該曲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19. 符合“晝變短,夜比晝長”條件的時段是( )

  A. 甲至乙 B. 乙至丙 C. 丙至丁 D. 丁至戊

  20. 丙日,對應的北極星光線和正午太陽光線位置關系正確的是( )

image.png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9. D20. C

  【解析】

  【19題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極星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當地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的夾角α,在夏至日達到最小值,冬至日達到最大值,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丙為夏至日,甲、戊為冬至日,乙為春分日,丁為秋分日,北半球符合“晝變短,夜比晝長”的是秋分日到冬至日,應是圖中的丁至戊,D選項正確,ABC選項錯誤,所以選D。

  【20題詳解】

  根據上題分析可知,丙為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北極星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當地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為90°減去所在地與北回歸線的緯度差,所以夏至日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和為113.5°,①④錯誤;②圖,北極星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58°,當地緯度為58°N,我國最北端緯度位置約為53°N,不符合,②錯誤;③圖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和為113.5°,且北極星與地面的夾角為36°,緯度位置為36°N,符合我國的緯度范圍,③正確。所以選C。

  【點睛】北極星的仰角就是北極星相對于地平線或海平面的高度角。當地的地理緯度(北緯) 由于恒星(包括北極星)離我們非常遙遠,視線與地軸的延長線可以看作是平行的,所以北極星的仰角等于當地的緯度。

  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近年來,我國以現代農業產業因為載體,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是地理界限明確、建設水平較高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完成下面小題。

  21. 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投入減少較明顯的是( )

  A. 耕地 B. 資金

  C. 技術 D. 勞動

  22.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可提高( )

  ①土地產出率②產業集群化水平

  ③農業收入比重④種植結構多元化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21. D22. A

  【解析】

  【21題詳解】

  據材料可知,農業現代化建設,是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需要投入規模較大的耕地,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也將增加,ABC錯誤;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將采用機械化管理,勞動力投入將大幅度減少,D正確。故選D。

  【22題詳解】

  現代農業產業園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將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或提高作物品質,從而提高土地產出率,①正確;據材料可知,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產業集群化水平得到提高,②正確;農業產業園可提高經濟效益,但農業收入比重還受其他產業結構收入增長情況影響,故農業收入比重難以確定,③錯誤;農業產業園只是擴大種養規模,投入資金和種植技術,并沒有對農業種植結構做改變,④錯誤。綜合起來,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1.自然區位因素: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條件中的氣候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各地區由于熱量、光照、水分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農業生產極為明顯的地域性。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技術、勞動力等對農業都有著顯著影響。

  23. 下圖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圖。該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徑流補給。圖中,相對于荒漠( )

image.png

  A. 河岸林地地下水含鹽量低 B. 耕地地下水埋藏較深

  C. 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滲較少 D. 耕地地表水蒸發量小

  【答案】A

  【解析】

  【詳解】由圖可知,與荒漠相比,河岸林地距河流更近,地下水位更高,地下水直接接受河水的補給,含鹽量較小,而荒漠的地下水中含有更多的地下水流動過程中和地表徑流下滲過程中溶解的鹽類物質,A正確;由圖可看出,耕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小于荒漠,B錯誤;林地植被能涵養水源,增加下滲,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滲的更多,C錯誤;與荒漠相比,耕地土壤水分含量高,故耕地地表水蒸發量更大,D錯誤。故選A。

  下圖為北半球某地某季節平均緯向風速隨高度分布圖,甲、乙、丙為該地三個不同高程面,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24. 能正確反映上圖平均緯向風速隨高度分布的地點位于( )

image.png

  A. 春季的低緯度 B. 夏季的中緯度

  C. 秋季的中緯度 D. 冬季的高緯度

  25. 最接近該地甲、乙、丙三個高程面上風向、風速 是( )

image.png

  【答案】24. B25. C

  【解析】

  【24題詳解】

  由圖可知,自近地面到高空,緯向風速先變大,到對流層頂后達到最大,然后風速再變小,之后隨高度增加,風速再變大,且風向有明顯變化。對流層厚度在低緯度地區最大,約為17-18千米,由第1題圖可知,春季的低緯度(0-30°),風速為0處與上圖不符且20千米以下隨海拔增加,風速先變大后變小,與上圖不符,A錯誤;夏季的中緯度(30-60°),隨海拔升高,風速先變大,再變小,等于0后,風速為負值,表示改變了風向,與上圖相符,B正確;秋季的中緯度和冬季的高緯度,隨海拔升高,風速的數值一直為正值,與上圖不符,CD錯誤。故選B。

  【25題詳解】

  由題干圖可知,由甲到乙到丙,風速在減小,但風向變化不明顯,A圖中丙為北風,D圖中丙為南風,均沒有明顯的緯向風速,B圖中三地風向差異大,ABD錯誤;C圖中三地風向差異小,為西南風,最接近題干中圖的情況,C正確。故選C。

  【點睛】對流層厚度隨緯度和季節而發生變化。低緯度地區對流層厚度約為17-18千米,夏季大于冬季。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5分)

  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1為中南半島所在國家拼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圖。

  材料二:圖2為中南半島主要稻米生產國2001-2023年稻米產量和單產年均變化統計圖。

image.png

  (1)中南半島所在國家中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簡述其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

  (2)2001~2023年,圖2中國家稻米產量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簡析其原因________。

  (3)從耕地資源的角度,說明圖2中國家稻米生產對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啟示。

  【答案】(1) ①. 泰國 ②. 境內河網密集,平原面積大

  (2) ①. 增加 ②. 主要是單產提高,部分國家播種面積增加

  (3)土地整理和生態修復,增加耕地面積和提高耕地質量;嚴格保護耕地,控制非農占用;加大技術投入,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

  【解析】

  【分析】本題以中南半島所在國家耕地面積與國土面積比重圖及中南半島稻米產量單產年均變化圖為材料,涉及自然圖表分析、農業區位條件、農業發展措施、糧食安全措施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科綜合素養。

  【小問1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到泰國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30%~40%,是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最高的東南亞國家。耕地比重大的原因:從圖中可以看到泰國所處的位置位于東南亞偏南部地區,其境內河流眾多,河網密布,受季風氣候影響,灌溉水源較為充足;同時該國主要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較為廣大,便于耕作業的發展。

  【小問2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到東南亞各國其稻米產量年均變化增長率均大于0,說明各國糧食產量均增加。原因:圖中數據可以看到東亞各國糧食的單產增長率均大于0,各國糧食的單產普遍提高,受單產提高影響糧食總產量上升;同時隨糧食需求不斷上升,東南亞部分國家耕地面積擴大,耕地增多,使糧食總產量上升。

  【小問3詳解】

  啟示:我國山地高原眾多,平原面積狹小,受人口增多、城市面積擴大影響,我國耕地面積日益受到危機,故要控制城市面積,防止任意擴大,要切實保護耕地,嚴格管控非農用地的比重;從東南亞糧食產量上升的原因中我們可以看到,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由于單產提高,糧食總產量明顯上升,我國應繼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大對中低產田的綜合治理,恢復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的綜合生產能力;同時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土地污染,提高耕地的品質,平整土地資源,擴大土地耕種面積。

  2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黃淮地區經常會出現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速的干熱風災害天氣。這種天氣一般是在當地受東移的高壓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風時發生。干熱風天氣出現時間較短。圖1為皖、蘇兩省年平均干熱風日數分布圖。圖2為圖1中宿州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

image.png

  材料二:冬小麥喜溫、喜涼、耐旱,生長期怕濕澇。4-6月是黃淮地區冬小麥的拔節至成熟時期,需水量較大,期間常遇干熱風災害天氣,農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進行防治,但帶來許多問題。

  (1)皖、蘇兩省干熱風災害的空間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

  (2)從天氣角度,分析黃淮地區5至6月干熱風災害形成的原因。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熱風災害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答案】(1) ①. 位于西北(北) ②. 日數自西北向東南遞減

  (2)氣流下沉,天氣晴朗;氣溫上升快,風速較大,蒸發旺盛。

  (3)水資源短缺,易造成浪費;產生濕澇,不利小麥生長;受災時間短,災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產生土壤鹽堿化。

  【解析】

  【分析】本題以安徽、江蘇兩省平均干熱風日數分布圖及該地區氣溫降水圖為材料,涉及地理空間分布特征、自然災害成因、自然災害治理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問1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到干熱風等值線數值較大位置集中在安徽、江蘇兩省的北部或西北部地區,其中安徽西北部地區是干熱風年平均日數最大值地區,其干熱風日數等值線變化趨勢為自西北向東南遞減。

  【小問2詳解】

  從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熱風一般是受東移的高壓控制,受高氣壓控制氣流以下沉運動為主,降水少,晴天多;五六月份太陽直射點逐步向北運動,太陽高度角逐漸增大,受高壓控制,其以晴天為主,氣溫上升速度快,溫差進一步增大,氣壓梯度力增大,風速較大,地表水分迅速蒸發,形成低濕天氣。

  【小問3詳解】

  從材料中可以看到4~6月份是黃淮海地區冬小麥拔節至成熟的關鍵時期,此時需水量較大,若此時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來防治干熱風,會造成水資源大量的浪費,易造成水資源短缺的狀況;同時冬小麥生長期怕濕澇,大水漫灌會影響冬小麥生長期品質,可能造成冬小麥減產;從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熱風是一種出現時間較短的災害,其受災時間短,且大水漫灌易造成地表存于大量積水,在短暫的干熱風之后,其排水的工程量相對較大;同時華北地區春季氣溫回升速度快,地表多大風,蒸發旺盛,大水漫灌易造成當地地下水位上升,加劇該地的鹽堿化。

  2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哈薩克斯坦略圖。

image.png

  材料二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下,哈薩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資,推動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該國主要工業部門包括采礦、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礦業是支柱產業。該國以礦產品出口為主,市場主要集中于周邊國家。

  (1)該國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水資源是制約該地區石油開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簡述該地區水資源缺乏的自然原因________。

  (2)從運輸成本角度,簡析該國出口市場集中于周邊國家的主要原因。

  (3)有觀點認為,該國工業化對推動城市化作用有限,從工業結構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 ①. 里海東北沿岸 ②. 降水少,蒸發量大;地表徑流缺乏;地下水鹽分高。

  (2)礦產品體積、重量大,附加值低;內陸國,無海運;距離短,陸路運輸成本較低。

  (3)重工業為主;屬資金密集型,勞動力需求量較少;采礦業占比大,礦區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發展。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哈薩克斯坦和“一帶一路”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交通運輸、工業化、城市化等相關內容,考查考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地理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據圖所示,該國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里海的東北岸。哈薩克斯坦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由于遠離海洋,溫潤氣流難以到達,因而干燥少雨,降水較少,地表徑流比較缺乏,蒸發量大,地下水鹽分含量高。

  【小問2詳解】

  該國以礦產品出口為主,市場主要集中于周邊國家,就礦產本身來說,體積大、重量大,不易運輸,哈薩克斯坦又是內陸國,沒有海運,運輸方式選擇受限。陸路的運輸成本較低,距離較短,所以使用陸路運輸優勢較大。

  【小問3詳解】

  根據圖例可知哈薩克斯坦礦產資源豐富,以重工業為主,且采礦業是支柱產業,資金密集型企業多,勞動力需求少,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業較多,,從圖中判斷礦區比較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發展。

  2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南方電網由廣東等五省區電網構成,并與港澳電網相連,大規模的西電東送是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廣東電網的調峰任務主要由西部送電承擔,省內的火電、然機采取晝啟夜停的方式參與調峰,其承擔的調峰量在電力負荷高峰季節較為明顯。從調峰、調頻、電網安全穩定性及經濟運行要求來看,廣東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下圖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分布略圖。下表為廣東電網主要機組各類特性指標表。

image.png

image.png

  (1)說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東西互補性強的主要原因。

  (2)根據表中信息,指出廣東電網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的合理性。

  (3)分析廣東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對“西電東送”輸電效益的有利影響。

  【答案】(1)西部常規能源豐富,東部能源需求量大;東西部電力負荷季節差異明顯。

  (2)抽水蓄能調峰能力強、速度較快,谷電轉 峰電,提升價值;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調節速率慢。

  (3)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電東送電量,提高綜合效益;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

  【解析】

  【分析】本題以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為背景材料,涉及到電力資源的空間分布、電站建設的必要性、西電東送的有利影響,主要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從圖中可以看出南方電網中的西部地區分布著煤炭、珠江上游、瀾滄江上游有很多水電站,能源資源分布廣;而東部城市多,工業發達,耗能高,能源需求量大;夏季為雨季水力發電量大,西部電力負荷小,而東部夏季制冷耗電量大,電力負荷大。

  【小問2詳解】

  由表中數據可以分析可知,抽水蓄能調節負荷升降速度較快、調峰能力強,利用谷電廉價的電能轉化為水能,在用電高峰時,可以將水能轉化為電能,提升了谷電時電能的價值,由圖中可看出水電僅占10%,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占比雖大,但調節速率慢。

  【小問3詳解】

  抽水蓄能利用谷電廉價的電能轉化為水能,在用電高峰時,又可以將水能轉化為電能,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抽水蓄能可以增加西電東送的總電量,經過電能與水能的相互轉化,提高能源綜合效益;由圖可知,抽水蓄能電站主要建在東部用電需求多的地區,可以減少輸電量,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抽水蓄能可以補充用電高峰期的用電量,減少火電的使用,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運行安全。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地理高考試題   地理高考真題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