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正文

2023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

2022-12-21 心得體會大全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就是《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讀詩經之后你有什么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2022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篇一】

    《詩經。考槃》為隱逸詩之鼻祖,謳歌士大夫的一個重要選擇——歸隱山林。

    自古讀書人常走兩個極端,一則出仕。二則仕途挫折后隱居林下,詩歌賦畫,更有成就者著書立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什么只走兩個極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無力、恥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觀正確的疑問,回答不了中國傳統讀書人的骨氣問題。

    如今的讀書人有更多的中間道路可以選擇:經商、從軍、自由職業等等。這固然是時代的進步,但傳統意義的讀書人總是迂腐地選擇一種極端,一種用畢生熱情去熱愛和創造的東西。因此他們之中的杰出者不斷走上人類某個領域的頂峰,成為千古不朽的大師級人物,如一生只寫一部書的李時珍、曹雪芹。相比之下,當代名家充其量不過一巧匠。

    所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內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內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實際舉帝王之業,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書立說為最后,不得以后為之。恍然明白相聲大師馬三立簡單名字的深刻內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常常流連往返于詩經中這些讓人陶醉的詩句中。《詩經》本稱“詩”,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詩經》編成于春秋時代,共三百零五篇。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其優美篇章描寫生動,語言樸素優美,聲音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

    在《詩經》里不但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而且應該說她所表現出來的純潔的愛情,過人的智慧,積極的生活態度,對現實的滿足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現代、超越時空的!

    讀《詩經》足以靜心、凈心:《詩經》語言樸實,思想單純,沒有現代人們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閱讀《詩經》,就會被文字里的純凈所感動。當我心浮氣躁的時候,看幾章,便能沉下心來,安心學習,安心工作。

    讀《詩經》足以踏實、專心:《詩經》教會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點滴,珍惜現在,努力工作,日久堅持才能成為富有者,只有專心致志、刻苦鉆研,才能成為成功者。

    讀《詩經》足以返樸歸真:《詩經》猶如東方的圣-經,記錄著農業文明最古老的光榮。《詩經》內的人們生活在離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門前的原野、山巒、巖石,無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們聆聽著大自然蒼老的聲音和人類年輕的聲音,充滿感恩的心情。他們遠離充斥著欲望、高音喇叭的現代生活。這正是現代人所缺少的特質。

2022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篇二】

    當一陣風有著跨越千年維度的力量,吹拂到我身邊,當有一句話無比的質樸,卻有是在歌頌愛情的偉大,當有一部書帶給我感動,哲思和感慨,那么這部書一定是《詩經》無疑了。

    詩經作為第一部詩歌總集,其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多少專家學者苦讀詩經,將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恨不得掰開了揉碎了碾爛了的去細細品味,字斟句酌之下流露出的是他們對于先秦文學的執著追求和對于當時百姓生活的不懈研究,而僅作為一個普通的文科學生,我醉心于詩經的原因很簡單又很純粹,那就是因為美。

    沒有人可以否認詩經很美,可如果說將詩經必須成一位描眉畫眼的大家閨秀反倒是不合適了,詩經的美并非是精雕細琢刻意設計而成的美,它是一種粗糙的不羈和熾熱的真摯相互交織融合,字句的排列組合與重復好似是不經意,可是就是這樣的字句卻美的讓人心馳神往,就好像一位眉眼極其耐看的姑娘,說對詩經百讀不厭真的也不過分了。

    以前雖然十分傾心于詩經,可是閱讀卻是寥寥草草的閱讀,更多的是不知從哪里看到一兩句說到心坎兒里的詩句,便去找了原詩來讀,咂咂嘴品味來品味去就是覺得自己最初看到的兩句最有味道,別的詩句只是普通敘事,于是就這樣雖然不解其意,但是在作文中時常拿出那兩句炫耀,實在是牛嚼牡丹,失了原本該有的味道了。

    比如說邶風中擊鼓一篇,我只是被那一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所驚艷,只以為這是天底下最真實,最鄭重的承諾,只羨慕詩句當中的男子與女子可以‘死生契闊’,甚至還膚淺的認為,如果有人對我說死生契闊,與子成說這必然會成為他的加分項。可是我忽略了整個背景下男子對戰爭痛苦的責任,女子對愛人熱切的思念,忽略了兩人被迫生離,一個不慎就會死別的無奈與絕望。再往深了一琢磨,那與之死生契闊的何止一個姑娘,分明是一個國一個家,亂世紛飛戰火,我心中一腔孤勇,卻沒有向前沖的方向,我心中一腔想要護家國于懷中的柔情,卻生生被戰火燒的焚身碎骨,既然我今生不能與家國同相守,那么我便與你立下誓言,我必與你相守,若你有十年的時間,我便與你相守十年,若你只剩下最后一天,一天過后我也絕不茍活。

2022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篇三】 

    悠揚而婉轉的歌謠,唱盡了西周至春秋的風華,最為純潔而美麗的愛情,由此被頌揚,我們應當慶幸這一部《詩經》的流傳,因為讀詩,能讓我們的心靈純凈,回到最初的起點,無關于任何的事物,從此心境安寧,與塵世的浮華分離,獨享著心靈一隅的心安之處。

    《詩經》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經》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它風格樸實自然,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的風俗,并率真的表達了思想感情,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由此可見《詩經》是一部可讀的可深入體會的儒家經典。

    孔子有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中大量的闡述了純潔的愛情,有朗朗上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則異室,死則同穴”的無怨無悔······沒有任何的掩飾,這就是愛情的純潔與美好,而這恰恰反映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質,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同這愛情一般美好,無謂世事的變遷,它依舊與《詩經》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簡單的含義,它是那樣的熠熠生輝,仿佛是夜空中那顆明亮的星,照亮我們前方的路,指引我們前行。

    孔子又云:“不學詩,無以言。”《詩經》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那純潔美麗的愛情,更甚于來自于心靈深處的碰撞,《詩經》也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君子處事,應當投桃報李,如“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作為君子應當有如美玉一樣溫潤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應當同仇敵愾,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經》中的品質,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品質,它猶如傲雪寒梅,在風雪之中傲然挺立,這是來自于中華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撓。我們的傳統文化由先人傳承,歷經曲折,卻依舊沒有埋沒于歷史的長流,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許就在一詞一句中傳承下來的,由詩至詞而曲,漫長而悠遠的歷史歲月中,慢慢傳承、幾經沉淀。而以現代來講,傳統文化是璀璨的,但傳承是艱難的,因為現在的人們,由于生活在這繁華而喧囂的城市中,浮華早已改變人們,于是,人們的內心的浮躁毀了一切。所以,傳承傳統文化便越來越艱難,心中的平靜越來越難求,但讀《詩經》便可撫平人們內心的浮躁,因為《詩經》是最初始的。它沒有任何的華麗的裝飾,可它依舊是璀璨而華美的,依舊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因為這就是它的本質,最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本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于傳承傳統文化來講,初心是最為可貴的,亦是最難得的,若初心不忘,傳統文化便不會中斷。

    《詩經》這一本書中,也許有著我們從未見過的字,有著難懂的意思和深遠的意味,但也許就是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靜心讀詩,你會有更深入的體會,會有來自于心靈深處的碰撞,這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一筆最為可貴的精神財富

    四字成詩,四字成言,言盡一切,悠揚深遠,唯愿這一切美好如初。

2022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篇四】

    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會條件下,聳立著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觀構成的上層建筑。”在《詩經》產生的年代,我們的先人在自然條件相當艱苦的黃河流域以宗法制度為核心建立起一個農業社會。這個社會為了生存發展,需要強大的集體力量,需要內部秩序的穩定與和諧,而相應地需要抑制其社會成員的個性自由和與之相聯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這種“生存的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詩經》的思想和藝術特色。并且,由于中國——尤其中原社會的基本特點維持甚久,作為中國文學重要起點、又被奉為儒家經典的《詩經》,其特色對于后代文學的影響,也就非常之深遠。

    《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于敘事詩。而與《詩經》大體屬于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敘事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以后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詩經》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節,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詩經》,也未嘗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詩經》表現出的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后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后世詩人的創作。

    總之,《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于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2022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篇五】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這三個古國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國的文明保留了下來,并得到了發展,在經過長期的歷史積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化,因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這無邊的中華文化大海中,有一顆金子之重在閃閃發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經總集。現存的《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葉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廟樂章,傳統上分為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民風較為開放,人們一般都用詩歌直白的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因此從《詩經》中可以窺得當時的民風民情。其中最為人們所喜歡的是他的愛情詩。

    《關雎》是為人們所主旨的一首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為此青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結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這首是描述了一個男子為追求心愛美好的女子使勁渾身解數,表達了男女之間最為純潔的愛情。類似表達純潔愛情的詩歌還有《靜女》、《木瓜》等,當然愛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這類的怨婦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幾句詩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邊守關,邊關的軍旅生活是艱苦的,性命沒有保障、生活條件差這些都是其次,更為難過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在邊關沒人慰問、沒人關心、沒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終于可以回家時,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輕,心情是沉重的,開頭的幾句試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這首詩寫出了廣大將士戍邊的辛酸。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幾句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都出自《鹿鳴》。《鹿鳴》是一首燕饗詩,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賓或君主表達自己的熱情和謝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誠。因此詩也是一種政治工具。

    《詩經》中還有其他主題,在此就比一一舉例列舉。《詩經》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歷史、社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是中華文化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因此教育部門應該把,《詩經》中更多的詩歌以各種形式編入教材,讓學生們從小學習,讓他們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學生們的思想深度。

2022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篇六】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首詩,按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和“雅”更貼近普通百姓,其內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愛的一首詩是《蒹葭》,全稱《國風。秦風。蒹葭》。全詩共有三段,皆以起興開頭。

    全詩描繪了一位年輕人為了追求河那邊的“伊人”而不顧道路險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蒼茫,白露為霜”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無須過多的修飾,就能讓人遐想萬千。次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適時地點出了年輕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時暗示路途遙遠。第三句“溯洄從之,道路且長”表明了追求過程的艱辛。第四句“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寫出了年輕人認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尋“伊人”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但年輕人卻始終執著地前進著,一種被稱為愛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給予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因為心里有你,再大的風雨也不畏懼,因為心里有你,苦一點也愿意,愛情的力量總是不可估量,它能夠讓你傾盡全力,即使失敗也不后悔。

    如果僅僅是為了贊美愛情,那么此文不寫也罷,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為夢想,目標嗎?這是望深層次想,拋開表面的愛情來看,又有哪一點不吻合呢?夢想總是在彼岸,總是在那遙遠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條追夢之路,即使路上滿是荊棘,即使伴隨你的常常是狂風暴雨,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進的動力依然十足,有這些就足夠了,它不會讓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擁有它們,你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對嗎?

    這是《蒹葭》給予我的啟示,而《蒹葭》又僅僅是《詩經》中的一首,如果我們能細細研究每一首詩的內涵,取其精華,雖然會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那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有些人認為學習古代文化會讓國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錯特錯了,除去科技的進步外,對比古今作品,反倒覺得很多現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幾十字古文,現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靜不下心來,使得傳統的中國文學底蘊正逐漸流失。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空閑時間多讀一讀那些流傳了幾千年的名家作品,讀一讀真正的中華經典。

2022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篇七】

    論古來今往的風雅,無非高山流水,兒女情長。

    秋水漫漫,那天早上露水都還沒干,凝成霜。霧氣彌蒙,一片撲朔迷離亦真亦幻的氤氳里,他眺望到那個令他朝思暮想的佳人。他不由得欣喜若狂,那躑躅于蒹葭叢中若隱若現的女子真的就是自己上下求索的意中人嗎?他望穿秋水,正欲大步流星尋她,卻仿佛瞥見她莞爾一笑,接著蓮步生波,不見蹤影。他焦急地追尋,卻只瞧見溪邊浮動的倩影,一圈一圈,漾開去······

    自小與高尚閑逸洽洽不融。過于清高,過于淡漠,反而失去了真實感。然而卻對詩情有獨鐘。哪怕也是白紙黑字,哪怕只是寥寥兩行,哪怕偌長局促,也字斟句酌。這便是流傳千萬代的詩吧。

    嗜詩的男人總是少而又少,但我們的總理,卻愛詩。《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三百,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詩如一品清茶,所有愛恨永墜萬不復劫,輕抿一口,仿佛跨越萬次輪回,泯滅那時最后一眼。

    詩何奇!毋須單刀直入,單是憑折一段細柳,扯一枝斑梅,便悄悄地道出了夙愿。邃夜忘穿明月,淚流蓄積成海,勾勒出思念與苦痛。

    懂詩的人,心中一定有故事。也許是愛恨情仇,也許是遠大報國。詩是中國文化,在時間深淵里流亡。無關茍且,卻有一絲掙扎的意味。

    曾三次在演講中提及《詩經》中的句子。在如今這樣繁瑣的篇幅中,烙下幾句經典,無非就是最好的表述了。

    從前,一褶白紙,一硯青墨,舔舐筆尖,筆鋒走蜿蜒,翰墨滲透開來,殘情踴躍紙上。而如今,馬路上,車廂里,充斥著各色各樣的手機提示音,交躍在一起,卻奏不出好聽的曲調,只渲染一片嘈雜。

    那時有兩袖清風拱手相讓,如今更多的卻是爭吵怒罵。

    自古來的造化,都在詩中看出足跡。雖不屑那些自古謳歌的高尚,卻不能失了風氣。而詩,一定是那最好的熏陶。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詩經》讀書心得體會   關于《詩經》讀書心得體會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