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範文 / 正文

參觀奇臺博物館心得

2023-01-24 心得體會範文

參觀奇臺博物館心得(通用21篇)

參觀奇臺博物館心得 篇1

  前幾日,我從奇臺縣文廣局的工作簡報上得知,一位收藏愛好者在吉布庫鎮開辦了一家農耕博物館,簡報上還說,該博物館藏有國家一級文物100余件云云。我看了很吃驚,打死我也不敢相信:一個私人博物館怎么會有1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呢?可這明明出自文化主管單位的工作簡報。我當即打電話向縣博物館的負責同志詢問,回答說,那是農耕博物館主人自己說的,事實并非如此。雖然沒有收藏“1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但是我還是很想去看看。20xx年8月6日,我終于找到了機會,約上同事嚴發金,驅車一同前往吉布庫鎮。

  路好車快,上路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就到了吉布庫鎮,一打聽才知道博物館在來時的路邊,我們掉回頭,按當地人的指引,很容易找到了博物館。這是一個占地面積約20畝的園子,園子已經建成,初具規模,里面露天擺放著幾十副木質車輪,車輪有大的,也有小的,車穿也有粗有細;另外還有十余副石磨盤,有的是旱磨的磨盤,有的是水磨的磨盤,大小、薄厚不一。園子正中就是博物館了。這是一個占地面積約500平米左右的平房,坐南向北,門楣上一行楷書大字:“奇臺農耕文化博物館”。我們登堂入室,里面全是農耕文化的遺物。從犁、耙、耱到收割、打場等生產環節的用具全有,還有斗、升、桿秤、撒子、獻子、腳踏羅、風車等。這些東西我都很熟悉,有的我以前也曾經使用過。比如鐮刀、木叉、木锨、斗、升、油燈等,有的是我小時候見父母親曾經用過的,比如腳踏羅、風車、土犁等。

  一圈轉完,我有些震撼,不是為這個博物館的藏品所震撼,而是為這個時代所震撼!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變革、大變遷、大變化的時代,此前誰會想到我曾經使用過的用具竟然變成“文物”進入博物館供人們參觀?石磨、木輪車、土犁、油燈、木桶等,這些都是使用了數千年的用(工)具,竟然一夜之間成了歷史文物!而我則是這一歷史變遷的見證者之一。農業機械化是毛澤東時代的夢、農業現代化是鄧小平時代的夢,而當這一切忽然變為現實時,怎能不讓人震撼!

  最后,我想說的是,館藏中盡管真品占大多數,但也還避免不了復制品或仿品,作為農民自己的博物館,不應該苛求這些。但在接待青少年時,必須講明哪些是仿品,免得誤導青少年。

參觀奇臺博物館心得 篇2

  木質的脫谷機、盛水的陶罐、玻璃罩的馬燈、老式的犁耙、還有鑲著銅扣的大紅柜,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應該是普通人家常見的擺設了,現如今,這些老物件都聚集在奇臺縣老奇臺博物館里,展示著人們曾經的生活印跡和深厚的農耕文化。

  4月4日,筆者走進奇臺縣老奇臺博物館,雖然沒有貴重的文物,但卻洋溢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從石器到鐵器,從農具到字畫,既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生產力,也見證了前人生活的艱辛與時代的變遷,面積雖小卻錯落有致,每個展品下都有一個標簽介紹展品的由來。

  老奇臺鎮退休干部劉忠信說:“雖然這些老物件已經失去了它的使用價植,但是呢它仍然彰顯著它的藝術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老奇臺博物館占地面積800平方米,目前館內的藏品約有1300余件。博物館由典型的仿清建筑風格的接待大廳、廊廡和6個展廳組成,共設 “文物陳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代史展”、“農耕文化”及“民俗風俗”等5大板塊共6個展廳,全方位展覽老奇臺鎮靜寧歷史文化。自去年建成開館以來,前來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已先后接待了3000多人。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