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節假日 / 正文

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故事大全

2022-12-19 節假日

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很多關于來源的傳說。你知道什么?以下是云煙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起源傳說》,僅供參考。我希望它能幫助你。

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故事大全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中午節、五月節、艾節、端五節、重午節、中午節、夏季節,原本是一個消除瘟疫的夏季節。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1、紀念屈原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正是因為如此,端午節在解放后被命名為詩人節。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詩人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著名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他創造了楚辭的風格,也創造了香草美的傳統。代表作有《離騷》、《九首歌》等。

端午節在中國歷史上已經紀念屈原1500多年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人立即劃船救援,一直到洞庭湖,從未見過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又冒雨出動,爭相劃入茫茫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然后逐漸發展成龍舟競賽。人們擔心河里的魚會吃掉他的身體,所以他們回家把米團放進河里,以免魚和蝦破壞屈原的尸體。后來,們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紀念伍子胥

《荊楚歲時記》是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季節令、風物故事介紹文集。這本書的第三節記載:按照5月5日的競渡,俗稱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命船救之……邯鄲淳曹娥碑云,5月5日迎伍軍……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認為東吳的端午節競渡是為了迎接當時被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于粽子,有當地記載: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春秋時節,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后,化為陶神,世人哀悼而犧牲,故有端午節。這一傳說在江浙地區廣為流傳。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都是楚王殺的,后來子胥投奔吳國,帶吳伐楚,五戰五勝,攻破楚都營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300,報仇殺父兄。吳王闔閭死后,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建議,要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誹謗子胥,夫差相信,賜子胥劍,子胥死。子胥是忠良,死前對鄰居說:我死后,我的眼睛被挖出來掛在吳都東門上,看著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他自殺了。丈夫很生氣,把子胥的尸體放在皮革里,5月5日投入大江。因此,據說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紀念孝女曹娥

來自東漢的曹娥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據說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幾天沒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只有14歲,晝夜沿著江號哭著找父親。17天后,5月5日,她也死在河里。五天后,她從河里拿出父親的尸體,這是一個神話。據史料記載,自宋代以來,歷代皇帝都稱贊曹娥大事。

孝女曹娥之墓,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為了紀念曹娥的孝道,后人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寺。她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的地方改名為曹娥江。

4.吳越民族圖騰祭

這句話來自詩人、學者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歷史》。聞一多認為,五月初五是古吳越龍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因為吃粽子和競渡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兩個活動,都和龍有關。粽子經常被蚊龍偷進水里,而龍舟是用來競渡的。而古代吳越人也有斷發文身以龍子的習俗。此外,古代五月初五有五彩絲臂的民俗,聞一多認為這應該是像龍子的文身習俗的遺跡。

聞一多對于古代神話和傳說深有研究。端午節的起源在他的《端午節歷史教育》和《端午節考試》中得到了考證。他指出,端午節原本是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吳越民族的龍圖騰團族舉行的圖族祭祀節,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當時,居住在江南地區的吳越族以龍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希望龍能保護自己,斷發紋身,把自己裝飾成龍。

每年夏季成熟季節的5月5日,他們都會舉行盛大的圖騰節,把各種食物放在竹筒里,或者裹在樹葉里,放在水里,獻給圖騰神,自己吃。為了取悅圖騰神,我們還制作了一艘龍木舟,在水上競渡,擊鼓,敬神娛神。

5、夏至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研究員劉德謙認為,端午節最早起源于夏至。他在《端午節》起源》和《中國趣談》中說,權威的歲時作品《荊楚歲時記》沒有提到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節日習俗,而是在夏至寫了吃粽子。端午節的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活動,其實與屈原無關。

此外,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端午節是夏天,所以端午節也可以稱為天中節。因此,端午節最早的起源是夏至。

女詩人秋瑾

秋瑾字瑞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小時候擅長詩、詞、歌、賦,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的稱號。光緒33年6月5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28歲參加革命,影響很大,在策劃起義時被清兵逮捕。后人為了敬仰她的詩歌,哀悼她的忠誠事跡,于是與詩人節合并紀念她,詩人節因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被定為端午節。

民間專家陶思炎說,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但60多年前的抗日戰爭時代,端午節真的被指定為詩人節。每年都有盛大的詩人節慶典。1940年6月10日端午節,中國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重慶舉行詩歌朗誦會,紀念屈原。有人建議每年端午節是中國詩人節——這就是詩人節的由來。后來,由于戰爭原因,詩人節紀念活動逐漸減少。陶思炎說,端午節也與另一位詩人密切相關,她是現代革命家、女詩人秋瑾。秋瑾6月5日殉國,后人為了敬仰其詩歌,哀悼其忠勇,將紀念她的活動與詩人節合并,即端午節。

端午懸艾

民間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每家每戶都要灑掃庭院,用菖蒲、艾條插在門眉上,掛在堂里。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作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女爭相佩戴,以驅除瘴氣。端午節也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衛生節。這一天,人們掃院子,掛艾枝,掛菖蒲,灑雄黃水,喝雄黃酒,除腐,殺菌防病。

陳十四娘娘與南蛇婆婆戰斗

陳十四娘娘原本是觀音菩薩拇指上的三滴血。后來,世界上出現了一條叫南蛇女的惡蛇精。她帶領它的蛇精子孫后代傷害了人們,人們聞到了蛇的變色。正義的陳十四娘變成了一場紅雨,成為了一個熱情而直率的著名女性,決心為人民除害。為此,她特別去廬山學習法律,學習回來后,與充滿邪惡的南蛇女進行了激烈的斗爭。

據說陳十四娘娘在與南蛇婆博斗時,南蛇婆用她的看家寶黑葫蘆釋放出陣陣毒氣,陳十四娘娘被熏得頭暈目眩,口干舌燥。這時,我突然看到南天門金光閃閃。觀音菩薩伸手從蘇州保和堂抽出一片菖蒲葉,變成了一把冷光、青峰的菖蒲劍,送給了陳十四娘娘。陳十四娘娘用菖蒲劍打敗了南蛇婆。觀音菩薩還把柳枝折下來,把灑雄黃酒送到人間,殺死了南蛇婆子孫。

就這樣,人們認為雄黃酒和菖蒲葉可以解決蛇和昆蟲的五種毒性。因此,每年端午節,菖蒲葉房前后都灑雄黃酒,這兩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的衛生習俗

①采藥。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這一天蓄藥,以除毒氣。《歲時廣記》卷22采雜藥引用《荊楚歲時記》匿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后魏《齊民要術》•五月份有抓蛤蟆的記載,也是藥用的。后來很多地區都有端午抓蛤蟆的習俗,比如江蘇在端午收蛤蟆,刺取泡沫,做中藥蟾酥。杭州人還給孩子吃蛤蟆,說可以消火清涼,夏天無瘡癤。還有五天在蛤蟆嘴里塞墨錠,掛起來晾干,也就是蛤蟆錠,涂在膿瘡上可以消散。抓蛤蟆制藥的習俗源于漢代蟾蜍辟兵的傳說。另一個例子是湖北監利端午節采百草,也是采草之俗。采藥是由于端午節前后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在這一天形成的。

②沐蘭湯。端午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當時的蘭花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以用煎水洗澡。《九歌•云中君也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稱浴蘭節。五雜記明代人因為蘭湯得不到,午時拿五色草刷浴。后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廣東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將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煮成藥水洗澡。不管男女老幼,全家都洗,這種習俗至今還存在,據說可以治療皮膚病,祛邪。

③喝蒲酒,雄黃,朱砂酒,噴酒。荊楚歲時記: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的根莖,葉形如劍,肉穗花序。根莖可以作為香料,也可以作為藥物)或鏤空或屑,用冷酒。蒲酒芳香爽口,后來在酒中加入雄黃、朱砂等。喝菖蒲酒也是五雜咀……以雄黃入酒。明馮應京的《月令廣義》: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不會有蛇之患。灑墻門窗,避毒蟲。這種習俗廣為流傳。到目前為止,如廣西賓陽,端午節有一袋藥品出售,包括雄黃、朱雷、柏樹、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泡酒后,用菖蒲艾蓬蘸墻角、門窗、床等,然后用酒涂兒童耳鼻、肚臍,驅毒,尋求兒童安全。此外,有些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孩子的額頭上畫王字,讓孩子有虎印,用虎辟邪。從衛生的角度來看,這些活動仍然是科學的。在室內加水和酒灑可消毒殺菌,喝蒲灑也相當有益。

④采茶制涼茶。在北方的一些地區,端午節喜歡采摘嫩葉和野菜葉蒸干,做茶。在廣東潮州,人們去郊區的山野采草藥,煮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端午節設置各種可驅邪的花草,來源長。最早的艾草掛在門上,《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掛在門上,以毒氣。這是因為艾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可以用艾絨治病,灸穴,驅蟲。五月文含有最多的艾油(此時正處于文生長旺期),所以人們爭相采艾。除了采艾扎作人,艾扎也被稱為虎形,《荊楚歲時記》注文云: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虎形,貼艾葉內人爭取佩戴。同時,蒲束和葛蒲削的蒲劍也掛在門上,蒲束扎的蒲龍。《帝京時代勝》:(端午節)插蒲龍艾虎。《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掛在床上,都是鬼。桃梗是辟邪的吉物,蒜頭被認為是武器銅錘的象征,與蒲劍、蓬鞭相配,以趕卻鬼祟。還焚燒艾蒿等驅蚊蠅。葛藤掛在湖南、浙江等地的門相上。據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可以驅鬼辟邪。

與采藥、采艾蒲等相聯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戲,是古人往野外游藝之遺俗。后來發展成為插花等裝飾藝術。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端午節的傳說故事大全   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