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範文 / 正文

參觀奇臺博物館心得

2023-01-24 心得體會範文

  根據樓層展示內容提示有中國古代、復興之路、領導人蠟像、甲骨文和金文、古代玉文化、宋代石雕文化等。我沒有特別感興趣的,所以還是去看中國古代吧。印象中我看過這個展覽的,但再看一次也無所謂。總體上前半段時間我的精力比較集中,到了宋以后又點興趣索然。一來當時很累了而且沒吃東西;二來宋及其以后的主要展出物陶器實際上在一些“尋寶”類節目里也經常看到。有以下幾點印象特別深:

  1、河姆渡文化中,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約公元前5200~4200的一種農器——耜(si)。有骨制的,也有木制的。通過一定辦法綁制,形成類似于今天鐵鏟的形狀,但比方鏟稍細且長,有點像木漿;更像我在阿拉干見到的那個木器。我到現在不知道那是個什么東西,考慮到幾十年前當地有行船的事實,是船漿的可能性很大。但今天看到這個耜,確實很像。

  2、石鐮。公元前6100~5000的裴李崗文化的石鐮,有點像后來東周及秦漢時期的戈的樣子。綁上木柄就構成鐮刀,后來直到漢代還有這種造型,只不過把材質改成青銅、鐵等。今天的北方地區所使用的鐮刀,也不過只是多了一部分鐵柄圈(方便直接插入木柄,而不是秦漢時期以石器時期通過綁繩的方式)。

  可見有的文化是會傳承的,而且這種文化的傳承不是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就會終止的;強大的文化,會傳承數千年而不絕!

  3、陶甑。我們老家把用來蒸米飯的木桶叫做“甑子”。后來爸爸在銅梁一帶販來一種像壇子的陶罐,居然也是甑子。所以知道這種器物得名字是“甑子”(瓦旁)的時候,一點也不奇怪!但今天看到約制作于公元前2500~20xx年(距今4020xx年)的陶甑(出土于河南陜縣三里橋)的時候,我還是驚訝了!我想重復上面那句話,真正強大的文化,是傳承千年不絕的!

  4、小口尖底陶瓶。一種中間粗(帶雙耳)、兩頭細的陶器,可用于打水。公元前5000~3000 年,出土于陜西寶雞。后來漢代還有類似的陶器。當時恰好有導游在給小朋友講解,說道這個瓶的精妙所在:中間部分粗大(所受浮力大),在水中上浮,兩頭細小下沉。打水的時候容易進水。所以是很實用的汲水器具。前兩天看《南渡北歸》,其中有一個教授在昆明聯大期間生活困苦,自己打水跳水,因為生活經歷少,用常見的木板桶多次無法汲水,結果在向水井中使勁貫桶的時候,把桶底搞掉了。那么如果有7020xx年前寶雞人的智慧,或許就不會這么麻煩。

  5、骨針。新時期時代出現的骨針,有的很細很小,針鼻就更小了。我無法理解針鼻處是怎么鉆眼的。當然后面也看到了比較粗的骨針,那么可以相對方便地鉆眼。

  6、人面魚紋彩陶盆。出土于陜西西安半坡遺址,是仰韶文化的產物。彩陶盆內繪有圖案:圓圓的人臉、魚。魚和人的抽象恰到好處。好絕妙。我打算回去給兒子看看,讓他認一下,因為兒子畫的魚也是這樣子的。都說原始時期是人類的幼兒時期,很多原始時期人的想法與我們今天的幼兒想法或者是相通的。不過比較驚訝的是,這個彩陶盆居然是給夭折兒童的棺蓋。看來,在那個時候,已經有系統的喪葬文化了。

  7、鸛魚石斧彩繪陶缸。出土于河南臨汝,是當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大一幅陶器繪畫。上面畫著一個鸛鳥銜著一條魚,旁邊劃一個綁有木柄的石斧。鸛鳥銜魚自然是很生動的。但這個帶柄的石斧,讓我們了解到先民是怎么制作石斧的。一般出土的石斧,只剩下石質斧身,木質斧柄和綁制方式我們無從得知。所以前面從舊石器過渡到新石器時代的時候,我想這些石斧怎么用呢?看到這幅畫就釋然了。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