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節假日 / 正文

又稱重陽節踏秋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

2022-12-19 節假日

又稱重陽節“踏秋”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重陽節的習俗是什么?以下是祝福網節假日專欄編輯為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習俗。我希望你喜歡!

重陽節習俗——賞菊

菊花,又稱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中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以來就很常見。菊花是長壽之花,也是文人贊不絕口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所以經常舉辦大型菊花展。菊花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花與重陽關系太深;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成了重陽節俗的一部分。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幾種。蓮房、白雄蕊蓮房‘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大人說純白‘喜容菊。無處無之。

《陶庵夢》記載明代:“兗州紹紳家族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桌子、炕、燈、爐子、盤子、盒子、盆地、看器、杯子和盤子、壺、窗簾、床墊和葡萄酒;它的意大利面和衣服圖案都是菊花人在夜間燃燒蠟燭的照片。它們蒸汽和染色,比太陽的顏色浮出幾層樓。席散,取下蘆葦簾暴露。”

《燕京歲時記》等清代賞菊:“九花人,菊花也。每一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后輕(軒等,車前高后低,前低后高,比喻高低),望之若山,說‘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說‘九花塔’。”蘇州賞菊活動在《清嘉錄》中記載:“床菊乍放,虎阜花農,已干盎(古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進城。居民買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臺,梗中置熟鐵絲,偃仰令人滿意。或者廣庭大廈為玩家堆積了幾千盆,為山,叫菊花山。茶館尤盛。”另外,《金瓶梅》、《浮生六記》等書中也有賞菊記載。到目前為止,重陽節期間,各大公園仍組織大型菊花展,將菊花綁成各種動植物、人物等形狀,非常漂亮

重陽節習俗——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汝南人桓景于9月9日登高避災。

魏晉時期,攀登日期已定在9月9日。據《荊楚歲時記》報道,9月9日,各行各業的士農工商人員到郊區登高,設宴飲酒。千金月令還說:“重陽之日,必以菜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旅。賞菊以暢秋志。”為了方便攀爬,東晉詩人謝靈運還制作了一種前后裝有鐵齒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被稱為“謝公屐”。

在唐代,一些著名詩人用詩歌記錄了重陽節的活動。比如李白的詩《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九日天氣晴朗,無秋云攀爬。”杜甫的《九日》詩也寫道:“去年登高 縣北今天重在涪江濱”等等。

登高之風在宋代依然流行。《東京夢華錄》載:“倉王廟、四里橋、愁臺、梁王城、硯臺、毛駝岡、獨樂岡等臺、毛駝岡、獨樂岡等。”據《武林舊事》記載,南宋宮廷于8日作重陽排當,以待第二天隆重游樂。

明朝,皇帝親自登上了萬歲山。清朝,皇宮皇家花園里有一座假山,供皇帝在重陽攀登。在民間,早期以登阜城門外的五塔寺和左安門內的法藏寺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薊門煙樹(德外土城)、八個地方為盛。據《燕京歲時記》報道,任何攀登都必須攀登 “賦詩飲酒,燒烤分糕,一時之快。”

重陽節習俗——飲菊酒

在古代重陽節,飲菊花酒的習俗在漢代已經存在,《西京雜記》就是這樣。據說古代菊花酒是第一年重陽節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造的。重陽時節,采摘初開的菊花和青翠的枝葉,與小米一起釀造,釀造后保存至第二年重陽食用。夢粱錄說:“這個世界上,菊花和山茱萸浮在酒飲之中,蓋茱萸的名字‘辟邪翁’,菊花為 ‘延年客’,假這兩件物服之,以消九之厄。”俗話說,喝菊花酒可以長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能明目、治頭暈、降血壓,對人體健康有益。重陽佳節,在賞菊的同時,喝一杯甘甜健身的菊花酒,更增添了節日的趣味。

重陽節習俗——吃糕

重陽節吃蛋糕,就像中秋節吃月餅一樣,是時令食品。歷史上,重陽糕經歷了許多變化:漢朝被稱為“蓬餌”;唐朝時叫“麻葛糕”和“米錦糕”;宋時叫“菊花糕”、“重陽糕”;清朝時則叫“花糕”。從民俗意義上看,“糕”與“高”古人相信同音“萬事皆高”之說。重陽時吃糕,象征著一步步攀登,意義獨特。根據歷史記載,重陽糕不僅自己吃,還用于饋贈,頗具禮俗意義。《帝京時紀勝》載:“京師重陽節花糕極勝。有油糖果爐作者,有發面壘果蒸成者,有江米黃米搗成者,都剪五色旗作為標志。市民爭購,供家堂,饋親友 ”。

重陽節習俗——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古俗風行。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藥用植物。具有驅蟲、除濕、逐風邪、治寒熱、利五臟等功能。古人稱山茱萸為驅邪神物“辟邪翁”。每逢重陽節,每個人都要佩戴。漢代就出現了這種習俗。《荊楚歲時記》已有記載。

它在唐代廣受歡迎,并被大量寫入詩歌。比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記山東兄弟》:“獨自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人萬楚的《茱萸女》也寫道:“山陰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復得東的鄰居,雙為陌上妹。插枝高髻,結子長裙。”宋代插茱萸的習俗不如以前流行了。宋朝以后,重陽插山茱萸的習俗開始衰落,直接用作藥物。明清時期,袋裝山茱萸避毒。如今,插茱萸的習俗已不再流行。

重陽節習俗——放紙鷂

放紙風箏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的主要特點是放紙風箏。除了惠州流傳的民歌,光緒《惠州府志》也被描述。

紙風箏也是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后的稱謂。五代前,北方習慣稱之為“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這個名字顯然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字,并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特別推薦小編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