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學習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範文 / 正文

轉變觀念心得體會十篇

2023-11-28 心得體會範文

轉變觀念心得體會十篇

轉變觀念心得體會 篇1

今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暑期骨干教師赴上海研修活動,聆聽了八位專家的專題講座。這次研修對我來說,來得及時,來得實在,我覺得受益匪淺,深受啟迪。這次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對教師個人職業發展和教師職業生涯的規劃都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下面我就自己在本次學習中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關于教師成長——關注自身心理、注重專業提升、更新教育觀念

(1)、“助人者先自助”——關注自身心理健康,愉快投入教育工作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專家林貽真女士在講座中說:教師生涯是一種無生涯的工作,教學是一種孤寂的專業工作。由于教師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教師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自身一系列心理問題的產生,進而影響到教師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所以我們在教師生涯發展的過程中要學會調試與突破。她向我們介紹了21世紀新心理學——幸福心理學,給我們提了如下建議:

1.用愉快充實自己每一天;

2.多于他人交往;

3.投身于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

4.做事有計劃;

5.不要擔憂;

6.調整期望;

7.積極樂觀地看著眼前;

8.聚焦在當下;

9.培養健康性格;

10.多微笑;

11.做你自己;

12.極力清除郁悶情緒;

13.發展親近的和相愛的人生關系;

14.聚焦于幸福。作為教師,我們的情緒和一言一行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生,所以我們一定要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用自己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去感染學生,從而幫助我們更加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2)、“教師要做到專業自覺、文化自覺”——加強專業理論研修,在實踐中反思研究

作為教師,“學高為師”毋庸置疑。上海交大二附中校長、特級教師吳金瑜用一個算式來表示教師知識的構成:知識+教法=教師知識。他在《現代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專題講座中將知識類型分為三種:感官記憶性知識;意義理解性知識;過程體驗性知識。他認為教師知識更多體現在過程體驗性知識,所以他著重提出:教師要學會在先進教育思想引領下,在教育實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方式。這就是“專業自覺”。 教師的“文化自覺”就是教師能根據社會、教育、學生的變化而自覺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方式,以適應學生與社會教育的發展。

二、以下是他所繪的現代教師成長圖:

他解釋說,教師首先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豐富的本體知識(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去學習),然后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會逐步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如果我們僅僅做到這樣就滿足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的知識只是默會知識,而默會知識不能發展。要想成為專家型教師,就必須要把這些默會知識上升到顯性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進行反思研究,結合教育理論形成明確的理念與策略,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再檢驗、再反思,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方式。另外,吳校長還提出了教師成長的最有效途徑——課例研究。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切實轉變教育觀念,真正做到以學定教“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這是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20xx~20__)的核心理念。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特級教師趙才欣在講座中首先就向我們強調了這一點。他還談到了當代課程改革理念的變化:

一是由“學生適應課程”變為“課程適應學生”;

二是由“組織學習內容”變為“設計學習經歷”;

三是“只為升學奠基”變為“為了終身發展”。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胡慶芳博士在講述《課堂教學的問題診斷與解決策略》中也提出了“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其他幾位專家在講到教育教學時也都強調了類似的觀點。這充分說明,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以教為本;相反,我們要時時處處牢記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