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正文

跟師學習心得10篇

2023-05-08 心得體會大全

跟師學習心得(篇6)

應當說,當前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國家對于中醫工作的重視,抑或是社會各界對中醫藥事業發展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資,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于人才。

當前關于中醫藥人才的成長規律及如何培養中醫藥人才的問題引起了各級領導和學術界的關注。筆者認為,中醫藥人才的成長沒有固定的模式,根據本人的經歷和體會,“跟名師學醫,育岐黃傳人”也是培養中醫人才的一條重要途徑,值得加以研究。

中醫藥專家的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是中醫藥理論與其實踐相結合的結晶,是中醫藥學的寶貴財富。為了繼承年事已高的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不使他們的經驗和專長失傳,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1990年聯合發文,作出“采取緊急措施做好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的決定。

我有幸拜著名中醫專家裘沛然教授為師,脫產學習3年,經過考核滿師,成為其學術繼承人。

xx年我校在國內率先倡建“名師傳承研究工程”,并為名師成立了“名師工作室”和“名師研究室”。我再次有幸成為“裘沛然名師工作室”的傳承人,并制定了《專項項目計劃書》。同年我承擔了“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基于信息挖掘技術的名老中醫臨床診療經驗及傳承方法研究”課題中的《裘沛然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究》的子課題,在繼承學習裘沛然教授學術經驗的基礎上,對其學術思想、臨床經驗、辨證思維特點、成才之路等,進行系統研究。

十多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支持下,在導師裘沛然教授的悉心培養下,我在學習中醫、繼承岐黃的道路上,不斷成長和進步。xx年我被評為“上海市名中醫”,xx年被評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名師”。現就本人通過跟師學習,對中醫成才之路談一些體會。

跟名師,學中醫,重點學什么?如何學?

1990年國家“兩部一局”的文件說得很明確:“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毫無疑問,跟名師,繼承學習的重點是老中醫藥專家的獨到經驗和一技之長。因為導師積幾十年臨床心得形成的特長,是老師學術經驗的結晶,具有獨特的臨床療效,它是祖國醫學偉大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把它繼承下來,不讓它失傳。

然而,通過十多年的跟師學習和思考我認為,一方一藥繼承的是“有形”的知識,對其學習和繼承并不算難,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的跟師學習,大致即可掌握。但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有形”知識和經驗的背后,有著更深層次的“無形”知識和思想需要學習和繼承。

首先是中醫藥的文化。

中醫藥文化是以中醫藥的理論和技術為載體。中醫學不僅是一門應用科學,同時又是一種文化現象。中醫學植根于悠久的華夏文明,其思維方式和理論體系與傳統的東方文化一脈相承,休戚相關。

從裘老的知識結構和成才之路分析,先生一生勤求博采,不僅深諳岐黃之道,汲古匯今,融通辨證施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精研儒學,對詩、文、史、哲造詣甚深,所作詩歌,愛國憂民,講究韻律用典,堪稱一絕。一部《裘沛然選集》把人道、文道、醫道融為一體,開岐黃一代新風,足可啟迪后學。我們跟師期間,先生要求讀《古文觀止》、《四書集注》等,深望我等“對中國傳統文化發奮精研,融會貫通”。

他說:“醫學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他認為,傳統文化是大道,大道學通了,醫道就迎刃而解了。歷代名醫大家諸如張仲景、孫思邈、朱丹溪、張介賓、李時珍等無不如此。“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其二是透過獨特的學術經驗背后所蘊涵的辨證思維方式。

從臨床實踐看,一個醫生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識病”和“遣藥”兩個環節。裘老說“用藥容易識證難”,認證識病貴在思維。他通過探本溯源,澄清了“醫者意也”的本義,認為這個“意”實質上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科學思維,要求醫生在獲取大量臨床資料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現象與本質、一般與特殊,通過殫精竭慮的思考,從而對疾病作出判斷。

這是認識疾病、立方遣藥、推進中醫學術發展不可缺少的思維方式。吳瑭所謂“進與病謀,退與心謀”,則是對“醫者意也”的最好注腳。裘老還說,臨床診病應“超乎象外,得其環中”。

意思是說診病不能囿于局部的癥狀表現,而應該按照中醫理論的思維方式,聯系天時、地象及病人的心理、體質等綜合因素整體地分析病情,這樣才能把握疾病的本質,指導治療。這些經驗實屬難能可貴,是我們學習繼承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其三,培才先育德。

裘老從事中醫教育工作近50年,可謂桃李滿天下。對于如何來培養人才,先生自有獨到的見解和方法。他認為,培養選拔人才的原則當然是德才兼備,然德才之間德是首位的,德比才更重要。有才有德者,才能對事業有貢獻,而有才無德者,其才越大則弊越多。才適足以成其作惡的本領。

因此,無論是培養學生,還是評價良醫和良師,首先要衡量他的德性,只有先做好一個人,才能做好應做的事情。先生認為,醫學是一種仁術。他根據《禮記·中庸》“仁者人也”,提出了“以仁為本、以禮為節、以義為衡”的為人三大原則。他認為,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具有敬業精神,學習中醫才能具有專業思想,而不致見異思遷,對病家草菅人命。

進德與修業是密切相關而不可分的。這是先生培養人才的準則,也體現了他對學生的要求和愿望。我們隨師多年,首先學習的就是先生的為人之道,學習他那種虛懷謙德、老而不倦之心,以及他淵博通達之學,努力使自己成為有德、有才之人。

其四,讀書貴在化,學問求其博。

跟名師不可忽視的是學習先生的治學之道。裘老長期從事中醫理論及臨床研究工作,他在中醫學術方面卓有建樹也絕非偶然。“水之積也不厚,則其浮大舟也無力”。

他認為,學習中醫必須讀書與臨證相結合,而讀書主張“猛火煮,慢火溫”。所謂“猛火煮”,即在初學某一名著時應下苦功夫,要熟讀熟背,只有熟才能生巧。所謂“慢火溫”,是指對書中的重要內容與學術觀點要反復體驗,認真思考,不斷鉆研,這樣方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秘要旨。

他經常告誡我們:“學習古人之法絕不能囫圇吞棗,神明之妙貴在一個‘化’字。”并強調指出,那種不求甚解、學而不思、思而不化的讀書方法絕不可取。只有對書中的知識充分領會,融化吸取,從而觸類旁通,加以靈活運用,才能真正掌握其精神實質。

先生認為,要成為一名高明的中醫師,應廣采博聞,多讀名著,虛心勤學,精思善化,因為前賢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大多蘊藏在古今浩如煙海的醫籍之中。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見還沒有被我們所掌握。另外,當學問達到某種程度時,真如古人所謂“四顧俯層巔”的景象,其中盡多科學抽象的神會之意,直抵“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美妙境地。

以上僅是些許跟師心得,也作為中醫成才問題討論的一點思考。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跟師學習心得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