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範文 / 正文

2024年幼教國培心得體會(通用31篇)

2024-05-24 心得體會範文

2024年幼教國培心得體會 篇4

幼小銜接教育,光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實行家園聯系,采取家園共育的措施。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經常性的雙向溝通,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了。《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銜接——家園合作激發孩子對校園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既有對小學生活的向往,為馬上成為小學生而感到興奮,同時也擔心上了小學后老師要求嚴、受拘束、有作業任務而產生恐懼畏難心理,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保護和放大兒童前一種心理,讓孩子在興奮與期待中開始小學生活。

此時,老師應指導家長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家長一起帶著孩子去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書包及文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寶貝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讓孩子產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著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干凈!這里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里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干。”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指導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2、作息銜接——家園協調適當改變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兒園和小學在作息時間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園的時間是很寬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間;但到了小學,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校;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動是在25—30分鐘左右,而到了小學每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小學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上面種種差異就必然形成許多不適應,我們認為幼兒園應與家庭相互溝通,在作息時間上做出適當的調整。

(1)規定幼兒來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為了使幼兒入學后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我園就對孩子來園時間作了調整,請家長配合務必讓孩子8:00前來園。在孩子來園時間的同時,教師引導他們對照活動室內鐘表的時間,在“來園時鐘”記錄單上做好記錄;評選出“遵守時間的小明星”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逐漸形成了時間觀念。

(2)逐步減少睡眠時間,適應小學生活

針對很多一年級老師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難以集中的現象,適當減少了孩子午睡時間,有2小時調整為1.5小時以適應小學生活。我們利用減下來的時間組織一些安靜的區域活動,如:棋類游戲、智力拼圖、搭積木、畫畫、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戲,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認真的進行各類活動。

3、“意識”銜接——家園互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幼兒心理學表明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完成指定任務的能力,因此,在幼兒入園初期我們就有意識的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及規則意識,幼兒可采取自選的方式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動,做活動的主人,了解活動與規則的關系。

我們還通過值日生安排小任務并設置情景的方法,讓幼兒完成各類任務,讓幼兒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方法,記清小任務的要求,引導幼兒變被動完成為主動完成。同時還根據主題內容設計一些親子小任務,讓幼兒養成按時完成小任務的好習慣。剛升入大班的孩子沒有任務意識,時間觀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會把老師布置的任務忘記了,還說:“是爸爸忘給我做了。”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還懂得了與同伴比較完成任務的情況好壞。另外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們積極利用環境以及各個活動的準備環節,讓幼兒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問題要舉手,別人發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變練習為習慣。我們在設立學習內容時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開始,逐漸延長活動時間,使幼兒注意的堅持性不斷提高,提高活動的堅持性以適應小學的生活。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4、習慣銜接——家園一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生活學習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尤其在親人的關心、愛護、指導、鼓勵、教育和共同活動的影響下得到發展。為了鞏固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還可以開展以下一些活動:

(1)親子新聞快遞活動。

每天利用一點時間,請幼兒向家長講一個小新聞,并每次讓孩子按時看新聞,并堅持不懈。意圖在于引起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培養其有意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為孩子入學后能主動按時地完成作業做準備。

(2)親子模擬作業活動。

讓孩子在指定的時間里完成一些小任務,如畫一幅畫,聽一個故事后復述故事的內容,寫幾行數字。在完成小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業的道理和怎樣快速完成作業的方法(抓緊時間,集中注意力,不能隨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和完成任務的意識。

5、行為銜接——家園共同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復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長、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兒園每周都會安排一次專門的安全教育活動,每次活動都有內容、目標、以及過程,平時的隨機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導家長時這方面的內容也不含糊。

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5

近幾年來,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小學學習生活,幼兒教師、小學教師以及家長都應該作出相應的努力。而此次鎮托幼辦聯合小學,共同開展的幼小銜接活動讓我感受頗多。

銜接、銜接,就是幼兒與小學生、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聯系交流與溝通。小學教師經常走進幼兒園,面對天真活潑的孩子,喜愛之情充滿心中,對于他們的常規習性也會有充分的認識。幼兒也會對這些和藹可親的老師留下美好的印象,進而在幼兒升入小學時,教師與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適應。幼兒教師帶領孩子走進小學也是幼小銜接活動的重點內容,如何做到形式豐富多彩、效果明顯,這就需要小學幼兒園彼此之間,老師之間的溝通、配合默契。幼兒教師安全有序的帶領孩子進入小學,參觀校園,孩子與小學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許會在一年級的隊伍中發現曾經的'幼兒園的好朋友。他們已經先一步開始了小學生生涯,在羨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著自己要馬上進入小學。看看他們的課間十分鐘,聽聽他們的上課,感受一下小學生活的氛圍。

這里我想要說一下,幼兒與幼兒教師聽小學生的課,是要聽什么呢?從兩點來說,幼兒“看”比“聽”多,看看小學生坐的多好,回答問題時站的多好,沒有亂下座位的、沒有說悄悄話的,大家都在認認真真的聽老師講課,仔仔細細的做練習。讓幼兒心中牢記小學的課堂形式,因而在幼兒園大班的課堂活動中盡量模范。幼兒教師聽看并重,聽小學教師的講課內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樣的,如何做到讓孩子穩穩坐在座位上,從而幼兒教師了解到在大班一個月的幼小銜接過渡期應該怎樣開展教學活動。看看小學生們的常規,比較自己幼兒的差距,進而改進。

幼小銜接研討會直接交流討論,小學主任、一年級老師直接提出建議,加強幼兒習性的培養,生活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例如:會排隊走、上廁所有序,會正確的拿筆、看書姿勢正確等,這些看似小而容易,卻是重要而繁瑣。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學習習慣會讓幼兒最快的適應小學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學課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聽課,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后。而習慣養成需要幼兒教師不斷的重復糾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給以他什么影響,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因而習性培養重于一切。

我們在講述幼小銜接這一主題時,主要關注幼兒園與小學這兩個方面,人們往往會忽略家長的作用。我一直認為家長的影響作用和教師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兒園學校進行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及時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并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家校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