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正文

大數據時代讀書心得感想小結3篇

2023-09-06 心得體會大全

如果您對“大數據時代讀書心得感想小結”感興趣那么這篇文章一定值得您一讀,可能你現在正在為范文而煩惱?現代生活中文檔處理是必備的工作能力,看看范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通過閱讀范文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全球發展趨勢和文化多樣性,請注意本文僅作參考之用!

大數據時代讀書心得感想小結 篇1

如今說起新媒體和互聯網,必提大數據,似乎不這樣說就OUT了。而且人云亦云的居多,不少談論者甚至還沒有認真讀過這方面的經典著作——舍恩佰格的《大數據時代》。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何許人也?他現任牛津大學網絡學院互聯網研究所治理與監管專業教授,曾任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信息監管科研項目負責人。他的咨詢客戶包括微軟、惠普和IBM等全球頂級企業,他是歐盟互聯網官方政策背后真正的制定者和參與者,他還先后擔任多國政府高層的智囊。這位被譽為: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的牛津教授真牛!那么,這位大師說的都是金科玉律嗎?并不一定,讀大師的作品一定要做些功課才好讀懂,如果能做足功課又具備相應的理論功底,就能與之進行一場思想上的對話。

一讀

舍恩伯格分三部分來討論大數據,即思維變革、商業變革和管理變革。在第一部分“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變革”中,舍恩伯格旗幟鮮明的亮出他的三個觀點:一、更多: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二、更雜: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三、更好: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對于第一個觀點,我不敢茍同。一方面是對全體數據進行處理,在技術和設備上有相當高的難度。另一方面是不是都有此必要,對于簡單事實進行判斷的數據分析難道也要采集全體數據嗎?我曾與香港城市大學的祝建華教授討論過。祝教授是傳播學研究方法和數據分析的專家,他認為一定可以找到一種數理統計方法來進行分析,并不一定需要全部數據。聯系到舍恩伯格第二個觀點中所說的相關關系,我理解他說的全體數據不是指數量而是指范圍,即大數據的隨機樣本不限于目標數據,還包括目標以外的所有數據。我認為大數據分析不能排除隨機抽樣,只是抽樣的方法和范圍要加以拓展。

我同意舍恩伯格的第二觀點,我認為這是對他第一個觀點很好的補充,這也是對精準傳播和精準營銷的一種反思。“大數據的簡單算法比小數據的復雜算法更有效。”更具有宏觀視野和東方哲學思維。對于舍恩伯格的第三個觀點,我也不能完全贊同。“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不需要知道“為什么”,只需要知道“是什么”。傳播即數據,數據即關系。在小數據時代人們只關心因果關系,對相關關系認識不足,大數據時代相關關系舉足輕重,如何強調都不為過,但不應該完全排斥它。大數據從何而來?為何而用?如果我們完全忽略因果關系,不知道大數據產生的前因后果,也就消解了大數據的人文價值。如今不少學者為了闡述和傳播其觀點往往語出驚人,對舊有觀念進行徹底的否定。

世間萬物的復雜性多樣化并非非此即彼那么簡單,舍恩伯格也是這種二元對立的幼稚思維嗎?其實不然,讀者在閱讀時一定要看清楚他是在什么語境下說的,不要因囫圇吞棗的淺讀而陷入斷章取義的誤讀。比如說舍恩伯格在提出“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這一論斷時,他在書中還說道:“在大多數情況下,一旦我們完成了對大數據的相關關系分析,而又不再滿足于僅僅知道‘是什么’時,我們就會繼續向更深層次研究的因果關系,找出背后的‘為什么’。”[i]由此可見,他說的全體數據和相關關系都在特定語境下的,是在數據挖掘中的選項。

大數據研究的一大驅動力就是商用,舍恩伯格在第二部分里討論了大數據時代的商業變革。舍恩伯格認為數據化就是一切皆可“量化”,大數據的定量分析有力地回答“是什么”這一問題,但仍然無法完全回答“為什么”。因此,我認為并不能排除定性分析和質化研究。數據創新可以創造價值,這是毫無疑問的。舍恩伯格在討論大數據的角色定位時仍把它置于數據應用的商業系統中,而沒有把它置于整個社會系統里,但他在第二部分大數據時代的管理變革中討論了這個問題。在風險社會中信息安全問題日趨凸顯,數據獨裁與隱私保護成為一對矛盾。如何擺脫大數據的困境?舍恩伯格在最后一節“掌控”中試圖回答,但基本上屬于老生常談。我想,或許凱文·凱利的《失控》可以幫助我們解答這個問題?至少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維度。正如舍恩伯格在結語中所道:“大數據并不是一個充斥著算法和機器的冰冷世界,人類的作用依然無法被完全替代。大數據為我們提供的不是最終答案,只是參考答案,幫助是暫時的,而更好的方法和答案還在不久的未來。”謝謝舍恩伯格!讓大數據討論從自然科學回到人文社科。由此推斷,《大數據時代》不是最終答案,也不是標準答案,只是參考答案。

此外,在閱讀此書之前還必須具備一些數據科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比如說什么叫數據?什么叫大數據?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的區別,數字化與數據化有什么不同?讀前做些功課讀起來就比較好懂了。

再讀

概念是研究的邏輯起點,“大數據”到底是什么?在百度上搜索到的解釋是,“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大數據的4V特點:數量(Volume)、速度(Velocity)、品種(Variety)和真實性(Veracity)。但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并非一個確切的概念。他在書中的一段詮釋更具人文色彩和社會意義:“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大數據還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ii]其實,概念的界定要看研究者從哪個角度來研究它而定。

科學家的治學態度是嚴謹的,而人文學家更具有想象力。一些對大數據不甚了然的人往往夸大了它的作用,甚至把它神化。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的核心是預測。“大數據不是要教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相反,把數學算法運用到海量的數據上來預期事情發生的可能性。”[iii]舍恩伯格甚至不回避大數據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他在第七章里談到讓數據主宰一切的隱憂。我覺得這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量子力學里有一個測不準原理:一個微觀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動量,或方位角與動量矩,還有時間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的數值,其中一個量越確定,另一個量的不確定程度就越大。它是解釋微觀世界的物理現象,信息社會中的大數據會不會也有類似情況呢?如果我們再把凱文·凱利的《失控》對比來讀的話就更有意思了,這樣我們對整個物質世界及至人類社會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洞察,從物理王國到生物世界,再到信息社會。從公共衛生到商業應用,從個人隱私到政府管理,大數據無處不在。與此同時,從哪個角度探討用什么方法研究,舍恩伯格都不會忘記大數據服務人類造福人類的終極目的和價值所在。“大數據并不是一個充斥著運算法則和機器的冰冷世界,其中仍需要人類扮演重要角色。人類獨有的弱點、錯覺、錯誤都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這些特性的另一頭牽著的是人類的創造力、直覺和天賦。偶爾也會帶來屈辱或固執的同樣混亂的大腦運作,也能帶來成功,或在偶然間促成我們的偉大。這提示我們應該樂于接受類似的不準確,因為不準確正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的特征之一。”[iv]用中國話來說就是“人無完人”,人類在收獲大數據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要承受它帶來的危害。這不是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我把它看作帶著歐洲批判學派色彩的_。

問題是研究的價值基點,“大數據”不是舍恩伯格研究的問題,而是研究對象,他研究的是數據處理和信息管理問題,同時也討論信息安全和網絡倫理問題,還引發哲學上的思考,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世界可知論和不可知論轉變為實證科學中的具體問題。可知性是絕對的,不可知性是相對的。“大數據”之所以為大是因它引發人類生活、工作和思維的大變革,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大數據時代》的意義不僅在于它討論了若干重大問題,而且對研究者開出了一個問題清單,從而引發更多人來探討這些有趣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實際上主要是一本討論數據挖掘的書,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是不同的概念,數據挖掘一般是指從大量的數據中自動搜索隱藏于其中的有著特殊關系性的信息的過程。數據挖掘通常與計算機科學有關,并通過統計、在線分析處理、情報檢索、機器學習、專家系統(依靠過去的經驗法則)和模式識別等諸多方法來實現上述目標。而數據分析的目的是把隱沒在一大批看來雜亂無章的數據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煉出來,以找出所研究對象的內在規律。數據挖掘主要運用計算機來進行處理,而數據分析既要用計算機也要人工分析,是計算機科學與人文價值判斷的統一結合。換言之,《大數據時代》并不是一本討論大數據所有問題的書。

《大數據時代》也是一本討論互聯網發展的書,從數字化到數據化,同時有濃厚的未來學色彩。當文字變成數據,我們進入了互聯網;當方位變成數據,我們進入了物聯網;當溝通變成數據,我們進入了下一代互聯網。一切可量化,萬物皆數據,正是當今互聯網世界的真實寫照。面對于這樣的世界及世界的未來,在《大數據時代》出現最多的詞是“思維”和“方法”,因此也可以把這本書視為思維科學應用研究的書。

此外,在閱讀此書之前還必須具備一些數據科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比如說什么叫數據?什么叫大數據?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的區別,數字化與數據化有什么不同?讀前做些功課讀起來就比較好懂了。

三讀

今年國慶節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們來到中關村搞集體學習,調研、講解、討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包括、在內的七位全部出動來到中關村,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百度、聯想和小米的負責人,有了一次直面最高層匯報工作的機會。雷軍和柳傳志,講解的都是本公司的各種情況,李彥宏則沒有講百度的廣告業務發展得如何好,而是講起了大數據。在講解中,李彥宏認為大數據有兩個重要價值,一是促進信息消費,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二是關注社會民生,帶動社會管理創新。這些價值也是目前黨和國家領導人最為重視的,可見《大數據時代》既有理論價值也有現實意義。

當今大數據正在影響著新聞傳媒業,大數據新聞、大數據營銷、輿情分析、受眾(用戶)研究……數據分析師變身新聞編輯,大數據正改變新聞生產流程、大數據在創造傳媒新業態。“不妨想象一下,隨著數據的進一步增加,坐擁用戶資源的新媒體們完全有能力通過數據挖掘,分析用戶癖好,向電視臺定制一部電視劇甚至向好萊塢定制一部電影。到那個時候,電視臺一如那些家電廠商們,曾經產業鏈的上游‘王者’,將徹底成為一個產業鏈最低端的內容代工廠。”[v]然而,情形也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樂觀,李彥宏指出目前多數所謂的大數據公司其實還是空殼子,因為數據還沒有完全開放。他認為必須在政府層面上推動才能真正實現大數據的開發與利用。我在討論大數據時代的輿情監測與預警時說道:“經典自由主義傳播學說對媒體的定位:秉持公正、客觀立場的媒體被稱為代表公眾監督政府行為的‘看門狗’。其實,媒體既是公眾利益也是國家利益的‘看門狗’。要看好門就要瞭望、洞察社情民意,傳統媒體信息反饋渠道單一,視野、人力十分有限。而開放互動的新媒體平臺卻大有可為。作為公共信息發布平臺的微博可以成為政府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從而選擇正確治理路徑的‘導盲犬’。”[vi]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的數據平臺還沒有完全開放,真正的大數據時代還沒有到來。

與國內不少教科書寫法的專著相比,國外的書寫得更有趣,尤其是大學者寫的,不僅視野開闊,而且能夠深入淺出。《大數據時代》不到22萬字,卻有上百個學術和商業的實例,豐富翔實的例子讓讀者感到通俗易懂,深奧的理論看起來也不費勁。這恐怕與舍恩伯格既是學者也是專家,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有關。反觀我們些學者故弄玄虛而示高明,實際上是把讀者拒之門外。我覺得優秀的科學家也應該是一個科普作家,優秀的學者也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傳播者。當然國外學術著作也有一個翻譯問題,這本書譯得還不錯。此外,《大數據時代》還附有不少IT界名流的推薦意見,雖是出版商的發行所為,對解讀此書也不無益處。

除了《大數據時代》,舍恩伯格還有一本《刪除》也值得一讀。要研究大數據不能只讀一本書,該書譯者周濤教授還推薦了三部國內出版的大數據方面的專著:《證析》、《大數據》、《個性化:商業的未來》。相比《大數據時代》的宏大視野,這些書就大數據某一局部問題給出深刻的介紹和洞見。我也推薦讀一讀中國工程院李國杰院士和中科院計算所副總工程學旗合寫的文章《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大數據的研究現狀與科學思考》。

雖說開卷有益,但是由于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對于一個研究者來說,不讀什么書甚至比讀什么書更重要。我認為書有三種:有用的書,主要是應用類的專業書;無用的書,主要是形而上的思想類;無字的書,人間百態,社會現實。可偏重但不應偏廢。對于學生來講這三類“書”都該讀一些,對于研究者則要讀哪些解決關鍵問題的書,《大數據時代》就是這樣一部書。當然,并非第一個讀者都是研究大數據的,但進入大數據時代,還有什么東西與數據完全沒有關系呢?麥肯錫全球研究機構認為,未來十年里有12項對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其中包括三項新媒體技術: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這三項新媒體技術都與大數據密切相關,而這些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都影響著當今的新聞傳播業。閱讀此書至少給我們研究新聞傳播學帶來一些啟迪。我覺得一本書的價值不在于讓你頂禮膜拜,而是引發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讀完此書,我們對大數據的認識才剛剛開始。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大數據讀書心得小結   大數據讀書心得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