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範文 / 正文

科學講座心得體會(通用21篇)

2024-05-14 心得體會範文

科學講座心得體會 篇3

不知不覺我已近快畢業了,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四年來的聽講座,我從中受益匪淺。

還記得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傻乎乎的大一新生,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現在想想未免覺得有些荒唐,但卻就是這個看似荒唐的行為,讓我從此迷上了208那個有著濃濃的學術氣息的講學廳,讓我在大學的四年里不至于真的荒廢了一切!

大學這四年,聽過多少講座,早已數不清;這四年,聽過多少講座,說都說不過來。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鑒的地方。教授們、講師們,每一位,無不是陸海潘江,他們那幽默、詼諧、睿智的言語一直回蕩在我的腦海里,激勵著我,指引著我。

雖然有一些講座的具體內容我已忘記,但有一些卻留個我很深刻的印象。比如我聽過的趙玲玲教授關于“如何在面試中脫穎而出”的講座,聽完以后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作為一名大四的準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那我們應如何從中脫穎而出?除了高學歷的證書外,基本的面試技巧和職場禮儀也是我們邁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開始,趙玲玲教授講述決定第一印象要素中包括外表、舉止儀態、交談內容。講座圍繞著主題簡述以下四個方面:

一、提出男女正確的著裝方式。套裝、配飾選擇與色彩搭配均以簡單、大方、穩重為主,衣服的面料要選擇質感好的。

二、簡述正確的站姿、坐姿、行姿。如站時要挺胸收腹,行走時優雅穩健。

三、從肢體語言方面提出建議。

四、簡述應聘面試時的禮儀,包括進出門禮儀、交談禮儀、肢體禮儀。

講座共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老師對男女生的穿衣禮儀、穿衣色彩的搭配以及站姿、坐姿、行姿進行講解,還現場找了兩位同學手把手的教。第二環節是進行如何化好面試妝的介紹,達到了講座的高潮。老師親自為現場的同學作模特,給大家做示范,從各個細節入手,仔細描述在職場中需注意的問題。

又比如我聽過的王樂夫院長關于《我的美麗祖國在長春》的講座,聽完以后我確實是有很大的感觸。講座是關于周游方面的,旅游能給人帶來靈感,很多時候,有一些難題一直被困住了,久久不能得到解決,有時侯出去逛逛,也許久突然來了靈感,一切難題都因迎面而解。旅游還能使人的心胸更加寬廣,在很多情況下,喜歡旅游的人心胸都是比較寬廣的,并不是因為其心胸寬廣才喜歡上旅游,而是在旅游的過程養成的一種氣質。愛旅游的人,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和各式各樣的事接觸,漸漸地人也就變得大氣,而這種大氣會讓別人覺得更樂意與之相處。

在這大學的四年里,我很慶幸自己能堅持去聽了那么多各種各樣的講座,我也在這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完善自我,為自己即將到來的職業生涯積聚著能量,我希望終有一天,我也能像我的老師們一樣,以自己豐富的學識、不俗的談吐去滋養我的學生們!

從剛進入大學到而今大學四年生活即將結束。此間聽了很多場的講座,現在就聽過的人文與科技講座談談自己心得。

科學和人文從來都是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互聯系著的領域,它們代表著人類探索研究自然的兩個方面的成就,同時也代表著人類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精神狀態。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也可以說是一種主體精神。其核心就是把人作為評判一切的標準,作為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稱。科學精神就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并貫穿于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實事求是,是科學精神的核心;開拓進取,是科學精神的活力。科學精神要求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問題、評價問題而不借用非科學或者偽科學的手段去解釋和看待。

人文精神也可以說是藝術精神,亦即詩意的精神。這種精神以想象為其主要特點。它并不是要真實的反映現實,而是在脫離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意識活動。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多元化發展,主張每個人都應當是有個性的,在此意義上常常發展為個人主義。多元精神堅持價值和意義的多樣性,反對統一化、普遍化的要求。人文精神有追求永恒價值的傾向。人文精神有超出目前的狀況、不計較當前的得失,尤其是物質利益得失而為信仰、目標或價值而獻身的傾向,具有非理性的特點。科學精神,是一種實證精神,是屬于理性思維的范疇。理性的本質就是符合邏輯和規律,就是要有可控制性,就是要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而科學最嚴格地體現了這一點。科學必須成體系,必須具有嚴格的邏輯自恰性,必須精確等等,這些都是理性特征的體現。在進行高等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對科學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結合人文教育深化科學精神培養,努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并在未來的工作中創造出有價值的新概念、新體系、新方法。學生科學觀的建立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科書是現代教育中最有效的學習工具,它是經編排而成的知識體系。只要從頭到尾接受它的灌輸,循序漸進,就可以全面而完整地掌握這個學科。但是,人們在把握以先輩們的智慧薈萃成的知識體系的同時,常常忘記了它的反面:因為省略了這個學科漫長的發展過程,把人們在生生不息的探索過程中的不同思路、不同表達方式、還有不完善或錯誤統統去掉了,留下來的雖然是目前為止這個領域里最正確的知識,但它的生命卻凝固了。人們通過教科書掌握知識、應付考試,用它解決具體問題,但人們也被它禁錮了思想,把它當成真理的標準,難以發現它所有的缺陷,就導致難以永遠走出它的思維框架。專業人士樂于重復有限的科學事實,而缺乏有想象力的大膽假設和艱辛論證,從而導致沒有創造性的科學追求。有些中國學生去美國后,發現自己掌握的知識遠比那里的同齡人多,就因為教科書灌輸式的學習模式。但是,他們缺少獨立思考的體驗,沒有無數試錯性的游戲,沒有個人化的即興探索,獨立工作、探索創新的能力遠不及別人。

所以,我們教師在進行教育時,要培養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科學觀。我們要培養學生反對知識迷信、科學崇拜、科學主義、教科書主義,建立為求知而求知,為科學而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對科學對理論敢懷疑、敢探索、敢想象的態度,而不是對科學頂禮膜拜,奉之為遵守客觀規律的迷信。

要克服教科書教育的缺陷,一方面要從課程教學本身著手,課程設置應當適當社會需求;上課應當有更多的對話,更多的思考;多一些學科歷史,多一些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多一些問題,包括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從課程之外著手,學校不僅是上課的地方,還是自修、研究、對話、交流、游戲、實踐的園地。教育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擴散和推廣,也是文化的創造和再生。科學精神立足于特定的哲學、信念,并依托廣泛的文學、藝術修養,專業研究不是科學探索的全部內容。科學創造力的源泉在于廣泛的文化修養,其中主要是人文修養,而不是單純的科學知識本身。任何學科,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是通向自由的階梯。一切思想在它最終的狀態下是一致的,共通的。科學的每一重大發展都與非科學的滋養有關。哲學構成各種文化形式、各門學科內在的思想基石。

總之,在高等教育中,倡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是戰勝“科學迷信”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必然選擇。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教師更要重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須明確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科學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倡導科學精神、道德素質與人文精神的結合。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