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手抄報 / 正文

端午節的來歷 農歷五月初五

2022-12-21 手抄報

端午節和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被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個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劃龍舟、吃粽子等節日活動。以下是祝福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手寫報紙相關資料。歡迎您閱讀,供您參考。欲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祝福網況。

端午節的來歷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始、初的意思。初五可稱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毛,順次至五月為午,故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相連,五又為陽數,因此端午又稱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歷史上看,端午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晉人周圍的《風土記》中:仲夏端午節,煮角米。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端午節被命名為詩人節來紀念屈原。至于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雄黃酒,據說是為了壓邪。雖然端午節年年過去了,但關于端午節的起源,卻不太清楚,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句話。

紀念屈原說

此說起源于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北周宗的《荊楚歲記》。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被蛟龍困住,世人哀悼,每天在水中投五色絲粽子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人民立即劃船救援,千直到洞庭湖,最沒有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又冒雨出動,爭相劃入茫茫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然后逐漸發展成龍舟競賽。‘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似乎與紀念屈原有關,以唐代文秀《端午節》詩為證:端午節是誰說的,萬古傳聞是屈原。可笑楚江空渺,不能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

這是東漢的《曹娥碑》。春秋時節,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后,陶神,世人哀悼而犧牲,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

這種說法來自《端午考試》和《端午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龍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主要原因是:

1.端午節最重要的兩個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和龍有關。粽子經常被蚊龍偷進水里,而競渡用龍舟。

2.競渡與古代吳越有著深厚的關系,吳越人也有斷發紋身像龍子的習俗。

3.古代五月初五有五彩絲臂的民俗,應該是龍子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惡日說

在先秦時期,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夏小正》記載:這一天蓄藥,以除毒氣。在《大戴禮》中,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歷史上著名的孟嘗君出生于5月5日。他的父親希望他的母親不要生他,認為五月子長于戶齊,對他的父母不利。俗話說,五月五日生孩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作者王充也寫道:忌舉正月、五月;以正月、五月殺父母,不得舉。” 五月初五,東晉大將王鎮惡,祖父給他取名鎮惡。五月初五生,宋徽宗趙霽,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自先秦以來,這一天都是不吉之日。這樣,今天插菖蒲、艾葉驅鬼、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避疫是很自然的。

五、夏至說

劉德謙在《端午節》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了三個主要原因:

1.權威的《荊楚歲時記》沒有提到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節日習俗,而是在夏至寫了吃粽子。至于杜臺卿隋代的《玉燭寶典》,可見不一定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2.端午節習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3.《歲時美景》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端午節是夏天,所以端午節也可以稱之為天中節。因此,午節的最早起源是夏至。相繼出現,紀念屈原理論的影響最為廣泛。由于屈原出眾的人格藝術,人們愿意把這個周年紀念日歸咎于他。

端午節的習俗

中國的民間端午節更為盛大,慶祝活動也非常豐富,從早上到中午。更常見的活動有以下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據說它起源于古代楚國人死于屈原,因為他們不愿放棄圣賢和大臣,許多人劃船去拯救他們。他們爭先恐后地趕到洞庭湖。然后每年5月5日劃龍舟紀念。用劃龍舟驅散河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比賽的習慣在吳、岳、楚盛行。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一個傳統習俗。

3、佩香囊

端午節兒童佩戴香囊,傳說是為了避邪驅瘟,實際上是用來裝飾裝飾的。

懸艾葉菖蒲

民間諺語說:清明節插柳,端午節插艾。端午節,人們把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每個家庭都灑在庭院里,用菖蒲和艾條插在門眉上,掛在大廳里。菖蒲、艾葉、榴花、大蒜和龍船花被用來制作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和艾虎;制作花環和裝飾,美麗芬芳,婦女爭相佩戴以驅除瘴氣。

5、懸鐘馗像

端午節的習俗是鐘馗捉鬼。

端午詩

一、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悲不容忍。

何嘗奈誹謗,徒欲卻蛟龍。

死前恨,追沒后蹤。

元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2、《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言自語,

萬古傳聞是屈原,

笑楚江空渺,

不能洗直臣冤。

三、和端午節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能還。

國亡死亡何有,

世間只留離騷。

四、《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暗,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相笑,

無酒淵明也獨醒。

5、《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節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曲傳。

事古人留痕,年深縷積長。

軒知芙蓉,向水感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

貽厥后昆芳忠貞如不替。

6.《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節,館驛樓前看發機。

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

突出鳥,

龍剛不相信向道,果然贏得了錦標賽。

七、乙毛重五詩(南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突然繁。

粽子分兩個髻,艾束危冠。

舊俗方儲藥,軟軀也點丹。

日斜五事畢,一笑向杯盤。

8、《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節偏逢風雨狂,村童還穿著舊衣服

相邀重攜椰竹帽,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沒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魚三尺,不如今天豆香。

9、《浣溪沙 》(宋·蘇軾)

淡汗微透碧婉。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紅玉臂用彩線包裹,

小符斜掛綠云丫鬟。美女見一千年。

十、端午六令·天中節》 (宋·蘇軾)

虎符纏臂,節日又端午節。

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瓶。

龍舟爭渡,歡呼吶喊,用吊祭江念君賦。

感嘆懷王昏昏欲睡,悲哀秦吞楚。異客垂涎欲滴,鬢白知多少?

朝夕新亭對哭,淚流滿面。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只有萬千斷腸句。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端午節手抄報   關于端午節的資料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