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高考 / 正文

2023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及解析

2022-12-21 高考

高考結束了,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試卷內容,考試難度,也有教師想借今年高考試卷給學生講解,為此祝福網小編特將2023年湖南高考生物試卷題目答案和解析幫大家整理好放在下面了,快來看看仔細閱讀一下吧!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

  生物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和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膠原蛋白是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膠原蛋白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B.皮膚表面涂抹的膠原蛋白可被直接吸收

  C.膠原蛋白的形成與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有關

  D.膠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營養價值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質是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構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結構特點是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反應形成蛋白質,氨基酸脫水縮合反應時,一個氨基酸的氨基與另一個氨基酸的羧基反應脫去一分子水。

  【詳解】A、蛋白質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鍵中,A錯誤;

  B、膠原蛋白為生物大分子物質,涂抹于皮膚表面不能被直接吸收,B錯誤;

  C、內質網是蛋白質的合成、加工場所和運輸通道,高爾基體主要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膠原蛋白的形成與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有關,C正確;

  D、由題膠原蛋白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而人體需要從食物中獲取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自身可以合成,因此并不能說明膠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營養價值高,D錯誤。

  故選C。

  2.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下列哪一項不會發生(  )

  A.新的噬菌體DNA合成

  B.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合成

  C.噬菌體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轉錄出RNA

  D.合成的噬菌體RNA與大腸桿菌的核糖體結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它的頭部和尾部的外殼都是蛋白質構成的,頭部含有DNA。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在自身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利用大腸桿菌體內的物質來合成自身的組成成分,進行大量增殖。

  【詳解】A、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其DNA會在大腸桿菌體內復制,合成新的噬菌體DNA,A正確;

  B、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只有DNA進入大腸桿菌,T2噬菌體會用自身的DNA和大腸桿菌的氨基酸等來合成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B正確;

  C、噬菌體在大腸桿菌RNA聚合酶作用下轉錄出RNA,C錯誤;

  D、合成的噬菌體RNA與大腸桿菌的核糖體結合,合成蛋白質,D正確。

  故選C。

  3.洗滌劑中的堿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響而改變構象,部分解折疊后可被正常堿性蛋白酶特異性識別并降解(自溶)失活。此外,加熱也能使堿性蛋白酶失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image.png

  A.堿性蛋白酶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自溶失活

  B.加熱導致堿性蛋白酶構象改變是不可逆的

  C.添加酶穩定劑可提高加堿性蛋白酶洗滌劑的去污效果

  D.添加堿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滌劑使用量,減少環境污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堿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質水解成可溶于水的多肽和氨基酸。衣物上附著的血漬、汗漬、奶漬、醬油漬等污物,都會在堿性蛋白酶的作用下,結構松弛、膨脹解體,起到去污的效果。

  【詳解】A、由題“部分解折疊后可被正常堿性蛋白酶特異性識別并降解(自溶)失活”可知,堿性蛋白酶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自溶失活,A正確;

  B、由圖可知,加熱導致堿性蛋白酶由天然狀態變為部分解折疊,部分解折疊的堿性蛋白降溫后可恢復到天然狀態,因此加熱導致堿性蛋白酶構象改變是可逆的 ,B錯誤;

  C、堿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響而改變構象,而且加熱也能使堿性蛋白酶失活,會降低堿性蛋白酶的洗滌劑去污效果,添加酶穩定劑可提高加堿性蛋白酶洗滌劑的去污效果,C正確;

  D、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劑數量,減少洗滌劑使用量,使洗滌劑朝低磷、無磷的方向發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D正確。

  故選B。

  4.情緒活動受中樞神經系統釋放神經遞質調控,常伴隨內分泌活動的變化。此外,學習和記憶也與某些神經遞質的釋放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劇痛、恐懼時,人表現為警覺性下降,反應遲鈍

  B.邊聽課邊做筆記依賴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

  C.突觸后膜上受體數量的減少常影響神經遞質發揮作用

  D.情緒激動、焦慮時,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神經調節過程中,人在恐懼、嚴重焦慮、劇痛、失血等緊急情況下,下丘腦興奮,通過交感神經,其神經末梢會釋放神經遞質,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促使腎上腺髓質細胞分泌腎上腺素。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由突觸前膜釋放,進入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引起下一個神經元興奮或抑制。

  【詳解】A、人在劇痛、恐懼等緊急情況下,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現為警覺性提高、反應靈敏、呼吸頻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A錯誤;

  B、邊聽課邊做筆記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動,需要神經元的活動以及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傳遞信息,B正確;

  C、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特異性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興奮或抑制,突觸后膜上受體數量的減少常影響神經遞質發揮作用,C正確;

  D、情緒激動、焦慮時,引起大腦皮層興奮,進而促使腎上腺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能夠促使人體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反應靈敏,D正確。

  故選A。

  5.關于癌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成纖維細胞癌變后變成球形,其結構和功能會發生相應改變

  B.癌癥發生的頻率不是很高,大多數癌癥的發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C.正常細胞生長和分裂失控變成癌細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變成原癌基因

  D.樂觀向上的心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降低癌癥發生的可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癌細胞的主要特征:(1)無限增殖;(2)形態結構發生顯著改變;(3)細胞表面發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易轉移。

  【詳解】A、細胞癌變結構和功能會發生相應改變,如成纖維細胞癌變后變成球形,A正確;

  B、癌變發生的原因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在自然條件下具有低頻性,故癌癥發生的頻率不是很高,且癌癥的發生并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而是多個相關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B正確;

  C、人和動物細胞中的DNA上本來就存在與癌變相關的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是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細胞癌變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所致,C錯誤;

  D、開朗樂觀的心理狀態會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功能,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遠離輻射等,能降低癌癥發生的可能性,D正確。

  故選C。

  6.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數為8對,細胞周期約12小時。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拍攝照片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image.png

  A.a為分裂后期細胞,同源染色體發生分離

  B.b為分裂中期細胞,含染色體16條,核DNA分子32個

  C.根據圖中中期細胞數的比例,可計算出洋蔥根尖細胞分裂中期時長

  D.根尖培養過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分裂間期細胞所占比例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據圖分析,圖示為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圖示,其中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據此分析作答。

  【詳解】A、圖示細胞為洋蔥根尖細胞的分裂圖,有絲分裂過程中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現象,A錯誤;

  B、b細胞著絲點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且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數為8對(16條),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但核DNA分子加倍,故b細胞含染色體16條,核DNA分子32個,B正確;

  C、各期細胞數目所占比例與其分裂周期所占時間成正相關,故已知細胞周期時間,根據各時期細胞數目所占比例可計算各時期的時間,但應統計多個視野中的比例,圖中只有一個視野,無法準確推算,C錯誤;

  D、間期時的S期進行DNA分子復制,若根尖培養過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細胞停滯在間期,故分裂間期細胞所占比例升高,D錯誤。

  故選B。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徜徉古詩意境,思考科學問題。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

  A.紛紛細雨能為杏樹開花提供必需水分

  B.杏樹開花體現了植物生長發育的季節周期性

  C.花開花落與細胞生長和細胞凋亡相關聯

  D.“杏花村酒”的釀制,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細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又稱細胞編程性死亡,細胞凋亡有利于生物個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詳解】A、生命活動離不開水,紛紛細雨能為杏樹開花提供必需的水分,A正確;

  B、高等植物的生長發育受到環境因素調節,杏樹在特定季節開花,體現了植物生長發育的季節周期性,B正確;

  C、細胞開花過程中涉及細胞的體積增大和數目增多等過程,花落是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又稱細胞編程性死亡,故花開花落與細胞生長和細胞凋亡相關聯,C正確;

  D、“杏花村酒”的釀制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在發酵過程中需要先在有氧條件下大量繁殖,再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發酵,D錯誤。

  故選D。

  8.稻-蟹共作是以水稻為主體、適量放養蟹的生態種養模式,常使用燈光誘蟲殺蟲。水稻為蟹提供遮蔽場所和氧氣,蟹能攝食害蟲、蟲卵和雜草,其糞便可作為水稻的肥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種養模式提高了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B.采用燈光誘蟲殺蟲利用了物理信息的傳遞

  C.硬殼蟹(非蛻殼)攝食軟殼蟹(蛻殼)為捕食關系

  D.該種養模式可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生態農業能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

  【詳解】A、能量傳遞效率是指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同化量的比值,該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A錯誤;

  B、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有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采用燈光誘蟲殺蟲利用了光,是物理信息的傳遞,B正確;

  C、捕食關系是指群落中兩個物種之間關系,硬殼蟹(非蛻殼)和軟殼蟹(蛻殼)屬于同一物種,兩者之間的攝食關系不屬于捕食,C錯誤;

  D、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傳遞是單向的,不能循環利用,D錯誤。

  故選B。

  9.大鼠控制黑眼/紅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某個體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紅眼黑毛:紅眼白化=1:1:1:1。該個體最可能發生了下列哪種染色體結構變異(  )

image.png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4種類型:缺失、重復、易位和倒位。分析選項可知,A屬于缺失、B屬于重復、C屬于易位,D屬于倒位。

  【詳解】分析題意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紅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為連鎖關系,正常情況下,測交結果只能出現兩種表現型,但題干中某個體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紅眼黑毛:紅眼白化=1:1:1:1,類似于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結果,推測該個體可產生四種數目相等的配子,且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即兩對等位基因被易位到兩條非同源染色體上,C正確。

  故選C。

  10.原生質體(細胞除細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積大小的變化可作為質壁分離實驗的檢測指標。用葡萄糖基本培養基和NaCl溶液交替處理某假單孢菌,其原生質體表面積的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image.png

  A.甲組NaCl處理不能引起細胞發生質壁分離,表明細胞中NaCl濃度≥0.3 mol/L

  B.乙、丙組NaCl處理皆使細胞質壁分離,處理解除后細胞即可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C.該菌的正常生長和吸水都可導致原生質體表面積增加

  D.若將該菌先65℃水浴滅活后,再用NaCl溶液處理,原生質體表面積無變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假單孢菌屬于真菌,真菌具有細胞壁和液泡,當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原生質體中的水分就透過細胞膜進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逐漸縮小,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逐漸分離開來,即發生了質壁分離。當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過細胞膜進入到原生質體中,原生質體逐漸變大,導致原生質體表面積增加。

  【詳解】A、分析甲組結果可知,隨著培養時間延長,與0時(原生質體表面積大約為0.5μm2)相比,原生質體表面積增加逐漸增大,甲組NaCl處理不能引起細胞發生質壁分離,說明細胞吸水,表明細胞中濃度>0.3 mol/L ,但不一定是細胞內NaCl濃度≥0.3 mol/L,A錯誤;

  B、分析乙、丙組結果可知,與0時(原生質體表面積大約分別為0.6μm2、0.75μm2)相比乙丙組原生質體略有下降,說明乙、丙組NaCl處理皆使細胞質壁分離,處理解除后細胞即可發生質壁分離復原,B正確;

  C、該菌的正常生長,細胞由小變大可導致原生質體表面積增加,該菌吸水也會導致原生質體表面積增加,C正確;

  D、若將該菌先65℃水浴滅活,細胞死亡,原生質層失去選擇透過性,再用 NaCl溶液處理,原生質體表面積無變化,D正確。

  故選A。

  11.病原體入侵引起機體免疫應答,釋放免疫活性物質。過度免疫應答造成機體炎癥損傷,機體可通過一系列反應來降低損傷,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image.png

  

  A.免疫活性物質可與相應受體結合,從而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

  B.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

  C.過度炎癥反應引起的免疫抑制會增加機體腫瘤發生風險

  D.圖中神經遞質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有協同促進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病原體入侵引起機體免疫應答,釋放免疫活性物質,刺激機體釋放神經遞質,作用于下丘腦分泌CRH,促進垂體分泌ACTH,促進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反饋性的抑制下丘腦、垂體的活動,同時抑制機體免疫細胞、免疫反應來降低損傷。

  【詳解】A、分析題圖可知,免疫活性物質可與相應受體結合,從而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A正確;

  B、由圖可知,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反饋性的抑制下丘腦、垂體的活動,同時抑制機體免疫細胞、免疫反應來降低損傷,可知適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某些病原體引起的過度炎癥反應,B正確;

  C、免疫系統可以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的發生,而過度炎癥反應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會增加機體腫瘤發生風險,C正確;

  D、圖中神經遞質作用于下丘腦,促進下丘腦分泌CRH,腎上腺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分泌CRH具有抑制作用,故兩者對下丘腦分泌CRH有拮抗作用,D錯誤。

  故選D。

  12.稻蝗屬的三個近緣物種①日本稻蝗、②中華稻蝗臺灣亞種和③小翅稻蝗中,①與②、①與③的分布區域有重疊,②與③的分布區域不重疊。為探究它們之間的生殖隔離機制,進行了種間交配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注:精子傳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蟲占確認交配雌蟲的百分比

  A.實驗結果表明近緣物種之間也可進行交配

  B.生殖隔離與物種的分布區域是否重疊無關

  C.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D.②和③之間可進行基因交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1、物種是指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丙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的現象。

  【詳解】A、由表格中的交配率的結果可知,表明近緣物種之間也可進行交配,A正確;

  B、已知①與②、①與③的分布區域有重疊,②與③的分布區域不重疊,但從交配率和精子傳送率來看,說明生殖隔離與物種的分布區域是否重疊無關,B正確;

  C、隔離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正確;

  D、②和③之間②與③的分布區域不重疊,故存在地理隔離;兩者屬于兩個近緣物種,表中②×③交配精子傳送率100%,即使交配成功,由于存在生殖隔離,也不能進行基因交流,D錯誤。

  故選D。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有的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

  13.在夏季晴朗無云的白天,10時左右某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達到峰值,12時左右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光合作用強度減弱的原因可能是(  )

  A.葉片蒸騰作用強,失水過多使氣孔部分關閉,進入體內的CO2量減少

  B.光合酶活性降低,呼吸酶不受影響,呼吸釋放的CO2量大于光合固定的CO2量

  C.葉綠體內膜上的部分光合色素被光破壞,吸收和傳遞光能的效率降低

  D.光反應產物積累,產生反饋抑制,葉片轉化光能的能力下降

  【答案】AD

  【解析】

  【分析】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強度:光照會影響光反應,從而影響光合作用,因此,當光照強度低于光飽和點時,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光飽和點后,光合作用不再隨光照強度增加而增加;2、CO2濃度:CO2是光合作用暗反應的原料,當CO2濃度增加至1%時,光合速率會隨CO2濃度的增高而增高;3、溫度: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主要是影響酶的活性,或午休現象;4、礦質元素:在一定范圍內,增大必須礦質元素的供應,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5、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既可直接影響光合作用,植物缺水時又會導致氣孔關閉,影響CO2的吸收,使光合作用減弱。

  【詳解】A、夏季中午葉片蒸騰作用強,失水過多使氣孔部分關閉,進入體內的CO2量減少,暗反應減慢,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A正確;

  B、夏季中午氣溫過高,導致光合酶活性降低,呼吸酶不受影響(呼吸酶最適溫度高于光合酶),光合作用強度減弱,但此時光合作用強度仍然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即呼吸釋放的CO2量小于光合固定的CO2量,B錯誤;

  C、光合色素分布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而非葉綠體內膜上,C錯誤;

  D、夏季中午葉片蒸騰作用強,失水過多使氣孔部分關閉,進入體內的CO2量減少,暗反應減慢,導致光反應產物積累,產生反饋抑制,使葉片轉化光能的能力下降,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D正確。

  故選AD。

  14.大腸桿菌核糖體蛋白與rRNA分子親和力較強,二者組裝成核糖體。當細胞中缺乏足夠的rRNA分子時,核糖體蛋白可通過結合到自身mRNA分子上的核糖體結合位點而產生翻譯抑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一個核糖體蛋白的mRNA分子上可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

  B.細胞中有足夠的rRNA分子時,核糖體蛋白通常不會結合自身mRNA分子

  C.核糖體蛋白對自身mRNA翻譯的抑制維持了RNA和核糖體蛋白數量上的平衡

  D.編碼該核糖體蛋白的基因轉錄完成后,mRNA才能與核糖體結合進行翻譯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其中轉錄的條件:模板(DNA的一條鏈)、原料(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和能量;翻譯過程的條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tRNA和能量。

  【詳解】A、一個核糖體蛋白的mRNA分子上可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以提高翻譯效率,A正確;

  B、細胞中有足夠的rRNA分子時,核糖體蛋白通常不會結合自身mRNA分子,與rRNA分子結合,二者組裝成核糖體,B正確;

  C、當細胞中缺乏足夠rRNA分子時,核糖體蛋白只能結合到自身mRNA分子上,導致蛋白質合成停止,核糖體蛋白對自身mRNA翻譯的抑制維持了rRNA和核糖體蛋白數量上的平衡,C正確;

  D、大腸桿菌為原核生物,沒有核膜,轉錄形成的mRNA在轉錄未結束時即和核糖體結合,開始翻譯過程,D錯誤。

  故選D。

  15.果蠅的紅眼對白眼為顯性,為伴X遺傳,灰身與黑身、長翅與截翅各由一對基因控制,顯隱性關系及其位于常染色體或X染色體上未知。純合紅眼黑身長翅雌果蠅與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蠅雜交,F1相互雜交,F2中體色與翅型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灰身長翅:灰身截翅:黑身長翅:黑身截翅=9∶3∶3∶1。F2表現型中不可能出現(  )

  A.黑身全為雄性B.截翅全為雄性C.長翅全為雌性D.截翅全為白眼

  【答案】AC

  【解析】

  【分析】假設控制紅眼和白眼的基因用W、w表示,控制黑身和灰身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長翅和截翅的基因用B、b表示,已知F2中灰身:黑身=3:1,長翅:截翅=3:1,可知灰身、長翅為顯性性狀,控制體色與翅型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若控制黑身a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只考慮體色,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aXa、XAY,子二代可以出現XAXa、XaXa、XAY 、XaY,即可出現黑身雌性, A符合題意;

  B、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只考慮翅型,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現XBXB、XBXb、XBY 、XbY,即截翅全為雄性,B不符合題意;

  C、若控制長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只考慮翅型,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現XBXB、XBXb、XBY 、XbY,即長翅有雌性也有雄性,C符合題意;

  D、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考慮翅型和眼色,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BWXBW、XbwY,子二代可以出現XBWXBW、XBWXbw、XBWY 、XbwY,即截翅全為白眼,D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16.植物受到創傷可誘導植物激素茉莉酸(JA)的合成,JA在傷害部位或運輸到未傷害部位被受體感應而產生蛋白酶抑制劑I(PI-Ⅱ),該現象可通過嫁接試驗證明。試驗涉及突變體ml和m2,其中一個不能合成JA,但能感應JA而產生PI-Ⅱ;另一個能合成JA,但對JA不敏感。嫁接試驗的接穗和砧木葉片中PI-Ⅱ的mRNA相對表達量的檢測結果如圖表所示。

image.png

    注:WT為野生型,ml為突變體1,m2為突變體2;“……”代表嫁接,上方為接穗,下方為砧木:“+”“-”分別表示有無,“+”越多表示表達量越高

  下列判斷或推測正確的是(  )

  A.ml不能合成JA,但能感應JA而產生PI-Ⅱ

  B.嫁接也產生輕微傷害,可導致少量表達PI-Ⅱ

  C.嫁接類型ml/m2葉片創傷,ml中大量表達PI-Ⅱ

  D.嫁接類型m2/m1葉片創傷,m2中大量表達PI-Ⅱ

  【答案】BD

  【解析】

  【分析】分析題干信息可知,突變體ml和m2,其中一個不能合成JA,但能感應JA而產生PI-Ⅱ;另一個能合成JA,但對JA不敏感。

  【詳解】A、由于ml做接穗,野生型做砧木,但是接穗葉片不能表達PI-Ⅱ,說明ml對JA不敏感,A錯誤;

  B、分析第一組試驗可知,野生型做接穗,野生型做砧木,接穗葉片和砧木葉片都表達PI-Ⅱ,說明嫁接也產生輕微傷害,可導致少量表達PI-Ⅱ,B正確;

  C、ml對JA不敏感,m2不產生JA,故嫁接類型ml/m2葉片創傷,ml中不會大量表達PI-Ⅱ,C錯誤;

  D、嫁接類型m2/m1葉片創傷,ml合成JA,運輸到m2中感應JA而產生PI-Ⅱ,D正確。

  故選BD。

  三、非選擇題: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17~20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1、22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此題包括4小題,共45分。

  17.將純凈水洗凈的河沙倒入潔凈的玻璃缸中制成沙床,作為種子萌發和植株生長的基質。某水稻品種在光照強度為8~10μmol/(s·m2)時,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日照時長短于12小時才能開花。將新采收并解除休眠的該水稻種子表面消毒,浸種1天后,播種于沙床上。將沙床置于人工氣候室中,保濕透氣,晝/夜溫為35℃/25℃,光照強度為2μmol/(s·m2),每天光照時長為14小時。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此條件下,該水稻種子____(填“能”或“不能”)萌發并成苗(以株高≥2厘米,至少1片綠葉視為成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將該水稻適齡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強度為10μmol/(s·m2),其他條件與上述實驗相同,該水稻___(填“能”或“不能”)繁育出新的種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3)若該水稻種子用于稻田直播(即將種子直接撒播于農田),為防鳥害、鼠害減少雜草生長,須灌水覆蓋,該種子應具有_________特性。

  【答案】(1)①. 能②.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的過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種子胚乳中儲存的有機物,且光照有利于葉片葉綠素的形成

  (2)①. 不能②. 光照強度為10μmol/(s•m2),等于光補償點,每天光照時長為14小時,此時光照時沒有有機物的積累,黑暗中細胞呼吸仍需消耗有機物,故全天沒有有機物積累;且每天光照時長大于12小時,植株不能開花(3)耐受酒精毒害

  【解析】

  【分析】種子萌發初期,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種子胚乳中儲存的有機物,有機物含量逐漸減少;當幼苗出土、形成綠葉后,開始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但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時,植株有機物開始增加。

  【小問1詳解】

  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的過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種子胚乳中儲存的有機物,因此在光照強度為2μmol/(s•m2),每天光照時長為14小時,雖然光照強度低于光補償點,但光照有利于葉片葉綠素的形成,種子仍能萌發并成苗。

  【小問2詳解】

  將該水稻適齡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強度為10μmol/(s•m2),等于光補償點,每天光照時長為14小時,此時光照時沒有有機物的積累,黑暗中細胞呼吸仍需消耗有機物,且每天光照時長大于12小時,植株不能開花,因此該水稻不能繁育出新的種子。

  【小問3詳解】

  該水稻種子用于稻田直播(即將種子直接撒播于農田),為防鳥害、鼠害減少雜草生長,須灌水覆蓋,此時種子獲得氧氣較少,可通過無氧呼吸分解有機物供能,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對種子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推測該種子應具有耐受酒精毒害的特性。

  18.當內外環境變化使體溫波動時,皮膚及機體內部的溫度感受器將信息傳入體溫調節中樞,通過產熱和散熱反應,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回答下列問題:

  (1)炎熱環境下,機體通過體溫調節增加散熱。寫出皮膚增加散熱的兩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2)機體產熱和散熱達到平衡時的溫度即體溫調定點,生理狀態下人體調定點為37℃。病原體感染后,機體體溫升高并穩定在38.5℃時,與正常狀態相比,調定點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變”),機體產熱_______。

  (3)若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損毀,機體體溫不能維持穩定。已知藥物A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現獲得A的結構類似物M,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將A、M分別用生理鹽水溶解后,用發熱家兔模型進行了以下實驗,請完善實驗方案并寫出實驗結論。

  ②由甲、乙、丙三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甲、乙、丙、丁四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汗液的蒸發、皮膚中毛細血管舒張

  (2)①. 上移②. 增加

  (3)①. 損毀下丘腦的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②. M與藥物A一樣也具有解熱作用③. M與藥物A一樣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

  【解析】

  【分析】 1、 體溫的恒定對于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人體熱量的來源主要是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臟產熱為多),熱量的散出主要通過汗液的蒸發、皮膚內毛細血管的散熱,其次還有呼氣、排尿和排便等。

  2、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人體體溫維持相對穩定的原因是產熱量和散熱量相等。體溫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物質代謝的正常進行,使細胞、組織或器官發生功能紊亂,破壞內環境穩態,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3、“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要探究兩個問題:①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熱作用;②探究M是否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

  【小問1詳解】

  在炎熱的環境中時,皮膚中的熱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將興奮傳遞至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中樞的調節,使皮膚中的毛細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多,同時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從而增加散熱。

  【小問2詳解】

  機體產熱和散熱達到平衡時的溫度即體溫調定點,此時產熱量和散熱量相等,生理狀態下人體調定點為37℃。病原體感染后,機體體溫升高并穩定在38.5℃時,與正常狀態相比,調定點上移,但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仍然相等,因此,產熱量和散熱量均增加。

  【小問3詳解】

  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組為空白對照,發熱家兔模型會出現發熱的癥狀;乙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鹽水溶解的A溶液,已知藥物A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因此發熱家兔模型會退熱;丙組是加了等量生理鹽水溶解的M溶液,也出現退熱現象,說明M與藥物A一樣也具有解熱作用;丁組小鼠出現發熱癥狀,由于要探究M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實驗需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與丙組相比,丁組的處理是①損毀下丘腦的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損毀了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后,M不能起到調控體溫的作用。②由甲、乙、丙三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M與藥物A一樣也具有解熱作用。③由甲、乙、丙、丁四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M與藥物A一樣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

  19.中國是傳統的水稻種植大國,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在培育水稻優良品種的過程中,發現某野生型水稻葉片綠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問題:

  (1)突變型1葉片為黃色,由基因C突變為C1所致,基因C1純合幼苗期致死。突變型1連續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黃色葉植株占______。

  (2)測序結果表明,突變基因C1轉錄產物編碼序列第727位堿基改變,由5'-GAGAG-3'變為5'-GACAG-3',導致第______位氨基酸突變為______,從基因控制性狀的角度解釋突變體葉片變黃的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密碼子及對應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蘇氨酸;CAG谷氨酰胺)

  (3)由C突變為C1產生了一個限制酶酶切位點。從突變型1葉片細胞中獲取控制葉片顏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處理后進行電泳(電泳條帶表示特定長度的DNA 片段),其結果為圖中___(填“I”“Ⅱ”或“Ⅲ”)。

image.png

  (4)突變型2葉片為黃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變基因C2所致。用突變型2與突變型1雜交,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50%。能否確定C2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______(填“能”或“否”),用文字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9(2)①. 243②. 谷氨酰胺③. 基因突變影響與色素形成有關酶的合成,導致葉片變黃(3)Ⅲ

  (4)①. 能②. 若C2是隱性突變,則突變型2為純合子,則子代CC2表現為綠色,C1C2表現為黃色,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50%。若突變型2為顯性突變,突變型2(C2C)與突變型1(CC1)雜交,子代表型及比例應為黃∶綠=3∶1,與題意不符

  【解析】

  【分析】(1)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一般同一位點的兩個基因同時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較低;

  (2)mRNA中三個相鄰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稱為一個密碼子。

  【小問1詳解】

  突變型1葉片為黃色,由基因C突變為C1所致,基因C1純合幼苗期致死,說明突變型1應為雜合子,C1對C為顯性,突變型1自交1代,子一代中基因型為1/3CC、2/3CC1,子二代中3/5CC、2/5CC1,F3成年植株中黃色葉植株占2/9。

  【小問2詳解】

  突變基因C1轉錄產物編碼序列第727位堿基改變,由5'-GAGAG-3'變為5'-GACAG-3',突變位點前對應氨基酸數為726/3=242,則會導致第243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變為谷氨酰胺。葉片變黃是葉綠體中色素含量變化的結果,而色素不是蛋白質,從基因控制性狀的角度推測,基因突變影響與色素形成有關酶的合成,導致葉片變黃。

  【小問3詳解】

  突變型1應為雜合子,由C突變為C1產生了一個限制酶酶切位點。Ⅰ應為C酶切、電泳結果,II應為C1酶切、電泳結果,從突變型1葉片細胞中獲取控制葉片顏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處理后進行電泳,其結果為圖中Ⅲ。

  【小問4詳解】

  用突變型2(C2_)與突變型1(CC1)雜交,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50%。若C2是隱性突變,則突變型2為純合子,則子代CC2表現為綠色,C1C2表現為黃色,子代中黃色葉植株與綠色葉植株各占50%。若突變型2為顯性突變,突變型2(C2C)與突變型1(CC1)雜交,子代表型及比例應為黃∶綠=3∶1,與題意不符。故C2是隱性突變。

  20.入侵生物福壽螺適應能力強、種群繁殖速度快。為研究福壽螺與本土田螺的種間關系及福壽螺對水質的影響,開展了以下實驗:

  實驗一:在飼養盒中間放置多孔擋板,不允許螺通過,將兩種螺分別置于擋板兩側飼養;單獨飼養為對照組。結果如圖所示。

  實驗二:在飼養盒中,以新鮮菜葉喂養福壽螺,每天清理菜葉殘渣;以清潔自來水為對照組。結果如表所示。

image.png

注:水體渾濁度高表示其雜質含量高

  回答下列問題:

  (1)野外調查本土田螺的種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調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實驗一結果可知,兩種螺的種間關系為________。

  (3)由實驗二結果可知,福壽螺對水體的影響結果表現為_______________。

  (4)結合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_______(填序號)。

  ①福壽螺的入侵會降低本土物種豐富度②福壽螺對富營養化水體耐受能力低③福壽螺比本土田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④種群數量達到K/2時,是防治福壽螺的最佳時期

  (5)福壽螺入侵所帶來的危害警示我們,引種時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1)樣方法(2)競爭

  (3)水體富營養化,水質被污染(4)①③

  (5)物種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性,有無敵害及對其他物種形成敵害

  【解析】

  【分析】分析坐標圖形:單獨培養時,隨培養時間增加,本地田螺生存率較高且持平,福壽螺生存率下降,混合培養時,本地田螺生存率下降,福壽螺生存率上升。

  分析表格,隨著福壽螺養殖天數增加,水體濁、總N量、總P量均增加。

  【小問1詳解】

  由于本土田螺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故調查本土田螺的種群密度時,常采用的調查方法是樣方法。

  【小問2詳解】

  由坐標圖形可以看出,隨著培養天數增加,單獨培養時,本地田螺生存率與福壽螺無明顯差異,混合培養時,本地田螺生存率明顯下降,福壽螺生存率沒有明顯變化,兩者屬于競爭關系。

  【小問3詳解】

  據表中數據可見:隨著福壽螺養殖天數增加,水體濁度增加,說明水質被污染,總N量、總P量增加,說明引起了水體富營養化。

  【小問4詳解】

  結合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果可知,福壽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本土強,更適應富營養化水體,競爭中占優勢,導致本土田螺數量減少,降低本土物種豐富度,如果治理需在種群數量在K/2前防治,此時種群增長率沒有達到最高,容易防控,故選①③。

  【小問5詳解】

  引入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故需要在引入以前需要考慮物種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性,有無敵害及對其他物種形成敵害,還需建立外來物種引進的風險評估機制、綜合治理機制及跟蹤監。

  (二)選考題:請考生從給出的兩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21.黃酒源于中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發酵酒。發酵酒的釀造過程中除了產生乙醇外,也產生不利于人體健康的氨基甲酸乙酯(EC)。EC主要由尿素與乙醇反應形成,各國對酒中的EC含量有嚴格的限量標準。回答下列問題:

  (1)某黃酒釀制工藝流程如圖所示,圖中加入的菌種a是_______,工藝b是_______(填“消毒”或“滅菌”),采用工藝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image.png

  (2)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劑,根據顏色變化,可以初步鑒定分解尿素的細菌。尿素分解菌產生的脲酶可用于降解黃酒中的尿素,脲酶固定化后穩定性和利用效率提高,固定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種即可)。

  (3)研究人員利用脲酶基因構建基因工程菌L,在不同條件下分批發酵生產脲酶,結果如圖所示。推測________是決定工程菌L高脲酶活力的關鍵因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image.png

  (4)某公司開發了一種新的黃酒產品,發現EC含量超標。簡要寫出利用微生物降低該黃酒中EC含量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酵母菌②. 消毒③. 殺死啤酒中部分微生物,防止雜菌污染,延長其保存期

  (2)①. 酚紅指示劑②. 化學結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

  (3)①. pH②. 隨著培養時間延長,兩圖形中脲酶活力變化曲線基本一致,當pH從6.5降為4.5時,酶活力逐漸下降后保持相對穩定

  (4)獲取含有酸性脲酶菌樣品,經過酸性培養基的初篩后,在添加酚紅的培養基上進行復篩,挑選目標菌株接種培養,從酸性脲酶菌中提取脲酶純化后制備成固定化酶,加入發酵環節。

  【解析】

  【分析】由于細菌分解在尿素的過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會使培養基堿性增強,pH升高,所以可以用檢測pH的變化的方法來判斷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在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尿素被分解后產生氨,pH升高,指示劑變紅。

  【小問1詳解】

  制造果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加入的菌種a是酵母菌。過濾能除去啤酒中部分微生物,工藝b是消毒,消毒能殺死啤酒中部分微生物,防止雜菌污染,延長其保存期。

  【小問2詳解】

  由于細菌分解尿素的過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會使培養基堿性增強,pH升高,所以可以用檢測pH的變化的方法來判斷尿素是否被分解,故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可以鑒別尿素分解菌。固定化酶實質上是將相應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載體上,實現酶的反復利用,并提高酶穩定性,酶的各項特性(如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的溫和性)依然保持。固定化酶的方法包括化學結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等。

  【小問3詳解】

  對比兩坐標曲線,隨著培養時間延長,兩圖形中脲酶活力先增加后保持相對穩定,兩者變化曲線基本一致,所以培養時間不是決定決定工程菌L高脲酶活力的關鍵因素。左圖中當pH從6.5降為4.5時,酶活力由1.6逐漸下降后相對穩定,右圖中當pH為6.5時,酶活力可以達到5.0并保持不變,故pH值是決定工程菌L高脲酶活力的關鍵因素。

  【小問4詳解】

  從坐標圖形看,利用酸性脲酶消除其前體物質尿素可降低該黃酒中EC含量。該實驗的實驗思路為:獲取含有酸性脲酶菌樣品,擴大培養,經過酸性培養基的初篩后,在添加酚紅的培養基上進行復篩,挑選目標菌株接種培養,從酸性脲酶菌中提取脲酶純化后制備成固定化酶,加入發酵環節達到降解尿素的目的。

  [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22.水蛭是我國的傳統中藥材,主要藥理成分水蛭素為水蛭蛋白中重要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擬通過蛋白質工程改造水蛭素結構,提高其抗凝血活性。回答下列問題:

  (1)蛋白質工程流程如圖所示,物質a是_______,物質b是_______。在生產過程中,物質b可能不同,合成的蛋白質空間構象卻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age.png

  (2)蛋白質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基因工程中獲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利用PCR技術擴增。PCR技術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提取的水蛭蛋白經甲、乙兩種蛋白酶水解后,分析水解產物中的肽含量及其抗凝血活性,結果如圖所示。推測兩種處理后酶解產物的抗凝血活性差異主要與肽的______(填“種類”或“含量”)有關,導致其活性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age.png

  (4)若要比較蛋白質工程改造后的水蛭素、上述水蛭蛋白酶解產物和天然水蛭素的抗凝血活性差異,簡要寫出實驗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氨基酸序列多肽鏈②.mRNA③. 密碼子的簡并性

  (2)①. 從基因文庫中獲取目的基因②. 通過DNA合成儀用化學方法直接人工合成③. DNA雙鏈復制

  (3)①. 種類②. 提取的水蛭蛋白的酶解時間和處理的酶的種類不同,導致水蛭蛋白空間結構有不同程度破壞

  (4)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蛋白質工程改造后的水蛭素、上述水蛭蛋白酶解產物和天然水蛭素;用酒精消毒,用注射器取同一種動物(如家兔)血液,立即將等量的血液加入1、2、3號三支試管中,靜置相同時間,統計三支試管中血液凝固時間

  【解析】

  【分析】1、蛋白質工程的基本途徑是:從預期的蛋白質功能出發→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的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2、蛋白質工程是指以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律及其與生物功能的關系作為基礎,通過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對現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制造一種新的蛋白質,以滿足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需求。也就是說,蛋白質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包含多學科的綜合科技工程領域。

  【小問1詳解】

  據分析可知,物質a是氨基酸序列多肽鏈,物質b是mRNA。在生產過程中,物質b可能不同,合成的蛋白質空間構象卻相同,原因是密碼子的簡并性,即一種氨基酸可能有幾個密碼子。

  【小問2詳解】

  蛋白質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基因工程中獲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目的基因、通過DNA合成儀用化學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和利用 PCR 技術擴增。PCR 技術遵循的基本原理是 DNA雙鏈復制。

  【小問3詳解】

  將提取的水蛭蛋白經甲、乙兩種蛋白酶水解后,據圖可知,水解產物中的肽含量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均上升,且差別不大;而水解產物中抗凝血活性有差異,經酶甲處理后,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抗凝血活性先上升后相對穩定,經酶乙處理后,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抗凝血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且酶甲處理后的酶解產物的抗凝血活性最終高于經酶乙處理后的酶解產物的抗凝血活性,差異明顯,據此推測兩種處理后酶解產物的抗凝血活性差異主要與肽的種類有關,導致其活性不同的原因是提取的水蛭蛋白的酶解時間和酶的種類不同,導致水蛭蛋白空間結構有不同程度破壞。

  【小問4詳解】

  若要比較蛋白質工程改造后的水蛭素、上述水蛭蛋白酶解產物和天然水蛭素的抗凝血活性差異,實驗設計思路為: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蛋白質工程改造后的水蛭素、上述水蛭蛋白酶解產物和天然水蛭素;用酒精消毒,用注射器取同一種動物(如家兔)血液,立即將等量的血液加入1、2、3號三支試管中,靜置相同時間,統計三支試管中血液凝固時間。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2022年高考生物試卷   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及解析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