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網

首頁 > 祝福 > 實用資料 / 正文

2024年生物新課程解讀重點解讀

2024-03-22 實用資料

鐮狀細胞貧血是由一對隱性基因HbSHbS控制的遺傳病,患者表現為嚴重貧血,發育不良,多在幼年期死亡。

在顯微鏡下觀察患者血液,如果使血液不能接觸氧氣,則全部紅細胞都變成鐮狀,由此得名。

雜合子(HbAHbS)表型正常,一般無臨床癥狀。但是,把他們的血液放在顯微鏡下檢驗,不使其接觸氧氣,也有一部分紅細胞變成鐮狀。

六、表觀遺傳引起的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嗎?

第六個問題,表觀遺傳引起的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嗎?表觀遺傳確實是一塊新增加的內容,它甚至有些顛覆我們的傳統遺傳學,所以確實有很多的老師在反映(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表觀遺傳它的定義,我引用劉祖洞先生編寫的《遺傳學(第三版)》上的表述,“表觀遺傳指的是在DNA序列不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功能發生的可遺傳的變異,最終可導致表型改變,包括DNA的甲基化、組蛋白修飾、RNA介導的基因沉默等。”

因此按劉祖洞先生編著的《遺傳學(第三版)》上的說法,他們認為表觀遺傳是一種可遺傳的變異。但是,就在這本書中這段話緊接著的內容又說,“也有人定義,由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RNA介導的基因沉默等因素造成的染色質結構的變異,可改變染色質的表達活性,但不一定可遺傳。”在這里,他們給出了另一些人的其他看法,就是這個表觀遺傳不一定有可能遺傳,也有可能不遺傳。

我們再看看另外一本書,由戴灼華、王亞馥兩位先生主編的《遺傳學》。他們在這本書中對表觀遺傳的概念有三種表述,第一種是,不依賴于DNA序列改變的、“可遺傳”的個體表型的改變;或在基因本身的DNA序列未變的情況下,基因在表達和功能上發生的“可遺傳”的變化。這里面有幾個關鍵點,第一是DNA序列沒改變,第二是個體表型改變,第三個是強調了可遺傳。但是,第二種表述怎么說呢?第二種表述說不改變DNA序列,而是通過改變染色質的結構與活性改變基因的表達與功能,并最終造成個體表型的改變。它里面也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個是DNA序列不變,第二個是染色質的結構或者是活性有改變,從而導致基因表達與功能改變。

但這個描述里沒有強調可遺傳。第三點是不改變DNA的序列,通過改變染色質的結構和活性改變基因的表達與功能,并最終產生可遺傳的個體表型的改變。這里面也強調了可遺傳。那為什么同一本專著里頭它有1-2個或者是1-3個不同的關于表觀遺傳概念的定義呢?我想可能還是因為就是這個概念在學術界還沒有形成完全統一的一個定義。我們最后也是征求了很多專家的意見,包括咱們國家專門做表觀遺傳研究的院士,最后得到了他們的這個普遍認可,我們給出了這樣的一個定義。這是教材中的黑體字,就是,“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叫作表觀遺傳。” 所以我們認為,一般來講表觀遺傳是可遺傳的。而實際上從教材中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一個是柳穿魚,是一種植物。

它的花會因為表觀遺傳的修飾造成花型的改變。左邊的植株A是正常的花,表現為兩側對稱,還有一種開反常的、輻射對稱的花型的植株B。如果讓這兩種植株進行雜交的話,那么所得的這個F1的花是與植株A相似,也就是說F1主要開的是這種正常的花。F1自交得到的F2中,絕大部分植株的花與植株A相似,絕大部分是正常的花,但也有少部分植株開的花與植株B相似。可見,在F2中又出現了反常的花。那么這就是一種遺傳的表現。

但這里我們為什么說的是絕大部分和少部分呢?因為它的數值(性狀分離比)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在這兒,我們也設置了專門的思考題,去討論F1的花為什么與植株A相似?F2植株的花為什么又與植株B相似。實際上,(我們設置)這個問題就是引導學生去注意到這種現象是可以遺傳的。但是我想,這個遺傳恐怕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講的非常穩定的一種遺傳。實際上也有研究表明,有些表觀遺傳現象可以遺傳幾代,幾代之后可能這個現象就慢慢的減弱,甚至消失不見。

這快內容確實非常新,還處在研究熱點之中,它的概念、實例等等還處在不斷的更新中,我想老師們在教學之前、在教學中也可以多去了解有關表觀遺傳的一些知識。

《遺傳學(第3版)》(劉祖洞等著)

表觀遺傳指的是在DNA序列不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功能發生的可遺傳的變異,最終可導致表型變化,包括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RNA介導的基因沉默等。 精品小說推薦: 昔日落魄少年被逐出家族,福禍相依得神秘老者相助,從此人生路上一片青雲! 我行我瀟灑,彰顯我性格! 彆罵小爺拽,媳婦多了用車載! 妹紙一聲好歐巴,轉手就是摸摸大! “不要嘛!” 完整內容請點擊辣手仙醫

Tags:新課程解讀   生物新課程重點解讀

網站分類
標簽列表