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實用資料 / 正文

湖北各市縣地名的來歷

2022-12-19 實用資料

  祝福網整理了湖北各市縣地名的來歷,湖北人快來看看自己家鄉,如果這都不了解,還好意思說是你家鄉嗎?

  湖北

  簡稱鄂。在長江中游,洞庭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宋初置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元代江南部分屬湖廣行中書省,設有荊湖道宣慰司,簡稱“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命名,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亦簡稱“鄂”。

  【武漢市】

  武漢市

  在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江合流處。1949年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置武漢市,取三鎮首字為名。

  黃陂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以北,灄水流域。據唐代《黃陂記》:“黃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駐,黃陂最大,溉田千頃,蓋黃陂之來由也”。一說源于三國時期,“黃”指黃祖興建的城垣“黃城”,“陂”指武湖。黃陂為黃城和武湖的合稱。北周置黃陂縣。

  新洲縣

  在湖北省東部,武漢市東北,長江北岸。1951年由黃岡縣析置。據《乾隆黃岡縣志》:“邾縣俗名新洲,又名舊州。”唐末因地處舉水沖積平原,在“州”前加“水”旁,以示區別,遂名新洲。

  黃石市

  在湖北省東部,在武漢市東南。1950年設黃石市,因大治縣的黃石港得名。一說因黃石山得名。

  大冶市

  在湖北省東南部,長江南岸。宋乾德五年(967年)設大冶縣,因縣境礦藏豐富,不少朝代在此大興爐冶,故取名大冶縣。1994年設市。

  陽新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南面。三國吳置陽新縣,隋改永興縣,1914年復改陽新縣。

  【襄陽市】

  襄陽市

  在湖北省北部,漢置襄陽縣,據《今縣釋名》:“應劭曰,在襄水之陽,襄水今名疏水,為漢水之流。”1950年以襄陽、樊城兩鎮合并置襄樊市,取二鎮首字為名。1983年襄陽地區并入地級襄樊市;2023年12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老河口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清康熙年間稱新鎮,因地當漢江故道之口,也稱老河口鎮。1951年以老河口鎮設市。

  棗陽市

  在湖北省北部,滾河上游。與河南省相鄰。據《元和郡縣志》:“后周改襄鄉縣曰廣昌縣。隋初郡廢,尋避太子諱,改廣昌縣曰棗陽縣,因棗陽村以為名也。”1988年設市。

  宜城市

  在湖北省北部,武漢市西北。據《今縣釋名》:“本鄢,為楚之別都,有鄢城漢惠帝改今名,有鄢水,一曰夷水,桓慍父名彝,改曰蠻水。”宜城似由夷水得名。1994年設市。

  南漳縣

  在湖北省北部,武漢市西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南漳縣。據乾隆《襄陽府志》:“漳水,縣南一百里,源出荊山。縣之立名以此。”又據《明史》:“南有漳河,流入當陽縣,合于沮水。”

  谷城縣

  在湖北省北部,武漢市西北,漢江中游西岸。據《水經注》:“谷城縣因古谷國而得名,……春秋谷伯綏之邑也。”

  保康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側。北周置永清縣。據《保康縣志新纂》:“趙宋太祖時置保康軍,邑名始此。”明因以置保康縣。保康,永保安康之意。

  【十堰】

  十堰市

  在湖北省西北部。清置十堰堡。保北有牛頭山,為百二河發源地,北流入江漢。居民利用百二河攔水筑堰,共有頭、二、三、四、五、六個堰,另外還有四堰。在頭堰符近設了一個管理水利的機構,駐地名為十堰,意在標示管理范圍。十堰以此得名。1969年設十堰市,1973年改為省轄市。

  丹江口市

  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水庫南岸。1983年設丹江口市,均縣撤銷并入。因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水庫,得名。

  鄖縣

  在湖北省西北部,與陜西、河南省相鄰。古鄖子國地,漢為鄖關,屬長利縣,蜀先主封申躭為鄖鄉侯即此,晉因置鄖鄉縣,因鄖鄉得名。元改鄖縣。

  竹山縣

  在湖北省西北部,鄰接陜西省。據《今縣釋名》:“西魏置,有黃竹山,在縣東百里,一名黃山嶺,山上竹色皆黃,縣以此名。

  房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以四川省(即今重慶市,天津四注)為鄰。古房國地。隋置房州,據《元和郡縣志》:“縣西南有房山,有石室如房,因名”,明置房縣。

  鄖西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據《鄖西縣志):明成化十二年,設鄖西縣.鄖西因在鄖縣之西而得名.

  竹溪縣

  在湖北省西北部,與四川(今重慶,天津四注)、陜西省為鄰。明置竹溪縣。據《竹溪縣志》:“竹溪因城西五里竹溪河得名。

  【荊州市】

  荊州市

  在湖北省南部,長江北岸。唐代始稱沙頭、沙頭市,簡稱沙市。其意為沙洲頂端的集市。1949年設市,故在沙市之后又加“市”字。1994年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和江陵縣,設立荊沙市。1996年荊沙市改名為荊州市,取古荊州為名。

  石首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南,與湖南省為鄰。晉置石首山。據《今縣釋名》:“石首山在縣東,江濱有石孤立,在北山之首。縣以此名。”

  洪湖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南。1951年成立洪湖縣,以境內最大湖泊洪湖得名。1987年縣改市。

  【宜昌市】

  宜昌市

  在湖北省中部,武漢市西。據《今縣釋名》:“春秋時楚夷陵,漢為夷陵縣,夷山在西北,因為名。”隋稱宜昌,清為宜昌府,1912年改為縣。宜昌系由夷陵雅化而來,并附昌盛新意。

  枝城市

  位于湖北省武漢市西部。漢置夷道縣。南朝陳置宜都縣。隋改宜昌縣。唐復置宜都縣。1987年改為枝城市。因枝城鎮得名。枝城,原為枝江縣城,名枝江鎮。長江流至百里洲,河分兩道,因大江分枝而得名枝江。

  當陽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側。漢置當陽縣,“謂天子南而治天下也”。當陽,地處京都長安以南,又在荊山之南,故名。1988年設。

  宜昌縣

  在湖北省西部。春秋時為楚夷陵地,漢置夷陵縣,夷山在西北,因以為名。隋改宜昌縣。“宜”取“夷”之諧音,為“宜于昌盛”之意。

  秭歸縣

  在湖北省西部,漢置秭歸縣。素有“屈原故里”之稱。據《水經注》引袁山□《宜都山川記》:“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喻令自寬。全鄉人冀其見從,因名秭歸。”

  遠安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部,沮水之畔。北周改高安縣為遠安縣。據清同治年間《遠安縣志》:“以其近猺而遠”之意;即此地鄰近少數民族,又距京城較遠,但愿永遠安寧相處之意。

  興山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香溪上游。三國吳置興山縣。據《興山縣治》:“興山環邑皆山,縣治興起于郡山之中,故名興山。”

  枝江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長江之畔。據《枝江縣志》:“蜀江自此分為諸洲,自江陵而九十九洲起,自此間如喬木之有條枝焉,故曰枝江。”1996年設市。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側。清置長樂縣,因與福建省長樂縣同名,1914年改為五峰縣,因縣城西南二公里處的五峰山得名。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隋置長楊縣。唐武德元年,因“唐忌隋姓”,改長楊為長陽。

  監利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南,長江北岸。三國吳置監利縣。據《湖廣總志》:“地富魚稻”,于是東吳便“鄰官監辦”,以圖魚、稻之“利”。

  公安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南。東漢建安十四年(209年),左將軍劉備號稱“左公”,立營油河口,領荊州牧,“邑賴以安”,置公安縣,晉改江安縣,南北朝復置。

  松滋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南,長江南岸。據《今縣釋名》:“漢置松茲縣,在廬江郡,此縣地為漢南郡之高成縣,東晉咸康中,以廬江郡松茲縣流民,避兵至此,乃僑置此,古今地名云,荊州松滋縣,古鳩茲地,按古鳩茲邑,在今蕪湖縣。”1995年設市。

  【荊門市】

  荊門市

  在湖北省中部,漢江與漳水之間。唐置荊門縣,以境內荊門山得名。據《荊門直隸州志》:“荊門山即虎牙關,唐尉遲恭筑。在州南五里,東西兩山對峙如門”故名。1979年設市。

  鐘祥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漢江中游。明嘉靖十年(1531年)設鐘祥縣。鐘祥,以明世宗(嘉靖皇帝)發跡于此,有聚集祥瑞的意思,故賜名鐘祥。1992年設市。

  京山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大洪山南麓。隋置京山縣。京山縣城東7.5公里處有京山,又稱京源山。

  鄂州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秦置鄂縣,以古邑和古國為縣名。三國為武昌縣。1913年改為壽昌縣,1914年改為鄂城縣,因有古鄂王城,故名。1979年設市,1983年改為鄂州市。

  【孝感市】

  孝感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南北朝孝建元年(454年)以漢孝子董永故析安陸東境置孝昌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莊宗為避其皇祖李國昌之名諱,改孝昌為孝感,意為董永“孝感動天”。

  應城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南朝宋置應城縣。據《今縣釋名》:“縣近應山,故名。”據《水經注》:似因古殷時應國而得名。

  安陸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據《今縣釋名》:“漢置,縣西有大安山,縣在大安之陸,以與“江夏”相對取名。1987年改市。

  廣水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據《元和郡縣志》:“梁以隨州北界應濃山戌,置應州,并置永陽縣,隋改應山。”又據《水經注》:“魯陽縣有應山。應城,……此之名應,或殷時應國所在歟。”1988年改廣水市,以廣水河命名。

  漢川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側。唐分漢陽地置氵義川縣,因漢水為名。宋初改為義川,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因避趙光義諱,改為漢川縣,因漢水流經縣境,故名。

  云夢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北。云夢一名似以古云夢澤省“澤”字而得名。《國語》、《左傳》或單稱“云”,或單稱“夢”。《夢辭》、《國策》等稱“云夢”。一說夢人曰“澤”為“夢”,云夢就是“云澤”,一說江北為“云”,江南為夢。一說江南,江北隨處都可稱“云”或“夢”。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置云夢縣。

  大悟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北。1933年置禮山縣,1952年改為大悟縣,因有大悟山得名。

  【黃岡市】

  黃岡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黃岡縣。據《今縣釋名》:“西北有黃岡山,因古黃國得名。”1990年設黃州市。1995年在黃岡地區所轄范圍內改黃州市為黃岡市,沿用地區名為市名。

  麻城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北。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縣為麻城縣。據《讀史方輿紀要》:縣本石勒將麻秋所筑,因名麻城。1987年改市。

  武穴市

  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南,長江北岸,鄰接江西省。唐置廣濟縣。1987年改為武穴市,因武穴鎮得名。據《康熙丁未志》:武穴“或云漢以前為鄔家閱,人極悍,有精兵,唐號武家閱。”據何紹基《長江圖說》:“武穴古為大江九穴之一。”明代更名為武家穴,后演變為“武穴”。

  紅安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北,大別山南側。明置黃安縣。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在“黃安戰役”奇取縣城后,12月改黃安為紅安縣,以慶祝紅四方面軍的勝利。

  羅田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北。大別山南麓。據《今縣釋名》:“梁置、縣西北有同羅關,《輿地紀勝》,崄石河在浠水縣東北,羅石三溪之水會焉,蓋縣居茲水之陸而名。”一說羅田系巴蠻酋長田光興,文小羅助其滅叛將有功,設縣時蓋取二人名姓稱羅田。

  浠水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長江北岸。南朝宋置浠水左縣,唐改為蘄水縣。1933年改為烯水縣。縣治南有浠水,故名。

  蘄春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南。漢置蘄春縣。據《太平寰宇記》:蘄春縣以水隈多蘄菜而得名。蘄菜即楚菜,俗稱水芹菜。春,取生機勃勃之意。

  黃梅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南臨長江。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新蔡縣為黃梅縣。據《今縣釋名》:“黃梅山在西北,山多黃梅,以此名縣。”

  英山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東,大別山南側。宋置英山縣。據《英山縣志》:“九江王英國公墓在英山尖下,塋碑尚存。”因山為名。

  【咸寧地區】

  咸寧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南。唐置永安鎮,南唐為永安縣,宋避永安陵名,因改咸寧縣,其意近。1983年設市。

  蒲圻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南。三國黃武二年(283年)置蒲圻縣。據《元和郡縣志》:“蒲圻湖在縣東北,湖多蒲草,吳帝立蒲圻縣,因蒲圻湖為名。”1986年設市。

  嘉魚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南。隋代以其地多生鲇魚置鲇瀆鎮,南店升為縣,取南有嘉魚之意。

  通山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南,富水上游。宋乾德二年(964年)置通山縣,取通羊、青山二鎮各一字,置縣。

  崇陽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南,陸水流域。據《今縣釋名》:“五代楊氏置,縣北有大集山,自龍窖山發脈,歷方山龍頭巖而東,至此崇山崇聚,縣在其陽,故名。”

  通城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南,陸水上游。唐元和五年置通城鎮,宋熙寧五年(1072年)升鎮為縣。據傳“通城”,意為四通八達之城。

  【恩施州】

  恩施市

  在湖北省西南。東晉筑城臨施水,號施王城。后周因置施州。據《水經注》:“施水出施山,北流會于沅。”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施縣,七年改為恩施縣。取皇帝恩賜于施縣之意。

  利川市

  在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清置利川縣,固革井溪為名。1986年設市。

  建始縣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側。晉泰始元年(265年)設建始縣。據《今縣釋名》,因建始溪得名。

  來鳳縣

  在湖北省西南部,沅江支流酉水上游。清置來鳳縣。據《來鳳縣志》:“翔鳳山地,土司時,傳說有鳳集于此,邑因之得名。”

  巴東縣

  在湖北省西部,與四川省(今重慶市,天津四注)相鄰。隋置巴東縣,以縣在巴山之東,故名。

  鶴峰縣

  在湖北省西南部。清置鶴峰州,以城后諸山奇峰,如鶴飛翔而得名。1912年改縣。

  宣恩縣

  在湖北省西南部。清置宣恩縣,為“傳布恩德”之意。

  咸豐縣

  在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與四川省(今重慶市,天津四注)為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設咸豐縣,取“咸慶豐收”之意。

  【省直轄縣級單位】

  隨州市

  在湖北省北部,武漢市西北。春秋為隨國地,據《水經注》:“楚滅隨以為縣”,以國為名。漢置隨縣。1979年設市。

  仙桃市

  在湖北省中部,漢江南岸。據《今縣釋名》:“粱置郡,隋改縣,在沔水之陽。”又“漢有沔陽,屬漢中郡,如淳曰,此方人謂漢水為沔水,顏師古曰,漢上曰沔。”1986年改設仙桃市,因鎮得名。

  天門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據《大清一統志》:雍正四年(1726年)因避康熙皇帝陵寢名之諱,遂改景陵縣為天門縣。因縣城西北三十公里處有天門山而得名。1987年縣改市。

  潛江市

  在湖北省武漢市西,漢江南岸。宋置潛江縣,漢水自石城北分流為潛江,一名蘆洑河。據《水經注》:“潛水蓋漢水枝分潛出,故受其稱耳”。1988年設市。

  神農架林區

  在湖北省西北邊境,大巴山區。因神農架山峰而得名。相傳上古時代神農氏在此遍嘗百草,為民除害。為省轄林區,1981年曾設神農架縣,后廢。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湖北   地名的來歷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