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高考 / 正文

2023年高考歷史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關系

2022-12-21 高考

  祝福網高考網為您提供2023年高考歷史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關系,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

  2023年高考歷史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關系

  隋唐:①日本從貞觀年間派遣唐使十多次;②貿易往來頻繁;③突出人物:鑒真和吉備真備;④日本的制度文化深受唐朝的影響(以唐制為基礎的大化改造;都城的建設完全仿照長安的風格)。⑤日本出土大量唐幣開元通寶。

  遼宋金元:與日本貿易頻繁。

  明清:①嚴重的東南沿海日病;②明政府罷市船,導致奸商與日本侵略者勾結,形成日本侵略者;③戚繼光抗日,1565年消除日本患者;④清朝實行閉關政策。

  (2)與朝鮮的關系

  秦漢:①秦漢時期,數萬人遷居朝鮮,以避免戰爭;②三韓多次派人赴漢,先后會見漢武帝光武帝;③陳韓引進中國先進文化,被稱為秦韓;④雙方保持頻繁的貿易往來:朝鮮檀弓、果下馬等輸入中國;中國銅鏡、漆器、鐵工具等輸出到朝鮮。

  隋唐:①往來:唐代留學生中,新羅最多,崔志遠最出名。長安等地有新羅坊和新羅館接待新羅商務旅行。②新羅立國,參與唐代制度,建立國學,教儒學;新羅文化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

  (3)中國文化圈:中國文化圈以中國為中心,包括日本、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最初形成于漢朝,最終在隋唐時期完成。其特點是以漢唐文化為來源,向周邊地區傳播。周邊國家文化以漢唐文化為模式,深深打上了中國文化的烙印。

  ★與東南亞和印度半島的關系

  (1)與印度半島的關系

  漢朝:開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和文化交流頻繁。中國的鐵器、絲綢和蠶絲技術,以及鑄鐵、井渠和造紙,印度佛教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隋唐:①互派使節。②以佛教為紐帶,天竺派使唐送郁金香菩提樹。佛教藝術對中國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創立了十進位記數法,并將其傳播到天竺。③玄奘、義凈到天竺學佛。

  (2)華僑開發南洋

  南洋:一般指東南亞。

  過程:自唐代以來,東南沿海地區有許多人在南洋諸島謀生。鄭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國人遷徙到南洋定居,成為華僑。

  作用:帶來先進的工具和技術,為南洋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與中亞、西亞的關系

  漢朝:通過絲綢之路,中國與中亞和西亞進行了頻繁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中國鐵器、絲綢、蠶絲技術、鑄鐵、井渠法、造紙技術已西傳。

  隋唐:對外交往密切。隋朝和波斯派遣使節,唐朝波斯人在中國開波斯店。唐高宗時,食物與中國通使持續了一個半世紀。中國造紙術在唐代傳播到食物中。

  元朝:大量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長期與漢族、蒙古族民族雜居通婚,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與歐洲和非洲的關系

  (1)陸上絲綢之路

  開辟條件:①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開辟奠定基礎;②建立西域都護,有效保護商旅往來;③甘英出使大秦,進一步了解西行路線;④漢代經濟文化繁榮,國力強,促進了絲綢之路的發展。

  路線:長安、河西走廊、敦煌、疏勒、大宛、安息、大秦。

  意義: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2)海上絲綢之路

  開放:漢武帝以后。

  路線:廣東沿海港口(廣州等)、印度支那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沿岸、印度半島南端。

  意義: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聯系,從水路上溝通東西外交圈。

  (3)鄭和下西洋

  ①目的:宣傳國威,加強與海外國家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國珍寶特產的需求,尋找建文帝。②條件:國力強,造船業發達,天文地理知識進步,羅盤針使用等。③從1405年到1433年,有7次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④路線:沿海絲綢之路,最遠至紅海和非洲東海岸。⑤特點:規模大,持久。多次,航程遠,到達國家地區多。⑥意義: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主動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先驅。加強中外友好交流和經濟文化交流。⑦局限性: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不促進新時代的到來。不計經濟效益的政策給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和活力。隨著國力的衰退,航海壯舉悄然結束。

  (4)與歐洲的關系

  東漢:甘英出使大秦,前往波斯灣。166年,大秦安頓王朝派使者到東漢。這是中歐直接交流的最早記錄。

  唐朝:東羅馬有使者,東羅馬的醫術和雜技傳人中國;唐朝大量的絲綢和瓷器運往歐洲。

  元朝: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膽小的兒族列班掃馬前往西亞和歐洲,成為中國第一個訪問歐洲國家的旅行者。

  1553年,葡萄牙租用澳門。荷蘭殖民者占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反擊1685年和1686年;中俄尼布楚條約1689年。16世紀末,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傳教士來到中國,向中國介紹西方的天文、數學、地理、繪畫和音樂,向西方介紹中國的儒家和道教,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貢獻。徐光啟等與傳教士合譯西方科技,為中國科技注入了新的活力。

  2.中國古代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Ⅰ經濟交流

  ⑴兩漢:①張騫通西域后,中國的絲綢、冶鑄、水利技術遠播中亞、羅馬和歐洲。②東漢時期,中國的鑄銅和制漆工藝傳到朝鮮,朝鮮的果下馬、檀弓等特產也運到中國,此時中國的鑄銅和制鐵技術也傳到日本。

  ⑵唐朝:①中朝貿易往來頻繁。②中亞和波斯的商人將胡椒、波斯棗、藥品、香料和珠寶輸入中國;中國的絲綢、瓷器和紙燈也被運到波斯,并從那里銷售到歐洲。③食品商人也去中國旅游去年;中國的造紙和紡織技術已經傳到大食,然后傳到歐洲和非洲。

  ⑶宋朝:中國對外貿易東達朝鮮、日本、西至非洲。

  ⑷元朝:泉州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

  ⑸明朝:鄭和下西洋,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在各國都很受歡迎。鄭和從西方購買珠寶、香料、藥材等土特產。

  Ⅱ文化交流

  ⑴外傳中國文化:

  ①科學技術:a.造紙術在唐代傳播到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歐洲,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展。b.宋宋、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度、阿拉伯、北非和歐洲,促進了文化的傳播。c.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播到歐洲,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國并實現全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d.元代,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到歐洲。e.建筑技術在唐代傳到日本;數學專門將裝飾傳入朝鮮和日本,成為學校教材。f.明清時期,總結性科技作品《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被翻譯成各種文字流傳海外。

  ②生產技術:a.兩漢時期,冶鑄技術東傳朝鮮、日本,息產中亞、歐洲。油漆工藝傳到朝鮮。水利技術在中亞和歐洲傳播。b.紡織技術在唐代傳入朝鮮和阿拉伯。明朝時,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傳入南洋。

  ③文學、藝術、體育:a.屈原的詩歌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唐詩傳入朝鮮和日本。b.唐代傳入日本的馬球、足球、圍棋等活動。

  ④文字:a.許多朝鮮人在漢代使用漢字。b.唐代,日本參照漢字草書和楷書的偏旁,創作了日本文字。

  ⑤思想:中國儒家經典,漢代佛教傳到日本。

  ⑵外國文化傳入中國

  ①農作物品種:a.宋代,占城稻從越南傳入中國南方。b.明末,原產美洲的甘薯、玉米、馬鈴薯和煙草傳入中國。

  ②生產技術:a.煮糖法在唐代從印度傳入。b.明朝在《農政全書》中引進了歐洲的水利方法。

  ③科技:a.唐代,印度的天文、醫學、歷法知識傳入中國。b.利瑪竇在明朝帶來了西方的科技作品。

  ④藝術:高麗樂、中亞舞蹈、印度繪畫、雕塑、音樂、舞蹈藝術在唐朝傳入中國。

  ⑤宗教:a.佛教于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中原。玄奘玄奘西游古印度,帶回佛經600部,翻譯1300多卷,成為研究古印度的珍貴史料。b.唐代伊斯蘭教由阿拉伯人傳入中國,在各地建立了一批清真寺。c.唐代景教基督教從西亞傳入中國。明末,更多的傳教士來華。d.隋唐時期,西亞也摩尼教也從西亞傳入中國。

  3.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商路

  ⑴秦漢:以陸路為主。當時,中國的絲綢等物品主要通過絲綢之路運往西歐國家。與此同時,海上絲綢之路也開通了。

  ⑵隋唐:海陸兩路。海路從廣州出發,通過馬來半島和印度到波斯灣。唐政府在廣州設立了城市進口大使來管理對外貿易。從登州和揚州到朝鮮和日本。

  ⑶宋朝:陸地絲綢之路中斷。夏遼政府通過內蒙古西部運輸了另一條北方絲綢之路。特別是南宋造船業的發展促進了海外貿易。中國的大量絲綢和瓷器出口到日本、朝鮮和非洲的一些國家,以換取外國貨物。

  ⑷元明清:元水陸兩條絲綢之路并進。明初,海運船隊遠達東非和紅海,中西貿易蓬勃發展。清朝康熙后,關閉鎖定國家,只允許廣州接待外投資,海上絲綢之路不暢。

  4.古代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的代表

  張騫:絲綢之路在通西域后開通,中西交通新時代開通。從此,中國文明不斷傳播到西方。

  甘英:1997年,大秦被班超派往西亞波斯灣。

  安頓:166年派使臣從海道來中國。這是中歐友好交流的最早記錄。

  鑒真:唐朝高僧,六次東渡日本,最終成功,在日本居住十年,傳播唐文化。

  吉備真備:

  玄奘:唐朝高僧,唐太宗取天竺研究佛經,促進中印非文化交流。

  馬可波羅:意大利人,元世祖時來華,居住十多年,流傳著《馬可波羅游記》。

  列班掃馬:去西亞和歐洲,成為中國第一個訪問歐洲國家的旅行者。

  鄭和:1405-1433年七下西洋。

  利瑪竇:歐洲傳教士,明朝來華,帶來歐洲科技作品。

  小編為您精心推薦:

  總結高考歷史模擬試題

  

高考歷史萬能答題模板

  第三輪高考文綜復習:如何理解歷史地政知識點

  高考歷史上最容易忽視的十個隱形知識點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高考歷史   高考歷史知識點   高考歷史考點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