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節假日 / 正文

中國人口10億,1988年超過11億,占世界人口的21%

2022-12-19 節假日

希望大家能喜歡祝福網節假日頻道的編輯。

每年6月11日,中國人口日是國家有關部門為喚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高度關注而設定的紀念日。中國人口10億,1988年超過11億,1995年超過12億,1998年底超過12.48億,占世界人口的21%。2023年突破13億。雖然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至1%以下,達到了世界人口發展大會提出的目標,但由于人口基大,人均資源相對不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必須堅持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

人口日的歷史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達到50億。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聯合國決定從今年起將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引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注。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達到60億,聯合國將這一天定為世界60億人口日。

在中國,第一個中國人口日出現在1989年。據國家統計局稱,1989年4月14日,中國大陸總人口達到11億,被定為中國11億人口日。

1995年2月15日凌晨,一名叫趙旭的男嬰出生在北京婦產醫院,宣布中國第12億公民的誕生。2月15日也被指定為中國12億人口日。

2023年1月6日0:2,中國第13億公民出生在北京婦產醫院,成為中國13億人口日。這個小公民是男性,體重360克,長52厘米。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3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2.41/1000死亡率為6.4/10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1/1000。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9.47%,城市人口占40.53%。人口預期壽命為71.40歲。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長。20世紀70年代初,總生育率從5.8下降到1.8左右,進入低生育水平國家,但這種低生育水平并不穩定。人口多、基礎薄弱、人均資源少的基本國情沒有根本改變,計劃生育面臨的主要矛盾也沒有根本改變。計劃生育是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

中國現狀

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加快。2023年,中國大陸總人口達到135404萬,其中15-64歲勞動年齡為100403萬,占總人口的74.1%,比2023年下降0.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2714萬,占當年全部人口的9.4%,比例較2023年上升0.3個百分點。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一直在增加。1982年62517萬人增加到2023年100403萬人,年均1262.9萬人;1982年61.5%增加到2023年74.1%,年均增加0.4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國老年人口也在穩步增長,65歲以上人口從1982年的4991萬增加到2023年的12714萬,年均增加257.4萬;老年人口比例從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個百分點。

從國際比較來看,據世界銀行統計,1980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總數為4980.6萬,占總人口的5.1%,低于世界0.9個百分點。老年人總數相當于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的總和;2023年,中國老年人總數為1.17億,占總人口的8.7%,高于世界0.9個百分點。老年人口總量超過美國、日本和俄羅斯之和的近30%。隨著我國老年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老齡化速度加快。1982-2023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長219.3萬人,2002-2023年年均增長333.7萬人,近十年年均增長114.4萬人;1982-2023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長0.12個百分點,2002-2023年年均增長0.21個百分點,近十年年均增長0.09個百分點。

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上衡量人口年齡結構的一般撫養比指標來看。總撫養比例顯示,1982-2023年,總體呈下降趨勢,從62.6%下降到34.2%。但總撫養比近兩年持續增長,2023年和2023年分別為34.4%和34.9%,說明全社會人口撫養負擔正在增加。細分撫養比表明,我國兒童撫養比從1982年的54.6%大幅下降到2023年的22.2%,而老年撫養比從8.0%上升到12.7%。

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呈現總量擴大、增量加快的發展趨勢,人口撫養負擔逐步加大。

二是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齡化呈轉移趨勢。

人口老齡化

眾所周知,中國人口眾多,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同時,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也表現出明顯的區域不平衡。從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和中部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形勢相對嚴峻,西部地區的人口壓力相對較小。從時間趨勢來看,東部地區的人口老齡化正逐漸轉移到中西部地區。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天津、上海、浙江31個省市65歲以上人口占10%以上,全部屬于東部地區。2023年,天津、江蘇、安徽、山東、湖北、湖南、重慶、四川65歲及以上人口占10%以上,其中東部和中部三個,西部兩個。一方面,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越來越嚴峻,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也呈現出轉移趨勢。

此外,未富先老跡象顯示,經濟發展壓力加大。

從國際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來看,大多數國家在物質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才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因此,這些國家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本世紀初,當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時,物質財富的積累相對不足。2023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7.1%,按照聯合國標準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GDP只有1041.6美元,不到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的1/20,只有美國和日本的3%左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2023年,中國人均GDP盡管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大多數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但經濟發展壓力仍較大。

2023年7月,聯合國2023年的最新預測顯示,2023年以后,中國將面臨比美國更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中國人口學家的最新研究預計,到2023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3.6億,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產生原因

從表面上看,人口老齡化的原因相對簡單,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壽命提高。然而,由于社會發展的客觀因素,不同國家或地區人口老齡化的形成背景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不僅受到人口變化的一般因素和計劃生育的特殊因素的影響。

1.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一般因素。理論上,人口轉變是指在現代化過程中,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逐漸轉變為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過程。

一般來說,根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不同,人口轉變可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特率高、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率低;第二階段是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長率高;第三階段是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長率低。從國內外大部分研究成果來看,人口轉型的起點一般是高平衡階段,最后是低平衡階段。可以簡單地理解,當人口轉變進入低平衡階段時,人口轉變基本完成,人口年齡結構逐漸進入老齡化階段。從死亡率來看,中國成立后人口死亡率逐漸下降,1949年人口死亡率為20‰,2023年下降至6.4‰,2023年上升至7.15‰;從出生率來看,1949年36年的變化趨勢與死亡率大致相同‰下降到2023年的11.9‰,隨后兩年略有回升,2023年為12年.1‰。雖然20世紀50年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但自然人口增長率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根據這三個影響因素,中國的人口轉變始于1949年。2023年,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8‰,首次接近5‰和-5‰標準;2023年,中國人口死亡率為6.4‰,隨后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到2023年已上升至7.15‰,根據國際慣例,2023年是中國人口死亡率變化的拐點。綜合考慮自然增長率標準和死亡率拐點標準兩個標準,保守估計2023年中國人口轉型已經完成。

2.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特殊因素。人口轉變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緩慢發生的自發過程,是各國或地區發展過程中的普遍規律。

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人口轉變受到比其他國家更多人為因素的控制,顯著加快了人口轉變。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變化持續時間較短,人口增長率變化較大,是一種不穩定的人口變化。從上述人口轉型階段來看,1949年以前,中國人口處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的階段;1949年以后,隨著我國醫療條件的逐步改善和生活環境的逐步優化,人口逐漸表現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的特點;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口政策的有效推進,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結構增長率低。人口轉變和人口老齡化是人口發展的一般趨勢,人口轉變的一般規律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過程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023年12月,《京華時報》發布的《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指出,中國的老齡化有三個特點:老年人快、農村老年人多、女性老年人多。預計到2023年,中國的老齡化將達到峰值,老齡化人口將達到4億。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中國   人口日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