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作文 / 正文

《紅與黑》的讀后感通用

2024-06-02 作文

《紅與黑》的讀后感【篇1】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1783-1842)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既是一部愛情小說,也是一部政治小說,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法國當時社會流傳有“不讀《紅與黑》,不要混政界”的說法 。

小說展現了19世紀初法國社會生活,描寫了一個木匠的兒子于連,他希望通過個人努力躋身上流社會,但最終失敗的經歷。

主人公于連出身卑微,但他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就是讀書,并且記憶力超群,他對《圣-經》倒背如流,因此得以被市長看中,當其孩子的家庭教師。

然而,他卻與市長夫人雷納爾產生了感情,他人生第一次體會到了愛情的美妙。當他沉浸在與市長夫人的歡樂中時,卻被人告發來到修道院,后來神父將他介紹給拉莫爾侯爵做秘書,在府中又與瑪蒂爾德小姐又有了曖昧。

就在這時,雷納爾夫人在人的唆使下寫信誹謗了于連,于連看著自己即將一無所有,盛怒之下朝雷納爾夫人開槍,但他拒絕為自己做任何辯護,最后孤單地死去。

紅與黑兩種顏色的含義

小說的原名是《于連》,后來改為《紅與黑》,自問世以來,小說書名一直引人遐想,被人們不斷解讀。

紅與黑,這兩種顏色究竟有什么含義?

筆者認為,對于出生底層的于連來說,“紅色”代表個人理想,“黑色”代表庸碌無為。人生對他就一場“紅”與“黑”的殘酷搏斗,要么過出人頭地、體面高貴的生活,要么就選擇死亡。他拒絕了朋友與他合伙做木材生意,他拒絕了。因為他知道,在那個階層分明的社會,有錢并不能有尊嚴,只有成為貴族才會有尊嚴。

他渴望能像拿破侖一樣,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然而他的生命如一顆流星,在紅與黑的交戰中,在出人頭地的個人理想徹底破滅后,他放棄了被救贖,而走向毀滅。

紅與黑也可以看做個人與社會的沖突。于連是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代表,他雖然出身低下,但野心勃勃,渴望飛黃騰達,改變命運。對社會地位的不滿,讓他仇視社會;對榮譽的渴望,又使他投入到官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中。

于連以平民意識對抗封建貴族,這使他招來很多人的嫉妒,也注定了他的悲劇結局。他從心底里仇恨他們,他說:“跟他們打交道的只是我的貧窮,從不是我的靈魂。”他反抗世界的夢想破滅后,他在法庭上總結了自己的一生:“我是一個反抗自己的卑賤命運的農民。“

于連是一個矛盾的人物,他的身上有著雙重性格。一方面,他自尊心極強,不愿受人奴役,他其實并不渴望奢華的生活,而是渴望那種出人頭地的尊嚴。另一方面,要得到成為人上人的目標,他又必須有手段,這種手段就是要在人前犧牲自尊,學會虛偽逢迎。

他既憎恨貴族,又不不得不與他們同流合污;他既欣賞正直善良,但又不得不違心遵守上流社會的價值觀。所以,在躋身上流社會的夢想破滅后,他高傲地選擇了自我毀滅。

每個人的心里,或許都有一個于連,都有兩個自我。

一個是理想的自我,堅守個體的高貴的自我;一個是現實的自我,為了生存,圓滑世故、八面玲瓏的自我。

于連身上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也有著人性的丑惡。

然而,于連是矛盾的,他想要建功立業,征服世界;卻又多情善感、沒有泯滅良知,不屑官場生存法則,正如司湯達對他的評價:“他永遠也成不了一個好教士,成不了一個干練的行政官員。像這樣容易激動的心靈頂多適于產生藝術家。”

于連對兩位貴族女性有愛情嗎?

培根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偉大人物會被愛情沖昏頭腦。”

很多讀者看到了于連和兩位貴族女性的感情經歷,卻沒有看到,在他的心中,尊嚴和野心才是最重要的,愛情不會排在第一位。

于連愛兩位貴族女性嗎?應該說也是有愛的,尤其是雷納爾夫人。她給了于連很大的關懷,讓他感到了母親般的溫暖。雖然年齡有差距,但他們之間仍然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他們經常在黃昏的林蔭路上散步,他們會偎依在一起,一起看夕陽西下。在向雷納爾夫人開槍后,他也在懺悔。

至于瑪蒂爾德,他追求她更多的只是為了報復,因為瑪蒂爾德對他的順從,使他的自尊心得了滿足。此時于連的心靈開始扭曲,他學會了貴族們虛偽的一套,學會了不擇手段獲得成功。

可以說,他對兩位貴婦人是有愛的,但他最愛的還是自己。

對于連來說,活著的目的是為了什么?就是“征服”二字。面對兩位貴族女性,他發起了一場特別的戰爭。征服出身比自己高貴的女人,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成功,在他的眼中愛情也只是某種勝利。

就像于連最崇拜的偶像拿破侖,拿破侖的兩次婚姻都不是純粹的愛情,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政治目的。

他對雷納爾夫人,既有愛,而更多為的是打擊市長對他的輕視。在與瑪蒂爾德交往中,他曾說,出身的驕傲猶如一座高山,而那座高山,就是他進攻的目標。所以當他追求瑪蒂爾德成功后,他感到的只是勝利的喜悅——“這個傲慢的女人,終于拜倒在我的腳下了!”

至于他為什么要開槍打死雷納爾夫人,也是他看重個人前途甚于愛情的緣故。雖然他也懺悔過自己的行為。

在愛情與功業之間,于連首先是選擇功業的,甚至將愛情作為一種成就個人的手段。

《紅與黑》中的于連,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一方面是因為于連這個角色,另一方面是當今社會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類似的場景。

司湯達通過于連的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人對抗整個社會,無異于飛蛾撲火,即使他有野心和才能。于連的悲劇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于連的性格是極端的。要么征服世界,要么輸掉一切。

雖然于連完全可以免于一死,用尊嚴來換回一條命和榮華富貴,但是他斷然選擇了尊嚴,放棄了生命,因為他已經看透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塑造于連這個性格極端的人物的用意。因為只有于連的死,才能喚醒人們對社會弊端的思考,才能讓人們開辟出一條更美好的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說,《紅與黑》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價值的小說。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紅與黑》的讀后感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