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正文

「必備」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1000字(精選10篇)

2022-12-21 心得體會大全

  當歷經磨難后有了新的價值觀和想法時,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時的心路歷程寫下來。心得體會會成為我們個人獨有的財富。如何快速入手寫一門心得體會?你可以讀一下編輯整理的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1

  在通小校本培訓很榮幸能聆聽到李群教授的講座,她給人的感覺親切自然,語言富有魅力,專業術語信手拈來,但又絲毫不做作賣弄。她真誠地與我們交流,并沒有空洞地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故事與我們分享、分析,引領我們從中體悟“快樂”“樂觀”。真不愧是教授級別啊!

  李群教授首先為我們講解的是“壓力”,她談到正確認識壓力,壓力產生的因素,壓力的影響等問題,我記住的一句話是“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強調的是適當的壓力也會創造佳績的事實——我相信這句話,也相信生活中要不斷的給壓。

  李教授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關于“樂觀”的,她引用馬丁-賽得格曼的《學習樂觀》,在 “樂觀型解釋風格”中,李教授借曹操的樂觀來說明這個問題。“赤壁之戰”曹操大敗,逃回的路上,曹哈哈大笑。屬下不知為何,故疑惑問之:“主公,我們打了敗仗,為什么你還哈哈大笑呢?”曹操笑著回答:“勝敗乃兵家常事,我的失敗只是暫時的。”曹操的這種氣魄讓人折服,我們且不論這個歷史人物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形象,但他的開朗和樂觀確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我很喜歡李教授對教育的詮釋,她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幸福”,“一個好老師的標準,是能從大家都認為的差生身上找到10個優點”,她還說:孔子最欣賞的,不是子路的勇敢和帥才,不是子貢的外交和商務能力,也不是冉有的可以面南為王的謀略,而是顏回的“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高尚人文精神。

  李教授說,樂觀是可以修煉的——在我們的心理銀行,每天都要存下資本——別人對你的好,你要敏銳地感受到;別人對你的不好,你要遲鈍地反應。偉大的“不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但苦中作樂,不斷創作,開荒種田,研制服飾,打獵引渠,無所不能;痛并快樂著,煩但不閑著,苦日子好過。。。

  李群教授的講座深深地觸動了我,我們該怎樣做人,做個什么樣的人,做個什么樣的老師?我們的性格特征和價值取向都會極大影響孩子們的成長與發展。我們不僅要反思,更要行動!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2

  x月x日,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講座》,我有幸參加,受益頗多。

  進入大學,標志著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脫寂寞感和孤獨感。為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了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

  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于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發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大學階段是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成才的重要階段,是大學生人生道路的一個里程碑。在大學期間,大學生要儲備科學知識,開發智力潛能,優化個性品質,增強身體素質,協調人際關系,面臨擇業就職的思考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基礎。因此,大學生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發展特點,加強心理素質培養,不斷增進心理健康狀況。

  大學生只要正視現實,對社會和自身具有正確認識,對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付出正確評價,堅定實現理想百折不撓的信念和意志,不斷追求遠大的理想目標,才能理智地面對社會,科學的思考人生,從而積極向上,一步一步地向成才目標邁進。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更容易集中我們的精力,為實現自身的理想和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努力奮斗。

  健康是人的第一財富,是人生發展的基礎。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的健康意識,重視身心健康,更要維護和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培養優良的心理素質,提高自我的心理調適能力,為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都要保持情緒正常,認知合理,正確把握自己,積極適應新的環境和主動與人溝通。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3

  11月12日下午我有幸參加了在本校六樓多媒體會議室由鐘雷老師主講的《做有追求的教師》專題講座培訓學習。鐘老師在講座中為我們闡述了為什么要做有追求的教師、應該追求什么以及如何追求。我聽了這個專題講座后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我想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中學教師自己應該有理想、有目標、有愛心、有追求,這樣人生才有價值、有意義,現將本次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要有一顆關愛之心。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平時教學中,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多做換位思考,少一些急躁。多發揮表揚的作用,少一些批評。

  二、做學習型的教師。

  鐘老師說:“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名師的教師不是好教師。你的知識水平高低不重要,學習力強才是最重要的。”在日常教學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不僅要多鉆研教材,還要更多的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

  三、做反思型的教師。

  一名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名教師連續寫三年的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所以要想使自己成長起來,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課后反思。反思自己教學的得與失,并將課堂實踐的心得形成書面的反思材料。多和同行進行交流,向他們請教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將學習和總結出的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去驗證理論,這就是撰寫論文的素材,也是我們專業發展的增長點。我想只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明白了只有努力的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師,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要求,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4

  20xx年11月19日鐘山區教育系統組織的領導干部培訓班是我任教二十多年來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聆聽了四位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真可謂受益非淺,專家的講座深深吸引著我,兩天的講座,聽起來一點不覺得累,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通過學習,不僅增強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感,更深的領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智慧,理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一、責任

  ***的講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風趣幽默,他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淵博的知識及廣博的見聞,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教育者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讓我覺得在這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們除了加強學習,更新理念,不斷提高,真的沒有別的選擇。如果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懷揣著對教育美好愿景的一份責任和使命,那么我們的學校就會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學校,我們的教育就會成為真正的精品教育,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那么我的責任就是,學習、更新、實踐,用現代的管理理念指導和開展學校的教育教學、教研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發揮教師教育教學主動性為目標,以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為已任,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為宗旨,爭做新形勢下的新型業務教師。

  二、智慧

  ***校長從一線校長的角度談《現代學校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的講座,深受啟發,她的講座深入淺出,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尤其是聽了她對“生命教育”的理解和實踐更是讓我由衷欽佩,覺得一個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一個善于更新知識的學習者。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是羈絆,這點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們太多教師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而排斥對新知識的接受,雖然能一時地掩蓋新知識的不足,但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而大多數教育者不敢打破已有舊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方式、方法,去重建一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我慚愧的覺得我區的教育一線領導和教師,現在最急需的應該是觀念的真正轉變!李穎校長的智慧就在于她善于自我更新知識,敢于挑戰、勇于打破如堅冰一樣的舊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在其中享受著教育的幸福

  這種執著追求與快樂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透過她的教育智慧也讓我體會到,即使再平凡的我也能憑著信念和追求抵達我自己的教育彼岸,我相信一步一步來,步步都會有風景、步步都會是享受、步步都會有發展。

  作為一名一線的業務領導,我們應該做的是不要再找任何借口,應該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新課改教師的引領者、學校課程改革的踐行者、校長的助手和參謀、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管理和指導學校各項工作,努力成為教育的智者。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5

  大學生活中的指導性講座能夠改變我的價值觀,讓我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一帆風順,那么學校組織的一系列講座中的學術性講座就是能夠豐富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加全面,人生更加豐實的營養。聽完了這些教授學者關于社會方方面面的演講之后,我們這些還處在象牙塔中的學子也逐漸萌發思考社會現實問題的想法,因此聆聽此類的講座,就真的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而且每次去的人都是特別的多,排的長龍更是可以排到飯堂。

  而如今,大學時代的講座就要離我們遠去,認真反思著這幾年在講座中的收獲,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態度決定生活,這是我在其中一個講座上聽來的名言。雖然在聽這個講座之前,早就已經聽說過這句話,并且可能早已熟記于心,但是這也僅僅就停留在他的表層意義上。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軌跡,有的人成為單位的中流砥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有的人一直碌碌無為;有的人滿腹抱怨,總以為與眾不同,而到頭來仍一無所。但是眾所周知,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們的不同呢?我們做任何事情,成敗的關鍵不在于客觀因素,而在于我們做事的態度。客觀困難的確存在,但關鍵在于我們是直面困難、解決困難,還是回避困難、在困難面前放棄,這便是一個態度問題。魯迅先生曾說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現在我們即將告別青青校園,步入社會,重新面對人生的另一挑戰,或許道路不一定那么平坦,但是只要我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不為困難所嚇倒,一定就能夠戰勝困難,成為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的勇士!

  2、學無止境,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四年的時光,在這屬于我的校園中,聽過的講座內容逐漸也隨著時光的消逝慢慢淡出我的腦海,但是依稀還記得曾經的某一次講座是討論學習這個話題的。從一個人呱呱落地到他的生命結束,整個過程都在不停地學習,人的生命太渺小了,而世界又是那么的大,我們只有不停的汲取生活中的養料,才能夠不停地增長見識以面對這個足夠強大的世界。而當今的社會更是以光速般的速度時刻進行更新,你如果想要在生活面前做一個強者,就必須不斷地完善自己,學習不同的事物,只有這樣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為聽這個講座的時間是在幾年之前,可能老師當時講的話我已經不能完全一字不漏的敘述出來,但是他的道理大概就是這樣。而現在,經過大學四年的洗禮,我們這群學生即將轉變身份投入到社會的大家庭中,雖然學生時代的生活將要進入尾聲,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的學習也就此宣告結束,步入社會中等待我們去學的知識更多,我們更要時刻保持謙虛、虛心的求學態度,繼續學習生活著本大課本。

  如今,伴隨著大學生活的結束,想要在聆聽這些講座的機會就真的是微乎其微了,回想這幾年在大學校園中收獲的點點滴滴,從學校組織的這些講座中獲得的就不少,雖然說這些講座不能讓人醍醐灌頂,但至少能讓我受益匪淺,它們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道亮麗風景,是指引我不斷向前攀登的一盞明燈。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6

  在本次師德培訓中看完了最愛鄉村教師的事跡,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最美鄉村教師們的身影在我腦海揮散不去,她們的事跡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勞的。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傾注愛心。教師沒有深切的愛就難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愛心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梁,注意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常常有這樣的觀點:學生就應該服從老師,被老師批評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這種觀點在當今社會顯然已不適用。學生,尤其是處于生長叛逆期的中學生,他們追求個性發展,個體意識明顯加強,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在開展班級德育工作,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于受遺傳因素、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教師就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應對每個學生都有全面的細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學生光靠觀察還遠遠不夠,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

  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而事實證明,要想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批評說教的效果遠及不上和學生談話的效果明顯。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尊重學生,寬容學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作為一個老師,特別是黨員教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批評學生要慎用批評用語,要講究語言藝術,要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你作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切實有效地發揮批評的作用。

  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就會使師生關系愉快。我們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我們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育,是真心的愛護,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學生?

  第一,教師要平等友好地對待學生。校園里,師生之間沒有人格的尊卑、貴賤之分。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態度、家長式的作風對學生發號施令。例如,當一個學生有缺點或出現過失時,教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以至嚴肅的批評,都是必要的,但必須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才能為學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則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師生間就會出現一道鴻溝。

  第二,教師要由衷地信任學生。信任學生是一種特殊的尊重,對學生有著特殊的教育功能。無端猜測是對學生不尊重的表現。事實上,教師把學生當什么樣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學生往往從教師的信任和期待中體驗到人的尊嚴,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手段。同樣,信任學生也是培養學生自尊心的一個原則。

  教書育人是一項重大的嚴肅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因此,要不斷提高自

  身各方面素質,深入學習各種理論學習,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不斷探索新的科學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視野,在執教教學中提煉師藝、升華師技。

  “一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但是,今天通過學習師德先進教師的感人事跡,我將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平凡的力量。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7

  這周三,我參加了一場以“知感恩,講誠信,守規則。”的道德講座。我聽了這場講座之后,感慨萬千,心中風起云涌,久久難以平復。

  講座中,我最難忘的是一段關于尼克.胡哲的視頻,他是著名的演講大師,但他卻和別人很不一樣——他沒有胳膊,也沒有腿。卻立在演講桌上,為全世界的青少年演講。看了他的經歷,我覺得我以前遇到的困難都不算困難。有什么比這位殘疾人登上演講的舞臺更困難?他這種無與倫比的自強,深深地觸動了我。但更讓我敬佩的是他那一種感恩一切的.精神。他雖然沒有四肢,但他沒有怨天由人,而是懷著真誠的心去感恩身邊的一切。這不僅僅是自強,而是一個真正偉大的人用自己的豪情,書寫的感恩之詩。

  令我永世難忘的,還有中國屈辱的近代史。中國在漢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是天朝上邦,萬國來朝,雄立于東方,笑傲于民族之林。但在清朝末年,我們落后了,我們的國土和同胞被外國人蹂躪,被外國人譏諷為“東亞病夫”,直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站起來了!著名的企業家李嘉誠有一本書叫做《學習改變命運》。是啊,學習改變命運,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實現我們的夢,中國夢。讓全世界的人都聽到中國這頭雄獅的怒吼。

  最后一個題目,我的心情最沉重,那是關于父母的。這么多年來,父母為我操碎了心,而我又為父母做過什么呢?他們供我上學,供我吃穿,無微不至的照顧我,但我那一樣不挑三揀四?他們也許很嘮叨,也許會吵我,甚至會打我。但那一樣不是他們對我的愛和用心良苦?我做的太少太少,我以后要感恩他們報答他們,來彌補我這么多年來的過失。

  這次講座,對我受益匪淺,感觸極深。我以后一定要做一個知恩圖報,自強,孝親敬長的人。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8

  在校領導的統一安排下,我校全體語文教師聆聽了專題講座王喜華老師為我們進行了一堂《關于習作指導的幾點想法》的主題講座。王老師小學生習作的本質、語文老師要幫助學生習作、語文老師要多習作進行了精彩的講座。通過培訓,我懂得了老師要幫助學生選材、確定中心、理清思路。這次培訓,對我今后的寫作教學很有指導意義。

  首先,習作通過不同訓練來提高。要組織孩子多進行習作練習。

  其次,語文老師要幫助學生習作,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王老師舉例的部編本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猜猜他是誰》習作內容,就是通過游戲的方法調動學生寫作興趣。同時,觀察、閱讀、實踐是學生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至關重要。正如王老師所說,不要給出固定模式限制學生思維,要讓他們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王老舉例的《秋天的田野》一文,指出蘇州的孩子很可能沒有見過田野,雖然該篇習作語句優美但是難免缺少真情實感。相比之下以校園一處景觀為描寫對象的《校園一角》就顯得平實、真切得多。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目的,文章的優劣也取決于文章中心。但是文章中心的也會受一個人經歷和思想的影響,所以對于經歷單一的學生來講,樹立中心是重點也是難點。同時,確定重點也要求學生能夠有條理地表達,所以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學習列提綱。

  最后,想要讓學生有效地學習寫作,老師也要寫好“下水文”,做好表率。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老師有相應的寫作水平會讓學生更加信服,教師教學上也會更加得心應手。針對這種狀況,王老師結合王飛老師的《兩個鍵》和顧盛棟老師的《浮想童年》分別展現了理性思想和細膩抒情的魅力。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體會,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能有更多的成長。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9

  大學時光不知不覺地在飛逝流淌,如今畢業季如期而至,我也成為了一位即將走向職場、告別校園的準畢業生。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四年來的聽講使我從中受益匪淺。剛開始是為了學校的指標而聽講座,而在之后卻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開拓自己的視野而聽講座。十分感謝大學校園有這樣的平臺可以讓我學到更多的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大學這四年的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鑒的地方。教授們、講師們,他們每一位無不是陸海潘江,他們那幽默、詼諧、睿智的言語一直回蕩在我的腦海之中,激勵著我,指引著我。回想起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的大一新生,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現在想想未免覺得有些荒唐,但卻就是這個看似荒唐的行為,讓我從此迷上了學院大禮堂那個有著濃濃的學術氣息的講學廳,讓我在大學的四年里不至于荒廢了學業的地方。

  對于我而言,生命的旅程是在于過程而不是結果。生命中應該有一次為了夢想奮不顧身、全心全意的追求,而這努力追求的過程終將會成為生命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回想起一場名為考研的講座,老師從考研的角度給我們剖析了未來人生的選擇,正處在大學道路上的我們,應該時常想想我們未來的道路,當我們站在畢業的十字路口時,是繼續求學這條道路?還是找工作?又或者是自己創業?這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如果繼續求學那我們現在就應該為再一次升學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的目標。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好更遠,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相對于高中來說,大學并不是我們忙碌后的休息階段,而是我們人生的真正開始階段,我們要讓它有其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學好專業知識技能,拿到學位證、畢業證,只是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做的最低標準。我們還要鍛煉、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現在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會想的人,更需要會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會,在社會中有一席之地,我們就得內外兼修。內修知識,外修能力,以全面發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報社會。在成功這條路上有許多困難,我們必須要有勇氣、膽量、冒險精神,它們是我們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樓的根基。

  我們要每天不斷想自己的目標,讓它時刻清晰呈現在我們的腦海,推動我們不斷努力奮斗,這樣夢想才能成真。正所謂“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這很難成功”,總是成功路上困難重重,我們也要堅定信念,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這是老天對我們的考驗。在考驗中,我們可以選擇了換方法,而不換目標,堅定信念。大多數人喜歡換目標,而不換方法,就會逐漸降低標準,成功的機率就越來越小了。學會不換目標,換方法,用一顆持之以恒的心來對待目標,也是我們走向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很重要的心態。而多聽講座,可以讓自己學到老師們獨特的做人處事的方式方法。我很慶幸自己在這大學的四年里面堅持去聽了那么多不同類型的講座,我也在這聽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我,為自己即將到來的職業生涯積聚著一點一滴的能量,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講座上睿智的老師一樣,能夠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學識和自己的所見所聞,傳播更多的正能量!

聽講座后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篇10

  童秉綱在中科院研究生院開設講座,題為“漫談研究生教育與人生感悟”。講完后他發現,有的學生們對他講的如何培養科研能力、如何做人等“這些老東西”似乎很難聽進去。

  “緊接著,是一位光學專家講如何創業。學生們好像都特別有興趣。”童秉綱為自己的這個“意外”發現笑言,“也許真是時代不同了。”

  對于童秉綱而言,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始終都有一個看似平凡的追求:永遠要在同齡人中具有競爭力。而這句話,也許可以用來作為他在85歲高齡仍未退休的最好詮釋。

  一、25歲登上大學講臺

  童秉綱1927年出生于江蘇張家港,11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當時他最小的弟弟剛出生不久。撫養五個孩子長大成人的重擔,全部落在母親一人肩上。看到一家人生活非常艱苦,鄰居都來勸母親,說可以把年齡稍長的童秉綱和他大哥送去當學徒,也好早日做事掙錢,支撐起這個家。“可是我母親咬緊牙關,堅決不同意,無論如何都要送我們上學。”童秉綱對母親的堅韌充滿敬佩和感激。

  家境貧寒,卻又趕上國難當頭。1937年日軍發動侵華戰爭,童秉綱的家鄉很快淪陷。他的整個中學時代,都在抗戰烽火中度過。幸運的是,學業并沒有因戰爭中斷。

  童秉綱高中畢業時,抗日戰爭已取得勝利,抗戰期間撤往內地的各所大學也逐漸回遷開始招生。1946年,童秉綱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從此進入力學領域。

  待到1950年大學畢業時,學校已改名為南京大學,童秉綱和他的同學們則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實行統一分配的大學畢業生。

  與人們熟知的研究生入學方式不同,童秉綱是分配到哈爾濱工業大學讀研究生的。當年,作為國家指定向前蘇聯學習先進教育模式的專門院校,哈工大急需人才投身學校建設和人才培養。“念研究生第二年時,就讓我們出來講課。”25歲的童秉綱登上了大學講臺,并被任命為新成立的理論力學教研室代主任。“那時百廢待興,教學是第一位的。”童秉綱知道,學校給予他的這份信任,其實是肩頭沉甸甸的責任。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心撲在事業上的童秉綱沒有意料到,他會因為年輕氣盛,換來此后長達xx年的人生逆境。

  “人生在世,總要做點事,總要有點價值吧。”身處逆境,童秉綱卻不曾消沉,仍然能夠專心做事。“靠邊站”的幾年中,他集中精力主編了一本《理論力學》講義(哈工大理論教研室編),并在1961年被選為試用教科書。這本教科書后來成為極富“生命力”的經典教材,以它為藍本的修訂版,至今已第七版,年發行量達20萬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學子。

  二、讓學子享受知識的樂趣

  完成《理論力學》教材的整理出版工作后,童秉綱受邀調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隨即擔任高速空氣動力學專業教研室副主任,協助系主任錢學森和室主任林同驥安排落實專業教學計劃。

  當時,恰逢中科大第一屆學生入學三年,正要進入專業學習階段。對中科大傾注了極大心血的錢學森找到童秉綱,說他感覺這批學生基礎還不夠扎實,準備在學制中增加一個學期,補補數學基礎和力學基礎,并請童秉綱主持力學補課工作。“這個任務執行起來會很難。”在剛到中科大的童秉綱看來,這相當于“炒夾生飯”,因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講深了,相當一部分同學可能聽不懂;講淺了,也會有同學覺得沒收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任何學科和研究中,都有一個方法論的問題。教授力學也不能光靠書本,而要讓學生搞清楚方法論。”他認為應當通過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讓學生靈活掌握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去死背公式。

  童秉綱教學方法的創新最終收到了成效。那屆學生中,有很多人后來成為力學領域的知名學者,有人至今保留著當年童秉綱上課時的筆記。“我在那個時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學任務和管理工作中。”從研究生畢業算起,童秉綱將汗水全部揮灑在三尺講臺上,為國家建設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急需人才。

  三、“不顧一切往前走”

  然而,教書先生的安定日子沒過幾年,因為一些原因,童秉綱不得不離開摯愛的講臺。

  直到1972年,大學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童秉綱的日子才稍有好轉。童秉綱被派去沈陽一個航空工廠的設計科,協助他們從事空氣動力學方面的研究。“那是我科研工作的開始,已經45歲了。”沒有消極和萎靡不振,他把過往的苦難拋諸腦后,全身心地去完成研究任務。

  童秉綱還記得,沈陽的工廠剛引進一臺計算機,他只能安排在后半夜去上機,由于該設備運行非常不穩定,一不小心幾個小時的運算數據就全毀了,因此他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后半夜都不能睡覺。長期的超負荷工作,造成他新陳代謝失調,走路頭重腳輕,而他心里想的是要做完事才能走。就這樣,童秉綱在空氣動力學領域闖出了自己的天地,后來不斷有各種研究項目請他參與。

  四、“要給學生一勺水,自己就要先有一缸水”

  傾心科研的同時,童秉綱一直未曾離開他摯愛的講臺。1981年,他成為我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1986年,童秉綱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一直為學子們授課到70歲。此后,他不時開設講座,為學生授業、解惑。

  如今,童秉綱對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和理解。“假如現在讓我教理論力學,我肯定比以前教得更好。”在他看來,科研和教學能夠互相促進,“經歷了那么多年的研究過程,我能把很多有血有肉的、立體的東西貫穿在教學中。”

  “你要給學生一勺水,自己就要先有一缸水。”在童秉綱的教育理念里,教師就應該告訴學生那些跟課本不一樣的知識。

  教育是童秉綱一生熱愛的事業,現在盡管已經很少登上講臺,但他對教育的思考從未停止過。

  心得體會字數: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聽講座心得體會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