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大全 / 正文

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心得體會6篇

2024-05-22 心得體會大全

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心得體會(篇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其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體驗成功并萌發創新等”,為學生發展性教學目標。教學必須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主動地學、輕松愉快地學、讓課堂涌動生命的活力。在新課程新課改的今天,應著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和諧完美的發展。如何在與學生共處時,在每天的教學工作中、每一節課上、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呢?做為小學數學課改的實踐者、教學的組織者,如何構建和諧數學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

一、轉變教師角色,建設和諧課堂教學

構建和諧課堂教學,促進小學數學發展性教學目標的建立,在“課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首先應實現教師角色的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評價的“主宰”,大多采用師生問答、教師評價的形式,課堂上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成了評價的權威,是學生學習表現唯一評定者。因此使學生缺乏了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所以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師生授受的傳統講授程式,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成了課堂評價改革的關鍵。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如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研究探討和實踐的課題。《課程標準》賦予教師更高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由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轉變為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在過去有趣的圖形的教學時,告訴學生什么是長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等,怎么去分辨它們也就夠了,而現在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平等的交流,關注學生得到了什么信息,又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讓學生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有趣的圖形”一課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認識平面圖形的起始課,是借助于學生對學前這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生活經驗的積累為背景,通過自己的活動,增加其感性認識,進而建立這些平面圖形的模型,初步的加以區分。

這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導入新課,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師的作用,在于營造一個極力探索和理解的氣氛,為學生提供有啟發性的討論模式,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聯,使其置身于問題情景之中。

交流,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思維等方面,也許有的同學一時想不出,但畢竟他在參與。教師要更多地鼓勵學生表達,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答案開展討論,提示那些出現在學生中,新鮮的,有意義的交流實例。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想法,啟發學生關注問題重要方面,引導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結果,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

二、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優化和諧課堂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一要求指出了小學數學教學要能使學生學會用生活的眼光看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思考生活,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面向生活的問題情境,為他們搭設一個生活的“舞臺”,為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中,盡情地展示自己,不斷地創造自己。

現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展學習技能,發展人格。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上這種需要顯得特別強烈。我們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優化和諧課堂教學,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有所發展、有所創造。

所以,當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了主人后,教師不再擁有評價的“專利”,學生人人都有機會參與評價,都可以暢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這樣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中,不再只是老師問學生答,學生反饋老師引導的平行雙線型的學習,而是來自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學生個體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這是一個強大的網絡化的學習體系。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得到的不是教師個人的備課所得,而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集體智慧的整合。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的也不僅僅只是知識,而是人際交往、協調合作的個性品質的培養。

學生參與評價,能更好地燃點起思維的火花,激發起參與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發表評價意見促進了自己分析事物、推理判斷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分析別人語言表述的完整性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在與別人交流議論的過程中拓寬自己的思路,觸發了靈感,啟迪了思維的創新。

本節課教師引導學生由觀察學具的一點到觀察一類學具,后來學生自然而然地把不同類間的學具進行比較,建立起聯系。“長方形的兩條長邊變短了,是不是就是正方形了?”“我們上學期學的圓柱里就有兩個圓。”“圓和球好象哦,球能朝不同方向滾,那圓會滾嗎?”……在這個交流過程中,學生對物體的認識不斷豐富、完善,這種有新的生成的交流才是真正意義的交流。把學生引入一種參與問題探索的情境中,使其產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激發學生探索動機。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發現,使學生能產生奇思妙想,形成獨到的解題思路,培養了學生獨立探究的意識。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主體和諧發展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學習的需求。小學數學課程的內容應盡量來源于自然、社會與科學中現象和問題,可以是與小學生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可以直接接觸到的事和物。例如:數的計算、統計活動的學習素材,可以選取玩具、文具、食品的動物圖片等;與此同時,天真愛幻想也是學生的天性,美麗的童話故事、有趣的小游戲、小謎語也是他們樂于接受與愿意思考的習內容。通過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愿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拓寬了學生研究的視野,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深刻領悟新課程標準的內涵,轉變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合作探究,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有的同學都投入到激烈的討論中去,在探索的過程中,對于他們的每一種想法,教師應及時啟發、引導、點撥和鼓勵,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發現,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要相信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完全能扮演好這一角色。他們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欲望,他們有交流、評價的能力。提出質疑的學生,他們是具有較強的學習力,他們已經學會了傾聽、學會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我們教師完全可以提供他們一個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在這一寬松、和諧、民主的平臺上,主動學習,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學習成果。實踐證明,教師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繼續創設情境啟發引導,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索,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這實際上體現了師生間的互相尊重。比如課上到精彩處時學生自發地、真誠地為老師或同學鼓掌。教師的身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誰來幫幫?”“謝謝你!”“你的想法真妙!”……這些話讓聽者感受到是發自內心的,體現了親情,人文的關懷。在學生精彩的回答之后,教師進一步啟發,激勵學生,這題還有其它解法嗎?一石擊起千層浪,應抓住機會,創設情境并再一次讓學生合作探究。

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是引發學生積極探索,使學生有主動參與的熱情。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通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的學習常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從而導致學生不能主動獲取知識,能力得不到較快的發展。為了改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創設“融洽”的問題情境,激起矛盾,促使學生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的動力源。

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時,在基本練習后,可以設計以下練習:

1、“農夫山泉”礦泉水原來每瓶成本1.6元,現在比原來降低14,現在每瓶的成本是多少元?

2、好消息:“農夫山泉”原來每瓶售價2元,現打九折出售!(你看到這則好消息,準備怎樣向同學們轉告呢?)

3、雙休日,全班同學去秋游,準備買一些礦泉水,怎么買才最合算呢?有關信息:全班同學(51人)去秋游,準備一人買一瓶“農夫山泉”(單價2元),整箱買(一箱12瓶)可以優惠10%。(1)有幾種買法?(2)你建議采用哪一種方案?并介紹一下你的想法。

再如在教學《長方體》的復習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把四個火柴盒包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大長方體,可以怎么包裝?哪一種包裝方案比較合理?并布置課外作業:你可以去調查一下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實際是怎樣包裝的,了解廠家為什么要這樣包裝?

四、構建合作學習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心理品質等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是“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綜觀世界各國的合作學習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頭善于構建合作學習課堂活動組織內容。對學生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開始付給學生3-5分鐘時間,簡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難點。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不必過早解釋,只要綜合大家的提問,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種,教師可根據需要確定選用哪一種更好。這三種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讓同桌學生發揮各自的學探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然后四人小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討的結果;二是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小組可以是四個、六個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三是大班集體探究。即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切不可搞成問答或對話形式,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要避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可以讓每位學生課前準備好24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上課時要求小組內成員每人用這24張紙片拼成一個長方形(每人拼的都不相同)。拼好后逐一按長、寬、面積等數據填在一張表格上,再研究:

1、這些圖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

2、這些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3、每個圖形的長、寬和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合作交流,共同發現了每個長方形的面積都等于長和寬的乘積,于是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的計算公式。再如在教學《長方體》的復習課時,以火柴盒為載體,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歸納整理長方體的知識,同時學會用觀察、測量、計算等數學學習方法。

畢竟是小孩子,一切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還需要我們耐心細致地培養,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規范教育。這在小組學習的起始階段里顯得尤為重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發言、交流和傾聽的禮貌教育。要培養學生清晰、連貫地講話;文明有序地交流;認真、專注地傾聽的良好習慣,以保證小組學習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合作小組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相當重要,這樣做,能較快,更好地建立課堂的行為規范,學生知道了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表現出什么樣的行為,可以受到特定的認可。

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做巡視指導工作,不斷點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以往組織課堂討論,主題不明確,時間不充分,氣氛不和諧,圖形式走過場多,討論探究效果很不理想,這是探究式課堂教學一定要引以為鑒的。合作探究能促進學生思想情感交流,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構建民主和諧氣氛,養成良好個性品質。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教學和諧課堂心得體會   教學課堂心得體會   課堂心得體會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