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節假日 / 正文

【立春風俗】 立春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名

2022-12-19 節假日

【立春風俗】

“立春”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名第一,是重要的歲時節日。3000年前,中國迎來了“春”儀式,“立春”獨特的民俗文化內涵相當豐富。而且不僅漢族重視“立春”,一些少數民族也有這個一歲的節日,比如白族稱“立春”日為“催春節”,侗族在“立春”今天有春牛舞等活動。

自秦朝以來,中國一直以立春為春天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學上劃分出來的,而在自然界和人們心目中,春天是溫暖的,鳥語花香;春天是生長播種。

到了立春,人們明顯感覺到白天長了,太陽暖了。氣溫、陽光、降雨往往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加。小春作物生長加快,油菜抽苔、小麥拔節時用水量增加,應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業諺語提醒人們春雨的到來,早起晚睡"春季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春,但華南大部分地區仍然很冷"白雪卻嫌春晚,所以穿庭院樹飛花"的景象。在安排農業生產時,應考慮這些氣候特征。

在“立春”這一天,紀念活動歷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當時祭祀的句芒,又稱芒神,是負責農事的春神。據文獻記載,周朝迎接“立春”儀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天,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郊迎春,祈求豐收。那為什么要去東郊迎春呢?這是因為春節活動崇拜的芒神住在東方。后來,迎春活動的地點不僅僅是東郊。例如,在宋代的《夢粱錄》中,“立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這證明了春節活動已經從郊野進入宮廷,成為官員之間的互拜。

清代,迎春儀式已演變為社會關注、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燕京歲時記》記載:“立春第一天,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春場迎春。立春時,禮部呈春山寶座,順天府呈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稱為打春。”清人所在的《清嘉錄》指出,立春祭神祭祖的儀式雖然不如正月初一,但比冬至高。

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俗稱“打春”。

立春,有時在農歷十二月,有時在農歷正月。立春一過,就意味著冬天結束,進入春天。

【立春活動】

東郊迎春

立春迎春是中華先民立春的重要活動,是從天子到普通人都要參加的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后,要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必然會影響普通人,使他們成為后來幾代人的春節活動。古代的迎春活動始于東郊,因為迎春活動中崇拜的芒神是東方之神。

后來,迎春活動的地點不僅在東郊,還在宮廷、府衙門前等地。在宋代,"立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宋吳自牧《夢粱錄》),這種立春賀節,也是一種迎春活動。清代也有所謂"拜春"的習俗:"立春為春朝,士妃交相慶祝,稱之為拜春。粉為丸,祭神為先,儀亞于歲朝,冬至"(清顧祿《清嘉錄》"拜春")。這種"拜春"元旦活動"拜年"同樣,也是一種春節活動。迎春儀式,又稱行春儀式。

春帖子

又稱春帖、春帖、春帖。這是一種"立春"宮中門帳上的日剪帖書有詩篇。詩體與宮詞相近,多為絕句,文字工美,內容多為歌功頌德,或寓規誡。 "立春"宋代很流行日貼春帖和作春帖。

春牛

立春勸農春耕象征性牛。泥捏紙粘,又稱“土牛”。立春天,天子率臣東郊迎春,鞭春牛示勸農耕,士民出城圍觀。

咬春

立春吃春餅叫“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要防病,又要迎接新年。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叫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嘗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稱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餅——用兩小塊水,中間抹油,搟成煎餅,煮熟后可以揭成兩塊。春餅是用來卷菜的,包括熟菜和炒菜。

以前吃春餅的時候,注意到盒子店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店是醬肉店,店家送人送菜回家。盒子里的格子碼是熏大肚子、松仁小肚子、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的時候需要換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菜(通常是肉絲炒韭菜芽、肉絲炒菠菜、醋煮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上攤雞蛋,更香爽口),一起卷進春餅吃。

【立春養生】

立春節,人們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咬春”。運城地區的新婚女,娘家要接回來,叫“迎春”。臨汾地區習慣請女婿吃春餅。另一方面,春季養生要防病保健。特別是早春,天氣由寒冷變暖,各種致病細菌和病毒生長繁殖。現代醫學稱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等。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消除傳染源;第二,經常打開窗戶,使室內空氣循環,保持空氣新鮮;第三,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的防御能力。另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的第一犯肺之路。

春天氣候變化很大,天氣又冷又暖和。因為人體的原因開始變得疏松,對寒邪的抵抗力也減弱了。因此,早春,尤其是生活在北方的人,不應該去棉衣。老年人和弱者應該特別小心,不能急劇減少。《千金要方》主張春衣適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也云:“春凍半盤,下體寧太暖,上體無妨略有減少,所以養陽之氣”。在春天的日常生活中,人體的氣血和自然一樣,需要伸展,這需要我們早起,免冠頭發,放松腰帶,伸展身體,參加更多的戶外活動,克服懶惰的睡眠狀態,使他們的精神情緒適應自然,努力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在飲食調理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吃辛甜發散的產品,不宜吃酸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急,急食甘以緩,……肝欲散,急食辛以散,辛補,酸瀉”。在五臟五味之間的關系中,酸味進入肝臟,具有收斂性,不利于陽氣的生長和肝氣的排泄。飲食調理要投入臟腑,即“違反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臟之神所好,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即瀉也。”明確明確這種關系,我們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草藥和食物,如枸杞、郁金、丹參、元胡等,食物選擇溫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配方。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蘇的開始。此刻“嫩如金如絲”垂柳芽芽,在土壤中跳躍嘗試的草,著“春風吹又生”,而“年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它生動地反映了立春的自然特征。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感覺到白天越來越長,太陽越來越暖和,溫度、陽光和降水也趨于上升和增加。人們從舊歷習俗開始“迎春”,臺灣省也將立春定為立春“農民節”這是冬三月農閑后的最后一天。農業諺語說得好:立春雨到了,早起晚睡。農業活動從此開始,此時人們也走出門戶踏青尋春,體驗最微妙、最神奇的春天。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季陽氣生長、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根據自然屬性,春屬木與肝相對應。(這是五行理論,用五行特征來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征,如肝喜調達,具有疏泄功能,木有生發特征,因此肝屬“木”)肝臟的生理特征主要是疏泄,志為怒,惡抑郁,喜調達。在春季的精神健康方面,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憤怒,避免憂郁,開放,樂觀,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和珍惜春天的自然“發陳”此時,通過適當的調節,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機會,通過適當的調節,可以宣傳春陽氣,代謝功能正常運行。

(注:民間舊俗,請不要迷信。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立春風俗   立春的習俗有哪些   立春如何養生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