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節假日 / 正文

2023年春節什么時候上班

2022-12-19 節假日

2023年春節什么時候上班?祝福網小編整理了2023年春節上班的相關信息。歡迎閱讀。我希望它能幫助你的生活。

2023年春節上班幾號

2023年1月28日,2023年春節,星期六。

2023年1月27日至2023年2月2日,假期7日。

1月27日(星期五,農歷除夕),1月28日(星期六,農歷正月初一),1月29日(星期天,農歷正月初二)為法定節假日

2月3日(星期五),2月4日(星期六)日常上班。

春節的起源和習俗

春節的起源有一個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名字“年”怪物,頭長觸角,兇猛。“年”深居海底多年,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人命。因此,每年除夕,村里的人們都會幫助老人和年輕人逃到山上,以避免“年”獸的傷害。一年除夕,一位乞丐老人從村外來。

村民們一片匆匆恐慌的景象,只有村東的一位老婦人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上山躲避“年”獸,老人撫摸著胡須笑道:“如果婆婆讓我在家呆一晚上,我一定把它放在家里‘年’獸攆走。”妻子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

發現村里的氣氛和往年不一樣:村東的老婆婆家,門上貼著大紅紙,房間里燭光明亮。“年”怪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臨近門口時,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顫抖,不敢往前走。原來,“年”最怕紅、火、炸。

這時,婆婆的房子大開了,只見院子里一個穿著紅袍的老人在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跑。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歸來的人看到村里安全無恙,非常驚訝。這時,妻子突然意識到,迅速向村民們講述了乞討老人的承諾。這件事很快就在周圍的村莊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年”獸的辦法。

(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燃放鞭炮;每個家庭都有明亮的蠟燭和更多的年齡。初一一大早,我們要去親戚朋友那里打招呼。這種習俗越來越廣泛,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臘月二十三 祭灶

中國的春節通常從祭灶開始。祭灶是一種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傳播廣泛的習俗。在過去,幾乎每個爐子都有“灶王爺”神位。

二、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日,除塵掃房” ,據《呂氏春秋》記載,瑤舜時期中國有春節掃塵的習俗。民間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年掃塵“除陳布新”意思是把所有的窮運和厄運都掃出去。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禱。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潔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六鹿庭院,撣塵垢蛛網,疏通明渠暗溝。到處都洋溢著歡樂、干凈、歡迎新年的歡樂氣氛。

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皇玉皇于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決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以祈福,稱之為“接玉皇”。在這一天的日常生活中,言語要謹慎,爭取好的表現,以贏得玉皇的降低來年的福氣。

四、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在這兩天的傳統民俗中,我們應該集中精力洗澡和洗衣服。除了一年的厄運,我們準備迎接明年的春節。"二十七洗愧疚,二十八洗邋遢"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澡“洗福祿”。

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意味著“月窮歲盡”,人們必須除掉舊的部門和新的部門,這意味著新的一年是農歷的最后一個晚上。因此,這一時期的活動集中在新的部門,以消災和祈禱為中心。

春節期間,中國各地都有貼門神的習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旁邊,后來畫成門神人像張貼在門上。

春聯的一個來源是桃符。起初,人們把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避邪。后來,他們畫了一個像桃木一樣的門神,然后簡化為在桃木板上寫上門神的名字。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千。這些都有祈福和裝飾住宅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古代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們的習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我國民間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開始,有些人一直吃到深夜。根據宗《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南北朝至少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逝去歲月的珍惜,又有對新年的美好希望。

中國民間有爆竹“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用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又稱中國特產“爆仗”、“炮仗”、“鞭炮”。它起源早,有2000多年的歷史。放鞭炮可以營造喜慶活潑的氛圍,是一種節日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快樂和好運。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一歲除,

春風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日。

新桃總是換舊符。

描繪了中國人民慶祝春節的盛大喜慶場景。

吃年夜飯是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最熱鬧、最快樂的時光。.豐盛的年菜擺滿了一桌,全家團聚,圍坐在桌旁,一起吃團圓飯,心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形容。

給壓歲錢,壓歲錢是長輩送給年輕一代的。有些家庭晚飯后,每個人都坐在桌子旁,不允許離開。大家吃完后,長輩送給年輕一代,鼓勵孩子和孫子孫女在新的一年里學習成長,做好人。

祭祖在古代是一種盛大的習俗。由于不同地方的禮俗不同,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去野外拜祖墓,有的去祠堂拜祖。大多數人依次把祖先的牌位放在家里的大廳里,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照年齡和年齡的順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開門炮仗”。爆竹聲過后,破紅滿地,燦如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向新朋友的家人和鄰居祝賀新年,舊稱新年問候。新年的第一天,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去探親訪友,互相拜年,祝來年好運。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是同族長帶領幾個人挨家挨戶拜年;有的同事邀請幾個人拜年;也有人聚在一起互相祝賀,叫“團拜”。

由于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用各種帖子互相祝賀,從而發展起來“賀年片”。春節期間,年輕一代應該先向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健康。長輩可以把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年輕一代。據說壓歲錢可以壓制邪惡,因為“歲”與“祟”諧音,年輕一代拿到壓歲錢就能平安度過一年。

7、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春節的情結,也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宗教儀式。廟會期間,僧侶和道士通常是“法事”或“道場”祭祀神佛,人們也要朝拜,許愿,還愿,求福。廟會期間,也有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項目,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8、觀社火

除廟會外,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社火源于古土地神和火神的崇拜。社會,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為名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基礎。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它不僅是熟食和取暖的源泉,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古人認為火也有原始思維“靈”,并將其視為具有特殊意義的神物進行崇拜,從而形成了尚火的觀念。崇拜古土地和火,產生了祭祀社和火的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會火災儀式逐漸成為一種規模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9、舞龍

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節日,到處都有舞龍的習俗。

舞龍起源于漢代,歷代不衰。舞龍最初是祭祖祈雨的儀式,后來逐漸成為一種娛樂活動。唐宋時期,舞龍是節日期間常見的表現形式。

關于舞龍的起源,民間有一個傳說:有一天,龍王腰痛難忍,龍宮里的藥都吃了,還是沒有效果。不得不成為老人來人間求醫。醫生摸脈后很奇怪,問道:「你不是人!」龍王看不見過去,只好說實話。于是醫生讓他變回原形,從腰間的鱗甲里抓出一只蜈蚣。龍王撥毒敷藥后完全康復。龍王為了感謝治療之恩,對醫生說:「只要像我一樣扎龍舞,就能風調雨順,五谷豐收」。這件事發生后,人們認為龍可以興云布雨,每逢干旱,舞龍祈雨,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

10、舞獅

舞獅,也叫「耍獅子」、「獅子舞」,和舞龍一樣,它是中國傳統的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流行的民間體育活動。舞獅將在春節或慶祝活動中舉行。

舞獅始于南北朝。在中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北方舞獅的形狀與真正的獅子非常相似。全身都覆蓋著獅子。舞獅者(通常兩個人跳一只大獅子)只露出腳,看不見任何人。北方舞獅可分為雌雄舞獅、文獅、武獅、成獅和幼崽。

南方舞獅主要在廣東流行。這種舞獅由一個人舞獅頭和一個人舞獅尾。獅子的形狀、風格和顏色與北方獅子大多不同。舞獅者穿著各種燈籠褲,穿著唐裝燈籠袖襯衫或背心,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女孩紐扣,這顯示了舞獅者的全身。舞獅應該盡力解決它

為什么春節期間人們特別喜歡舞獅?據說明初初年,廣東佛山出現了一頭怪物,每逢新舊之交,便出來糟踏莊稼,傷害人畜,百姓怨聲載道。后來有人建議用獅舞嚇唬怪物,果然有效,怪物逃跑了。當地人認為獅子有驅邪鎮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年春節都敲鑼打鼓,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消災除害,預報吉祥之意。

特別推薦小編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2017年春節幾號上班   2017年春節上班時間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