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正文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8篇

2023-07-14 心得體會大全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 篇7

在本次的分享前我想先重溫一下《大學》的由來及其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個章節,相傳為孔子的學生曾子(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山東嘉祥縣)。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所作,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后來被宋朝的學者單獨拿出來和《論語》、《孟子》、《中庸》合稱為“四書”,這本書是儒家文化學習的基礎,是宋、元朝以后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目。朱熹(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在他所著的《朱子語類》中記載:“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朱子認為,《大學》是最根本的學問,講的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說的是做人做事的一個方向;《論語》更進了一步,講的是具體做人、修身的基本方法;《孟子》講盡心、知性、知天,是對孔子思想的補充和發揮;《中庸》是最上學,是儒家文化的“心法”講的是道、天、地、人之間的關系。由此看來《四書》按道理的深淺排列應該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所以《大學》是學習儒學文化的基礎。這里說“大學之道”的“大”與“小”相對應,“小”是指我們小的時候學習的生存本能,如“灑掃、進退、應對”,“大”不止是我們年齡的增長,也是指我們站位高看得遠,心胸寬闊能容納天地之間的萬物。

今天想分享的主題,是“內明之學”,這個“明”就是《大學》開篇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明”。曾子寫大學之道的第一個字就是“明”,說文解字中“朙”含義:照也,從囧從月。“月”指的是月亮“囧”的意思是窗牖格格交錯而敞亮,墻上有了窗戶就有光照進來就會亮;明的表面含義是說有光照來就明亮的意思。在這里引申為有光照到我們的心上,指的是我們個人的內心擁有光明和對大道真知,能遵從大道來做人做事的時候的表現就是有德行的人。這就是《大學》中說的“明明德”的第一個“明”。當我們能擁有了內心的光明,做事符合道的要求后,就可以把這種光明傳播給身邊的人,這個方法就是要愛我們的家人,愛身邊的人讓大家也能成為幸福快樂的人,這是親民。最終的目標就是我們自己內心光明,家人和身邊的人也內心光明,將這種光明和愛傳播給天下的人就是止于至善。“明明德”是我學習儒家經典之后第一節課和大家分享的內容,為什么要在這里把《大學》里的“明”又重新和大家分享一遍,是因為最近去榮格集團分享我的學習感悟前,我重新把以前的體會捋了一遍,發現以前好多認識還是在表面。經過這將近四年的學習和實踐,真正地體會到各種經典里的文化是能照到我們心里,讓我們恍然大悟的內明之學。

張教授在試講的時候教導我們:大自然的現象中,白天有太陽,我們可以看清方向;晚上有月亮,我們也能借助月光的亮,能少走彎路不碰壁。當我們內心沒有光明的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會出現很多障礙,可能會茫然,可能會走彎路,可能會碰壁。所以我們需要內在的光明來照亮我們人生的方向,那就需要我們借助經典的力量。今天想從《大學》的“明明德”出發,借助其他經典的內容和大家從以下兩個方面分享我最近學習經典的體會。

 一、誠于中形于外

第一節是誠于中形于外,這一節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人的內心是真實的,沒有瑕疵的,那他的心就會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照天地自然的真知和大道。這樣的人內心可以借助天地自然的力量,不需要弄虛作假也能把事情做好,做人做事都是真的,給人的感覺就是誠的。

《大學》里說了一個“明”字,但是沒有直接給出怎樣做就是內心光明的。借用《中庸》里面的一句話叫“自誠明,謂之性”,意思是說“由真誠而自然明白道理,這叫做天性”。這里的明白道理指的就是能感知天地之間的大道即真知,就是內心光明的表現。所以回到《大學》里面的“故君子必誠其意”。

《大學》里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意思是說“所謂意念真誠,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這就好比人會討厭難聞的氣味,又好比人都喜歡外在的事物帶給我們的形形色色的感受。”

比如看到杏覺得酸,看到桃就覺得甜,看到好吃的就想要吃;看到小動物就想要摸摸它;看到美麗的風景就想要來一次遠行。

在這幾年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人在反映為什么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并不愿意和我們一起學習。我想,那一定是因為我們自己做的還沒夠真,不夠誠。我們說的話、做的事,一定是還不夠自然。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的德行還不夠,我做的事還不是真心真意沒有私心的為他們好。像經典里說的“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洗滌心鏡去除私欲,能做到無瑕疵嗎?”。“玄覽”就是很高、很深、很遠的觀察,而最高深的觀察不是用眼睛來看的,也不是用我們身體有形的器官來感覺的,而是用心來感知的,這就要求內心光明如鏡。如果我們的心沒有做到真正的無私沒有瑕疵,它就不能完全照應出天地自然的真實面目,就不能完全感應天地萬物之間最真實的大道。反應出來的行為就不是最自然的,我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和我們是最親近的人,他們是最能感覺到我們的做法是不是自然的、和諧的,所以他們的態度是檢驗我們修煉成果的“法寶”。

只是我們在后天的環境中生存,我們首先是有了一種生存的本能,我們的眼、耳、鼻、舌和身體隨著我們成長有了各種生存功能,使得我們感知大道的“心門”被關閉。所以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環境給我們的影響是好的還是壞的,在學習經典之前我們很難去分辨。還有后天環境的各種誘惑,比如張雪玲老師分享的各種打發時間的方法,在一段時間內消遣一下,輕松一下也是可以的,當我們看到那些吸引我們的美食或是搞笑的段子時,時間就這樣慢慢地溜走了。前兩天我們大學宿舍的微信群突然熱鬧起來,是因為我的姐妹們在抖音小視頻上看到一個據說很好吃的方便面的視頻。因為這個視頻我的姐妹們想要從石家莊和滄州去邯鄲吃一次方便面。當然至今也沒有去,因為大家都太忙了,有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可以想象現在的各種軟件真的是很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現在就是要在這樣的環境中關閉身體有形的器官帶來的各種感覺,回歸我們內心的平靜,知道做什么才能使我們真的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開闊我們的內心世界。如果現在我還在因為我的能力不夠,收入不夠,和家人、朋友、同事溝通不夠而煩惱,在我們看小視頻和刷微博的同時也應該留點時間學習。真正能使我們成長的時間是值得我們去付出的,在我們年齡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也在無形中增長,如果我們不學習,當我們的能力小于我們應當承擔的責任的時候,就真的讓我們的生活或工作失去平衡了。

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外在事物對我們心性的影響就會漸漸地減少。使我們保持內心的真,表現在外在的行為就是誠的。這就是下面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怎樣回歸內心的光明。

 二、回歸內心的光明

從我們自身來說還是要從修身煉性開始,在工作和生活中從有為的方面來鍛煉我們的身體,從無為的方面來磨練我們的心性。前面我們說從內心開始真了,就誠了,誠了心就是正的,心正了,就達到了我們修身標準。當我們不知道什么是“真知”的時候我們就要從經典中獲得真知和能量,回歸我們圓滿純凈的本性,讓我們內心光明如鏡,可以照映天地萬物本來的`面目,感應大道和真知。這需要我們真正地打開我們的心,才能讓光和愛照到我們的心里。

下面借用《道德經》里的一句話來和大家分享下我對從外到內找到內心的光明的理解。《道德經》第55章說“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懂得和別人和氣交往自然就能夠長久。當我們自己能長久保持這種和氣的狀態,我們的心氣是順的,我們和別人溝通交流就容易順暢,就不容易生氣不容易生病,對我個人來說就達到了身心健康的效果。

那么我們身邊環境也就順了,就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說的那樣,我們的影響圈漸漸的擴大,大到我的家里,我家里的人和事就順了,這樣我的家庭就和睦了。家里人就成了我們內心力量的來源,我的影響圈就會一層一層的擴大,這樣我就能逐漸感應大道,就能逐漸達到明的境界。這樣我們周圍的社會就是和諧的。當天下人的影響圈都是和氣的正的,那么天地之間的氣就順了,就是國泰民安的境界。這也是《大學》里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

在和公司各個科室的溝通過程中,我也學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遇到一件事情不急著去下結論。放平自己的心態先和對方平靜地溝通,當我沒有了誰對誰錯的想法,只想把事情解決的時候,對方能感覺到我的心意就會把事情真實的情況說明白,然后我在想這件事情怎么處理。我在公司的主要工作是計算與施工隊之間的工程預結算工作。其中就需要項目部、工程部、合同部及總工的支持和配合。這就需要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先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再想辦法去解決。當我們每做一件事的時候不是在追究這件事是誰的問題,而是在想辦法把事情解決的時候,我們才真的從這件事中能有所收獲,這樣我們就能夠成長。這就要求我們能把自己的心態放平,我們的心氣順了,大家能感覺的到,就會把事情的各種方面的影響都真實地反映出來,那么我們的事情就更加容易辦成。我們的心順了,事就順了,事順了,心里就更加通暢就更有力量,我們就容易把事情辦好。當我們一直處在這樣的環境里,不斷學習不斷去掉自己心里的各種不良情緒,我們的心就會變得越來越柔軟,身體也不容易生病,看見什么都是好的,就像回到了嬰兒時期的心氣柔軟,用心去感知天地和我們身邊的一切,自然能明白什么是好的,我們就靠近它,也能感知什么是不好的就能避開危險。

這就是我們學習經典的目的,讓我們“明心見性”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螺旋地是反反復復地不斷磨練我們自己的心性地過程,就是大學里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個“工具”就是我們學習的經典,是儒家、道家、佛家及百家的真知大道;這個“切磋琢磨”的過程就是我們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在每一件事中學會修煉我們自己的心性;最后得到的質地淳樸的美玉就是我們原本光明的心啊!這就是通過學習經典,實踐經典回歸我們光明的心。也是《大學》里說的“止于至善”即回歸人類圓滿的本性。這就是第二小節想和大家分享的:通過學習經典,用真知和大道在工作和生活中磨練我們的心性,達到《大學》里說的“止于至善”的目標。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大學心得體會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