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 / 正文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7篇)

2023-11-14 讀書心得

哲學類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7

“哲學”這個詞簡直就是日常談話中的災難,膽敢提出就要冒著被別人當成迂夫子或裝逼犯的風險。我們有把哲學史當哲學讀的,也有把哲學當哲學家名言錄的,還有覺得哲學是總科學,最多應該是“哲學能賣錢/把妹/升職嗎泥這個盧瑟!”

我是認真的抱著這樣的疑惑去讀這本書的,它也讓我找到了答案。

哲學不是不接地氣,反而扎進生活最深的泥土里。哲學關懷生活中諸多人們深為所苦的問題,比如孤獨,焦慮,自由,認可,人的異化。哲學敦促我們思考,不要成為現代社會技術和資本的工具。哲學教我們認識自己他人和世界。哲學是一種過程之學,在如今以功利和目的為導向的社會,展現了慢的美感。哲學告訴去實踐自己的生命和存在——“哲學能解釋世界,關鍵在于怎樣改變世界。”

難得此書內容不膚淺,語言卻很淺顯。邏輯清晰,行文流暢有散文美。就此叩開哲學的門未必,但至少讓我站到了臺階上。

因為科學,人類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科學可以幫我們解決問題,而哲學君,好像只能給出許許多多不同的回答,甚至讓問題更加繁難,可以說科學讓世界變簡單,哲學讓世界變復雜。

那接觸哲學豈不是自討苦吃?

科學是一種知識或者說信息。哲學不是信息,而是在接受信息的時候想,這些信息意味著什么?我們應該如何解釋它?如何將它與其他信息聯系起來?這一切在現實生活中意味著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哲學質疑澄清基本概念,回答并不取消問題,而是培育問題,讓我們問的更好。哲學是愛智慧,把知識與人生選擇和我們能夠選擇的價值觀聯系起來,確立如何根據已知更好的生活。

科學可以利用以往的解答,而哲學則意味著個人必須經過全部獨立思考的歷程。所以,哲學不是前人總結好的知識,而是一條思考的道路。叫我們去分辨偽答案,批評那些我們實際一無所知卻認為自己有所知的東西。哲學讓我們更加清晰的認識自我,以非說教的方式讓我們自覺到思考是獲得自由的方式。

比如,我們從小被告知某某某學說是“科學的哲學”就是個“偽答案”。

死亡是我們為自己確立的無可挽回的命運,并且隨時可能降臨,并不因你的年輕和健康改變。

慚愧的是可能我還太年輕了,即使我怎么努力思考也很難體會到那種對于有限的恐怖。只有在考慮到活著是從宇宙的永恒之無當中索取那么一小段有,才會覺得渴望了解這一小段有。

理性唯一的要求是被使用,故而,理性是一種工具。對于這個我們自己打造的工具,我們要承認它是有用的,同時也是有限的。我們永遠不能認識純粹的現實,但是可以認識對于我們來說是現實的東西。絕對的理性主義和懷疑主義都是不可取的。同時,我們可以在運用的同時鍛煉這個工具。

“我思故我在。”如果我不存在,我就不能懷疑我存在,所以我是存在的。可是我又是什么呢?自我意識,是一種將我感到的事物客觀化,并將其置于一個序列中的能力,由于這個序列的連續性,我才特別的感到自己置身其中。我和我的身體不是飲料和罐子的關系,而是光線和燈泡的關系。通過語言,我們認可他人的內心世界也是存在的,并與他人共享世界的意義。

作者解釋說人類理性區別于動物在其不僅是為達到某種穩定和確定目的而尋找最好的手段,同時也用來達到新的不確定目的。我仍傾向于把人類理性看作動物理性的復雜版,包括語言和符號的形成,我認為都是由動物的簡單交流方式進化而來,并沒有質的飛越。符號是一種表達觀念情緒的信號,由社會約定而成,符號是人類知識在語言上一代代的積累。至如今,一個個政治宗教文化的符號系統已然進化了一個個生態圈。

同樣是解釋世界哲學超越神話的地方在它給人留了爭論的空間。

我們認為具有一種宇宙秩序,因為我們能夠認識到的事物符合因果決定論。那么宇宙的存在是相對于觀察者嗎?因為我觀察所以宇宙存在嗎?或者根據弱人擇理論,在一個無限宇宙中,只有在空間-時間有序的一定區域里,才存在智慧生命發展的必然條件。故在這個區域里,我們觀察到那些滿足我們生存的秩序的宇宙不應該驚訝?

自由,為或不為某事的權利。自由并不是無原因。行為的自由,欲求的自由,以及欲求不欲求(或相反)的自由。叔本華認為從根本上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欲求本身,薩特則認為人是絕對自由的。休謨認為自由是一個非物理的而是社會的概念,自由同時意味著責任,那些苦于思考的人寧愿將自由交給一位領袖或者制度機器。“所有人都有責任”就是沒有人要負責。所有外部因素都沒法免去“有意”實施這個行為者的責任,但是我們為什么要負責呢?既然自由是天性。

任何一個關于人的自然特征都會受文化的影響。當一個行為是慣常的,我們就說它是自然的。自然并為叫我們干什么,建議我們“遵從自然”的人只是選擇他認為有價值的部分。技術和我們的貪婪欲望互相推動,使得人進入了日益盲目的處境。可是技術帶來的處境,究竟是出于我們與自然斗爭的動物性?還是資本主義的唯物質主義? 為什么?走向哪里?還要干什么?

政治是人們因利益在聯合或對抗中試探著達到妥協的產物,這個過程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因此政治哲學家們就想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烏托邦,但結果常是集權。怎么來協調社會呢?左派從人之間的契約構成的公共框架出發,認為需要組織某種集體,它囊括了人們的共同利益(有個人間沖突而無個人與集體沖突),干涉個人以維護群體存續。右派則認為,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最靈活最有韌性的框架,人和人在互相碰撞中逐漸產生最大的共同利益,政治權利介入太多只會擾亂這個過程。人的尊嚴,就是人被作為人而不是手段來對待,民族主義為人們貼上了標簽,將人們對鄉土的必然“從屬”神圣化,這是一種致命的占有欲,遮蔽了對人的基本尊嚴的尊重。當代的唯物質主義不僅讓人互相將對方認為是資本的工具,甚至他們自己也麻木了對人和人之間情誼的需要。

為什么柏拉圖要驅逐詩人呢?美的一種定義是讓人產生愉悅的東西,柏拉圖認為藝術家會讓人沉迷于表象,而不去理解這些表象后的真實——就像現代人們批評大眾傳媒的泛濫是人們精神的垃圾食品一樣。但其后的藝術品,尤其是當代藝術,有許多通過展現“丑”來激起人們對生活對理解。當然,美也不是道德訓諭,人在藝術創作中實現個性和自由。美的事物,承擔了讓有朽的人類拓寬狹隘的生命,少一份死亡的使命。

我們通過事物事物的變化來定義和測量時間——難道不是時間改變了事物而是相反?鐘表的出現讓我們生存在精密的叫人窒息的時間中。關于時間和空間的討論激發了人們許多對高維度的想像。如果時間對我們的影響是單方面的,那么不就像海德格爾所認為的,時間就是我們的存在嗎。人們為了逃脫自己的有限而發明了不朽的靈魂。

意義是指做某事的意圖,則生命的意義必然指向生命之外的無機宇宙,無機宇宙的意義又要指向宇宙之外,世界之外是什么呢?宗教說,有上帝。如果我們不承認上帝,那么要求生命有意義就是荒誕的?其實我們追問意義有更切膚的原因,那些遵從內心道德法則的人一樣要接受貧困,疾病和死亡,如果沒有許諾的來世幸福又為何要堅持?正是因為人是必死的,懼怕虛無的人貪婪的累積財富和地位來獲得安全感,而死亡的恐懼始終不會消散。一個追求內心道德準則的人不是為了逃避必死,而是在在必然性中捍衛他認為更加值得追求的東西。當一個人確認自己的存在時就會快樂,我們存在,并且存在過,不會因為終有一死而抹殺。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