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正文

清明過后感想

2023-05-15 心得體會大全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人像往年一樣到鄉下祭祀掃墓。穿過開滿金黃色油菜花的農田,我放眼望去,山還是那座山,婆婆的墳孤零零地立在那兒,只是墳頭又多了些雜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爺爺的帶領下用鋤頭等工具把雜草清理干凈,并把它們掃到一塊空地用火燒,聽說是為防止起山火才選擇在空地的。我看見爸爸在角落燒一種黃色的紙,便好奇地問:“燒這個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說:“這是紙錢,燒給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點點頭再也不愿多問,因為我知道,他們心里很難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嗎?爺爺點燃了香蠟,伯伯鋪好了墊子,我們長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墳前磕頭。我跪了下來,望著隨風搖曳的燭火, 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張布滿皺紋的臉和充滿愛的眼神,回味著婆婆多年對我的愛護與念叨,也似乎聽到了她用微弱的聲音呼喚著我的小名。記憶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聽爺爺講,她年輕時是位生意能手,那時她家因為做布匹生意成為當地的一戶富裕人家。后來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變得一無所有,并逃亡到桃源鄉下定居,一家人靠著勤勞的雙手堅強地生活。婆婆在我還沒出生時就因為舊疾癱瘓了,從我有記憶開始,她幾乎就沒出過門。婆婆雖然手腳不方便,但還是很關心我們,聽爺爺講,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孫后代。灰蒙蒙的天依然下著細雨。燭火熄滅了,鞭炮聲震耳欲聾。婆婆,清明節到了,我們又來看您啦!知道我們有多想念您嗎?您聽到我們正在向您問好嗎?您一定也在天上關注著我們吧!這樣您就不會寂寞了。站在墳前,我一邊感受著四月春雨的那一絲寒意,一邊胡思亂想,忽然記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不知不覺,我的臉頰濕濕的,分不清是雨還是淚。

清明過后感想篇6

實地祭掃活動會帶來人員聚集感染的風險,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依然在人們心目中有著不能取代的位置。每到清明,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即使工作再忙,也不會忘記給故去的親人獻上一簇鮮花,或燒上一些清紙,以寄托深深的哀思。

清明節的這種習俗,既是一種與故去親人情感的交流,同時也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的體現,它既是一種以實地為基礎的祭奠活動,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心理活動。而人們對親人的追思,既要有實物,更要有實地,俗話說,睹物思人,睹地思情。

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可供祭奠的場地越來越少,今后也只會更少,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訴求的不斷提高,也越來越意識到,燒紙不僅給消防安全帶來隱患,同時,也會對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而,實地祭掃雖然是一種文化習俗,但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任何文化習俗,都是人的精神以及心理活動外化的產物和表現,而任何文化習俗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會隨著社會文明前進的步伐而不斷地演變著。但任何文化的存在與延續,并不在于它最初的形態和樣式,而在于它不斷地與時俱進,既要保持它抽象符號的根本意義,又要隨時調整著自己的身姿,與社會文明進步相互融合。

從根本上說,祭奠活動還是人的心理活動,而心理活動本身,有著巨大的時空穿梭的調節量。俗話說,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寬,心有多深,情意就有多長。因此,祭奠親人的根本之義,并不在于非要有個實地場所,也不在于那些必須點燃的清紙,而在于心里的惦念,和只可對親人說的的那些內心絮語,只要心里存在這些意境,即使足不出戶,在心里冥思故人,也會是一次對親人完整而素美的祭奠。

在疫情尚未結束之時,清明節即將到來,在這個時候,一些地方印發通知,鼓勵以網上祭掃等方式寄托哀思。從疫情防控需要來說,這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而從文化習俗的傳承層面來說,無疑,鼓勵網絡祭掃也是一次恰當的、符合時宜的鼓勵舉措,這會使傳統文化習俗與現代文明進步的步伐產生深度融合。

清明過后感想篇7

又一個清明節快到了,這是緬懷先烈的日子。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瞻仰革命烈士陵園。

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和自做的小白花向烈士陵園出發。一路上同學們興奮不已。經過長途跋涉終于走到了烈士陵園。一尊塑像栩栩如生的站在中間,這里群山環繞,與青山做伴。兩側青松翠柏,顯得莊重,肅穆。紀念牌高豎立在公園上高處,上面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們來到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革命先烈,給他們送上自己做的小白花。站在烈士墓前,我思緒萬千。平時在書上。電視上看到革命先烈們為人民。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前仆后繼,引用作戰,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新中國。你們的英勇事跡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想你們敬禮。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