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正文

2023擺脫貧困心得體會

2023-08-03 心得體會大全

擺脫貧困心得體會(篇1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四史”,是黨員干部的一門必修課。按照《市農科院關于開展書香天津·浸潤“三農”讀書月活動的通知》和《市農科院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我認真研讀《擺脫貧困》一書,充分認識到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記載著社會發展軌跡,凝聚了前人的知識、經驗和智慧。注重從歷史中汲取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四史”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由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經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相統一的成果,凝結著黨和人民的智慧。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曾經的過去。只有修好“四史”這門必修課,共產黨人才能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擺脫貧困》是習近平總書記創作的政治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時間是1992年7月。該著作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共29篇,內涵豐富,該著作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脫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不論是在陜北梁家河當知青時,還是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時,一直把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最深的牽掛、最大的擔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念茲在茲,親自部署、親自掛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向貧困發起總攻,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實際上,從1978年開啟改革開放至今,黨中央在脫貧工作上始終沒有松過勁,這一點,鮮明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從地方到中央再到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過程中的思想認識和政治實踐中,其中,尤以1988-1990年其在寧德地委工作期間圍繞閩東地區擺脫貧困問題所發表的講話和文章集結而成的《擺脫貧困》一書為代表。至今看來,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但是,該書中所提出并闡述的很多頗具思想性、前瞻性和操作性的觀點與方法,依然讓人印象深刻并產生共鳴。

 一、收獲與啟示

1.貧困問題具有歷史性,貧困非一日所成,脫貧也不能急于求成。

在《擺脫貧困》中,習近平同志曾經用“滴水穿石”這個成語來形容脫貧工作的艱巨性以及完成這項工作所需要的韌勁,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指出,我們之所以強調這個精神,主要是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這個原理對于我們認識和解決閩東地區的貧困問題同樣適用,習近平指出,“閩東地區的落后狀況是歷史形成的,改變閩東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韌勁。沒有鍥而不舍的毅力,不愿付出艱辛于他人數倍的努力,不靠一點一滴量的積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成事業的。”

在脫貧的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現出了一種歷史意識:一方面,貧困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主觀的思想懶惰,也有客觀的環境制約,正是這些主客觀因素漫長的作用,很多地方才陷入深度貧困和極度貧困,因此,對于一時一地一人的貧困問題,我們都要進行歷史的具體的分析,不能胡亂決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另一方面,脫貧工作雖然艱巨,但是并不是解決不了,一個人解決不了可以發動多數人一起行動;一代人解決不了可以號召幾代人一起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所謂的“滴水穿石”“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其實說的就是要有這種接力奮斗的歷史自覺性,這種自覺性不僅適用于脫貧工作,也適用于我們工作、生活諸多方面。

 2.貧困并不可怕,怕就怕在“思想貧困”“意識貧困”。

在很多人看來,貧困在本質上是個經濟問題,是個物質財富的創造和增加的問題,這個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面,因為人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體,人的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是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致富的實踐過程不但是我們改造客觀世界、建設物質文明的過程,也是我們改造主觀世界、建設精神文明的過程。”所謂的貧困其實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顯性的物質財富的缺乏,一種是隱性的精神思想的貧乏。改革開放40多年里,我們始終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兩手抓,那些凡是先發展起來的地區,一定是思想解放和實踐探索都走在前列,都能很好地體現“精神變物質”與“物質變精神”相互結合與轉化,所以,同樣是貧困,有的人要么怨天尤人,要么不思進取,只知道給自己的貧困找理由,或者只想著借助“等、靠、要”來擺脫困境,這種人實際上陷入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貧困;而有些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努力走出困境,告別貧困。實際上,在去年駐區工作大量調研中也發現,有些農戶對于貧困根本沒有概念,他們生活的哲學就是“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窮一點沒什么,反正有政府”,這種思想只會助長貧困,不會推動社會進步,這就是前些年貧困縣帽子越摘越多的原因,說到底,思想上的貧困才是最根本的貧困,必須從根本上打破“窮不丟人”“越窮越光榮”的錯誤心態。

 3.在脫貧的問題上,要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下基層”制度,這是閩東踐行群眾觀點的特色制度,也是貫穿《擺脫貧困》始終的一個鮮明觀點。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中,總書記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么?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黨的領導是通過具體的路線、方針、政策來實現的,而黨的各級干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只有到人民群眾中去,并且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相連的關系,才能使黨的方針、政策得到更好的貫徹。

在《加強脫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一文中,總書記指出黨對農村的堅強領導,是使貧困鄉村走向富裕的最重要的保證。“我們要在指導思想上、組織保障上使黨組織在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真正能站到前臺,真正能居于第一線,而不是名不副實。”百姓能不能脫貧,領導干部是關鍵。“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作為領導干部,既要善于傾聽群眾的呼聲和訴求,也要善于將群眾的這些呼聲和訴求轉化為政策方案。

 二、下一步做法

“滴水精神”的內涵不僅在于培養堅持的意志,還在于養成從小事做起,把工作中的每件事堅持做好的良好習慣。習近平總書記在書中引用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的話提到“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意思是,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容易處考慮。天下的難事,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在工作中,要認真了解自己工作的性質和任務;明白自己的崗位責任;注重知識更新,將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作為大事認真去完成,腳踏實地,一件事一件事去辦,最終積少成多,積沙成塔。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擺脫貧困心得體會   貧困心得體會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