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作文 / 正文

小學生家鄉清明節作文9篇

2024-03-25 作文

小學生家鄉清明節作文(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中斷魂。”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據《歷書》記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日子。

在我的老家保康,清明節習俗的形成要上溯先楚時期楚人的祭奠流動。

楚人祭奠的對象分為“天神、地抵、人鬼”。其中,楚人祭奠包括祖先在內的人鬼的主要方式是墓祭。楚人墓祭分為臘祭和春祭。臘祭就是在陰歷尾月23日小年之后,楚人給死亡親友的宅兆上墳,其主要方式是燒祭火,送燈,給宅兆培土。這種風俗主要源于楚人崇火,但愿祖墳上冒青煙,后人香火延續不中斷。臘祭流動以家庭為主。

公元前1043年,第一任楚子熊繹在荊山立國,定都丹陽,也就是現在的保康縣馬良鎮重陽。那時,楚人就開始了春祭流動。

楚人春祭十分隆重。當河邊柳樹剛吐翠抽條時,楚人便相約到來到祖墳地,修理墳前拜臺,植松柏保風水,給宅兆培土,而且墳上的土堆的越高越好。另外,楚人還割去宅兆周圍的'雜草、荊棘,然后集中燒掉。這些頓宅兆環境的工作結束后,楚人便挑來飯菜,世人席地而坐。族長先在宅兆前的拜臺上擺放酒、菜、飯,然后又磕頭,依次叫死去的祖宗吃飯。完畢,世人方可用餐。

楚人這種風俗主要體現楚國早期的政治是以宗法統治為主。宗法統治是族長說了算,族長通過這種墓祭流動,凝結人心,教育后人不健忘祖宗功德,啟迪后人光祖耀宗。同時,族長也通過這種春祭方式勸善揚善。在楚國早期,常有不孝之子在春祭中被族長拉到祖墳地正法。

保康的清明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從前荊山有一個書生,他的父親為了讓他能夠繼承讀書求士,在伐木中被樹木砸死了。書生埋葬了父親后外出考學,到了清明節那天也沒有給父親的宅兆上插清明吊。有一晝夜里,書生夢見了父親。父親指責書生不孝,讓他在陰間倍受折磨。原來,到了清明節這天,陰間要舉行清明大會。每個亡靈要高舉著清明吊參加評比,看誰的清明吊漂亮。沒有清明吊的亡靈則被趕出會場,被罰苦工。聽罷,書生趕緊跪下給父親磕頭,哭著承認自己的過錯。哭著哭著,書生醒了。書生便把自己在夢中見到的情景告訴給荊山的人們。第二年清明節前夕,書生給父親的宅兆上插滿了清明吊,以彌補自己的過錯。從此,不管是再忙的荊山農人,仍是再遠的異地學子,老是在清明節前夕回到故里,為親人的宅兆插滿清明吊。

這個傳說證實了一個事實:人們在清明節祭奠流動中感恩前輩,教育昆裔要孝敬父母。

現在,清明節祭奠上墳插清明吊成為保康當地習俗已得到很好傳承。遠在千里之外保康人,假如不能回來,便打電話拜托他人代插清明吊。

保康清明節的這些習俗,都是為了懷念死者,祭祀先人,教育昆裔不要忘既自己是炎黃子孫!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小學生清明節作文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