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實用資料 / 正文

中華民族長期發展壯大的原因和規律是什么?

2022-12-19 實用資料

你想聽我講小說。其實寫小說沒什么知識,喜歡看就過去了。我對歷史有點感興趣。今天想簡單說一個問題,就是中華民族長期發展壯大的原因和規律是什么?

近年來,我經常在英國牛津大學對英國文學、英國歷史和中國歷史感興趣。眾所周知,英國對20世紀影響最大的歷史學家之一是湯因比,他寫了一篇很長的歷史研究。

他在這本書中分析了世界上許多文明,表明世界上許多文明在歷史進程中衰落或消亡。到目前為止,只有兩種文明仍然真正繁榮,一種是西方的歐美文明,另一種是東方的中國文明。中國文明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

雖然有些古代文明的歷史比中國早,有些文明的范圍比中國大,如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和希臘羅馬文明,但由于外力的打擊或自身的腐敗,這些文明逐漸衰落和消亡。湯因比說:文明總是會遇到外部挑戰,如果文明能很好地應對挑戰,它就會繼續發展;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應對挑戰,它就會衰落,甚至消亡。

這里也有很多情況:一是遇到強大的外國打擊,整個國家被殺死,消滅;一是國內長期僵化,沒有改革,沒有進化,像活木乃伊,結果衰落;有些因自身腐敗而崩潰;另一種是分裂,國家內戰。

國歌中有一句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話是抗日戰爭前后寫的,表達了一種憂患意識。當時中國被外敵侵略,處境真的很危險。

在我看來,中國歷史上有七個危險時期遭受外國侵略:一是從西周末到春秋戰國時期西南北受到外國攻擊;二是秦漢匈奴的進攻,持續了400年;三是魏晉時期鮮卑等五胡的入侵,持續了400年;四是隋唐時期突厥、吐蕃的入侵,持續了300年左右;五是南北宋五代契丹、女真、西夏的入侵,時間大約是400年;第六是元、明、清蒙古、滿族的侵略;第七是現代西方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可能會看到這樣一條規律:我國先是統一強大,后來慢慢腐敗,組織力量下降。這個時候,如果有一些改革,就會中興。如果改革失敗或腐敗,外國敵人將入侵。當外國入侵時,我國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即外國入侵往往是我國的轉機。我國上述七大危機都是七大轉機。

在歷史上,外國人來后,我們的中華民族經常與他們同化和融合。一旦同化和融合,我們的中華民族將成長和統一。之后,它可能會再次腐爛、衰退或分裂。外國人又來了。我們的國家將再次融合和成長。

遇到外族入侵,其他國家的民族要么打贏,如果打不贏,國家或民族就會崩潰。當我們中華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時,他們經常可以打敗外族。有很多情況下他們不能退縮,但很難征服。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有韌性和頑強的抵抗力;一方面,我們非常開放,在文化上與它們融為一體。過了一段時間,我們變成了一個國家,我們的國家又長大了。

第一個原因是中國從一開始就是農業社會,生產力高,技術先進,經濟發展文化實力強;第二個原因是,自西周以來,我們有一個嚴格的宗法社會制度。說到中國封建社會,我們總是認為封建宗法制度非常束縛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當然是正確的。

事實上,這種宗法制度也有其歷史作用。由于我國的嚴格繼承制度,避免了內部斗爭和戰爭。一些游牧民族非常強大,但他們經常在關鍵時刻分裂。父親去世后,他的兩個兒子或三個兒子搶劫了父親的座位,羅馬也有這種情況。一旦你搶了座位,你就必須打架和內亂。原本強大的部落、部落或民族,一旦分裂,就必須打敗自己。

自西周以來,雖然我國內部斗爭不斷,但基本上遵循世襲制度,即父親死亡,長子繼位,這是當時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制度。當一個社會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時,社會將非常穩定,內部斗爭將大大減少,這也是一個強大民族的重要環節。

另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我們對外國人民非常開放。從歷史上看,中國長期以來一直由外國人統治,如北魏。事實上,隋唐也有少數民族的很大成分,主要是鮮卑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我的小說里寫了一個叫人的人“獨孤求敗”,孤獨的失敗是非常自豪的。他一生中從未輸過劍,所以他改名為求敗,希望失敗一次,但從未輸過。“獨孤”鮮卑人。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母親是鮮卑人,姓獨孤。“鮮卑”一些學者說這兩個字“西伯利亞”就是“鮮卑利亞”,鮮卑人原本住在西伯利亞。但這不是很一致。北周時期,一位名叫獨孤信的將軍有許多女兒,其中大女兒嫁給了北周皇帝,第四個女兒嫁給了唐高祖的父親,第七個女兒嫁給了隋文帝。因此,唐高祖和楊迪皇帝是表弟,唐太宗李世民應該稱楊迪皇帝為表弟。他們都有鮮卑血統。李世民的母親姓竇。唐太宗的皇后姓長孫,長孫和竇都是鮮卑人的姓。皇后的哥哥孫無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他也是鮮卑人。

據《唐史》記載,唐代宰相至少有23人是胡人,主要是鮮卑人。那時候說“胡人”就像我們現在說的“洋人”同樣,也沒有歧視的意義。唐朝有23個外國人“國務院總理”,可見唐朝根本不歧視外國人。此外,漢武帝與匈奴作戰,匈奴分裂投降。匈奴王子之一叫金日蟬,在漢朝當官,很受漢武帝的重用。漢武帝死后,他身后的大事交給了兩個人,一個是霍光,一個是金日蟬。由此可見,我國成長的重要原因是非常開放。

中國人不擅長打仗。當他們與外國人戰斗時,他們輸得多,贏得得得得得少。但我們有耐力。這次我們贏不贏都沒關系。我們會和你一起工作很長時間。后來,外國人會分裂。

匈奴人很厲害,我們打不過他。山西大同附近,漢高祖被匈奴人包圍,無法脫身。他的下屬提出了一個聰明的計劃,去匈奴女王那里說,有很多漂亮的漢人小姐。如果你抓住了漢朝皇帝,打敗了漢人,俘獲了大量漢人中美麗的女人,你的女王就會很糟糕。匈奴皇后中了這個詭計,影響了匈奴首領,退役了。匈奴后來分為南北。南匈奴投降了漢朝,北匈奴向西走,有的去法國,有的去西班牙,有的去英國,甚至毀滅了整個西羅馬帝國。

匈奴人是西方歷史上的匈奴人嗎?史家不同意。有趣的是,匈奴的一半被中國抵制并投降,另一半打敗了整個歐洲。隋唐時期的突厥也是如此,分為東突厥和西突厥。東突厥向隋唐朝投降,慢慢融入中華民族。西突厥西行,來到土耳其。后來土耳其打敗了東羅馬帝國,占領了整個君士坦丁堡。

所以我們不應該認為我們的國家不能提到歷史。事實上,我們的國家真的不好,只有16世紀后的三四百年。最近,我在牛津大學的一次晚宴上遇到了一位著名的東亞經濟學家。當他告訴我中國經濟的未來時,他說中國經濟自古以來就非常發達,人均收入一直是世界上第一個,直到16世紀才被英國趕上。國民總收入直到1820年才超過英國。中國國力居世界領先地位二三千年。

這位學者對中國的經濟前景非常樂觀。他說,到2023年,中國的國民經濟收入將是世界第一,并能長期維持下去。恐怕至少在接下來的40年或50年里,沒有一個國家能趕上它。聽了這話,我很興奮,問他是否有數據?他列出了很多統計數據。他是專家,不會胡說八道。我認為他的分析是合理的。

事實上,中國古代在科技方面一直非常先進,尤其是在宋代,遠遠超過了歐洲。當時,我們的科技發明遠遠趕不上歐洲。例如,造紙、印刷、火藥和羅盤在宋朝非常繁榮和發達。現在人們使用的鈔票也是中國發明的,已經在宋朝使用。當時,我們的金融體系相當先進,貨幣的使用也相當成熟。

那么歐洲人什么時候開始轉機呢?應該說,到了中國的明朝,從那時起,中國就開始落后了。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政治專制,嚴格控制人民的思想,根本不自由開放。他們總是在門口抄襲和砍伐。他們害怕人們不敢胡說八道。他們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另一個原因是明朝無法應對日本日本海盜的入侵,所以他們異想天開,實施了所謂的海禁,燒毀了所有的船只,認為他們可以切斷與日本海盜的聯系,餓死日本海盜。這對日本一點也不了解。當然,這個愚蠢的禁令是永樂皇帝鄭和下西洋后發生的。

明朝一實施鎖國政策,整個國力就開始衰退。與此同時,西方科學開始發展,工業革命也開始了。16世紀初的1517年,德國的馬丁有一個有趣的時間值得注意·路德公開否認教皇的權威,反對神權控制。這時,明朝正德皇帝下江南。正德皇帝是一個非常無聊和腐敗的昏君。他在江南做了許多無恥的活動。

眾所周知,隋唐時期,中國非常富裕,宋元時期還可以,科學發達,交通便利,對外開放。歐洲是封閉的,一切都由教廷控制,學術思想不自由。如果你說地球圍著太陽轉,他會讓你坐牢,一切都是封閉的。16世紀,歐洲自由開放,科學發明開始,但中國長期封鎖。這是歷史上最大的教訓。

今天說了這么多,無非是明確改革開放兩個觀念。改革開放是我們中華民族如此壯大的原因。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積極進行內部改革,努力克服困難。如果改革成功,我們的國家將中興。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對外開放,因為我們中國人有信心,我們相信我們的國家非常強大,我們不害怕外國武力或外國文化。

今天沒有時間詳談另一個重要的想法。我覺得過去的歷史學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我中國,大好山河淪落到異族等等。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數民族的統治者。不是中國死于異族,而是“輪流坐莊”。建立清朝執政的滿洲人肯定比明朝好得多。我在小說中發揮了很多這些想法,希望以后能寫成學術文字。

我上面提到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他最初的著作《歷史研究》中并不太重視中國。當他即將去世時,他得出結論,世界的希望取決于中西文明的結合。

他認為西方文明的優勢在于不斷發明、創造、追求和向外擴張。“動”的文化。中國文明的優勢在于和平,就像長城一樣,守勢、穩定、和諧。“靜”的文化。如今,許多西方學者認為,地球如此之大,不可能無休止地追求和擴張。今后,我們只能接受中國哲學,平衡和諧,民族合作,避免戰爭。

由于科學的發展和核武器的出現,未來的世界大戰將是不可思議的。有些瘋子可能堅持要打核戰爭,卻不知道這場戰爭的結局會是人類的同歸于盡。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性。我接觸到的西方學者并不太擔心核戰爭。他們最擔心的是三個問題:一是自然資源的不斷浪費;二是環境污染;三是人口爆炸。這三個問題將與人類的未來有關。

因此,許多西方人把希望寄托在中國,他們想了解中國和中國哲學。他們認為,中國的平衡、和諧、團結的哲學思想和心理狀態可能是解決整個人類問題的關鍵。

19世紀世界經濟中心在倫敦,20世紀初轉移到紐約,70年代和80年代轉移到東京,21世紀必須轉移到中國。至于這個中心是中國的北京還是上海,事實上,在北京或上海都不是問題,只要在中國就很好!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金庸   國家   中國   歷史故事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