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正文

教育心得體會(精華十一篇)

2023-09-18 心得體會大全

教育心得體會 篇9

一直以來,中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脫節現象,相當一部分小學畢業生升入中學后對語文學習感到很不適應,學習興趣減退,學習質量下降,出現了小學與中學教師相互抱怨的現象。我校教研中心針對這個問題組織了五、六、七年級語文教學銜接研討活動。我們年段就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材《狼牙上五壯士》和《地震中的父與子》兩篇課文的教學,分別組織相應的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展示,課后組織相關的討論,從教材內容處理的角度,提出“滲透”與“深入”兩個銜接策略。

一、問題提出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較少,教師一般要求學生側重于識記和淺層的理解,主要解決“寫了什么”和“為什么寫”等問題,思維難度不大。相對來說,課堂教學容量較小,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教材要求。而現行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往往陡然加深,知識點增多,除有大量識記外,更側重分析與理解,思維難度增大,由于課堂教學容量大,許多知識只能一帶而過。隨著中學語文教材內容的增加與教學難度的加大,剛從小學走進中學的學生面對如此大的變化,自然感到學習吃力,從而造成一些學生的迅速“分化”與“滑坡”。《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高年級(第三學段)和初中(第四學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若老師把握不好,勢必影響學生的順利過渡。本文擬從教材內容處理的角度,結合以下兩個案例就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問題做一些探討。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

楊小華老師執教五年級上冊《狼牙上五壯士》一課,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感受五壯士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從中受到思想教育。領悟課文寫人記事的方法,提高表達能力。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主要是:

①老師用課題直接導入,提醒學生對“壯”字的理解。重點字詞方面,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②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大體把握課文內容。③圍繞“這是____的五壯士”,要求學生品讀課文尋找答案。

④教師播放電影《南京大屠殺》中片段,激發學生情感,接著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描寫部分,并對朗讀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描寫片段。

⑤教師用串起后三個部分的講解,此過程中再次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帶領學生分析五壯士的人物形象,并讓學生把自己歸納出來的關于人物形象的看法書寫在黑板上。

⑥在拓展部分,教師要求學生在教材的空白處寫下自己想對五壯士長說的話,并全班交流。

案例二:方巧莉老師執教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主要是:

①通過“溫故而知新”指導學生走進文本,激起學生讀此文的興趣。

②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查閱的資料介紹作者,且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③畫出自己認為的生字難字,隨后,教師訂正字音,出示本課詞語及相關的練習,讓學生根據括號里句子的意思寫出成語,加強字詞的運用。

④在整體感知環節,教師讓學生以“我覺得文中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的形式品讀課文。⑤教師再進一步指導學生分析文中最能體現人物形象的語句。在此過程中教師播放課件地震等災難片斷。接著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中對話部分,并對朗讀進行指導,老師提出“父親為何不選擇離開?引導學生探究。

三、案例評析

從上述兩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兩位教師的教學都力求體現新課程理念,他們在轉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教師試圖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完成自己的學習;在教學中兩位老師都做到了“以情喚情”,并通過一些輔助的電化教學手段來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方法上,兩位老師都十分重視重點字、詞句的教學和朗讀指導,結合文本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和評價。但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差異,如朗讀指導的深度不一樣。 如何更有效地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我們認為應注意以下策略。

1、“滲透”策略。中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小學高年級與初一年級的語文教師要多加強聯系,打破“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小學高年級的教師既要明確自己學段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又要關注初一年級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在把握所教年級的教學重點的前提下,有目的、

有計劃地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以便把初一年級的知識點逐漸滲透在課文內容的學習中。初一年級的教師又要關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明確已經學過的知識,常溫故知新,避免“撞車”與“二次重復”,或者突然提高難度,導致學生難以適應。如果缺乏這種相鄰學段教材內容的滲透意識,而只是孤立地從本年級的教學要求來處理課文內容,忽略“將要學”的或“已學過”的知識,很容易造成重復學習。所以,中小學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的深淺作適當的滲透,使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在教材內容的處理上更加合理。

2、“深入”策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常發現,小學的語文課情感味很濃,更注重和傾向于“人文性”。所以,課堂內呈現的教學形式,采用的教學手段往往豐富多彩,教學氛圍更加融洽,師生關系也和諧、平等。而中學的語文課理性色彩很重,語文教學更多地體現出“工具性”,尤其注重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總是對課文要點進行重錘敲打,反復渲染,這源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我們也要審視小學語文教師對課文內容處理的深淺度。因為部分小學生升入中學后,學習課文時遇到“鉆進去,再鉆進去”的要求時,遇到“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評價或質疑問難”時,顯得束手無策。所以,到了小學高年級,教師在處理課文內容時,一要適當延伸。即不局限于課文本身的內容,而應該結合學生的思維(已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特點,適度進行一些拓展訓練。例如在《狼牙上五壯士》一課的教學中,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只局限在課文本身,稍顯單薄。二要適度加深。即要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對課文中的關鍵字詞句理解透徹,要更加深刻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主要內容。不僅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明確這個中心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出來的,而不是單純地停留于課文內容做“表面游戲”。這樣,小學生進入初中學習,就比較容易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歸納各段內容要點,理清段與段之間的邏輯聯系。此外,要強化思維訓練。因為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增加了,難度也加深了,知識點增多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如怎樣進行文段閱讀;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問難,教師則抓住契機,巧為點撥,為學生釋疑解難。教材是“例子”,教材是教學的憑借,以教材內容的處理為抓手來思考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問題,還需多方面的探索。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教育心得體會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