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作文 / 正文

鴻門宴讀后感分享13篇

2024-05-31 作文

閱讀沒有用處的書籍只會讓人迷失志向,閱讀作者的作品時,我們思緒會隨著情節變化而產生變化。寫讀后感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鴻門宴讀后感”,一定要看看我們推薦的這篇文章。

鴻門宴讀后感 篇1

《鴻門宴傳奇》是中國香港地區導演李仁港的作品,以鴻門宴為沖突中心,重新解構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故事。秦末亂世,劉邦追隨霸王項羽,并與其結為異姓兄弟,一心想著天下太平以后,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回家鄉喝酒。義軍首領楚懷王為抑制劉、項二人,設下“先入咸陽,冊封秦王”毒計。劉邦先入咸陽,項羽在函谷關大敗秦兵二十萬,對劉邦虎視眈眈。

張良也向劉邦獻策,不宜與項羽硬拼。項羽手下謀士范增在劉邦交出咸陽之后,設下“鴻門宴”,要借機除掉劉邦。誰知劉邦以一跪化解了項羽的怨恨,以如廁為借口逃離虎口。此后,張良和范增各為其主,爭奪天下。最后,霸王項羽在烏江之畔四面楚歌,自刎而死。張良等人卻被范增的“錦囊妙計”所制??

影片開場,在空曠的原野中,雪花漫天飛舞,一群太學生在太傅劉玄的帶領下去瞻仰鴻門宴遺址,這已是漢高祖劉邦駕崩二十年之后。大殿上陳列著的“無字靈位”是誰的?當年高祖的坐在哪里?太傅不能給出年輕人答案。這時一位矍鑠的老者,意味深長地揭開了這段歷史的真相。這位老者就是張良,鴻門宴時劉邦手下的謀士。在劉邦和項羽的光環下,在汗牛充棟的史書中,張良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開場以后,就在張良的敘述視角下,陳述楚漢相爭這段大歷史。這段大歷史,以及劉邦、項羽這兩位大人物也因此得以被全新的角度重新解讀,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劉邦的形象向來與潑皮無賴、貪圖富貴、心狠手辣、過河拆橋等小人形象聯系在一起。在《鴻門宴傳奇》中,劉邦變得豐滿起來。劉邦與項羽結為兄弟,在將與秦軍決戰的時候,受項羽之托護送虞姬。劉邦并沒有怨言,是在手下樊噲的“煽動”下,才起了“反項”之心。在迂回包抄咸陽的途中,劉邦舍身護虞姬,對虞姬說,身不由己。這兩個段落讓劉邦身上開始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讓我們開始相信:原來劉邦并不是潑皮無賴,他很可能是正人君子;原來劉邦不是貪圖富貴,是為了不讓兄弟們傷心,不讓流兵成痞,是身不由己。當劉邦入主咸陽,遇張良,談天下事,為了不讓咸陽城生靈涂炭,劉邦率部退守霸上。又一個段落,鴻門宴上,劉邦屈膝下跪,張良與范增對弈。從此劉邦的命運掌握在張良手里。后來。垓下之圍,四面楚歌,全拜張良所賜。一定程度上講,貪圖富貴的是張良,是劉邦手下的布衣將相。當劉邦得到范增留給項羽的錦囊時,劉邦又不自覺的成為了范增手中的棋子。過河拆橋,始作俑者應該是沒有“過河”的范增吧。項羽的形象亦然,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那個剛愎自負的霸王。

故事主體情節線看似仍然是劉、項相爭,但是劉、項卻是被動的跟著故事的節奏。仍以劉邦為例。劉邦從出場到“送嫂還鄉”,還算是主動的處理自己個人沖突。從取咸陽開始,劉邦都是在被動的處理個人與社會的沖突,而造成這些沖突,并不斷的造成鴻溝,一步一步將劉邦推向歷史最前沿的正是,張良、范增、樊噲這些小人物。最后,劉邦對這段大歷史進行“蓋棺定論”的總結時,也用虞姬的話來講:你知道赴會的代價嗎?

就這樣,小人物往往不經意間就改變了大歷史的走向。在《鴻門宴傳奇》中的起關鍵作用的的小人物就是張良和范增。

范增是項羽的軍師,也是項羽仰仗的“亞父”。范增曾對項羽說:看來我真是把你寵壞了,莫非真要我早點高老歸田,你才能真正長大。范增雖是小人物,對項羽影響卻很大,在劉邦兵敗,張良入幕之前,項羽對其是言聽計從。后來,項羽大勢已去,范增準備了錦囊:反間計,只求兩敗俱傷。張良是劉邦的謀士,他深知范增計謀三倍于自己,從鴻門宴對弈開始,便想除掉范增。張良成功的時候,張良無奈地對范增說:我這步棋下的太重了。對范增的愧疚之情溢于言表。范增答道:你像極了年輕時候的自己。這是兩個小人物的惺惺相惜,在他們對弈的棋盤上,無論是項王還是漢王,都是他們手中的一顆棋子而已。

《鴻門宴傳奇》中還有以個不得不說的小人物就是樊噲。樊噲最大的愿望就是天下安定以后跟主公一起喝家鄉酒,他不想做官,也不會做官。樊噲可以為主公沖鋒陷陣,甚至為給主公爭一先手,自斷小指,但是他不明白的是為什么他的主公會變,他接受不了。在一眾小人物中,樊噲是真正的“草根”。說的這里,想起李仁港導演的另一部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用“草根”羅平安的敘述視角,以小人物重現解構大歷史,陳述常勝將軍趙子龍兵敗鳳鳴山的史話。《三國之見龍卸甲》中的羅平安跟樊噲一樣的善良、執拗。膽小如鼠的他可以冒死去救趙子龍,卻為了自己可以風光的回老家出賣了自己的好兄弟、好戰友。兩部片子唯一不同的是,身為“草根”的羅平安在陳述完故事以后,沒有能力作一個結語。而張良卻可以鄭重的為虞姬立一塊“無字靈位”,嘆息一聲:高祖皇帝又何嘗不想把他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導演李仁港有深厚的國畫功底,這使他對中國的古典文化有比較深的了解,對于把我歷史題材的影片有很大幫助。就上面提到的兩部片子而言,在《鴻門宴傳奇》中,導演把對于棋道的理解當作是貫穿全片的線索之一。張良用反間計除掉了范增,范增卻也留個張良一個反間計,提煉出兩敗俱輸的點睛之筆。在《三國之見龍卸甲》中,趙子龍發跡于鳳鳴山,也埋骨于鳳鳴山,導演把它歸結為一個圓,而圓既是佛家又是道家,都是傳統的信仰。這些古典元素不僅讓影片更加真實,而且由于傳統文化的含混性,也賦予影片多義性解讀的可能。

另外,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導演,李仁港對“草根”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這兩種文化背景,李仁港導演用小人物,甚至是“草根”的視角解構歷史事件成為可能。

隨著觀眾觀影經驗的積累,審美水平不斷增加,一些傳統意義的商業大片和主旋律電影已經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即使是在票房上取得了很高的收入,口碑上卻遭遇“滑鐵盧”。我個人認為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

一些影片中本應有的人文關懷被濃厚的商業氣息所取代;二是,編劇和導演講故事的方式過時,往往是觀眾剛看完開場就可以準確無誤的猜到下面的發展和結局。就第二點來言,換個視角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對于歷史題材的影片,《鴻門宴傳奇》應該算是一個范例。當然,用小人物解構大歷史,大歷史背景還是要尊重的,否者就不叫解構了,應該叫顛覆了。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鴻門宴讀后感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