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高考 / 正文

2023年高考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培訓

2022-12-21 高考

  2023年高考已開始報名。目前,考生準備考試的時間不多。為了幫助考生更好地準備考試,小編為您準備了2023年高考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培訓,供考生參考。有關考試的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本網站。

2023年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訓練

  1.自春秋齊桓公以來,中國歷代都有建議員,如漢代建議員、建議員、左右撿遺跡等。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向君主提出建議。( × )

  解析 左右拾遺是唐代的官職。

  2.禮部是六部之一,負責儀式、科舉、學校等事務,長官為尚書,副長官為侍郎。( √ )

  3.三司,在唐朝之前,與東漢時期的三公,是朝廷三個官職最受尊敬的合稱。宋代三司是指兵部、刑部、戶部。( × )

  解析 宋代三司指鹽鐵、度支、戶部。

  4.北宋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將領不能專兵。凡遇戰事,在將領中選出一人給予統制的官名,以節制兵馬。( √ )

  5.左徒,戰國時楚國設此官,參與議論國事,發出號令接待客人。屈原曾任楚懷王左徒。( √ )

  6.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是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 √ )

  7.御史是中國古代的官職名稱,負責朝廷禮儀和檔案。( × )

  解析 自秦朝以來,御史已成為監督朝廷官員和諸侯的官職,并延續到清朝。

  8.巡邏,簡稱巡邏御史,是朝廷派往各地巡邏的監督御史,負責官職考核、官職調動、大案審理等。( × )

  解析 巡邏沒有調動官職的權力。巡邏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9.主持進士考試的人被稱為知貢,意思是掌貢。清代考試的知貢大多由一、二品大臣選拔,滿漢官員各一人,負責考場事務和閱卷取士。( × )

  解析 清代知貢不承擔閱卷取士的責任。

  10.廉訪使,宋、元時期的官職。宋代全稱廉訪使者,元代全稱廉政使者。監督事務。( √ )

  11.尚書,原指掌管文件和大臣奏章的官員。南北朝時期,尚書實際上是最高行政長官。( × )

  解析 上面還有宰相一職,不是最高行政長官。

  12.宰相,秦朝以后是封建官僚機構中最高的官職,協助皇帝,總理全國政務。有時候稱相國和宰相,簡稱相。( √ )

  13.翰林是中國古代文官。他經常為皇帝起草文件,參與國史的編輯,并為皇帝咨詢。這個職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太宗。( × )

  解析 這個職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玄宗。

  14.仆射,官名。秦始置,漢后因此,地位僅次于尚書令,職權逐漸加重。宋后廢,太平天國曾設仆射一職。( √ )

  15.軍事機械辦公室是清代雍正年間成立的協助皇帝的政府機構。工作人員一般兼任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稱為軍事機械大臣。( √ )

  16.參知政事是清朝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 )

  解析 清朝的錯誤應該是唐宋時期。清朝沒有這個職位。

  17.侍講,既指皇帝或王子講課,又指官名,指皇帝、王子講課的侍從官。( √ )

  18.巡撫,地方長官,明清時期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撫軍。總攬一省軍政民政,地位略低于總督,仍平行。( √ )

  19.刺史,原名巡察官,東漢后成為州縣最高軍政長官。刺是指刺探、折磨,即監察;史是御史。( × )

  解析 刺是檢查問事的意思。

  20.節度使是唐代在重要地區設立的地方行政長官。因為授職,朝廷給了一個節日,所以被稱為節度使。( × )

  解析 當地軍政長官節度使。

  21.檢舉是漢代選拔官員的一種形式。侯國、州縣地方長官隨時對轄區內的人才進行調查和選拔,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政府。被推薦的人通過試用考核,然后任命他們的官職。檢舉的主要科目有孝道、善良的文學、學者等。( √ )

  22.孝廉是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意味著孝順父母,誠實。事實上,察舉大多被世界壟斷。他們互相吹捧,互相欺騙。童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是對這一現象的諷刺。( √ )

  23.科舉是指隋唐及以后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明朝形態完整。因為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科舉。( √ )

  24.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制度,分為四級。從低級到高級,依次是院試、會試、鄉試、殿試。考試內容基本上是儒家經典。( × )

  解析 從低級到高級科舉考試是院試(即童生考試)、鄉試、會試、殿試。

  25.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隋朝楊帝在偉大的事業中開始建立進士和明經。唐還設置了這兩門學科,并增加了明法、明字、明算等學科。通過考試的人被稱為舉進士。( × )

  解析 在唐代,參加進士科考試的人可以被稱為舉進士。

  26.唐代中央主持科舉考試的機關是官員,考官通常由官員侍郎擔任,主持考試的人被稱為知貢。( × )

  解析 唐代中央主持科舉考試的機關是吏部,唐玄宗改為禮部,禮部侍郎為考官。

  27.兒童考試包括三個階段:縣考試、政府考試和醫院考試。只有通過醫院考試后取得學生(學者)資格,才能進入政府、州、縣學習,也稱為入學考試。這是名聲的起點,考試可以授予官方職位。( × )

  解析 考秀才不能授予官職。

  28.童生考試是明清兩代取得生員(秀才)資格的考試,簡稱童生考試,也稱小考試和小考試。考生僅限童生,即未成年兒童。( × )

  解析 童生考試的考生叫童生,與年齡無關,白頭也叫童生。

  29.鄉試是明清兩代每年在省城(含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為是在秋八月舉行的,所以也叫秋季考場。( × )

  解析 鄉試每三年在各省(含京城)舉行一次,而不是每年舉行一次。

  30.在古代科舉考試中,鄉鎮考試被錄取的人被稱為舉人,第一名被錄取的人被稱為貢士,第一名被稱為會元;殿試和第一名被稱為進士,前三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 √ )

  31.會議考試是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一次,因為在春季舉行,所以又稱春季考試。( √ )

  32.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水平的考試,皇帝親自詢問會試錄取的貢士,以確定第一名。只有皇帝才能主持殿試。( × )

  解析 只有皇帝才能主持殿試是錯誤的。事實上,皇帝有時會派大臣主持殿試,而不是親自問。

  33.一般認為科舉考試始于漢武帝時期,終于在清朝光緒年間。( × )

  解析 隋陽帝始于科舉考試。

  34.隋唐時期的科舉考試明經為主。進士科重文辭,明經科重經術。( √ )

  35.宋代開設博學鴻詞科,簡稱詞科,原為制科(皇帝特詔舉辦的考試科目),是科舉制度以外的一種手段,每三年舉行一次考試。( × )

  解析 唐開元年間,博學鴻詞科開始設置,其他考試時間不是三年一次。例如,清朝只有兩次考試。

  36.八股文是自科舉考試制度以來規定的一種考試風格。這種風格有一套固定的格式,由八個部分組成:破題、承題、開頭、開頭、中股、后股、束股。每個部分的句數和句型也有嚴格的限制。( × )

  解析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制度規定的一種文體。

  37.除了特殊科目外,進士科學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內容在不同的朝代也有所不同。唐朝主要有墨水、口試、經典、問題、詩歌等。宋朝主要有經典、問題、詩歌等,到明朝只有經典。( √ )

  38.經義又稱策問,即議論。考生根據考官提出的經義或政治問題發表意見,提出對策。( × )

  解析 經義不等于策問。

  39.嚴格來說,中國的科舉制度應該分為文舉制度和武術制度(文科和武術)。武術是專門為選拔武術官員而設立的學科。武術背景的進士和文化背景的進士地位相同。( × )

  解析 武舉出身的進士地位一般低于文舉出身的進士地位。

  40.殿試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授予進士與第稱號,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授予進士出身稱號;三甲授予同進士出身稱號。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 )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