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範文 / 正文

初一綜合實踐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5篇)

2024-05-05 心得體會範文

初一綜合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篇32

在11月12日至22日,我有幸參加了參加在師范大學舉辦的20xx國培計劃——省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骨干教師培訓。這次學習,讓我開闊了視野,了解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有一個與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的機會。在為期十天的培訓中,專家學者的講座精辟入理,使我感受頗深。這次學習對我來說就是一次思想上的沖擊,一次頭腦的洗禮,更是一次頓悟的點撥。這次培訓的內容不僅是我渴求的,更是學校工作中迫切需要的。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收獲總結如下:

一、 參與式培訓方式的的啟示。

這次在華師大參加的綜合實踐活動培訓,與以往的培訓不同,采取的是參與式的互動的培訓。培訓第一天開班儀式上,華師大網絡學院嚴副院長給我們舉行了簡短的開班儀式,把學員分成10個小組,每組6——10人。每個小組成員在一起討論起個組名并設計本小組組徽。培訓時也是按小組圍城圓桌,不再是單純的老師講,學員聽,而是讓學員參與其中。講課的教授先舉一些案例,出示一些問題,然后交給小組進行討論。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分工后學員在小組內討論,將討論結果寫在一張大白紙上,張貼在黑板上,小組成員上去匯報交流。如華師大安桂清副教授給我們講的“一項生活探究的”的階段和特征一課,安教授先讓我們看了《學校的小河》和《垃圾的分類處理》兩個綜合實踐活動案例,觀看了兩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錄像,教授并不急于給我們講的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有哪些階段,而是讓小組成員合作,討論一項生活探究有哪些階段,小組討論完后每組派代表上臺發言。這樣使每個學員參與其中,大家積極性很高,討論熱烈,爭相上臺發言,展示本組的討論結果,經過討論、交流、展示等活動,每個學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階段也就清清楚楚,達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每次參與其中,好像自己回到了學生時代。參與討論交流的場面讓人興奮,參與交流的情景還時時浮現在眼前。

由我們的培訓方式的改變我想到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教師在備課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狀態,在反思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樣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調動學生的眼、耳、口、鼻各種感官,讓學生在實踐中在探究中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充分參與,實踐、體驗、不斷探索、發現,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親身感受到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的益處,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不要代替學生,讓學生自己學自己講,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轉變觀念,增強了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通過這次培訓,與專家面對面地交流,使我更清楚地了解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理念,更清楚地認識到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及必要性,深刻認識到了綜合實踐活動對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的重要作用。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三年級到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和社區性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和綜合化學習。小學綜合實踐的目標是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初步學會觀察與探究問題的能力;形成合作與分享的初步意識;形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努力鉆研的態度;初步形成對于社會的責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書本,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綜合的實踐能力。

為什么我們中國的孩子缺乏創造性,創新意識差,因為傳統的教學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大多學生死學書本知識,而缺少動手操作、缺少生活的體驗,缺少實踐和探究,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強。我們應該在有限的學校、家庭和社區中開發無限的教學資源。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教學資源。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活活潑地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綜合的實踐能力。

三、用心體會,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就在身邊。

綜合實踐活動并不神秘,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以現實主題為核心,注重學生的直接體驗和真切感受,綜合地利用各學科的知識,用綜合的辦法,通過解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展并形成把握和解決問題的全面視野和方法,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上海是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比較早的城市,11月15日我們參觀了上海梅園小學,觀看了梅園小學靠站的綜合實踐活動。梅園小學學校占地面積三千多平方米,目前有學生 五百多人,梅園小學規模不大,但是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扎扎實實。梅園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采取的是跨班探究活動,學校根據學生興趣開辦選修班,學生不分年級根據自己愛好選修課程,每周周四和周五一節課開展活動,有的是興趣小組如:合唱、繪畫;有的是動手制作如:棕櫚小制作、橡皮泥小制作;有的是主題探究:如探究狗、蝴蝶、植物的葉子、等。我們觀摩的是學生的`展示活動,學生有的把搜集的材料展示給大家,如搜集狗的資料圖片、做成PPT在電腦上展示給大家;還有學生展示的種植物的過程,把照的照片、錄像資料、觀察日記做成PPT展示給大家等。老師、學生在臺上臺下進行真誠的互動交流,學生精彩展示、熱烈的討論、激烈的爭辯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個的過程都是學生小組展示、相互交流、合作探究。都是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老師是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沒有老師代替學生去講解,這樣的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主動性,學生深入生活在課外搜集資料,實驗研究、調查訪問,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梅園小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指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主題,使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從學生的生活中來,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經驗,貼近社會現實。

四、結合實際,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

1、提高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意識和技能。

首先,促進教師角色轉變,提高參與開發的積極性。課程資源的開發涉及到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角色發生很大的變化,由課程的實施者變成了課程的開發者和實施者,教師只有盡快實現角色的轉變,才能夠在開發過程中承擔起積極的角色。以主體者的姿態投入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去。教師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資源,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

2、把綜合實踐活動和與少先隊活動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具有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獨立課程形態,是新課程和生長點。它強調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學生要親身經歷,親歷親為。它強調面向各個學科,面向現實的社會生活,面向大自然,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它要求學生自主地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活動中去。由于以上的這些特點與少先隊活動的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等特點不謀而合。由此可見,因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提升了少先隊在學校課程中的地位,給少先隊活動帶來蓬勃生機,又因為少先隊的介入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難點架起了成功的橋梁。

3、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在新課程理念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已顯得相當重要。可以這么說“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還是圍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組織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確定小課題的時候,尊重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自己選擇。使小課題研究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葉子的研究》、《魚兒為什么離不開水》、《節日小吃》等小課題都來自學生熟悉的生活,而且學生對此類問題很感興趣。

4、走進社區,豐富實踐內容。

我們要努力挖掘社區中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物質環境等教育資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得以開發利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學校周邊的生活設施都是我們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都能成為我們開展主題活動的活教材。東區道路寬闊、環境優美,有學院河、董妃苑,許都廣場等游園,學生的居住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在或者已經住進花園式的居民小區。抓住學生家鄉的變化,生活環境的變化開展課題研究、開展實踐活動。這些社區資源潛藏著許多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能大大豐富我們綜合實踐課程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中最能直接體現新理念、新方法,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課程。我們將不斷實踐探索,不斷積累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和經驗,為這一門新課程的全面實施作好準備。最后,我想借用專家的話“再好的課程,如果不去實踐,那么,你永遠走不進這門課程”。我相信只要我們積極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們也能創造出屬于我們的輝煌!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