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高考 / 正文

2023年高考地理山東卷真題及答案解析

2022-12-21 高考

山東高考地理試卷出來了,還在尋找答案的考生和家長們快來看看吧!下面是祝福網小編幫大家整理編輯好的2023年高考地理山東卷真題及答案解析,解析超級詳細,快來看看了解一下吧!

  山東省2023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

  地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雙核結構是指在某區域內由區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門戶城市及其連線構成軸線。由此引領和推動所在區域發展的一種空間結構現象。下圖為沈陽——大連雙核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1. 沈陽—大連雙核結構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兩城市( )

  A. 在區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補 B. 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補

  C. 交通便捷且空間距離較近 D. 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相近

  2. 沈陽—大連雙核結構有利于( )

  ①促進大連市建成東北地區中心城市②促進沈陽—大連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③增強沈陽市對遼中南地區的輻射功能④提高沈陽和大連兩城市傳統工業比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A 2. C

  【解析】

  【1題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雙核結構是以區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門戶城市兩類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為主構建的,所以沈陽—大連雙核結構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兩城市在區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補,A正確;沈陽和大連的地域文化差異較小,B錯誤;交通便捷且空間距離較近是兩城可以構建雙核結構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C錯誤;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是影響不是影響雙城結構形成的主要因素,D錯誤。所以選A。

  【2題詳解】

  大連市的城市定位不是東部地區的中心城市,①錯誤;沈陽—大連雙核結構可以促進沈陽、大連以及沿線地區的交流,能夠促進沈陽—大連區域經濟協同發展,②正確;沈陽—大連雙核結構可以促進沈陽市的技術、人才等向遼中南地區流動,增強沈陽市對遼中南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③正確;沈陽—大連雙核結構主要是為了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不能提高傳統工業的比重,④錯誤。所以選C。

  【點睛】雙核型空間結構中的端點城市,即由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區域中心城市與行使區域中心城市的門戶港城功能的港口城市組合,構成了一種空間度更大、區域效應更為強烈的廣義港城空間結構關系,是區域發展中的一種高效的空間結構形態。廣泛存在于中國沿海和沿江地區,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中。雙核型空間結構實現了區域中心城市的趨中性與港口城市的邊緣性的有機結合,可以實現區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補。

  尼日利亞東南部的熱帶雨林是非洲僅存的原始熱帶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亞政府在熱帶雨林存量較大的地區建立了克羅斯河國家公園。某機構利用遙感等地理信息技術對1986年和2023年國家公園所在區域的景觀進行了對比研究(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3. 與1986年相比,2023年克羅斯河國家公園范圍內( )

  A. 分散林地和農場的面積縮小 B. 生物生存環境的連通性下降

  C. 熱帶雨林景觀的完整性提高 D. 雨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增強

  4. 圖中國家公園內退化斑塊的景觀類型可能是( )

  ①灌叢草地②草甸沼澤③落葉闊葉林④常綠硬葉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3. B 4. A

  【解析】

  【3題詳解】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分散林地和農場面積增大,A錯誤;雨林景觀變得破碎,導致生物生存環境的連通性下降,B錯誤,C錯誤;雨林遭受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下降,D錯誤。所以選B。

  【4題詳解】

  該地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降水較多,地表水充足,灌叢草地、草甸沼澤廣布,人類活動對其影響較大,導致該類景觀類型退化,①②正確;該地緯度位置較低,海拔較低,沒有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常綠硬葉林分布,③④錯誤。所以選A。

  【點睛】熱帶雨林是地球上一種常見于赤道附近熱帶地區的森林生態系統,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和眾多太平洋島嶼。還分布在墨西哥、巴西的東南部、馬達加斯加東部、印度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

  嘉峪關地處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該地區發現鐵礦,1958年依托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建立鋼鐵廠,1965年設嘉峪關市。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嘉峪關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為主的工業體系。2023年,該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7:62.8:35.5。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 2005~2023年該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慣性的影響 B. 環境條件的改善 C. 青壯年人口遷出 D. 康養產業的發展

  6. 該市第一產業比重較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交通運輸 B. 自然資源 C. 市場需求 D. 勞動力

  7. 該市在推進工業結構優化過程中宜重點發展( )

  A. 造紙工業 B. 紡織工業 C. 食品加工工業 D. 裝備制造工業

  【答案】5. A 6. B 7. D

  【解析】

  【5題詳解】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嘉峪關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地區,依托國家“一五”計劃發展起來,形成了工業體系,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快速增加,隨時間的推移,導致2023年-2023年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慣性的影響,故A正確;環境條件的改善,可能導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齡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錯誤;材料顯示嘉峪關工業比重較大,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青壯年人口外遷可能性較小,故C錯誤;康養產業的發展是隨著老齡人口增加相匹配的,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D錯誤。答案選擇A。

  【6題詳解】

  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嘉峪關市擁有豐富的鐵礦,主要發展鋼鐵產業,形成了冶金為主的工業體系,導致第一產業比重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資源的影響,故B正確;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將帶動區域內的產業發展,包含農業、工業以及第三產業等,故A錯誤;嘉峪關市的發展,導致經濟發展,人口增加,農產品需求量較大,因此市場對第一產業的需求一樣很大,故C錯誤;區域內的勞動力,可能大量參與到工業之中,對第一產業有所影響,但不是主要的影響,故D錯誤。答案選擇B。

  【7題詳解】

  閱讀材料可知,嘉峪關市已經形成了以冶金為主的工業體系,要推進工業結構優化的發展,應當促進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裝備制造工業適宜成為重點發展工業,故D正確;造紙工業需要大量的造紙原材料,嘉峪關市缺料,故A錯誤;紡織工業也需要大量紡織原材料和勞動力,但嘉峪關這兩方面區位優勢不明顯,故B錯誤;食品加工工業需要接近第一產業,材料顯示嘉峪關市第一產業比重較低,因此不適宜重點發展,故C錯誤。答案選擇D。

  【點睛】產生老齡化的原因:1. 育兒費用提高、生產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斷下降,出現眾多丁克族;2. 醫療技術進步,公共衛生水平提高,人均壽命延長;3. 計劃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老齡化的解決措施:1、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長期規劃;2、提高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3、明確國家老齡工作的方向;4、落實到各地的發展計劃中;5、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6、居家養老環境;7、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8、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9、健全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

  圖a示意黑龍江省一小型山間盆地景觀。某研究小組在甲、乙、丙、丁四處布設采樣點進行土壤調查,圖b示意該小組繪制的四個采樣點0-60cm土壤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8. 該區域植被類型分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熱量 B. 降水 C. 地形 D. 巖性

9. 圖b中②示意

土壤剖面位于( ) A

甲處 B. 乙處 C. 丙處 D. 丁處

  【答案】8. C 9. C

  【解析】

  【8題詳解】

  分解圖示信息可知,圖示區域的海拔差異較小,熱量條件差異較小,A錯誤;該地位于黑龍江省小型山間盆地,空間差異較小,降水的差異較小,B錯誤;該地地形起伏較大,導致水分的空間差異較大,植被分異明顯,C正確;材料信息沒有體現巖性的相關信息,D錯誤。所以選C。

  【9題詳解】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②土壤剖面枯枝落葉層和腐殖質層較厚,缺失淋溶層,丙地為塔頭薹草,該植被為濕生草甸植被,腐殖質層和枯枝落葉層較厚,濕生環境缺失淋溶層,符合②土壤分層,C正確;甲處、乙處、丁處都有淋溶層分布,不符合②土壤剖面圖,ABD錯誤。所以選C。

  【點睛】塔頭是苔草沼澤是三江平原典型的濕地類型之一,俗稱“塔頭墩子”,是一種高出水面幾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是由沼澤地里各種苔草的根系死亡后再生長,再腐爛,再生長,周而復始,并和泥灰碳長年累月凝結而形成的。草原土壤腐殖質含量高達5—10%以上,厚度達50—100厘米。森林土壤厚度一般小于50厘米,腐殖質含量高者在5%以上。

  近年來,我國東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裝企業為緩解成本壓力,將總部和部分生產部門留在國內,把歐美服裝訂單轉移到東南亞進行加工。在此過程中,該類服裝企業自帶技術和絲綢、刺繡等原材料,同時攜手與其在工序上聯系緊密的相關企業共同“走出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該類服裝企業“自帶原材料”主要是為了( )

  A. 縮短加工時間 B. 保證產品品質 C. 降低生產成本 D. 加強文化交流

  11. 該類服裝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攜手相關企業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進自身技術更新 B. 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C. 共用當地基礎設施 D. 提高服裝生產效率

  12. 該類服裝企業需要在東南亞配套的服務部門是( )

  A. 設計咨詢 B. 展覽銷售 C. 金融保險 D. 專業物流

  【答案】10. B 11. D 12. D

  【解析】

  【10題詳解】

  自帶原材料并不能對生產加工環節產生影響,不會縮短加工時間,A錯誤;自帶原材料,可以保障原材料的品質,有利于保障產品的品質,B正確;自帶原材料,會加大企業的運輸成本,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C錯誤;自帶絲綢、刺繡等原料,可以促進文化的交流,但不是企業的主要目的,D錯誤。所以選B。

  【11題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同時攜手與其在工序上聯系緊密的相關企業共同‘走出去’”可知,“走出去”的過程中,主要攜手的相關企業是與其生產工序密切相關的企業,可以促進工業聯系,提高服裝的生產效率,D正確;對于自身技術的更新影響較小,A錯誤;能夠促進當地就業、共用基礎設施,但不是攜手相關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原因,BC錯誤。所以選D。

  【12題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服裝企業的原料主要是絲綢和刺繡等,可知,其產品的售價相對較高,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不是其主要消費市場,其產品生產出來之后,需要運輸到歐美等主要的消費市場,所以需要配套專業物流部門,D正確;現代社會信息交流較為方便,不需要在當地配套設計咨詢部門,A錯誤;當地不是主要的消費市場,所以不需要配套展覽銷售部門,B錯誤;服裝企業對于金融保險的需求較小,C錯誤。所以選D。

  【點睛】產業轉移是發生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區域之間的一種重要的經濟現象,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達區域的部分企業順應區域比較優勢的變化,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把部分產業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區域進行,從而在產業的空間分布上表現出該產業由發達區域向發展中區域轉移的現象。

  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的一個海灣(下圖),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統的一部分。洋流在海灣內的運動促進了海水更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image.png

  13. 圖示甲、乙、丙、丁四處表層海水鹽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

  A. 甲乙丁丙 B. 甲丁乙丙 C. 丙乙丁甲 D. 丙丁乙甲

  14. 亞得里亞海東岸表層洋流( )

  A. 為寒流,且丙處流速大于丁處 B. 為寒流,且丁處流速大于丙處

  C. 為暖流,且丙處流速大于丁處 D. 為暖流,且丁處流速大于丙處

  15. 圖示M海域多數島嶼的類型為( )

  A. 大陸島 B. 珊瑚島 C. 沖積島 D. 火山島

  【答案】13. D 14. C 15. A

  【解析】

  【13題詳解】

  亞得里亞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氣候影響明顯,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時間更長,北部受西風帶影響時間更長。南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更長,晴天多,降水少,蒸發旺盛,故其南部鹽度較高,丙地在四地中緯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時間最長,其鹽度最高;甲地其緯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時間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鹽度最低。乙地和丁地處于同緯度地區,降水與蒸發較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鹽分較丁地相對更低。故其鹽度由高到低的順序為丙丁乙甲, D選項正確。故選D。

  【14題詳解】

  從題目可知,亞得里亞海區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統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灣內運動,促使海水更新,說明亞得里亞海內部形成一個洋流環流。該地位于北緯40度以北,風向受盛行西風帶影響顯著,受西南風影響,亞得里亞海東海岸自南向北進入海灣,沿海灣環形運動,在亞得里亞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灣。故亞得里亞海東海岸應為暖流性質, A、B選項錯誤。丙處位于亞得里亞海與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該海域有明顯的喇叭口形狀,受狹管效應影響,該處流速更快,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故選C。

  【15題詳解】

  該地為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沒與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而形成的海岸,海岸線的總方向與地質構造線大致平行,港灣、島嶼多呈長條狀,受板塊擠壓碰撞影響,該地多為沉降式海岸,該地附近的島嶼是原有陸地受海水淹沒而形成的島嶼,應為大陸島。 A選項正確。珊瑚島應為珊瑚礁沉積形成,多數處于低緯度熱帶地區, B選項錯誤。沖積島多為河流泥沙堆積而形成,多位于河流河口處, C選項錯誤。火山島由火山噴發冷卻而形成,其島嶼的形態多呈圓形,其島嶼內部通常有高大的火山, D選項錯誤。故選A。

  【點睛】克羅地亞沿亞得里亞海的海岸其特點是曲折、破碎,沿海有一系列長條形的島嶼、半島和海灣。為典型的縱向沉降型海岸,地理學上以“達爾馬提亞”來稱呼所有這一類型的海岸。沿海石灰巖構成的山脊,露出海面,成為狹長的半島和島嶼;軟巖形成的縱谷,被海水淹沒,成為狹長的海峽和海灣。海岸、島嶼、海峽、海灣走向大致平行。這種類型的沉降海岸,在地貌學上以當地古代部落的名稱,命名為達爾馬提亞海岸。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區頻繁受冷空氣影響。下圖示意2023年1月一次冷空氣南下過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層風場和海平面氣溫分布。甲處南北兩側的氣壓梯度較大。

image.png

(1)下圖示意M點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壓線分布及空氣質點的瞬時受力平衡情況。在圖中用

學科網(www.zxxk.com)--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以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

畫出M點風向____,并指出山脈的阻擋對冷空氣運動的影響____。

image.png

  (2)在冷空氣頻繁南下的影響下,N海域表層水溫較低、海產豐富。分析其原因。

  【答案】(1) ①.

image.png

②. 削弱風力,冷空氣勢力減弱。

  (2)水溫較低:受冷氣團影響,降溫顯著;沿岸寒流降溫。海產豐富:緯度低,受冷空氣及寒流影響,水溫適宜;大陸架廣闊,為魚類繁殖提供場所;晴天多,光合作用顯著,浮游生物多;受離岸上升補償流的影響,底層海水上泛,餌料豐富。

  【解析】

【分析】本題以美洲中部地區海洋表層風場和海平面氣溫分布圖為材料,涉及風力受力分析、風力影響因素、海水表層水溫影響因素、漁場

影響因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綜合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地理學科綜合素養能力,形成獨立運用圖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問1詳解】

  根據風的受力情況可知,近地面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及摩擦力影響,水平氣壓梯度力應與等壓線垂直,即圖中的F1;該地為北半球,近地面風向向右側偏轉,而風向應與地轉偏向力垂直,應與摩擦力方向相反;圖中F3應為摩擦力,F2應為地轉偏向力,故風向應與F3方向相反,與F2保持垂直。

  高大的山脈可以有效的阻擋冷空氣的運動,使得其風力明顯減弱,使其風力變小;同時受山脈阻擋的影響,冷空氣被阻擋在山前,冷空氣的勢力減弱。

  【小問2詳解】

  水溫較低:受冷空氣頻繁南下的影響,N海域受冷氣團影響顯著,使其表層海水水溫降低;同時其沿岸為加利福尼亞寒流,受寒流降溫影響顯著。海產豐富:該地位于熱帶海域,其緯度較低,受冷空氣及寒流影響,其水溫適宜眾多魚類生存;受板塊運動影響,該地海岸大陸架較為寬闊,為魚類的生長繁殖提供了休憩場所;受寒流及背風坡影響,該地降水少,晴天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顯著,其浮游生物較多,為魚類生長提供餌料;該地處于東北信風帶位置,東北信風向西推動,受離岸風影響,該地海岸附近形成上升補償流,底層海水上泛,可為魚類提供大量的餌料。

  17.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來,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們通過沿江沿海筑堤、修壩、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動圍墾田地。堤圍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圍(環繞圍墾田地的外堤合攏)于明初,興盛于清中葉。下圖示意該地不同時期的圍墾景觀。國內河道縱橫交錯。

image.png

  (1)宋元時期,當地鄉民沿水而居,居民點呈散點狀分布。分析居民點呈散點狀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2)明代中期,當地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水利系統,水稻產量顯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糧輸出。說明堤壩對提高水稻產量的作用。

  (3)清代中期,人口規模擴大,當地農業生產方式由以水稻種植為主逐漸轉變為以桑基魚塘為主。這種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適應了當地環境,體現了人地和諧。對此作出合理解釋。

  【答案】(1)該區河流密布,大多鄉民沿河而居,河流提供水源,提供充足農田,該區河流下游,河網密布;位于沿海地區,海岸線長。

  (2)修建堤壩,完善水利設施,提供灌溉水源;減少旱澇災害對水稻生產的影響;修建堤壩,圍墾田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積;沿海堤壩可以減輕海水倒灌,引起的土壤鹽堿化。

  (3)桑基魚塘使農業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沿海地區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更適合發展桑基魚塘農業;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易積水,適合發展桑基魚塘。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搭配充分,適合發展桑基魚塘。

  【解析】

  【分析】本題以珠江三角洲為背景材料,涉及到聚落的分布、農業區位因素、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主要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讀圖、析圖,從圖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的學科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由圖及材料可以推斷,河流入海口,河流多分叉,河流密布,而大多鄉民沿河而居,河流提供水源,提供充足農田;位于沿海地區,海岸曲折綿長,沿海地區聚落分散;由圖可知宋元時期,堤圍未合攏,聚落分散;海水平面較高,露出水面的地區沒有集中連片,比較分散。

  【小問2詳解】

  修建堤壩,完善水利基礎設施,提升農田水利建設,提供灌溉水源;該區為季風氣候,旱澇災害多發,修筑堤壩可以有效減少旱澇災害對水稻生產的影響;由材料中的通過沿江沿海筑堤、修壩、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動圍墾田地,可知修建堤壩,圍墾田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積;沿海堤壩可以減輕海水倒灌,減輕因海水而引起的土壤鹽堿化。

  【小問3詳解】

  結合混合農業的優缺點,桑基魚塘使農業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減少農業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珠江三角洲為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水熱搭配充分,且沿海地區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更適合發展桑基魚塘農業;地勢低洼,且位于河流下游,水域面積大,排水不暢,易積水,這種環境適合發展桑基魚塘。

  18.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發源于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構造運動導致其水系發生了演變(左圖)。喬治湖水位波動大,有時連年干涸,湖底覆蓋著不同類型的沉積物(右圖)。

image.png

  (1)指出與古河道形成有關的主要內、外力作用。

  (2)說明左圖中水系的演化過程。

  (3)指出河流對湖區地下水補給的特點。

  【答案】(1)板塊運動;斷層;流水侵蝕;流水沉積。

  (2)板塊擠壓碰撞,形成大分水嶺,山脈西部發育多條支流;地勢東高西低,支流向西匯集;地殼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壘,大分水嶺以西支流被阻斷;被阻斷支流匯集成喬治湖,原有古河道和科拉林地壘成為雅斯河上游地區。

  (3)多為季節性河流;水量的變化大;時間集中;不連續性。

  【解析】

  【分析】本題以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古雅斯河地殼運動及喬治湖湖區剖面圖為材料,涉及地殼運動、內外力作用、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補給類型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綜合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點,培養圖表分析、地理原理應用等地理學科綜合素養的能力。

  【小問1詳解】

  大分水嶺為板塊擠壓運動形成,使得其河流水系沿大分水嶺向西流動;從圖中可以看到科拉林地壘,說明該地曾在地質時期受斷層運動影響,地殼抬升;圖中河流自大分水嶺向西流動,地勢起伏大,流速快,受流水侵蝕作用影響,形成河谷地貌;河底有大量沉積物,說明其還存在流水沉積作用。

  【小問2詳解】

  受板塊擠壓碰撞影響,澳大利亞東側形成大分水嶺,其山脈西部發育多條支流;東部為大分水嶺,西部為大自流盆地,地勢東高西低,支流向西匯集,形成雅斯河;受斷層作用影響,地殼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壘,大分水嶺以西支流無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斷;被阻斷支流匯集逐漸匯集形成喬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壘成為雅斯河上游地區,水系被分割成兩個部分。

  【小問3詳解】

  由于該地處于山地背風坡一側,降水相對較少,從圖中可以看到泰勒斯溪其下游地區多為季節性河流;受夏季風強弱及山地阻擋影響,該地的降水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大,水量的整體變化較大;受季風氣候影響,在夏季風較強的時間,該地山地降水較多,形成的河流流量較大,對地下水補給的時間相對較為集中;由于該地的河流受大氣降水補給較為明顯,降水具有不連續性,故該地的河流對湖區地下水補給具有不連續性的特點。

  1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約占全球陸地表面的3%,卻儲存了全球約1/3的土壤碳。泥炭地開發利用方式的不同會導致碳排放量的差異。下圖示意泥炭地開發利用的兩種生產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產出的“畜產品”恰好可滿足該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產品”與a模式中的等量,但從非泥炭地牧場中獲取。)

image.png

  (1)計算兩種生產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僅寫出計算結果)。

  (2)我國三江平原某濕地保護區周邊的大面積耕地曾經是泥炭沼澤,目前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結合圖文資料,論述該地區在退耕還濕的過程中,借鑒香蒲生產模式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要求: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

  【答案】(1)21.7

  (2)有效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通過其封存和儲存碳的能力遏制氣候變暖,維持濕地面積,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降低未來流行病發生的風險,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構建綠色價值鏈,提高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可持續性,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短期來看,退耕還濕減少了糧食種植面積,導致糧食產量減少;長期來看,通過退耕,改善了生態環境,保障了糧食種植的環境,提高農業生產力,確保糧食安全。 (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本題以泥炭地開發利用的兩種生產模式為材料,涉及全球氣候變暖、碳排放量、可持續發展、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我國經濟社會環境安全等相關內容,創新性的利用地理原理及地理模型,考查學生綜合運用地理思維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科綜合素養。

  【小問1詳解】

  a牧場生產模式排放的溫室氣體為32.7+2.7=35.4,b香蒲生產模式排放的溫室氣體為11.1+2.6=13.7,a模式與b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為35.4-13.7=21.7。

  【小問2詳解】

  通過材料中的香蒲生產模式可以看到,通過種植香蒲,而非單一還草模式,能夠有效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土地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資源,通過其封存和儲存碳的能力遏制氣候變暖,維持濕地面積,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維持生物多樣性,減少環境變化帶來的疾病傳播風險,降低未來流行病發生的風險,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環境穩定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香蒲生產模式在保護環境基礎上,開發新資源發展經濟,對此我們可持續利用濕地資源,構建綠色價值鏈,滿足未來全球不斷增長的資源需求,并將通過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安全的生計支撐可持續經濟,可以促進固碳并應對氣候危機,提高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短期來看,三江平原為我國農業重點開發地區,是我國糧倉,退耕還濕減少了糧食種植面積,可能導致糧食產量減少;長期來看,通過退耕還濕,改善了生態環境,能夠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基礎,同時濕地環境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維持農業的生產力,確保糧食安全和營養,整體環境改善有利于糧食產量的穩定,保障糧食安全。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2022年高考地理   山東高考地理真題及答案解析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