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高考 / 正文

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二知識點

2022-12-21 高考

  2023年高考理了2023年高考生物必修二知識點。更多高考信息,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

  2023年高考生物知識點:必修二

  1.分離定律:在生物體細胞中,控制相同特征的遺傳因素成對存在,不融合;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素分離,分離的遺傳因素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特征的遺傳因素的分離和組合不相互干擾;形成配子時,決定相同特征的成對遺傳因素相互分離,決定不同特征的自由組合。

  三、二基本遺傳規律的本質是:遺傳不是性狀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素。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選擇實驗材料;現在研究一對相對特征的遺傳,然后研究兩對或兩對以上特征的遺傳;應用統計方法分析實驗結果;基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提出假設,然后設計新的實驗進行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假設:生物的特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素成對存在;當生物體再次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素相互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薩頓的假設:基因與染色體行為有明顯的平行關系。(類比推理)

  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基因成對存在于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來自父親和母親,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組合。

  薩頓推斷,基因是由染色體從秦朝傳遞給下一代的。也就是說,基因在染色體上。

  7、減數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染色體數量減半。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比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了一半。

  8.兩種配對染色體的形狀和大小一般相同,一種來自父親,另一種來自母親,稱為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的配對稱為聯合會。聯合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個染色單體,稱為四分體。

  9.染色體數量減半發生在減數的第一次分裂中。

  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量恢復到體細胞中,其中一半來自精子(父親),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親)。

  11.基因分離的本質是,在雜合體細胞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并隨著配子獨立傳遞給后代。

  1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本質是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不相互干擾;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相互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合。

  13.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因此它們總是與性別有關。這種現象被稱為伴性遺傳。

  14.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5、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由兩條鏈組成,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部,形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部;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堿基對有一定的規律。

  16.堿基之間的一對應關系稱為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17、DNA復制分子是一個邊解邊復制的過程,需要模板、原材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通過堿基互補配對,為復制提供了準確的模板,保證了復制的準確性。

  18.遺傳信息包含在四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中。堿基排列順序的變化構成了DNA堿基的具體排列順序構成了分子的多樣性DNA分子特異性。

  19具有遺傳效應DNA分子片斷。

  20、RNA在細胞核中,以DNA模板合成了一條鏈,稱為轉錄。

  21.細胞質中游離的各種氨基酸mRNA用一定的氨基酸順序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稱為翻譯。

  22.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然后控制生物的

  基因也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4.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網絡,精細調節了生物體的性質。

  25.中心規則描述了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主要內容是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自我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然后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然而,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或蛋白質DNA或RNA。

  修改后的中心法則增加了遺傳信息RNA流向RNA,從RNA流向DNA這兩種方式。

  27.基因和特征之間不是簡單的一對應關系。有些特征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的,有些基因可以決定或影響多個特征。一般來說,特征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8、DNA堿基對的替換、增加和缺失導致的基因結構的變化稱為基因突變。

  29.由于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也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學中很常見。

  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

  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

  32.基因突變可能破壞生物與現有環境的協調關系,對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產生新的特征,適應變化的環境,獲得新的生存空間。一些基因突變既無害又無用。

  33.基因突變的意義:是產生新基因的途徑;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源;它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34.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有性生殖過程中控制不同生殖過程中的重組。

  35.染色體結構的變化會改變染色體上基因的數量或順序,導致性狀的變化。

  36.染色體數量變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減。另一種是以染色體組的形式增加或減少細胞內染色體數量。

  注意三種遺傳變異的區別:基因突變重產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組是兄弟姐妹差異的主要原因,染色體變異是顯微鏡下唯一可以觀察到的變異。

  37.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具有不同的形態和功能,攜帶控制生物生長發育的所有遺傳信息。這種染色體被稱為染色體組。

  38.單倍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量的個體稱為單倍體(如雄蜂)。

  39九、二倍體和多倍體:受精卵發育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即幾倍體。

  40.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低溫處理等。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41.單倍體植物生長較弱,高度不育,但單倍體育種可顯著縮短育種壽命。單倍體植物通常通過花藥(花粉)離體培養獲得。

  42.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人類疾病,可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43.遺傳病監測(如遺傳咨詢、產前診斷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預防遺傳病的發生。

  44.雜交育種是通過交配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種的優良性質集中在一起,通過選擇和培育獲得新品種的方法。

  誘變育種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γ射線、紫外線、激光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酯)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基因突變。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提高突變率,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優秀的變異類型,大大改善某些特征。缺點:盲目性。

  46.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一般來說,根據人們的意愿,提取一種生物的某種基因進行修改,然后放入另一種生物細胞中,定向改變生物的遺傳特征。

  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相對完整進化理論的人。他提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由上帝創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的;生物從低到高逐漸進化;各種生物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使用、廢物和獲得性遺傳。這些因進廢退而獲得的代,這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歷史局限性)。

  48.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過度繁殖(前提)、生存斗爭(手段或動力)、遺傳變異(基礎)、適者生存(結果)。

  49.進化理論的發展:從性狀水平到基因水平;從生物個體到種群。

  50.現代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單位);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總稱)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

  所有生活在某一地區的同一生物都被稱為種群。

  52.一個種群的所有個體都包含所有的基因,稱為種群的基因庫。

  53.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會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54.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變化,導致生物向一定方向進化。

  一群能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的生物稱為物種。

  56.生物和無機環境在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影響下不斷進化和發展,即共同進化。

  注意遺傳系譜圖中顯隱性的判斷方法:無中生有隱性,有中生無顯性。

  58.如果是隱性病,有父正女病,可以判斷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是明顯的疾病,而有父親和女性,則可以判斷該疾病是常染色體遺傳。

  59.遺傳變異是指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變異,可能無法遺傳給下一代(注意與遺傳給下一代的變異的區別)

  60、三代以內的近親,是指從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向下推三代同源而生的親屬。其中,直系親屬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孫子女,其他為旁系,兄弟姐妹也為旁系。

  小編為您精心推薦: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高考理綜   高考生物   高考生物知識點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