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 個人工作計劃 / 正文

個人發展計劃高中語文(精選33篇)

2024-05-23 個人工作計劃

個人發展計劃高中語文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這篇新聞的結構,品味作品中的細節描寫, 理解記者的感情傾向;捕捉作品營造的反差,分析反差效果。

過程與方法 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品味細節,潛心品味語句,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蘊和藝術價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了解奧斯維辛集中營,增強對遇難者的同情,對法西斯的痛恨,對歷史不容遺忘的理性思考;學習優秀新聞記者崇高的社會使命感和人道主義良知。

學情分析

1、學生初中已學過新聞作品,平常也經常接觸新聞,對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2、情感比較豐富,調動他們的情感體驗,融入悲情題材作品的難度不是很大。

3、已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捕捉、發現作品中極具新聞價值的“反差”,讀懂作者的情感、思考。

教學難點 通過潛心品味語句,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蘊,挖掘本則新聞的價值意義。

教學方法

在教師的引領、組織下,學生通過質疑探究、合作表達的學習方式解讀文本。

布置預習

1.搜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相關資料,小組內加以整合,完成對奧斯維辛的文字介紹、圖片展示工作。

2.初讀文章,概括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1、師生合作完成的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介紹。

①請學生用一句話對奧斯維辛集中營進行介紹。

②播放幻燈片,幫助學生了解背景知識,營造學習氛圍。老師用低沉、緩慢的聲音對奧斯維辛集中營進行簡介。

這里是奧斯維辛,有人這樣描述它:這里是一座平靜的小鎮,也曾經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廠,這里見證著人性的墮落,也凝結著一個民族的苦難,這里是人類歷史無法跳過的一頁,這里是奧斯維辛。

奧斯維辛是波蘭南方的一個城市,距華沙120英里,地處被稱為摩拉維安門的山口的東頭,周圍是一片沼澤地。布熱金卡在奧斯維辛城外幾英里的地方。在奧斯維辛城附近,建有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最大的集中營,奧斯維辛集中營被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最大的“殺人工廠”。它建于1940年4月,存在的3年半時間內,曾囚禁過24個國家的民眾和戰俘,共有約400萬人在此被殺害。1945年,德軍為消滅罪證,炸毀了它,現在人們參觀的是經修復后建成的博物館。

2、這些圖片又把我們帶回到半個世紀前那段黑暗的歷史,又讓我們沉浸在遇難者的苦痛之中。奧斯維辛解放14年后,當我們跟著作者羅森塔爾來到這個小鎮,看到的是什么呢?閱讀這篇課文。

研讀感知

研讀感知

二、研讀感知

1、文章我們已經預習了,那么在奧斯維辛發生了那么多悲劇,而作者為什么還說“沒有什么”新聞呢?

明確:新聞講求事件要新鮮、報道要及時,在課文第五段作者說:“奧斯維辛的慘狀被人們講過了很多次”,不再是什么新聞。

引導分析:

⑴新聞的特點是什么?明確:事件要新鮮、報道要及時。

⑵奧斯維辛的悲劇是不是當前多發生的?明確:不是。

⑶從文中能不能找到依據? 明確:第五段。

2、那么作者為什么還要寫這篇新聞?從文中找到關鍵句子。

明確:課文第6段。

一是記者的使命感;二是緣于一種不安的心情,要對得起在這里遇難的人。

引導:要抓住關鍵詞句,還要全面,不要漏掉信息。

3、羅森塔爾不僅是寫作者,也是一個拍攝者,在這篇文章中,為我們攝取了那些場景和畫面?

明確:一是奧斯維辛的現在的景象(1、16段),一是參觀者參觀的畫面(7—15),一共三個場景。

引導:場景可能是景物描寫,也可以是人的活動,那些地方寫了?

明確 : 景物描寫(1、16段)、參觀者參觀的畫面(7—15)。

小結:可以看到寫參觀者的見聞,是這篇新聞的主體部分,那么前面的段落就是新聞的導語部分。

4、下面我們首先來看第7—15節。

問題:參觀者參觀了那些地方?

明確:毒氣室→焚尸爐→死囚牢→女牢房→灰磚房→長廊→地下室。

5、文章結構小結:

導語(1-3):布熱金卡陽光明媚但曾是人間地獄。

背景(4-6):引 入奧斯維辛背景材料介紹奧斯維辛可怕的歷史。

主體(7-15):隨參觀者腳步而行。

結語(16):再次強調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合作探究

1、讀完這篇文章,假設你是與作者羅森塔爾同行的攝影記者,讓你拍攝一部奧斯維辛的記錄片,你會以什么顏色作為基調?

------大部分學生都會答冷色調、灰暗色調。

2、在羅森塔爾眼中,奧斯維辛的色彩是不是像我們同學形容得這么單一?你能不能感受到其他的色彩?這樣的色彩是哪些語言帶來的?

------涉及到暖色調,學生在文章中找出相關語句。

3、冷與暖,灰暗與明亮,色彩的反差使語言蘊含了豐富的意蘊,帶給讀者更豐富的感受。下面我們就結合語言來分析三組反差的效果,分析中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①什么與什么構成了反差?②哪些語言強化了反差效果?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考和情感?

第一組: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

A明媚---陰暗 嬉戲—殺戮 以集中營周圍明快景物、歡樂小孩反襯當年暗無天日、慘絕人寰。

B居然,還有:意料之外,難以置信。

C含蓄表達內心哀痛、憤怒。美好的生活只有在徹底摧毀法西斯后才能享受,銘記歷史。

第二組: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A毀滅,死亡-----新生,頑強 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放在一起,這樣的景物確實讓人難忘。

B怒放 不可阻擋頑強抗爭 氣勢很盛。

C控訴法西斯戕害生命的罪行。諷刺納粹刑罰的殘暴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美好的東西不會被摧毀的。正義戰勝邪惡。猶太民族沒有因為希特勒匪徒的出現而消亡,人類的生命鏈條也沒有因為法西斯的暴行而斷裂。

第三組: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

A微笑---兇殘 希望---絕望。

B溫和、夢想、微笑。

C生命的堅韌美好,不向惡勢力低頭。身處絕境,不放棄對自由的向往,對生命的渴望。

歸納主旨

反差手法的運用貫穿全文,成為這篇文章最為突出的特點。像文章的題目,“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作者在文中也反復強調沒有什么新鮮事情可供報道,可他恰恰寫下了這樣一則新聞。你怎樣理解這里的沒有什么新聞?但作者為什么還是要寫?作者寫些什么?

------“沒有什么新聞”是指曾經上演的令人發指的人間慘劇已成為人們遙遠的記憶,現在奧斯維辛和平而安寧,沒什么新鮮事。

------(主旨)作者還是要寫下這篇新聞,是為了讓我們“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這就是重大的新聞!

------本文1958年一經發表,就在美國新聞界引起巨大轟動,并獲得了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利策獎”。這不僅得力于他以敏銳的職業眼光捕捉到極具價值的種.種反差,更因為他所具有的崇高的社會使命感和人道主義良知。

延伸拓展

當年羅森塔爾帶著非寫不可的使命感寫下這篇新聞史上的佳作,如果有一天你也來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你是否和他一樣有非寫不可的沖動?那么就請你在紀念館留言簿上寫下些什么吧⋯⋯

注意:寫法可以不拘一格,你可以選擇你的傾訴對象——可以是遇難者,可以是參觀者,也可以是當今政要,甚至可以是納粹分子⋯⋯

課文小結

從1945年至1958年,這13年間,奧斯維辛一派和平景象,沒有什么新聞。從1958年到現在40多年又過去了,奧斯維辛仍是一派和平景象,沒有什么新聞,但那默不作聲的毒氣室、焚尸爐、女囚絕育室在警示著人們:為了使明媚的陽光、兒童快樂的嬉鬧不再讓人毛骨悚然,請不要忘記歷史!

同樣,六十多年過去了,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細菌實驗室也在靜靜地躺著,河北盧溝橋上的石獅子仍然蜷伏看,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每天都會迎來許許多多的參觀者,在那里,也沒有什么新聞。但那些地方的一草一木時時都向我們發出吶喊:以史為鑒,建設我強盛之中華!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