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節假日 / 正文

2018端午節主持詞開場白

2022-12-19 節假日

每年都有端午節,但你知道端午節的起源,有什么習俗,讓我們看看云煙愛小邊為您組織:2018端午節主持詞開場白,歡迎閱讀,僅供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云煙愛。

端午節的來歷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始、初的意思。初五可稱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毛,順次至五月為午,故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相連,五又為陽數,因此端午又稱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歷史上看,端午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晉人周圍的《風土記》中:仲夏端午節,煮角米。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端午節被命名為詩人節來紀念屈原。至于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雄黃酒,據說是為了壓邪。雖然端午節年年過去了,但關于端午節的起源,卻不太清楚,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句話。

一、紀念屈原說。此說起源于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北周宗的《荊楚歲記》。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被蛟龍困住,世人哀悼,每天在水中投五色絲粽子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人民立即劃船救援,千直到洞庭湖,最沒有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又冒雨出動,爭相劃入茫茫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然后逐漸發展成龍舟競賽。‘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似乎與紀念屈原有關,以唐代文秀《端午節》詩為證:端午節是誰說的,萬古傳聞是屈原。可笑楚江空渺,不能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這是東漢的曹娥碑。春秋時節,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后,化為陶神,世人哀悼而犧牲,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源于《端午考》和《端午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龍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主要原因是端午節吃粽子和競渡最重要的兩項活動都與龍有關。粽子經常被蚊龍偷進水里,而龍舟是用來競渡的。(二)競渡與古吳越地區的關系尤為深厚,而且吳越人還有斷發紋身以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有五彩絲臂的民俗,應該是龍子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惡日說。在先秦時期,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夏小正》記載:這一天蓄藥,以除毒氣。在《大戴禮》中,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歷史上著名的孟嘗君出生于5月5日。他的父親希望他的母親不要生他,認為五月子長于戶齊,對他的父母不利。俗話說,五月五日生孩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作者王充也寫道:忌舉正月、五月;以正月、五月殺父母,不得舉。東晉將軍王鎮惡五月初五生,祖父給他取名鎮惡。五月初五生,宋徽宗趙霽,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自先秦以來,這一天都是不吉之日。這樣,今天插菖蒲、艾葉驅鬼、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避疫是很自然的。

五、夏至說。持這種觀點的劉德謙在《端午節的起源》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了三個主要原因:(1)權威的《荊楚歲時記》沒有提到五月初五吃粽子的節日習俗,而是在夏至寫粽子。至于竟渡,隋朝杜臺卿的《玉燭寶典》將其劃入夏至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習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3)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端午節是夏天,所以端午節也叫天中節。因此,夏至最早起源于午節。紀念屈原說的影響最廣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藝術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個紀念日歸咎于他。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包括:在門上吃粽子,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喝雄黃酒或消毒,賽龍舟等。粽子又稱角小米和圓柱形粽子。前者以棱角分明的形狀和粘米包裹而得名。顧名思義,后者可能是用竹筒煮的。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期非常流行。這種食物每年都在端午節和夏至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據說它起源于古代楚國人死于屈原,因為他們不愿放棄圣賢和大臣,許多人劃船去拯救他們。他們爭先恐后地趕到洞庭湖。然后每年5月5日劃龍舟紀念。用劃龍舟驅散河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比賽的習慣在吳、岳、楚盛行。

事實上,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期就存在了。它是一個半宗教和半娛樂的節目,在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玩競渡游戲,娛樂神和樂人。

后來,除了紀念屈原,賽龍舟在世界各地的人們也付出了不同的含義。

江浙劃龍舟,既有紀念當地出生的現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來往往,水下,情景動人,別具一格。農歷5月25日至28日,貴州苗族人民舉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云南傣族同胞在潑水節上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劃龍舟的傳說因民族和地區而異。直到今天,在南方的許多河流、湖泊和海洋地區,每年端節都會舉辦自己特色的龍舟比賽。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省開始舉行龍舟比賽。當時,臺灣省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省每年5月5日舉行龍舟比賽。在香港,也有競渡。

此外,劃龍舟還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賽事,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首屆國際龍舟節在屈原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龍頭祭在競渡前舉行,既保存了傳統儀式,又注入了新的現代因素。龍頭被抬進屈子祠,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所有參加祭龍的人都鞠躬三次,龍頭被抬到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60多萬人參加了比賽、交易會和聯歡,這是前所未有的。隨后,湖南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于世。

特別推薦小編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端午節來歷   關于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來歷和習俗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