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高考 / 正文

2015杭州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2023-02-14 高考

嚴羽在《滄浪詩話》里講,詩有別趣,非關乎理,詩有它獨特的趣味,它和邏輯思維的理有不同。畫也是如此。中國畫是典型的重“神似”,比如徐渭畫葡萄,幾個葉子,瀟灑跌宕,然后畫幾個圈,告訴你這是葡萄。你一看,真是像葡萄,畫得妙極了。可是,你沒有食欲,它引起的是你對美的感悟與想象。中國畫追求的是意境。中國人畫畫提取的是客觀事物的精粹,而不是外形。所以,僅僅能夠引起人們食欲的繪畫,在中國人看來,可能不是太好的繪畫。
中國畫并不是完完全全脫離于理,又總是要與理有一定的關系。
《清明上河圖》就是一個典型。它畫了一千多人、幾十匹畜牲,還有無數的木船、推車、轎子,房屋樓閣也不少。神奇的是,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梁等建筑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茍;車、馬、船只面面俱到,謹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但是,它又不同于西方的寫實畫,它表現的是對現實的高度濃縮,整個畫面的構造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常看常新,百看不厭,回味無窮。而且,這不僅僅是一幅簡單的藝術作品,大家想一想,如果換在戰亂紛飛的五代十國時期,能畫出這樣栩栩如生的盛世景觀嗎?如果換在繁榮昌盛的羅馬帝國,能畫出這樣的意味無窮的濃濃詩意嗎?如果換在一位與世隔絕的畫家筆下,能畫出這樣的生機無限的生活氣息嗎?當然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個環境,才能創造出那個特定歷史下流傳千古的藝術作品,這些歷史的、社會的、人文的、倫理的因素,就是游離之外不能脫離的“理”。
中國畫不是生活的直接模仿和拷貝,而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對生活的加工,對情感、心智的模仿和體現。就像鄭板橋筆下的竹子,“一枝一葉總關情”,那竹葉隨之擺動的蕭蕭之風,“疑是民間疾苦聲”,他心系百姓的仁愛之心借著寥寥幾筆竹葉躍然于紙上,你怎么能夠說,這竹子僅僅是那在霧氣、光線籠罩下的竹子呢? 中國人向來重視情理結合,講求以理節情的平衡。這種人文性的心理滿足不僅僅構成了中國畫的基本要素,它本身往往也是一些藝術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近代著名畫家陳衡恪說,看文人畫要“不在畫里考究藝術上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
8. 下列對鄭板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筆下之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眼中之竹”指畫家觀察的自然之竹,“胸中之竹”指畫家勃發畫意的心中之竹,“筆下之竹”則指融入了畫家主觀創造的藝術之竹。
B.“眼中之竹”是畫家藝術創作的起點,“胸中之竹”是畫家創作中的審美過程,“筆下之竹”是畫家藝術修養的綜合展現。
C.“筆下之竹”是畫家的藝術創造,雖來自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但卻并不等同于單純的自然之竹和畫家的心中之竹。
D.無論是“胸中之竹”還是“手下之竹”,都是畫家“眼中之竹”的升華,是畫家經過審美品位、自然想象而創造的藝術作品。
9.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判斷,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中國畫有詩的意味,畫面的構造往往充滿著詩情畫意,這是因為它所表現的是對現實的高度濃縮。
B.能引起人食欲的葡萄繪畫,在中國人看來未必是太好的畫作,其原因在于它完完全全脫離于理了。
C.能畫出《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傳世杰作,源于作者超越時空,融入了歷史的、社會的、倫理的因素。
D.中國畫重“神似”,講究對情感、心智的模仿和體現,這與中國人追求人文性的心理滿足密切相關。
10. 文中說“國畫之美在乎與理游離”,又說中國畫“又總是要與理有一定的關系”。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回答。(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20分)
傾聽與訴說 王小妮
80年代末,我到東北的鄉下去過,當地的官員說,山東人跑進了關東,都變懶了。東北農民每年11月到2月是“貓冬”的。封門的大雪,把人們關在火熱的炕上。北歐和格陵蘭島上的人患有“冬天幽閉癥”。白夜和寒冷使人發瘋,這種癥狀,起碼在寒冷的中國東北我沒有見過!每一扇家門,都結了十來厘米厚的白霜。這種門是永遠也不上鎖的。任何人都可以裹挾著風跨進門檻,跺去腳上的雪疙瘩,在熱炕上隨意長坐。拉過笸籮來抽煙,捏一撮帶花的茉莉茶葉沖水。人們無休止地說東道西,火炕上永遠有綿綿不盡的話題。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高考答案   高考模擬試題及答案   高考模擬試卷及答案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